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肝病的治法

 中医张策 2011-10-13
        中医治疗肝病强调扶助患者正气调理脾胃、健脾益气,祛湿热。肝纤维化病人病血络淤阻,故多运用扶脾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抗肝纤维化。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留意调养,由始至终注重顾护脾胃。这是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医治应将顾护脾胃放于最先。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预防疏泄过分,免得不利肝体,一要防止养阴碍胃。滋补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

          治疗乙型肝炎通常以解毒为关键,解毒既要解热毒,而且又要注重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解等。对于慢性病来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虽说患病不久,仍然有虚证,因此祛邪药剂只能暂用而无法长用,预防虚虚之戒。特别在解毒的同时仍要留意预防伤阴,一无法过分辛燥,二不能太过苦寒。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瘀胶着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病机,多因为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内生,痰浊阻络,血行不畅,以致血瘀,痰瘀互为因果,互相转变,以致衍变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患病期间仅仅用化痰祛湿抑或单纯用活血化瘀任何一种办法均很难有用,必需兼顾痰瘀双方面。“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勿忘化痰”。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冬虫夏草、鳖甲、丹参等中草药制剂可降解肝纤维、软肝柔肝之品,如桃仁、炒内金、生山楂、丹参等品。清热解毒而入血分之品,如蛇毒、紫草、小蓟、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蚤休、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芥子、吴茱萸、生姜、党参、泽泻、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泽兰等涤痰化瘀;软坚化瘀药多使用田七、鳖甲、赤芍、丹参、丹皮、穿山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