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蘸着古意品蟹香

 何处的老家伙 2011-10-12
■王欣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啖蟹、品蟹、咏蟹,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为蟹馔平添了几分诗情古韵。
    唐代彦谦在《蟹》中写道:“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寥寥几字把蟹的生活习性写得入木三分。宋代苏东坡不仅感叹:“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还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团”指尖蟹和团蟹)。苏东坡以诗换蟹,得意快活之态令人可掬,足见蟹之魅力。唐代皮日休的《咏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逐从肉上生。莫道无肠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全诗没有一个蟹字,而蟹的形象和神态却已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缘于人们对蟹的偏爱,一些关于蟹的轶闻雅事便盛传至今。堪称“蟹仙”的清初著名戏剧大师李渔曾感慨说:“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李渔嗜蟹如命,他在《闲情偶寄》中曾专门论蟹食之美,“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无一物可能上之。”三言两语便将蟹之美味表达得淋漓尽致,读罢,蟹香缭绕。宋代陆游偏爱食蟹,曾诗云:“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他说刚动手掰开肥蟹时,馋得口水都淌了下来,持螯把盏,多年的老花眼顿时好了,真可谓爱蟹成痴!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寄居吴中时,曾留下“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的名言。原来她定居苏州,就是因为每年可尽尝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啊!
    吃蟹品酒,是一种逍遥与闲逸,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方法,因为蟹性寒,酒可去腥、杀菌与驱寒。蟹与酒,其实早已在古诗里结缘。李白诗云: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描写了他那副月下独酌持螯举觞之状,疏狂高傲之态,自在快活。《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吟道:“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她在食蟹之后,果真饮酒,而且呷的是白酒。东晋吏部郎毕世茂有“蟹神”之誉,据《世说新语》记载,毕世茂曾与人言:“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了一生矣! ”在毕世茂看来,有酒有蟹便是人生最大乐事。
    几年前,我曾在画册上见过明徐渭的画作《黄甲传胪图》,他以姿纵奔放的笔墨扫出两片秋荷几枝枯梗,再以浓淡分明的水墨凸出蟹壳,以干笔焦黑写出坚硬而锋锐的蟹腿和双螯,画得逼真酣畅。齐白石先生也是绘蟹高手,他在《袖手看君行》的画上题诗道:“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将污吏比作横行的螃蟹,妙不可言!
    关于蟹的诗画和典故不胜枚举,我想,在这金秋时节,蘸上这些古意品蟹宴,或许会更加有滋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