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训练:教材知识复习

 家有学子 2011-10-05

一、基础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多劝余为长吏 豫章郡,洪都新府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程氏妹丧于武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朋友;旧的;③④都是不久

答案: C

2.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豫章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

B.都督阎公之雅/登高作赋,是所于群公

C.十旬休假,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

D.敢竭鄙怀,恭短引/《谏太宗十思

解析: A都是旧的意思;B.声望/期望;C.才华出众的/盛大的;D.书、撰写/古代的一种文体。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云无心出岫

以:连词,表修饰关系

B.识盈虚有数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风在下矣

斯:指示代词,相当于

D.实迷途未远

其: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解析: C斯:连词,则、就。

答案: C

4.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舟遥遥以轻飏(③木欣欣以向荣)

A.①②句中的字相同,③④句中的字不同

B.①②句中的字相同,③④句中的字相同

C.①②句中的字不同,③④句中的字不同

D.①②句中的字不同,③④句中的字相同

解析: 且,连词,表转折;且,副词,姑且,暂且;③④句中的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答案: D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涉以成趣

A.樯橹飞烟灭   B.而后乃今将图

C.三江而五湖   D.臣具以表

解析: A句中与例句中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C项中两个加点词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为襟”“……为带D项中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此小大之辩也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愿陛下矜悯愚诚

解析: AB.C.

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悦亲戚之情话 

C.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解析: A古义:不要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B.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D.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答案: C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C.此小大之辩也   D.遂见用于小邑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 B

9.名句默写。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祖母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9)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10)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斯已矣。

答案: (1)其名为鲲 鲲之大 其名为鹏 鹏之背 其翼若垂天之云 (2)悯臣孤弱 躬亲抚养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3)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4)泉涓涓而始流 (5)抚孤松而盘桓 (6)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7)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8)潦水尽而寒潭清 (9)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10)辩乎荣辱之境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况且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2)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回归家园吧,田园将要荒芜为什么不回家?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还失意伤感独自愁悲?

(5)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李伶。李伶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   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士女之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探访

B.今日为开宴   幸:幸运

C.华林部马伶曰   过:拜访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李伶   易:轻视,引申为胜过

解析: B幸:希望。

答案: B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①而华林部独著)

B.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①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C.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D.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①乃走事昆山)

解析: B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连词,表转折,C.介词,介词,表被动,D.副词,强调出乎意料,竟然副词,表判断,就是

答案: B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社稷百官皆在      B.梨园以技鸣者

C.无论数十辈   D.察其举止

解析: 无论:古义,大概,约计;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伶本来就是金陵兴化部的台柱,当时剧团里数一数二的明星,可与华林部的李伶登台争胜。只是在演到严嵩和夏言争论收复河套时,他才以失败告终。

B.马伶和李伶第二次竞技时,马伶居然超过李伶,这本领是哪里来的?马伶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在当朝相国顾秉谦家里当了三年跟班。

C.文章在写马伶和李伶两场竞技时,主要从观众的角度来写,写了金陵观众的热闹场景,写了观众中的平分秋色,最后写了观众的反映。

D.侯方域曰以下深入一层,从马伶的失败再起这一事实里挖掘出根本原因是有志者事竟成。还宕开一笔,把谄附魏忠贤的顾秉谦之流涂上大白脸示众。

解析: 其中C写马伶和李伶两场竞技时,主要从观众的角度来写的表述有错。根据原文,这两场竞技,第一场作者从观众的角度分三层来写;而第二场竞技,则换了一个角度,从竞技的对方来写。场景没有渲染,观众的反映完全被省略了。

答案: C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2)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哎!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无人,登临意 会:领会

B.异日将好景   图:动词,画

C.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解析: D萧瑟:句中指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虞常果引张胜)     B.大王亦幸赦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再转复为太史令(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D.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 C都是动词,做,担任。A.动词,牵攀,招供/动词,拉、牵;B.动词,希望/副词,幸而;D.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凭借,倚仗。

答案: 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赵 使不辱诸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之,指示代词,译为之,代词,译为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被动。

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货物与常(夫以秦王之威)

B.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解析: D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介词,凭借/介词,把;B.连词,虽然/连词,即使;C.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词同类的一项是   (  )

例句:宁许以秦曲  

A.孤舟之嫠妇   B.大将军邓骘其才

C.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解析: A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动词使动用法。B.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C.为名词作状语,从小路D.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递眼色。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连辟公府不就

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解析: AC.D.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举孝廉不行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相如前进缶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解析: D古今均为认为A项,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B项,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C项,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答案: D

8.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降虏于蛮夷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君何以知燕王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B.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2)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6)柳永在《________》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____。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篱把酒黄昏后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履至尊而制六合 樯橹灰飞烟灭 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马秋风大散关 (4)烽火扬州路 (5)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6)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7)千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 (8)也无风雨也无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之所以做这样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2)现在能有机会杀身报国,即使被杀,的确甘心乐意。

