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潴言诸语】中国平安暴跌下的前世今生!

 sdqfz 2011-10-04
节前最后一个周的周一,中国平安因为海外富通的危机导致大跌9.58%,而因此给原本脆弱的A股以沉重的一击。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说中国平安这次危机实际已经潜伏多年?他收购富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近本人刚刚写了书稿,其中就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今天贴上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2007年,正值国内股市最火之时,虽然经历了5.30但之后股市依然没有转向,尤其是“国”字号的 大盘股。但是,相对而言,国际却一直暗流涌动,关于次贷的影响也时隐时现。到了下半年,国际上对 于次贷的影响逐步开始加大,虽然影响在扩散,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此次的危机会席卷全球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随着影响的扩大,美国政府已经在做着积极的调配,逐步开始让大家建立信心。
  
   面对着次贷危机的威胁各大投行以及银行却各自神经异常紧张,看似平静的市场似乎总是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气息。而这个时候,一些国际上知名的投行以及银行也在应对已经开始出现的问题。随着暗流的涌动,很多旗下的业务和资产也开始有意向逐步向海外抛出绣球表示有合作的意向。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平安保险看到了此中的机会,准备迈向国际市场大展拳脚。而富通集团及旗下业务,逐步进入中国平安的目标视线之内。
  
   在一系列秘而不宣的调查和接洽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在2007年11月29日宣布斥资18.1亿欧元收购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富通集团4.1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在当时已经危机四伏的富通集团来说,中国平安的加入无异于一棵救命的稻草。但对于当时雄心勃勃的中国平安来说,这一些的风险还没有被意识到。不管怎么说,从当时的状况来看,中国平安购进股票的时间点,在近十年内的国际市场来说,也是一个“抄底价”了。至于后来次贷危机逐步扩大,那是后话。
  
   总之在当时此消息一公布,平安H股开盘就大涨5%,一下子扭转了近半个月的颓势,盘中最高价达到过85.15港 元,上涨接近9%。收盘最终以83.2港元收盘,成交金额达29.293亿港元。从整个证券市场的反应来看,一方面对中国平安的收购行为没有预料,另一方面对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这么大的国际金融机构是抱有信心的。因为就中国平安当时的资本实力,以及汇丰银行的雄厚国际背景做后盾,他的未来是可以寄望的。
  对于整个市场的反应以及自己成功收购了股份,中国平安自然是信心满满。尤其此时的中国平安其实还留有后招,准备扩大战果,打一场漂亮的收购战。
  
   就在国内A股形势尚有余温,中国平安在2008年的1月21日传出消息,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 ,发行不超过412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中国平安A股上周五收盘价98.21元计算,增发A股筹集资金将达1178.52亿元,两项再融资总额将达1591亿元左右。近1600亿的融资计划不仅把尚有温度的A股打到了冰点,也让自己的股价遭受重创。
  
   连续两天中国平安的股价被打到了跌停板上,一个月以后,股东大会通过了该方案,又刺激A股大跌。从此A股进入了漫漫熊期。这是中国平安也没有料到的。但其实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首先,外界并不知道,中国平安在收购富通集团,成为单一大股东之后,他们还会继续对富通进行大动作。其次,即使知道了,在当时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国内A股也在较高点位大家都在人心惶惶的时候突然来这么1600亿的扩容,自然是承担不住一下子垮掉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不管是市场还是舆论,压力逐步越来越大,计划也就逐步拖下去了。融资计划虽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走,但是对于已经有了下一步计划的中国平安来说,一切都不能改变,因为融资虽然没有按计划进行,但庞大的中国平安及雄厚的资金背景根本就“不差钱”,一切都不能阻挡中国平安的国际化战略。于是就有了下一步的行动。
  
