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德明谈汪永泉太极真要--恣肆汪洋 滴水藏海 作者:林健

 太极愚 2011-09-26


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汪永泉先生﹐ 号“在山”﹐生于1904年大年初六﹐仙于1987年12月9日﹐享年83岁。汪公生前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為人忠厚﹐时刻钻研﹐细心体悟﹐真实地继承了杨健侯﹑杨少侯父子太极真功的精髓﹐并传给了以朱怀元為首的几批有心的弟子﹐使杨式太极拳得以延续﹔还著书立说予以总结﹐即“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汪公一生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精力。

汪公之父汪崇禄(王府总管)和溥伦贝子一起在王府向杨健侯﹑杨少侯父子学习拳艺多年。汪公七岁开始跟随父亲在杨家练功﹐并经常给杨少侯做靶子表演推手﹐杨少侯展示发劲表演给王公大臣们观赏﹐而汪公从不断被发中逐渐体会出太极内功之奥妙。杨健侯洞察到汪公之勤奋﹑聪慧与不断表现出的天份﹐ 深爱有加。因健侯公当时已封门不授徒﹐遂指定汪公拜杨澄甫為师学习﹐自己也代子传艺﹐将杨家之绝技倾囊相授。在杨家门裡有机会向杨健侯父子三人学过太极拳的人极少。


汪公练习拳架特点是﹕舒适﹑开展 ﹑美观﹑大方 汪公推手发劲乃继承了杨少侯之衣 钵﹐充 分发挥出“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原理 ﹐特别体现出了杨式 太极拳刚柔相济﹑以 柔克刚的真实 内涵﹐使弹簧力之类独特的 功夫达 到神奇的境界。 1926年起汪公在“今是 中学”教拳﹐后 1934年开始在协和医院教授杨 式太极拳 ﹐朱怀元﹑张孝达就是这时开始 向汪公学习拳艺的﹐1957年在眾多学生中 有 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高佔 魁﹑ 张孝 达成為汪公的第一批入室 弟子。1977年汪公古稀之年开始在中国 社会科学院传授杨式太 极拳﹐院内有 许多中老年人一起参加了这 项业余活 动﹐此间孙德明﹑齐一﹑王平凡 ﹑孙耕夫﹑丁冠之 ﹑彭诚成為第二批入室 弟子。。

1990年于汪公仙逝两周年之际﹐“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作為汪公遗作与世人 见面﹐ 此书详述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对人们了解杨式太极拳的真諦有很 大帮助﹐可说是一部太极拳经典之作 。汪公继承﹑传播(后辈人才济济)﹑著书立说是汪公一生的三方面重大成就和卓越贡献。


  孙德明,1924年生人,天津宝坻人。为汪永泉嫡传入室弟子。7岁跟商宝善学习杨少侯传授的杨氏小架。数十年坚持练拳不断。1953年进京工作,此间曾和马洪藻学过形意拳。1966年投在崔毅士门下,学习杨式太极拳大架及推手功夫。1978年拜汪永泉为师,学习杨健侯传授的太极拳中架及杨家家传的推手功夫,直至汪永泉去世,未曾间断,尽得汪永泉真传。一生别无它好,专心研究太极拳。在太极拳技击上尤其具有精深造诣。为汪永泉为数不多的在世弟子之一。现任北京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据汪永泉生前讲述,其父亲汪祟禄曾和溥伦贝子一起向杨健侯学艺多年,汪师自己7岁开始跟着父亲在杨家练功,有许多机会向杨健侯及杨少侯等学拳。1917年14岁后,便在杨澄甫先生指导下练功,精于技击,深受器重,后拜杨澄甫为师。汪永泉身材高大,且拳架开展松畅,神全意足。演练起来既柔绵和顺,又气势磅礴,浑厚充沛,自成一体。1926年起,汪永泉在今是中学、协和医院等处教授杨式太极拳1977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授杨式太极拳。入门弟子共有十多人。汪永泉生前行为低调,不事张扬,故随功夫精纯,但少为外人所知。  但在北京武术界具有很高威望,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谈到汪永泉的太极功夫,孙德明这样描述:“非常细腻,但又无边无际。细腻的跟水一样,摸起来柔,用起来威力又无穷。汪永泉老师的拳法象大海”。孙德明说,“我们跟他动手,无论多大的劲力下去,摸不到东西”,“过去说泥牛入海,泥牛还有点摩擦力、阻力,但你使向汪老的劲是没有任何着落的”。孙德明强调,这就是无形无象的“空”。
  孙德明回忆道,汪老对太极拳的精、纯要求很高,太极拳要精炼,除了下苦功,还要掌握核心技术,要不然,东西不对,下的功夫越大,走偏就越远。精的东西不在多,可能就那么几点,但要准确。功夫精了还要纯,混了杂质,就会变样。现在很多传统太极拳变化比较多,外形变了,内在的核心不能变,神韵不能变。北京城再怎么变,这老城墙代表的历史,北京的文化传统,北京人的精气神变不了,丢不掉。

