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看杨朱是怎么背上“一毛不拔”的骂名的!!!
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这样一个两难的卑鄙问题,确实问倒了杨朱。杨朱要怎样回答呢 如果愿意,那么无疑是承认天下事是有那么一种方法可以解决的,而我们知道杨朱是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的根的思想就是无为,法自然。道家从来不相信有那么一种人为地非自然的办法可以把天下导向善的一面。那么自然杨朱是万万不能够回答愿意的了。因为这等于背离了道家,背离了自我。 于是他勉强辩护到,“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可是墨家卑鄙的用了一个假设,“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因为根本不可能有,至少杨朱自己认为根本不可能有这么个方法,那么这个假设也就是虚假的假设了。 也正因此,杨朱只能沉默。 因此,杨朱背负了“一毛不拔”的骂名。 是在是冤枉啊! 杨朱绝对不是不想利天下,如果不想的话,那么他也就没必要出来和世人讲学了 可是,人为地就是非自然的,非自然的就自然不可能利天下 恰恰相反,道家人为正是人为地律法规矩有为才害了天下害了众生 那么,杨朱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惜一毛。恰恰想法,是不想再给天下增加一毛的危害! 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
|
|
来自: 王生不易 > 《《扯淡网》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