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诊治经验崩漏病证是月经病中一个常见的比较大的病证。对此我们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除了上述的资料外,我们将对其病因病理,及青春期崩漏、围绝经期崩漏的特点作进一步论述。 崩漏列入月经病中,实际上已基本明确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就其出血而言,可以区分为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所谓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子宫无器质性病变,而生殖调节功能失常,亦即是本处所指的崩漏。所谓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子宫的出血症状直接由身体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如某些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失常等。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证近年来也常有所见,多在应用激素(如E2、P)或者避孕药治疗顽固性月经过多后,由激素应用不当而致子宫非周期性不规则出血。也可由饮食不当,偏嗜择食,或某些不良食物刺激性强的物品,以致体内阴虚火旺而致子宫出血者。根据我们多年来对无排卵性功能性崩漏的观察,我们认为本病证的病机主要在于肾阴虚。阴虚是本病证最主要病变,且与两个方面关系较大。其一是年龄关系:青春期肾气初盛,天癸至而未充,因此肾阴虚;围绝经期肾衰天癸竭,肾阴自然虚。其二,是精神心理因素:心、肝、脑皆需肾阴癸水滋养,紧张烦躁等易致火动,火动 但是在出血期,本病以瘀结与血热为主,而瘀结、血热是阴虚病变发展的结果。 有如下面的病机示意图所示。 可见在崩漏的出血时期,瘀结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西医学采取刮宫的方法清除膜瘀(即膜样性血瘀)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这一点,是帮助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到瘀结为主要病变的客观证据。但在临床症状上也的确见到血热阴虚的存在,运用滋阴清热也的确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从而也证实了崩漏出血期的存在着综合因素,但肾阴虚癸水不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崩漏日久,由于阴虚必及其阳,再加上大量耗损阴血,阴虚则阳更弱,血耗则气亦不足,所以其病情发展必然导致阳气的虚衰,由阴崩转为阳崩漏,呈现整个身体的虚衰,这是本病发展的一般结果。 在崩漏病情发展过程中务必注意到心肝脾胃的变化。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异常同样表现在崩漏病证中。肾阴癸水的不足及其消长运动的不良,除肾的因素外,与心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曾经观察过青春期中学生与围绝经期妇女,凡心理紧张,心情烦躁,睡眠过晚、过差者,其发生崩漏的比例不仅多,而且发作亦较严重,说明心火、心神在本病中的重要性。其次是肝郁,肝体阴用阳,为阴中之阳脏,最易产生肝郁,肝郁之后得阴虚而易化火,所以郁火也是本病中常易见到的兼夹因素,在围绝经期崩漏中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天,气血化生之源,崩漏必耗气血,营血既耗,气分亦弱,自然影响脾胃,出现脾胃气虚运化不良的状态。脾胃者,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因此脾胃气虚.虽为崩漏出血的结果,但倒果为因,反过来又必然影响到子宫冲任的固藏与统摄血液,从而可以加剧出血。