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张拳理之阴阳八卦分六宗焦建国

 寂静心 2011-10-11
“绵张”之“绵”从何而来?因为“不撄人之力”。

可是,我要“入身”,他必阻拦。即使入身之后,我要下手,他必封堵。怎样才能不“犯硬”?

问题在于巧妙的阴阳幻化和方位转动。石家诀曰:“阴阳八卦分六宗”。“阴阳”主要指肢体轴向的磨旋拧翻,“八卦”主要指身步方位的变化。“六宗”,指上下、前后、左右。换言之,必须在上下、前后、左右全方位的时空内,运用指肢体轴向的磨旋拧翻和身步方位的巧妙变化,才能称得上一个“绵”字。

“阴阳八卦”其意大矣哉!今天仅聊其一个方面:“矛盾劲”。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技击也不例外。比如说,手与身的矛盾,手与步的矛盾,手与手的矛盾等等。今天主要说说手、身、步的矛盾。由于身与步基本是统一的,所以,这三方面的矛盾,可以简化为“手与身的矛盾”来描述。

这种描述可以分为左右、上下、前后“六宗”言之。

一、左右矛盾。手向右,身步向左,手向左,身步向右。

设直线“A­-B”线,中间被“O”点挡住,整体向前移动必然使“O”点同时前移,这就是“撄人之力”。最简单的办法是“B”点向左,“A”点自然就向右了。而且,整个线段已转到阻碍物的前方,“O”点失去了阻挡作用。

这个理论用八卦同样也能解释:我步从“离”转到“坤”,手必能经过“坎”,指向“艮”,经过“坎”的过程构成对他的击打。

在搏击中套用这一理论。比如,我伸出右手企图打他脸,我手是“A”点,身是“B”点。他用右臂外侧挡住我的右臂,这个接触点是“O”点。如果我向左前方上步移身,即“B”点向左转移,右手自然向右转,即使“O”点不动,我右手也能打到他脸。

更重要的是,经过“B”点这一转移,“O”已经被转到我右臂的后方,失去了阻挡作用。“走空”了,而对手还在向前用劲,他的脸会主动碰到我的手上。在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向“O”点施力,是在对方不知不觉中实现进手,做到了“不撄人之力”。

同样道理,我伸出右手企图打他脸,他用右臂内侧裹截我的右臂,我向右前方上步移身,右手自然向左转,右臂转到“O”点前方,右手向右一翻也能打到他脸。

或者,我伸出右手企图打他脸,他用左臂内侧裹截我的右臂,我向左前方上步移身,“A”点向右转移,右臂转到“O”点前方,右手向左一翻也能打到他脸。

二、上下矛盾。手向上,身向下,手向下,身向上。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看小孩玩“跷跷板”,“B”点向下,“A”点必然向上,“B”点向上,“A”点必然向下。

先说手欲向上,身必向下:

设直线“A-B”被外力压在“O”点,如果将“AB”直线整体抬升,则必须使压力点“O”也同时抬升,这就要产生“顶劲”,十分费力。如果把“B”点下降,前移,则“A”点自然上升,而压力点“O”仍在原地没动。做到了“不撄人之力”。

这个理论用八卦同样也能解释,把八卦图竖立起来看就是了。

比如他双手按压着我的双臂,我想抬起手打他上盘,但又不能犯硬,怎么办?答:身下蹲,手上举,向前进半步,很轻松就钻进去打他脸、耳、喉部。石家绵张把这叫做“起沉落浮”。

这里边还有个杠杆关系,我臂平伸,他压我肘,力点离我肩(支点)很远,我很费力。我身突然下蹲并向前进半步,压力点“O”就移到肩的垂线,很容易把那点压力破解掉。看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手向上提,身必向下蹲,是同一个道理,他必须使杠铃离身子垂线很近,而不可能直着胳膊,离身子老远把杠铃拿起来。我们扛一袋面,向肩上搬时,也必须身向下蹲。

再如,我想用右肘上提打他下巴,身必须向左下方落,否则右手就提不上去,也是矛盾的。

反过来,手欲向下,身必向上:

看你夫人在厨房和面,一定是手向下按,身向上起,就是尽量使力点接近肩的垂线,不然用不上劲。搏击时很少用这种死劲向下按,但道理可以借鉴。

比如,我想用右手“刁”他的右腕,手向下刁时,身要向上起,这样可以使刁腕的动作变得很轻,同样做到“不撄人之力”, 手向后带,步向前进,随即变为击打,他还没感觉就挨了打。

在向下劈击、拍击时,同样需要起身,比如拍击“百会”,身不上起便用不上力。

三、前后矛盾:手向后,身向前,手向前,身向后。

先说手向后,身向前。

在讲“入身”的时候已经说了,接手时要把力点“吸”过来,把身贴上去,就是手退身进,紧依门墙,拉弓放箭。如果身向前,手也向前,必“犯硬”而不能入身。

再如在“勾挽”时,也必须手向后,身向前。例如向后刁捋他的右臂,必须同时向前进身,随即便成击打。不但快捷,而且自身稳定。如果身手都同时向后用力,不但不能很快变为击打,而且对方顺势前撞,我将跌出。看“拔河”比赛,由于身手完全向后用力,对方一撒手,全部跌到。