   在不断对富通集团增加持股的情况下,到中国平安提出增发后的1月22日,对富通集团持股比例已经由4.18%增至4.99%,总对价也从18.1亿欧元增加到21.1亿欧元。不到两个月以后,也就是2008年3月20日中国平安的公告称:将以21.5亿欧元投资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而交易完成后,中国平安将与富通银行成为富通投资的并列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交易中分别担任平安和 富通银行独家财务投资顾问的是摩根大通和美林。到了4月初,在富通的年报中再次显示出了中国平安的进一步动向,就是希望能够持有富通银行的7%股份,当然需要获得许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危机逐步带来的连锁反应开始加大,到了7月初,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累计浮亏已经达到了100亿左右人民币。
  
   为了表示对富通的支持以及稳定投资者信心,中国平安在7月3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半年报不会对富 通集团股票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到了8月份,随着增发无望,加上国际形势的全面恶化,已经骑虎难下的中国平安除了继续持股之外为了平抑自己的购股成本,以10欧元/股的价格参与富通集团共计80亿元的筹资计划。
  
   而此时,在三月份的投资21.5亿购买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的计划也再没提起。到了2008年的10月份,中国平安再也扛不住巨额的亏损,在10月5日发布公告,决定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进行一次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将截至9月30日投资富通所产生的约157亿元浮亏转入利润表中反映。同时,以21.5亿欧元的对价投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交易在协商下宣布交易终止。
  
   到此时,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额已缩水至65.6亿元,浮亏扩大至172亿元。到这时,基本 已经等于宣判,中国平安历时近一年的投资计划失败。而到了11月份,随着富通内部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官司缠身,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累计浮亏损已经达到了200多亿,近239亿的投资仅剩7亿元。只一年时间,投资几乎全军覆没。到了大半年后,富通的股价才重回2欧元上方,而中国平安收购富通的平均成本是19.05欧元。
  
   一场中国保险巨头轰轰烈烈的海外并购,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平安自然自己会有自己的对教 训的总结方式,在这里,我们从整个线路上来回忆和分析,得出我们的结论。我们来看,中国平安从开始有意向,到最后成行,其实时间比较仓促的。但是为什么会让中国平安这么快的下决定呢?其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是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当时次贷危机形成的影响逐步开始扩散,并由 各个投行逐步扩散到各大银行。这一点我们普通的国内老百姓可以不在意,但是作为国内的保险巨头, 且有强大的汇丰做后盾的中国平安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呢?而回过头来看,在当时看似抄底的行为,几乎就是被套了个顶。
  
   第二,过于信任担任投资顾问的摩根大通,根据它的研究,富通集团17年中,平均分红率超过6.5%。而就是这个数据让中国平安更加相信未来的前景。但是却忽略了,在投行当中最擅长的就是计算数字模型和利润的集合。甚至,在一些对冲基金中可以把很多的金融衍生品的对冲做得天衣无缝,按照他们理论的计算,好像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但最终还是很容易就被吞没在次贷危机的旋涡中。
  
   其实仅仅是在次贷危机开始扩散可能带来的不可预知性就已经十分可怕了,所以由于对国际机构的过于信任,也是一个草率的原因之一。另外,2007年11月当时富通正为次贷带来的资金问题周转忙得焦头烂额,如果在当时等一等,看一看,即使还会下注,成本也会大大下降。
  
   由此看,中国平安的贪功之心也是罪魁之一。另外还有一些疑点,就是1993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吸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参股,而在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让他们10年投资收益达数十倍。如此2007年以后中国平安的投资失败结果就让汇丰受损失,当次贷危机逐步消弭之后,高盛因在次贷期间做空曝光。
  
   也就是说高盛他们总是很蹊跷的躲过灾祸。最有意思的是帮助中国平安做顾问公司的摩根大通,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出售了06年和07年初发放的大多数次级贷款资产最终成功躲过次 贷危机。然而中国平安却没有躲过。我们不能下结论说这些国际投行有什么“阴谋”,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在做出国际性的投资的时候,如果你自己本身不了解游戏规则,就很容易吃大亏。
  
   当次贷危机出现,危机重重,且自己还没有很好的了解和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对方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时候,就贸然出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的。数百亿的损失和一年的辛苦换回来的仅仅是对国 际市场认知的教训,那这学费,确实很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