是以前将气虚作为崩漏的主要证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认为除极少数确实是由于气虚而致崩漏,多数可能是继发性的气虚,属于倒果为因,只能属于兼夹的证型。由于在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失调下所致的肝郁脾虚的病变,常常可以产生脂浊、痰湿、血瘀、气火等病理物质,因此在反复发作的崩漏患者中,同时亦出现肥胖、浮肿、多毛、痤疮等病证,从而使病情的变化更为复杂。 此外还有一种系肾阴盛,癸水过多所致的崩漏。《傅青主女科》在“调经”中说:“妇人有先期而经来者,其经水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是肾中水火太旺乎?夫火太旺则血热,水太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非不足之症也。”以往我们对此缺乏深入的认识,经现代微观检验我们发现,过高的雌性激素水平亦影响排卵,亦影响月经周期的演变,也可引起火旺的表现,此与阴盛极化火,物极必反的道理有关,但重点还在阴盛则阳不足,子宫内膜样血瘀蕴结更甚,瘀结占据血室,程度较重,变化亦较多,所以致血不归经者亦更为明显,亦更易内结为癥瘕,且易致恶性变。 二、青春期崩漏的辨治特点 青少年的功血,往往是调节功能尚不足以协调所致,所谓肾气初盛,天癸既至而未充实,冲任虽达通盛但未趋坚强,因此本病证的特点在于阴虚瘀热、阳虚瘀浊、脾蕴湿阻三者。 1.阴虚瘀热证崩漏量多,或淋漓不已,色紫红,、有血块,并有较大血块,其出血的特点呈阵发性,胸闷烦热,小腹作胀,头昏腰酸,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脉象弦细带数,舌质偏红边紫,苔色黄腻。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止血。具体治疗应分为二。一是重在止血:同样以固经丸(汤)合加味失笑散,药用:炙龟甲(先煎)10~15克。炒黄柏6~12克,椿根白皮12克,白芍10克,炒子芩9克,炒五灵脂10克,蒲黄炭(包煎)6~9克,大、小蓟各15克,血余炭10克,大黄炭6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另外加服云南白药,每次0.5克,日服2~3次,一El可服2剂;二是以化瘀为主:出血虽多,但尚未达到崩中的程度,所以同样应用固经丸(汤)合加味失笑散,药用:炙龟甲6~9克,炒黄柏6~9克,椿根白皮6~10克,赤、白芍各10克,炒五灵脂10克炒蒲黄(包煎)6—9克,茜草15克,大、小蓟各15克,花蕊石(先煎)10克,大黄炭6克,益母草15克,另外加服三七粉,每次1.5克,日服2~3次。一日l剂。 关于青少年崩漏,我们的体会有两点。一是,虽然亦以阴虚瘀热为其主要证型。在治疗上也当以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但必须更加强调滋养肾阴癸水的重要性,二至丸是较为常用的方药,亦符合青春期以肝肾为主的特色。我们曾治疗一例青春期崩漏病例,自初潮两年后,即患崩漏而偏于漏证,历三年不已,迭经清热、化瘀补气、温肾固涩等法均未获良效,后来嘱长期服用二至地黄丸(汤)合乌鸡白凤丸半年余,不仅控制了出血,而且逐步地恢复了月经周期。二是,青春期崩漏除大出血时必须止血外,一般不宜过用止涩的药物,相反要加入一定的化瘀排经的药物,如五灵脂、蒲黄、荆芥、益母草等。 2.阳虚瘀浊证崩漏日久,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质稀或有血块,头昏腰酸,形寒肢冷,面色咣白,纳欠神疲,心慌心悸,舌质淡,苔色白腻,根部略厚,脉象细弱。治当补肾助阳,化瘀固冲,方仍可用参芪胶艾汤。但必须照顾到青春期的特点,首先要加强补肾助阳、益气养血的作用,可随证加入杜仲、寄生、鹿角胶、补骨脂、黄芪、熟地等品;其次亦可加较强的收缩子宫的药物,即化瘀止血之品,如益母草、马齿苋、荆芥、补骨脂等。另外,可兼服三七粉,以红参汤吞服之,以加强助阳益气之功,控制出血。总之,阳虚气弱夹有血瘀者,应加强补肾化瘀以控制出血,但如血瘀较轻或血瘀不明显者,就不能应用化瘀药物,相反要加入止血类的药物,如九炭、十灰之类。 3.脾虚湿浊证一般亦多见于崩漏较久的患者。出血量多,色淡红,有血块,或夹有黏腻如白带状物,头昏心悸,面乏华色,神疲乏力,脘腹痞胀,纳食较差,大便时溏,脉象细弱,舌质淡,苔白腻。治宜益气健脾,利湿化浊,以归脾汤加减。