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子伟丨品蟹时节赏蟹诗

 金秋文学 2020-07-25

品蟹时节赏蟹诗

作者:宋子伟

“西风响,蟹脚痒”,“菊花黄,蟹肉壮”。

秋到人间,天高气爽,稻谷登场,菊花开放。蟹又上桌,脂膏肥硕,肉嫩味鲜。品蟹赏诗,良多趣味,不亦乐乎。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苏轼,对蟹情有独钟,竟至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尖蟹,“团”指团蟹。一首诗换来两蟹,欣喜若狂,得意浪漫之态可掬。蟹分雌雄,“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九月食雌蟹,十月食雄蟹。陆龟蒙的“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方岳的“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吸胁斗膏红。”从不同角度对蟹的特征进行了描绘。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寓居苏州时,当食到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时,喜吟:“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宋代高似孙诗云:“西风送冷出湖田,一梦酣春落酒泉。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魂迷杨柳滩头月,身老松江瓮里天。不是无肠贪卡蘖,要将风味与人传。”吃过醉蟹吗?一只大闸蟹,竟然爬进了酒瓮,无意中成就了人间佳肴醉蟹。

自古蟹酒相连,这是因为蟹性寒,而酒可解之,蟹酒联姻是再自然不过的。蟹与酒,一旦结缘,便越结越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一吃螃蟹,便想到要饮酒。李白诗云:“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光如泻,登临高台,举觞品蟹,疏狂高傲之态跃然纸上。苏东坡诗云:“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苏东坡是出名的美食家,他吃蟹饮酒,自然诗兴大发。陆游诗云:“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他说刚着手掰开肥蟹时,馋得口水都淌了下来,持螯把盏,高兴得连昏花的老眼,也顿时明亮了起来,真可说爱蟹成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在《螃蟹吟》里吟道:“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她在食蟹之后,果真饮酒,而且不喝黄酒,要呷一口白酒。

蟹与诗有不解之缘,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咏蟹名句。杜牧:“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陆游:“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徐渭:“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新泥。”

艺术大师齐白石,素有画大闸蟹画马之盛名,其大闸蟹画亦有盛名。面对日寇入侵之时,在一幅《蟹图》上题“处处草泥多,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在另一幅画上更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之名句。嘲讽日本侵略者陷于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已临日暮西山之势。

《周礼》上就有“蟹胥”的记载,据说这就是“螃蟹酱”,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螃蟹就作为一道美味出现在我们祖先的筵席上了。晋代有“鹿尾蟹黄”的名菜谱。此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唐陆龟蒙的《蟹志》、宋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等,都是有关螃蟹的专著。

/宋子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宋子伟:男,1978年考取江苏师院,1981年在玉祁中学任教。玉祁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师文学网18名教师作家之一,《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语言学会会员。1999年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担任该会《校园生活》杂志的编委。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江苏教育报、《教书育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三月三》《芙蓉花开别样红》《落在宋词里的雨》《卷起千堆雪》《礼社村》等书。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