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以武入道的点滴体会

 悟道学习 2011-09-27
        在30多年前开始习武,当时习武目的不同,特别注重于技击,曾经我有一位老师和我讲过,武术就是搏杀,防身自卫的功效。他的原则是活着打人,死了打鬼。脾气非常暴躁。人品非常好。他的原则是没事从不惹事,遇事从不怕事。习武决不可欺负他人,但别人要找他切磋是来者不拒的,可惜他却英年早逝。笔者也一直把武术技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在十多年前在武魂杂志上登了几期的广告“敢为天下先,愿与各派高手当面切磋”,当时陆续找我切磋的人很多,有的成为我的朋友,有的成为我的弟子,又有的我成了他们的仇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态是多么的浮躁,武术技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我逐渐的体会到以武入道的内涵,而不是练的这种浮躁之气。经过这十多年的洗礼,我理解了以武入道的根本所在。它是修心和修身,可以说性命双修。我现在已经不再和任何人比武切磋了,你说我好我也付之一笑,你说我不好我就不好了。你说你高,你就高,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高,我再帮你扶个梯子。这种好狠斗勇之气已经没有了,往往一时失手成千古恨啊,我们习武的目的是什么。
        谈一下我的武学技击一点经历。我认为要想技击必须得在实际运用当中加以磨练,是从实战当中去体认、去总结才能提高。我记得我有一位弟子,跟我提过某某名家一生没有败过,我当时笑了。我说对这个人我不做评价,我只跟你说这个道理,有人刚生下来就是武林高手,我没有见过。我见过的是从不会到会,有这个磨练的过程,这个磨练的过程能没有磕磕碰碰吗?实际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得到什么启迪。只有人到达一定高度了才能够很少落败,没有绝对的高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无非没有遇到而已,就我本人来讲也可以说遍体鳞伤,我的右关节曾经错位,右小臂骨折至今都能摸得出来,头上、脸上仔细看都有过去的伤痕。身上碰一下打一下实际都是很常见的,我记得是在93年一次意外被一群人用利器同时向身上砸来,我用手臂封挡,左关节当时被砸伤较为严重,在医院做了手术,但在骨头上拧上了一个螺丝钉,来固定关节。当时非常懊恼,后来在取这个螺丝钉的时候,我拒绝大夫给我打麻药,虽然疼也要忍着,这样才能深深的记着这一刻。当时胳膊上拉开了一个小口,螺丝钉已经被骨膜盖住了,用刀一点一点的刮开露出螺丝钉,把螺丝钉一点一点取出来,虽然赶不上关云长刮骨疗伤,但也是透骨之痛啊!从此我深深的记住了这个经历,为我以后武学生涯烙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当时练功都跟发疯了似的,每天仅仅睡2-3个小时,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练功上面了。所以才有97年在武魂杂志登的敢为天下先,愿意跟各派高手交手。现在想起也深深的忏悔,曾经被我伤害的人,虽然说武术交流在所难免,有些事可以完全避免的,就是好胜心在作怪。任何事情打个颠倒去思考问题,可能就会好的很多。我的心态的改变,我觉得对我的人生是个转折。
     
        以武入道要求内外兼修,但它的要求可能与有些修炼的方法有所出入,如有形有相皆为外(后天有意识的锻炼),无形无相皆为内(先天之本能)。在过去拳谱当中要求内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它指的是武学的锻炼,而非指的是以武入道的锻炼方法,所以两者的锻炼的方法不同,在这里说清楚以免误导大家。以武入道初学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有规矩到化规矩,再到无规矩,行走坐卧是否都在修炼,修炼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初学者是需要的),而是在融入你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那都是在生活,无非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不同而已,我们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升华自己。因为随时随地都是在修炼,每个人修炼的目的和机缘不同罢了。所以众多法门适合不同根器的人,但不同的法门都有自己一套训练的体系和修持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随后我陆续把我所知道的法门和点滴的体会与同道一起分享。
传统武学修炼如果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要:知天道,晓地道,通人道。每一步都要求得非常细腻。在这里没法一一续讲,我就简单的举一些例子。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气候的不同,会对人体的脏腑产生相应的影响。如冬属收藏,春属生发,在春季有些潜在的疾病很容易诱发出来,那么我们随着季节的变化,从锻炼的方式上加以变化,就会起到事到功倍的作用。