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与紧,?无力处正是力处

 寂静心 2011-09-27

(一)拳经有云: 『空空亦空, 无无亦无.』

姚宗勋老师说:
『意拳的核心就是以站桩为基础, 通过精神假借, 意念诱导, 在无力中求有力, 不动中求微动, 静中求动的训练方法. …「松」与「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 …以意拳的训练内容而言, …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 又是精神的, 心理的松紧, 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 因为任何肌肉的活动, 都是靠神经支配的, 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 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 意拳之所以要突出一个意字, 其道理也在此.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 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 首先训练放松, 进而训练松紧的相互转换, 达到松紧协调. …要做到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 可促使气血通畅, 新陈代谢旺盛, 内脏器官的功能调整, 使其均整平衡, 从而能增强体质…』
之后他又写道: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不可用力, 动作慢优于快, 缓胜于急, 要动中求静, 进而微动中求速动, 还要照顾到整体…』

至于松紧之训练, 另一位前辈有以下描写, 是完全不同的处理:
『…由头至足逐步体察, 顶上悬挂之力是否有偏倚, 颈部是否因紧张而又在用力, 两肩有否保持松垂状态, 抑己因精神紧张而又耸起, 胸部是否仍有紧张以致呼吸并未舒畅, 胸腹轻松则气自下沉, 气下沉则小腹常圆自能气恬神安, 腰部是否着力而稍向前顶, 致现凹状, 臀部是否因用力而向后上方耸起, 双膝不可太曲, 以致两腿过度吃力, 足部是否因保持身体平衡而用力, 以致紧张…如此周而复此, 对全身四肢百骸一一体察, 如觉已经放松, 是否可以试试再放松些, 但切要注意所谓放松乃是感觉的放松, 内部的放松, 形式上却不可变成松懈, 所谓松而不懈就是这个意思…』

(二)二人的说法差异甚大, 但如果照后一位前辈所说练习, 一定毫无所成了.

拳经云: 『不求形骸似, 但求神意足』. 『不着相, 不着象』, 以这位前辈所说的正犯了"着相"的毛病, 过分着意于肌肉的松紧, 还要周而复此的检查, 不单无助于松弛, 更无助于精神集中. 以在下理解, 不求形骸似有两层意思:

1) 形体间架的相似: 间架的相似不难理解, 就好比走拳架子, 要力求做到跟老师做的一模一样, 这也是一般学拳者的心态. 只要做得象, 自然有功夫了. 事实呢? …

2) 形架内部的相似: 内部比较难以理解. 但有了以上文字, 也不难发现一般人学意拳的毛病. 就是刻意求放松. 究竟松是如何放松, 紧是如何抓紧呢? 要是透过意识便可做到放松, 又何必辛辛苦苦来站桩, 不如学瑜珈好了.

书云: 『执着己身, 一无是处, 离开己身, 无物所寻』

后一位前辈之言, 正好是执着己身的完全写照, 若依这个方法练功, 实永无成功之望. 话说回来, "离开己身, 无物所寻"又是何意呢?

古人写文章, 总喜欢收起主词, 叫人读来摸不着头脑. 这句话的大意是要人「先将执着之心放开, 不要过于拘泥计较自己站桩的形态、松紧是否合乎标准, 心意上应该是没有什么需要寻找的.」意本身就不是可以触摸的, 只是一种感觉, 它来时就会告诉你它来了, 去时也不容你用方法留住, 半分也不容人的心意操控, 一旦有了操控之心, 便已经落入执着的陷阱之中. 就因为无物, 又何需去寻呢!

(三)意紧不是僵硬的肌肉紧张, 而是精神集中. 『松松紧紧莫过正』透过抱桩、假借、体会而求得, 意太紧则肌肉僵硬, 意太松则间架松弛, 这种松弛无助于力量的建立. 不是真正的松. 名之为"懈".

真正的松是透过意念假借的集中, 练到感觉不到自身的存在, 犹如身在水中, 四肢百骸都没有重量似的; 又或似是与空气合为一体, 悠悠然如身在太虚, 不知日月星宿之转移. 正是「悠然水中宿」和「海阔天空涤万虑, 管他日月星辰在转移」的表现. 没有这种训练和意感, 便不可能培养出圆足的精神, 亦所谓「神意」. 神意不足, 意拳的发挥便不能完满.

这种状态, 也是姚宗勋前辈说的「浑沌状态, 什么都没有, 一旦接触何处, 何处便有的神奇感觉. 」如此才是真松和意紧, 做到意紧力松, 力量整合自然不难达到了.

松紧只是入门的初步, 而真正的松紧也并不在于肌肉的控制, 过度的控制, 只能令精神负荷增加, 最后流于僵死之途了. 经云:「筋肉似惊蛇」则是力量发挥时, 令对手震慑惊异的感觉; 又或者是筋肉神经反射的结果, 一触即爆发的肌肉反应, 就如被惊动的蛇, 一下子攻击, 令人防不胜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