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第一部侦察电台

 弘扬孙子兵法 2011-09-11
                         红军第一部侦察电台遗址 










红色通信老区行走访活动14日正式启动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召开。
  同一天,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即后来的新华通讯社)以“CSR”为呼号,播出第一条新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以无线电通讯手段收发新闻的通讯社。
  “当时,红军中无人知晓无线电台,因此,缴获的第一部电台差点被红军战土当废铁砸掉。”江西省瑞金市党史办副主任刘衍萍说,如果不是毛泽东主席及时出面制止,真不知道红中社会什么时候诞生。
  缴获的电台险些被砸
  瑞金叶坪,地势平坦,古树众多,最老的一棵香樟树迄今已有1100年历史。叶坪,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而闻名。
  1930年12月30日,龙冈战役大捷,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全面胜利,全歼国民党9000余人,并活捉师长张辉瓒。
  “在活捉大量俘虏的同时,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电台便是其中之一。”刘衍萍称,当时,红军中无人知道电台是个什么东西,因此,面对电台,红军们觉得它就像一块废铁,便准备砸了它。正巧,毛泽东、朱德路过,见这个有着各种零件的东西十分奇怪,便阻止了战士们的行为。当时,毛主席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仔细瞧了瞧之后,他来到俘虏面前,和蔼地问道:“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俘虏们都摇头回答,毛主席感到有些失望,这时发现有一名俘虏神色有些异样,便上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这是什么吗?”“我叫吴人鉴,张辉瓒的电台报务员。”吴人鉴说,这是用来联络、发报用的电台。吴人鉴后改名叫王诤,曾任红军无线电总队队长,解放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毛主席听了十分高兴,虽然他从未见过电台,但知道电台的重要性。”刘衍萍称,毛主席告诉王诤等人,无线电是个新技术,这门技术很有用,也很难得,过去你们的技术是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现在你们参加了红军,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革命武装,你们的技术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为革命服务。王诤等几名懂无线电技术的人员听了毛主席的话,当即答应把苏区电台建起来。
  苏区诞生首家通讯社
  1931年1月6日,在红军总部驻地江西兴国的小布(今宁都),红军总部驻地,红军的第一部电台诞生。
  “王诤在参加红军后的第三天,便用这部收报机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文字广播。”刘衍萍说,红军当时还不能建立无线电通信,只能利用收信机,每天抄收伪中央社的新闻电讯,供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参考。这些信息中,有蒋介石大吹大擂如何在湘鄂西和湘赣边区“围剿”贺龙、任弼时部的所谓“捷报”;有在鄂豫皖边区“围剿”徐向前、李先念部的所谓“战果”等。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在阅看这些消息后,如获至宝。”刘衍萍说,因为当时的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包围封锁,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对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是否安全、其他地方有没有红色武装、国民党的军事动态、国内外形势等全然不知。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场设在叶坪的一个祠堂内。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负责人杨丽珊介绍,当时电台就设在离会场只有几十米远的老乡家里,经过紧张地筹备,决定将苏区新闻的首次广播作为向大会的献礼。
  杨丽珊介绍,大会期间,王诤等人昼夜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电讯和外国通讯社的英文电讯,翻译、编辑定名为“参考消息”,供参会人员阅读。延续至今的“参考消息”由此诞生。1931年11月7日,电台发出了第一条消息,从此,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文字新闻广播由此诞生,并定名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广播电台,呼号为“CSR”。从此,红色中华通讯社正式成立,简称为红中社。
 
 附:
 
 
 
 
 1931年2月初,红一方面军在宁都小布开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王诤、冯文彬兼训练班负责人。图为无线电训练班转移到江西吉安东固坳驻地旧址。
 
 
 1931年2月初,红一方面军在宁都小布开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王诤、冯文彬兼训练班负责人。图为无线电训练班转移到江西吉安东固坳驻地旧址。
 
 瑞金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
 
 瑞金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
 
 
 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
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