(3)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4)希望大王与各位大臣仔细商议这件事。

(5)过了些时候,相如(有一次)外出,远远地看见了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他)。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嫩绿红英在色彩方面形成了对比。一、二两句是静止的画面,三、四两句是动态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

(2)下阕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

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浇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

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曰:是赚子弟辈束耳!富公以告,先生曰: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

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之不已。

(选自《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

【注】 :送给教师的报酬。震泽,即江苏太湖。公帑(tǎnɡ):国库。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古行高         气古:气质古雅

B.人莫能以私   干:求取、追求

C.而震泽积水乃北流   克:克服、制伏

D.荆公之不已   恶:痛恨、忌恨

解析: C克:能够,得以。

答案: C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

解析: A代词,他、他的/语气词,一定,千万。B.表修饰/介词,用。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D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陈襄积极兴学的一组是(  )

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安是之,皆为施行 先生力言青苗不便 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 富公久而益奇之 自反而缩,何嫌人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 是说安积认同陈襄的看法。是说陈襄不同意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与兴学无关。是说富弼看重陈襄。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予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弟子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达五百余人。

B.陈襄任仙居县令时,大力推行教育,在处理公务的间隙,还热心为弟子们解答疑难。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

C.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

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

解析: A项中所说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予浦城县令的说法有误,陈襄只是被授予浦城主簿一职,代行县令职事。

答案: A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

(2)因为这些小人的谗言,使得学生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深以为耻。

(3)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几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

【参考译文】 陈襄,字述古,是福建侯官人。求学的人都称他为古灵先生。当时,求学的人正痴迷于雕饰之文,竞相以词采华丽为高妙。而只有先生有志于传扬大道,与他的同乡周希孟为友,气质古雅品行高尚,以天下的大计为己任。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即使一些桀骜不驯放诞无礼不听教导的人,在先生门下也不敢失礼。

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主簿一职,浦城县没有县令,先生代行县令职事,断案开明果决,人们不能以个人私情相求取。开始兴办学宫,为众弟子讲学,追随他学习的达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巡视到浦城县,先生以十事向他陈述,安积认为他说得都对,全都为他办理实施。升任仙居县令,仙居是个多山的县,百姓不知学习,先生如在浦城一样兴办学宫,为学生们讲学。学生中有疑问的,能在先生处理公务的间隙,到庭堂求教。偶尔巡视县内,遇到山谷中有小学,就停下来为童生们讲解经文。追随他学习的人渐渐增多。升任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县的老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先生离开),(先生)只好下车徒步行走,差点儿不能出境。

当时富弼统率河阳,一见陈襄就厚待他。先生如在仙居一样兴办学宫,为弟子们讲学。有人在富公面前诽谤他说:这是赚取年轻人的学费罢了!富公把这话告诉陈襄,先生说: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这边,何必怕人家讲坏话!有人劝先生停止讲学,(他)回答说:因为这些小人的谗言,使得学生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深以为耻。他就越发尽力讲学。时间一长富公也越发认为他很优异,等到富公拜相后,就举荐陈襄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不久任祠部判官。

不久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常州知州,又如在河阳一样兴办学宫,为弟子们讲学。常州河运水渠淤塞拥堵太湖,太湖积水不能向北流入到长江,因而成为吴地民田的灾害。先生根据水渠的宽度,对应民田之亩数,分摊交给百姓疏通,渠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规定,不到一月就修成,于是挖开望亭的古堤,而太湖的积水就能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调任司封员外郎,担任开封府推官。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几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先生极力谏言青苗法不利。王安石想把先生贬出京城,但皇上不许。王安石深恨不已。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数不入洿池   罟:网

度长大   絜:衡量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普通

六世之余烈   奋:发扬

D.弃甲兵而走   曳:拖着

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解析: C等闲:随随便便。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吾从而师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内立法度,务耕织)   D.主人忘归客不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 A项,以……为师。B项,风尚/学问,道理。C项,制度/风度,气度,常态。D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吾属今为之虏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解析: D项,均为介词,被。A项,介词,从/介词,被。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 D

4.对下列各句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3)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 介词,相当于,译为介词,译为句末语助词,译为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答案: B

5.下列各句加点实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赢粮而

A.吾从而之   B.匈奴七百余里

C.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D.庠序之教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的意动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或师焉,或不焉

解析: A性;B.毋;D.否。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吾从而师之

解析: B天下指人们能认识到的所有区域。A可以意为可以凭借C养生意为供养活着的人D从而意为跟从(),并且。

答案: B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 D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省略句。   

答案: D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0)爱其子,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惑矣。

(11)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12)李白在《________》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江州司马青衫湿 (6)似诉平生不得志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9)不如早还家 (10)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1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12)蜀道难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14)犹抱琵琶半遮面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没有过错了。   