对青春崩漏见此证者,用药时特别要注意,第一亦要加入炒川断、寄生、补骨脂等品,以补肾助长发育;第二亦必须加入炒蒲黄、大小蓟、荆芥等品,在利湿化浊中仍然要贯穿化瘀以调之的原则。但前提在于有效地益气补脾、理气运脾后加入之。 对青春期崩漏控制出血后的固本复旧,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补肾养血,助长发育,顺其自然,不必强调调周与促排卵;另一是务必调整月经周期,促发排卵,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再度崩漏。我们认为,对初潮2。3年内者,应按补肾养血,助长发育论治;对已属青春后期的患者,初潮3~4年后,应该运用补肾调周的方法,以恢复排卵功能,达到真正控制出血的目的。 三、围绝经期崩漏的辨治特点 围绝经期功血,是因卵巢功能退化而导致的,即在前人所谓肾气衰、天癸竭的衰退过程中发生。其辨证论治大致如上所述。但围绝经期者,由于心理的稳定性差,整体体质的下降,故在辨治中必须注意心肝郁火偏多,脾胃虚弱者亦不少,而上热下寒加味失笑散。但围绝经期患此者,必须注意两大特点,其一是安定心神,于上方加入钩藤12克,莲子心5克,青龙齿(先煎)10克,合欢皮9克;其二是和脾胃,上方加入太子参15克,陈皮6克,广木香6克,因为心肝气郁者,必影响脾胃,即前人见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也。 2.脾胃虚弱证崩漏日久量多,色淡红,或有血块,或则淋漓不已,色淡红无血块,亦或有紫血块,伴有头昏心悸,面乏华色,神疲乏力,纳欠腹胀,大便易溏,或者面浮足肿,气短易汗,脉象细弱或细,舌质淡红,苔白腻。治当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以归脾汤加减,夹血瘀者合加味失笑散。但围绝经期患者亦当照顾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疏肝解郁,常须加入炒荆芥、白芍,或者炒柴胡、钩藤等品;其二是安定心神,常须加入合欢皮、紫贝齿(先煎)i0克,炒枣仁等品。在脾胃虚弱病证中,务必注意到肝热脾寒的情况,有时候,需要用钩藤、丹皮合干姜或炮姜同用,寒热夹杂的情况在围绝经期患者中常见。 3.上热下寒证崩漏量多色红有血块,或淋漓不已,色紫红有小血块,一面可见头昏头疼,烦热口渴,一面又可见腰酸小腹有冷感,大硬稍溏,尿频,脉象细弦舌质偏红,苔黄根白偏腻,舌质紫瘀。上热者,心肝之热也,下寒者,肾阳偏虚也,故其治疗当分两种情况:下寒较轻者,即从血热夹瘀论治,仍以固经丸(汤)合加味失笑散,但需加入炮姜,或者肉桂,或者艾叶一味;下寒较重者,必须与上热合治,可在清热化瘀的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方药中,加入川断12克、炒白术10克、炮姜3克、肉桂(后下3克以治之,以适应围绝经期病情错杂的要求。此外,下寒者,虽属肾阳偏虚,但常反映在血分之中,故我们认为,应选用震灵丹治之。震灵丹不仅化瘀止血.偏于止血,而且温下作用亦十分明显,其中有赤石脂、白石脂、余粮等石类温涩之品.而且温涩下焦之石类药物并用有调治奇经的作用。 崩漏控制后,除对围绝经期早期或部分中期患者需运用调周法,恢复月经周期和恢复排卵功能外,对围绝经期晚期或中期者已不适用调周法来固本复旧,其固本复旧的重点应转为调理脾胃与心肝,因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已衰需赖水谷以滋养,而调理心肝者,在于稳定心理,舒畅情怀,防其发作,以巩固疗效。 此外,在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崩漏中的确有部分患者属于肾阴癸水过盛者。对这样的患者,不仅要尽快控制出血,而且要防止其结为瘕瘕。一般来讲,清热滋阴可选用清经散、知柏地黄汤以治之,同时加入化瘀止血之品,务在于止血,必要时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止血。 在整个崩漏的辨治中,临床体会中所列出的青春期、围绝经期的治疗特点,亦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用。 |
|
来自: sandrafa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