比如,同样一套太极拳略加变化,拳还是那套拳,只是训练的内在的方式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地域不同气候、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我们在锻炼中是否能够加以变化来调节自身的平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我们能不能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我们可以整体锻炼和针对锻炼相互配合,我所说的针对锻炼就是你哪个脏腑出现了问题,直接针对那个脏腑去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白锻炼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形意拳,劈、崩、钻、炮、横(金木水火土);崩属木,曾经有个朋友肝脏不好,他跟我请教说他的老师教他肝不好练崩拳,每天在那里练崩拳。我跟他讲:你这样练下去身体算彻底完了,你本身就属于肝阳上亢,你越这样练不就是火上浇油吗,你要明白崩拳怎么练让它疏肝理气,引火下行,同时加强肾水的锻炼来润养肝脏。传统武学的养生要求得很细致的,同样的一个钻拳,怎么样养肾阴,怎么样养肾阳都是有明确的说法的。不能这样盲目的练,你这样练还不如打打太极拳操,跟老头老太太一起活动筋骨也是好的。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太极拳修炼和太极拳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是非常细腻和科学的。必须要三道合一(天地人),但没有老师传授是很难得其三味的。非靠书本所能体悟的。
多年来拜师访友的一些所见所闻,挑一些较具代表性的,供读者参考。关于以武入道或参禅悟道,有些人就是因为一些小节而错失了良机。所说的师没有年龄、没有辈分的限制,只有学问与德行。在我的弟子当中,有比我年长40多岁的弟子,也有我原来的老师,后来详细的了解我的所学,我记得有一个老师,想跟我学习以武入道的法门,当时,我是想毕竟我曾经跟老师学过,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徒。我换了一种方式,我说,我把我的所学详细的示范和说明,请老师给我指点。我当时虽然很给老师面子,老师听了也很高兴,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和我的授业恩师说起来,恩师却说,你这样做不对。尊敬以前的老师是对的,但这种传授的方式他学不好,这样他的心态不是学习的心态,而是在指点的心态。不同门派有不同门派的规矩,求道之人的心态没有放好,他不可能求于正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道与验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你回去不妨问问你原来的老师,他的收效不大。毕竟求道不是一些肢体上的动作可以模仿,有很多是无形的东西,是靠心灵的体认。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见到了原来的老师,谈起此事,老师首先就问你教我的东西为什么跟你的弟子练出来的功效不一样,我把我授业恩师的话给这位老师讲了一遍,我说求道不是语言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有些是靠体认和自身的悟性所致。因为您是老师,我不好像带弟子那种方式来带你,怕对你有不敬之举,所以有些肢体的语言、心灵的语言就很难体会了。(待续)
葡萄的滋味是说不出来的,只有自己吃上一口,一吃便知。就会感觉到葡萄的滋味。学习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首先要把自己瓶子里的水腾出空间来,才能够容纳外来的知识,大海之所以宽广,它是容纳了百川。它的容纳是属于低姿态的,因为水往低处流。我这位老师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学习的方式是前贤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如果跟你学习的人,因为他是你的师长,是你的亲朋,是你的领导,你不按规矩办事,为了一些所不清楚的人情世故,忽略了求道的基本法则,那是在耽误他的时间,同时也是在传一些伪道。通过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做人的原则,道可以不传(机缘未到),如果传不可以传之伪道,自然传就传自身验证过的,说此事时,就是在提醒一些求道之人,遵守一种法则。道法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人,人的共同的法则,同时我也想提醒一下求道之人,不要有优劣,你就是长辈,在求道之路上也是学生。师的传道,你是一个求道,这个是不可逆转的。肢体上的运动是可以模仿的,有很多是精神、意识、灵性方面的训练,跟你的心态有直接关系。老师就如一个发射台,求道者就如电视的天线,只有天线与发射信号之间这种调频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你所接受的信号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心态房不正,你高高在上,或把天线收起来,你的电视是没有信号的。这也就是笔者传道的基本法则之一。
我记得在20年前,我和我一位道家的恩师在学艺的时候,偶尔会有一点不和谐的场面,当时我有个师兄,他是带艺投师的,我记得有几次,恩师跟他讲你这样按掌不对,掌出去不能是一道劲,应该是三道劲,有上领,中突,下塌,这样人才能打出去更远。我这位师兄马上说,这个我知道,当时恩师就没有再说其它的,只是说,你知道就好。第二天,恩师在教我的时候,也是在教按掌,在我身上做了几次,我对此有了一点体会,然后恩师让我在他身上再做几下,然后对我讲我哪里有所不足,应该怎样去改进,我至今都认为这种教拳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针对性非常强。当时我那位师兄在旁边说,这个劲又可以变多少多少劲,又可以有多少打法,我当时听了很不舒服,我说师父在教我们东西,你缺乏对师父一种起码的尊重。当时,恩师却说,你们不要争了,他跟我那位师兄讲,我这块所教的东西我一说你已经都知道了,有些你比我知道的还多,我不如你,你已经毕业了。