使用“勾法”时,必须手向后勾,身向前冲,不然无法用拳或肘击打,白勾了。

再说手向前,身向后。

在发“长劲”时,一般手和身都是向前的,但是,在发“寸劲”时,却是手向前,身向后的。一般单手发抖炸劲,右手向前抖,左手向后抖,身子居中微向后。如果双手向前发抖炸劲,身体必向后抖。在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比如钳工用扁铲剔螺丝,榔头接触扁铲的一刹那,手是向前的,身却是向后的。这就是抖劲,穿透力很强。用这种劲能把汽车砸个大窟窿,但汽车却不向前走。用手和身都是向前的“长劲”推汽车,虽然够把汽车推走,却不能对汽车造成损坏。因此武术非常看重抖炸劲。

“拉弓放箭”同样需要手向前,身向后。由于绵张主张近距离击打,常常需要“撑掌”,手前撑时需要身微微向后,获得一点空间,随即击打。

跌法中手和脚的方向更是矛盾的。比如,手向前推,脚向后勾。手向前拨,脚向后剪等等。总之,矛盾无处不在,“劲全朝着一个方向,连头发稍都朝着一个方向”那才是灼灼怪事。

阴阳变化。这也属于矛盾劲,即矛盾两个方面互相转化。在所有矛盾劲中都存在着阴阳变化,即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为了便于理解,姑且名曰“轴向转动”。

设我的臂为一个圆柱体,有一个外力压向“O”点。如果圆柱体发生轴向转动,“O”点将被转到侧面,压力因失去支点而滑落。

还用“起沉落浮”为例:比如他双手按压着我的双臂,向前进半步蹲身,手上举的同时,双手向“阳”的方向转动,即右手进行顺时针的轴向转动,左手进行逆时针的轴向转动,压力点“O”就移到臂外侧滑落。同时,在双手进行轴向转动时,我的腕对他的拇指造成了擒拿扭压,他必松手,我便很轻松地钻进去打他。

石家绵张的起式就叫做“起沉落浮”。手向上起,身向下沉,手向下落,身向上浮,手向上时变阳,手向下时变阴。起势在七十二死手里就是“袁谭打躬”,技击含义十分了得。

几乎所有拳的起式都有阴阳变化,叫做“起如端盆,落如分转”。使我感到困惑的是,太极拳的起式却完全违背了这些原则,手向上,身也向上,手向下,身也向下,而且没有阴阳变化,手心一直向下。这不但在技法上有欠缺,在气法上也说不通。因为手向上起身也向上起时吸气,气必浮在胸腔。如果手向上起身向下沉时吸气,则必气沉丹田。我记得五十年代我学太极拳时,老师也讲“起如端盆,落如分转”,现在是不是搞错了?

如果外力向上托我臂,同样适用轴向转动的规律。比如他用左手向上托我右肘,这个“O”点在下方。我右臂作逆时针轴向转动,“O”点将向上滑脱,而且我右臂可以自由弯曲,右手垂下来打他脸。这种阴阳变化加上三节变化的打法,在臂、腿、身的运用上,比比皆是。例如他打我腹部,我向后弯腰吸进的同时就伸手打他。

身也可以设为一个竖立的圆柱体,当外力打向“O”点时,圆柱体发生轴向转动,“O”点将被转到侧面,因失去支点而滑出,同时,圆柱体的另一侧将因旋转造成对敌方的击打。偏闪之法,应运而生。

腿、膝都可以设为竖立的圆柱体而转动,在发生轴向转动化解敌力的同时打击对方,因此,绵张不主张五指抓地,而主张“轻浮稳固”,“五指须翹摆掉灵”,就是为了随时运用这些“轴向转动”。

绵张拳在作任何一个动作时,各部关节都在作轴向转动,而且转动方向各不相同。手和步也不一定是一比一的配合,可能一步几拳,也可能一拳几步,步走西,手走东。分合自由,行踪不定,整个身体像灵蛇巨蟒,蜿蜒曲折,忽软忽硬,曲中直,柔中刚,推不开,挡不住。

由于各部关节都在作伸缩转动和轴向转动,形成了无数方向各不相同的“环”,石家称为“乱环诀”,这些“乱环”如同一张无形的网,使对手沦为“网里鱼”、“瓮中鳖”。

大家可能说,我说的这些“矛盾劲”与“三合”、“六合”、“三尖相对”的理论相互矛盾。其实,既有矛盾,又有统一。《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拳势来说,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本无定势,只强调合或只强调分都是错误的。

要区分“练力”与“练技”,练“硬”与练“软”两个不同的阶段。

张横秋说过,“从硬打到软才有精法,一开始就软,终无精法”。

石家也说:“先有千斤力,后有四两绵”。

练拳必须从“三合、六合、三尖相对”练起,才能练出扎实的功力,有了“千斤力”,再追求“四两绵”。 这和写字一样,一开始必须练好楷书,横平竖直,然后才能练草书,龙飞凤舞。如果一开始就龙飞凤舞,终究是乱画一气,功力全无。

“硬打硬进无遮拦”也是一样道理。初看,这话显然缺乏技术含量。须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两辆汽车迎头相撞,都会很惨。除非你是坦克,他是别克。但是,练交手,一开始必然是“硬打硬进”,谁也不是天才,就算师傅告诉你如何柔化,你还是柔化不了,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初级阶段”。经过无数次硬打硬拼,才能逐步悟出一点“绵”的滋味。而且,交手需要一个“勇”字,如果不敢打硬仗,心里怯敌,空有技法也无用。

话又说回来,你不能总是停留在“硬”的阶段,要用尽心机,下大功夫寻找那“四两绵”,有了“四两绵”,才能实现“四两拨千斤”。

然而,寻找“四两绵”,难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