分享

道教五葷(佛教五荤)及食用危害

 心静意定 2011-08-31
佛教五:葱、蒜、韭、薤、兴渠
   《首楞严经》這麼一段文:「一切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五辛菜,是五辛,熟食淫,生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能宣十二部,十方天仙,嫌其臭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天仙、十方善神,不。」  
    從《首楞严经》中,我可以了解到身心的重要性,因此於食物,絕對不能不選擇。而文所提到的五辛菜──葱(慈葱、)、蒜(小蒜、大蒜)、韭、薤、兴渠,然其本身不具有毒素,也不是菜,但是辛菜面所含的成份,佛修道的人來說如毒一般危害我的身心。
   因
如果生吃這類辛菜,使人肝火,容易增長瞋恚的心念;如果煮熟吃,則會壯旺相火,助淫欲的念形之中便助犯下種種殺生、偷、淫欲、妄等……行,斲喪的法身慧命。 
   世
有人無礙,能講說一切典,但如不除五辛,即使有天菩天想持,然而一到口中的臭味,便避之惟恐不及,然也就不肯了。而且由於本身的臭穢氣味,鬼道的生臭味相投;因為餓鬼本就喜的味道,所以一到口中的味,便感召他們來舔舐嘴唇。
   因此,常常和鬼道
生在一起,善法、善遠離,福德也就日了。而言之,食用五辛不但有任何利益,反而種種壞處;真正佛修行的人,必戒除五辛,才能趣得清

道教五
:韭、薤、蒜、胡荽、芸 

   素食
者不食蒜等物的理由,在本草要中有歸納,本草要大蒜「然其薰臭,多食生痰火,散耗血,目昏神。」其注曰「五皆然而蒜尤甚,楞嚴經曰五熟食淫,生啖增恚,故氏戒之。家以大蒜、小蒜、渠、慈茖蔥為。」由此可,所的五,是因興奮刺激作用,使人以安定心神,故修行者引以戒。
   按五
有三種說法,都跟宗教信仰或修身心有,上述的五就是佛教的五,同於《雅翼》的法。其中的渠,是梵的音,又名瞿、薰渠,就是中的「阿魏」,原西域,李珍曰「夷人自曰阿,此物臭,阿之所畏也。」慈就是冬茖蔥就是山
    另外
有道家的五,《雅翼》曰:「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其中的芸,就是現稱「油菜」的蔬菜,胡荽又名荽、芫荽,就是在所的「香菜」,這兩樣東西,不辛不臭,被列入五葷當中,在令人解。
   李時珍在他的鉅作《本草綱目》中,又另外記載一種五葷:「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與道家的五葷大同小異,案所謂鍊形,就是道家修鍊之術,故鍊形家應屬道家之一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