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表格数据分析合金组成的中考计算题解析

 李功随 2011-10-14
利用表格数据分析合金组成的中考计算题解析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1-05-24

江苏南京江宁桃红中学 耿龙荣                 来源:人教网

有关合金成分判断的计算试题在中考中多有出现,其中,以实验数据测定为情境的表格分析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该类试题中,往往糅合了对金属性质的考查,有关溶液计算的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的考查算等多方面化学知识。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和体验数据分析和定量计算在化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面对此类试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学生对反应原理不够清楚,不会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不能正确解读表格中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笔者遴选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几个相关试题,加以归类并简要分析,希望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答类似试题。

 一、对铜锌合金组成的分析

 【例题12010湖南娄底中考第31

 Cu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74

2

20

148

3

20

122

4

20

120

5

20

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黄铜中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铜不和稀硫酸反应。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共进行5次实验,每次所使用的稀硫酸均为20g,黄铜样品的质量为20g,在第一、二、三次实验中,每加20g稀硫酸,固体质量均减少26g,说明20g溶液中的硫酸与26g锌恰好完全反应。当第四次加入20g稀硫酸时,若硫酸反应完全,固体也应减少26g,但实际减少的为122g-120g=02g,小于26g,说明硫酸过量,样品中的锌已经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应为铜,且质量为120g。则第五次再加入硫酸时,剩余固体只有铜,质量不会减少,所以m=120g。样品中锌的质量为20g - 120g = 80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80g/200g×100% = 40%。若要计算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则取用的硫酸中的溶质应完全反应,根据对上述表格数据的分析,在第一、二、三次实验中硫酸完全反应,可用于计算。如下述过程所示:

 解:设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据题意得: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0g-174g     20g×

65/26g = 98/(20g×x)

x=196%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参考答案】(1120(或12    240%  3196%

 【例题22010浙江宁波中考第37

 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加人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g,其成分为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m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 关系图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每次使用稀硫酸的质量相同,由第12组数据分析,每加100g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少13g,当第3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减少了74g 675g = 65g,小于13g,说明在第2次加入硫酸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并且在第3次实验中稀硫酸是过量的,金属锌已经完全反应,剩余铜的的质量为675g,则锌的质量为1000g 675g = 32

 

5g, m:m675:325 = 27:13。第12次实验中硫酸完全反应,可用于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

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00 g87 g = 13 g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13g        x

 65/98 = 13g/x,

x=196 g

 196 g/100 g×100 =196%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根据数据可得每反应13 g锌消耗100 g稀硫酸,则合金中共325 g锌,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250 g,并最多生成氢气10 g,可据此绘图(如图示)。

  

【参考答案】(1C 227:13 3196%

 二、对铁碳合金组成的分析

 【例题32010四川乐山中考第47

 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

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

 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反应加入物质的总质量为970g,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氢气使得物质质量减少,则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97g968g=02g。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和反应后硫酸亚铁的质量。过程如下:

 解: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则

Fe +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x            y    02g

 x=02g×56/2=56g     

y=02g×152/2=152g   

Fe%=56g/6g×100%=933%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650g + 56g -02g = 704g   

 则: FeSO4%=152g/704g×100% = 216%

【参考答案】(102g   2933%   3216%

 三、对合金中金属种类的确定

【例题42010广东茂名中考第19

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5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加入硫酸的质量/g

14

14

14

14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7

74

61

60

试求: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2)该合金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什么呢?(写出过程)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解析】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每次加入的硫酸的质量均为14g,实验123中剩余固体质量均比上一次减少13g,第4次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比第3次减少61g - 60g = 01g,说明在第4次实验中硫酸是过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只剩下铜,则铜的质量为60g,其质量分数为:60g/100g×100% =600%。欲判断M金属是何种金属,计算步骤如下:

 解:设M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M    +   H2SO4   =   MSO4    +  H2 

x         98 

10.0 g-6.1 g    420g×140

x:98=100g61g):420g×140

得:x=65

 所以M是锌,即合金中另一种金属为锌。

 3次中硫酸完全反应,可设第三次实验所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生成氢气质量为z

 Zn   +   H2SO4   =    ZnSO4    +     H2 

98                  161             2 

420g×140      y             z

98161=420g×140%:y     420g×140%:2 = 420g×140%:z

y=966g             z=012g

 所以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966g÷(42g+39g-012g)×100=211

 【参考答案】(1600%,(2M是锌,(3211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此类试题的解答,一是要掌握反应原理,熟练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二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要会比较相同的数据,体会相同数据代表的意义;要会比较相邻的数据,特别是相邻数据差异的原因要弄清。第三,在解题过程中还要关注解题格式规范,不能随心所欲,要细致书写,力求准确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