(2)一个戍卒发难就造成国家灭亡,自家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了。

(3)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这样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注】 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和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为和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 锡宝  辞:辞别

C.锡宝将劾   论:论告

D.未有实迹,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

解析: B辞:推辞。

答案: 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驰以告和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

D.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是锡宝所劾不虚)

解析: A均为B.均为表目的的连词。C.表转折/表递进。D.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家有瓮,焚谏草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

解析: 句说他拒绝提拔。句表明和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句说清仁宗对锡宝的赏赐。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解析: 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的。C项颠倒了先后顺序;另外,曹锡宝是自己亲自到刘全家查看的,并非是派人前去。

答案: C

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

(2)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

(3)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参考译文】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珅此时正跟随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责问和珅。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询问情况,又命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跟着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曹锡宝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是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

清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时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现在和珅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职。”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瓮,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高高的

B.何致不厚   意:料想

C.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受

解析: A危:端正。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B.君安与项伯有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昼夜勤作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安步以当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 A都是无、没有的意思。B项,缘故/旧交情,老交情。C项,振作/劳作,工作。D项,占着,把守/当做。

答案: A

3.下列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及其所既倦 不知东方既白 与山间明月 每览昔人兴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是动词,往、到达;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④两句中的均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B.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①虽一毫而莫取)

C.②而人之所罕至焉(①而今安在哉)

D.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解析: D均为连词A均为介词,表被动;B,均为连词,即使,虽然;C均为连词,是表转折,是表承接。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A.其下平旷,有泉出   B.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

C.其进愈难,而其愈奇   D.固前圣之所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从一边,从一侧C项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D项,形容词作动词,推重,看重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芳菲菲其弥章

解析: A,面对面;B.,乘;D.,明显。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怨灵修之浩荡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解析: A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C交通,古义,连接,通连;今义,指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事业的总称。D非常,古义,不平常,非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答案: B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为仲卿母所遣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C

9.名句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____,士贰其行。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诗经·氓》)

(6)西望夏口,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0)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挟飞仙以遨游 (3)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5)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6)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7)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8)羁鸟恋旧林 (9)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10)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但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后悔遗憾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3)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

(4)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随着产生。

(5)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景色,取用它没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享它们。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这两句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海棠的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

(2)诗中睡去红妆使用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只恐夜深花睡去,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是全诗的关键句。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答案: (1)视觉(颜色)、嗅觉(香味) 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2)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世不再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斋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科头:不戴帽子。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解析: D赚:哄骗。

答案: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自投汨罗以死(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C.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余倘然久之)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仍挟一册与俱)

解析: A项两个相当于,连词。B项两个译为“……的人(或事),代词。C项第一个为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为代词。D项两个都为介词,译为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表明藏书的情况;描述读书的动作;表明悔于醉书,与表现醉书无关,故排除ACD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的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作者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过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解析: B项中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判断不当,原文中说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并非拒绝见客人。

答案: B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

(2)家中窥见(这种情况)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中窥见(这种情况)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惊疑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还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原来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乱易整,不  武:符合武德

B.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掷击,投击

C.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不肖之子

D.越国以远  鄙:边邑,句中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解析: C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文中指项羽。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B.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斯人,吾谁与归   D.猥以贱,当侍东宫

解析: D地位低下,卑贱。ABC三项义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②君知其难也(①吾其还也)

C.②泉涓涓而始流(①荆轲和而歌)

D.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C两个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句末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B.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代词,代这件事D.介词,表被动;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C.击沛公于坐,杀之   D.不如善遇之

解析: A释为依靠,其他三项中的均释为趁机。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道芷阳间行

B.使使以闻大王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太子迟之

解析: A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从小路B,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迟,认为……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秦王还柱而走

C.张良出,要项伯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 BC.D.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诸郎中执兵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 B秋毫,古今义都是指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A郎中,古义指宫廷的侍卫;今义为(方言)中医医生。C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D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答案: B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 C

9.名句默写。

(1)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曰:甚急!____________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

(4)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何辞为?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焉用亡郑以陪邻?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君图之。

答案: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图穷而匕首见 (3)今者项庄拔剑舞 (4)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 (5)刑人如恐不胜 (6)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7)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活捉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太子啊。

(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占领秦地而称王了。

(3)但是没有料到能够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

(4)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5)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 舣(yǐ):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力拔山兮气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解析: D是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答案: 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汉军至,无以渡)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乃自刎而死(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解析: A顺承关系/转折关系。B.无以,均为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C.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均为副词,于是,就

答案: A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是项羽英雄末路的哀叹,是一种无法挽回局势的无奈,都不是表现勇猛善战,故包含的选项错误。

答案: D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此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赤泉侯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解析: 至东城时剩下二十八骑。 

答案: B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几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

(2)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3)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撼动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骑兵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喊叫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几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儿,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