实际我跟你们讲,我要跟你说的,和要跟你做的,你根本就不知道我的本意。你所知道这些招法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是末学,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本能自然的变化,拳法我一天可以编十套甚至二十套,一点问题没有,拳法都是编的,功夫是自己练出来的。自己想象的东西未必就是能经受住实践的验证,当时恩师说我就用2个手指放在你的手背上,你的擒拿摔打可以随便用,你脱离了我的两指,就算我输。当时我那位师兄跟师父说,您的功夫我是绝对相信的,我没有想验证的意思,我来这里是真心来跟您学的,当时师父说,我还没讲,你就明白了,你既然明白了,我就没有再讲的必要了。我做一式,你能变出几式,比我变得都多,我也的确教不了你了。我告诉你一句大实话,你想象的那些变化根本用不上,武学追求的是一种本能自然的变化,对方如何变化你根本不知道,他不会按照你的意思等着让你打,出手两不知,我所传授的武术是追求自然的本能的变化,绝不是把套路上的动作对号入座。后来这位师兄和老师承认了错误,恩师比较大度,知错能改就行了。以后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装懂只能害了自己。这种学习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传授技艺的时候也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我举一个例子,无论武学和道学,讲究因人施教,因为不同的人的身体素质和自身的基础,自己的悟性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他适合练什么。就拿武当养生功来讲,很多人练的都不一样,有些弟子就问为什么同样的功法,为什么每个人练得都不一样呢,弟子们很困惑,我也很无奈。我在给他们讲道理,养生功就是在调节脏腑的机能,使脏腑由弱到强,每个人身体的情况都不同,有些人脾胃不好,有些人心脏不好,有些人肝脏不好,有些人肾脏不好,有些人肺脏不好,那么都练一样的东西行吗?你见过哪位大夫,用一个方子可以治百病的?没有,他都是辨证施治。练习养生功也是如此。所以不同的人,练习的方法应当相应的调节。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而不是把眼睛瞪着去看对方练什么,只要别人练的就是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人的体质也是各式各样的,如果不能辩证,那么不就是一个糊涂郎中吗?没有任何一种功法可以适合于所有体质的人,中医在开药时也会根据不同的人在药物上有所加减变化,所以,武学或道学养生,负责任的讲,不是绝对统一一样的就是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的。

我有时和医学医生朋友交流时,我经常说,只要治病的药,并不一定最贵就是最好的,也可能对于有些病,它就是毒药。对于病来讲,只要对症,就是好药。以治病痊愈为原则。所以,在以武入道这方面,并不一定名师就适合自己,求道者应该求明师。他明白自己,明白别人,就是好师父,和名气无关。我记得我有一位恩师,他没有任何名气,但他教会我一些传道的经验。就拿我的孩子显林做一个例子,我刚开始教了他一套六字诀,他练完之后感觉不错,后来在一次我给他纠正练法的时候,我说你这种练法不行,应该如何如何练,当时他却跟我说,你教我就是这样教的。我是按你教我的练的。我也很无奈。我说你没错,是我错了。你怎么不懂得学习的一些基本的法则。说你不对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这跟中医看病是一个道理,一个病人,按一个方式吃一段时间药,他的病情会发生变化,要换方子,这是一种辩证治疗。特别是养生功法,也是要适当调节练习的方法。因为你的身体状态和当时学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这是对你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你这种方式对待你的老师的话,如果要是一个心态不是很好的人,他会听得很不舒服,我说你这种说话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老师说你错了,你马上就说是你这样教的,错误不在你,反而是老师教错了,如果作为求学的心态,老师说你错是件好事,你应当很虚心的请教哪里错了,应该如何改变,现在练的和以前练的有什么不同,你抱着这种心态,才是真正求学的心态。不能把自己的无知导致失去求学的机遇,这是求学中的大忌。首先要听老师讲完,知道老师所讲的道理,锻炼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的。我记得当年恩师在传授修炼之法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法不传六耳。我当时很不理解。我想都是师兄弟,在一起学,相互探讨不是更好么。师父也不是保守的人,为什么这样做呢?但我没敢多问。后来,我们几个师兄弟一起在老师家,请教法与诀的关系,老师才跟我们讲,我之所以分开教你们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身体有好与坏,悟性也是各不相同。真正求道和传道之人,不会是千篇一律,不可能是统一的教材。修炼的主干是相同的,每个人所走的路和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否则难成为名师。有的悟性好的,根基深的学的快一些,相反则学的慢一些,怎样能叫悟性慢的,根基浅的,更好的方法教他体会,这就是引人因事而教。有些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先重于某一方法,充分发挥他的潜能,弥补他的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