技击秘要---点、拍、断
    
  在古城墙下,八十多岁的孙德明先生与几位弟子演示了太极拳的技击之法,并进行了精彩解析。
  孙先生说,汪老的技击功夫,很细腻,不粗。一出手,跟书法的用笔似的,有来历,不是随便乱比划的。这个来历就是内功。一举手,内功就有。有内功就可以没有法,太极拳论说,动即是法。这是讲在内功的基础上,没有内功,这话是空谈。练拳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法都是练习内功之用,内功有了,逐渐去法。
  技击的具体运用有劲,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汪老独门秘技,他最拿手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点、拍、断三法。
  “点”是汪永泉先生得心应手的技击之法,运用最多,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无论对方以何种方向,何种劲力来攻击,皆以全身功力凝聚指尖,照其劲源,点击截断,其攻自破,且劲力回击,自毁长城。
  孙德明先生说,他多次亲见汪老以点法展示技击功夫,并亲身感受了汪老“点指神功”的威力,进攻者遭此一点,委顿如败絮飘风,丧失战斗力。如今,孙德明经过多年苦练与实践,对点法心得尤其透彻。
  “拍”为截其劲路,迅捷无伦,避其锋芒,击其中核。在敌旧力将竭,新力未生之时,重击敌枢纽。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慢慢悠悠,那只是在练习之时,运用时也会如雷霆万钧,闪电过隙。“拍”之诀窍就在准、快,准为击其要害,快为抓住时机。拍法运用,往往一招令敌溃倒于地,或飞摔出去。
  “断”更是有“莫测”之功,断敌之劲、断敌之意,断其来路,也断其去路,只要对方进攻,以断法制之,令敌难逃溃败下场。
  运用“断”法时,先以对方来击之势,顺其所为,令其得机得势,我则被势,敌刚一摸实处,我瞬间突然断开,无影无踪,使敌如临深渊,云端踏空,无从着落。对方遭此断法,必然心生恐惧,从精神到劲力彻底瓦解。
断必须要断的干净、彻底,在瞬间从“有”到“无”,完成一个太极状态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内功的运用极为通畅、圆润,内劲收、发由心,到了举重若轻的境地。
  孙德明先生说,这些东西过去汪老是不让轻易向外说的,如今,社会开放了,人的思想、思路也开放,太极拳的好东西我不想带走,还是传给世上好。我这几位徒弟,他们也下功夫学,我就教,把秘诀告诉你,怎么练,还在自己。

 

练拳真髓---松、散、通、空

  太极拳无论技击,还是养生,都必须以内功为基础。内功怎么练?孙德明先生说,汪永泉先生所传内功心法中,最核心的有四个字,即“松”、“散”、“通”、“空”。
  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始终贯穿练习过程的核心要领。拳论曰,“中正安舒”,讲的就是松的状态。太极拳都强调松,但理解各不相同。孙德明说,汪永泉所说的松是一种整体性的松,不是局部的,汪老说:“松,是全身放松,某一部分的松是没有意义的。松,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是恢复人先天的自然状态 ”。自然就是不要故意去做松,一故意,就做作了,就不是松。孙德明说,松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完整一气,内气向下沉,肢体在松中保持灵活。
  散,是气的通常状态。拳论说,“气宜鼓荡”,散就是绵绵细细的鼓荡,在练拳过程中把内气运行到身体各个部分,各个梢节。散是由内到外的,通彻全身。孙德明先生说,打个比方,在一湖安静的水中,丟进去一个石头子儿,激起的水波一圈一圈从中心向外扩散,这就是散,类似太极拳的功夫,就是一动无有不动。做到了 “散”,气才能顺,这是练内功必须要达到的程度。
  通,就是流畅,劲路流畅,气脉流畅。是一种动态均匀的状态。要达到通,练拳中身体状态必须保持一种科学、合理的形态,比如要张肘、松肩、开胸等,内气一通,脏腑就得到很好调节,练拳就非常舒服,“气遍全身不稍滞”。越练越神清气爽,练拳的妙处也不断体现出来。不通就会越练越累越疲乏。
  空,就是空灵的境界,太极拳功夫练到非常浑厚,即“有”的程度,又全身虚灵,即“无”的程度,有无相生,就是“空”,拳论说“全体透空”,透了才能空,松,散,通都是达到“透”的阶梯。
做到“空”,于己则身体无紧张点,消除引起疾病的一大根源,于人则搭手无滞留点,没有把柄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即推手的“神明”境界。
  孙德明先生说,松、散、通、空这四大要诀,在练拳过程中需要逐步体会,它们又是完整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全部做到了这几方面,内功才算登堂入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