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昵称2793070 2011-10-18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冯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冯晨,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8级林学二班经济林方向,学生。学号:20080074

 

摘要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对于栀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和途径。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  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栀子

 

正文:

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野生植物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和遗传学特性等特点外,也有许多资源意义上的特点。如资源有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之分,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之分,与不同利用方法之分以及如何挖掘普通植物成为资源等。这些植物资源的特点是我们深入认识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就会影响我们挖掘、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成效,就会陷于盲目,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的被破坏,甚至物种灭绝。综合起来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可再生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从狭义上讲,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指其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因此,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包括两个方面。①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植物产生新个体是通过不同的繁殖方式实现的,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如穿龙薯蓣、莲花等可以通过根茎繁殖;天麻、半夏、马铃薯等可以通过块茎繁殖:东方草莓可以通过地上匍匐茎繁殖。②组织器官的再生性,植物的组织器官受自然或认为的损伤后仍能得以恢复和再生。如杜仲是一种以茎皮入药的植物,其茎皮部分剥落后仍能得到自身的修复。植物具有这些特征,在开发利用中我们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再生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并进行人工繁殖,扩大资源量。

二、              易受威胁性:野生植物资源多数是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长期以来许多价值较高的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如人参、天麻、草苁蓉等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找到,利用的大部分为人工栽培品。野生人参已被列入世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速率是其自然灭绝速率的1001000倍,有近30%受威胁的物种与直接经济利用有关,为此,研究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自然更新能力、更新周期及利用强度的关系,探讨持续利用的方法、技术和途径,制定合理的轮采制度,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植物资源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              成分的相似性,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各种类群的亲缘关系的一门科学。植物化学分类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近缘属种在所含化学成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它的理论依据是从生物化学角度研究,发现植物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仅决定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遗传,而且决定植物代谢产物的积累。亲缘关系近,所含化学成分就相似,这一规律不仅是我们进行植物化学分类的依据,也为我们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上,寻找和挖掘具有相似化学成分的新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如利血平是20世纪50年代国外研制的一种特效降血压药物,它是从印度蛇根木中提取出来的,但我国没有这种植物,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我国植物工作者在其同属植物中开发化学研究,找到了我国含有利血平的原料植物萝芙木。

四、              利用的时间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而且其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器官在不同的时期所积累的代谢产物都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植物的采收时间直接关系到目的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必须掌握严格的采收时间。采收时期的确定因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和所利用的植物器官的不同。掌握采收时期总的原则是按经济目的要求,选择植物含有效成分最多、产量最高的时期采收,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五、              用途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它是我们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重要依据。

六、              可栽培性,根据野生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原理,只要人们给它创造与原产地相似的生境,所有野生植物都可以栽培。

七、              分布的地域性,分布的地域性是指野生植物资源都分布在一个自己适应的区域内,换言之,一定的地区有一定的野生植物资源。

八、              价值的潜在性,植物资源是指植物界中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所谓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的各种用途被发现,并为人类服务。

以上是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植物资源的研究的主要目标,即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

①家底不清,保护不力。我国丰富多彩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即资源家底还未摸清。

②科技落后,盲目引种。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很丰富,但大量可供观赏的种类却久居深山无人问,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

③“产用研”脱节。科研与生产脱节,生产与应用脱节。

二、野生植物资源的应用

我国地域广阔,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野菜野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且膳食纤维更为丰富,有的野菜野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栽培种果蔬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更为可贵的是野生果蔬即使在工业化的时代,其受各种污染的程度远低于栽培种,特别是深山幽谷、茫茫草原生长的野果野菜,依然具有未受污染的优越性,举世好评。此外,大多数野果野菜具有保健作用,有的亦药亦菜、有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治病防病,因此野生植物资源颇有开发利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重视,特别是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值、符合原物、方便等方向发展。怎样吃才更科学、更有益于健康呢?长期被人们冷落的野菜野果忽然又“热”起来了。此外,野生植物资源品种多,营养丰富。如沙棘果维生素C比常见果品高几十倍到几百倍,野生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栽培十几倍;又如堇菜、牛儿苗等数十种野菜的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还高,小白酒菜、旋花茄菜等核黄素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芹菜、花菜;野花菜、扁蓄菜等维生素C含量高于辣椒、西红柿数倍。总之,野生植物资源食品纯天然、富营养、具保健功能、顺应国内外食品的新潮流,对于提高和改善人体素质、优化智力、防病治病方面有显著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导致了野菜生产和消费时代的到来。

三、开发新野生植物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由系统研究法,民族植物学法,和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其中最为常见和采用最广泛的是系统研究法,其工作程序为:a研究目标的确定,目标产品与成分的确定;b研究方法的制定,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或其他如萃取法、渗滤法等;c研究结果的评价,主要探讨代用成分与原开发利用成分资源功能的相似性,含量及开发潜力的分析,提取、分离和精制的工艺流程等,为投入生产、研制新产品提供依据。

四、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性

在进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也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只开发而不保护,自然界的植物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具有合理性,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开采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资源,使其能长久为人类服务。自然界的资源恢复有其自身的速度,我们的开采速度必须小于其恢复速度,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中我们已经暴漏了许多问题,如资源严重破坏,可持续利用基础与技术研究严重滞后,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新品种,盲目开发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如:(1)建立并完善各级保护机构和保护法规(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研究(3)加强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的驯化栽培研究(4)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5)配套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研究(6)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宣传教育。

举例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我举一个我家乡的特色品种为例。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市的市花是栀子花,这便是此处的引例。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常绿灌木,高1m左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革质,顶端渐尖,稍钝头,正面发亮,仅背面脉腋间有簇生短毛。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长24cm。种子多数。花期57月。

栀子的用途很广,在观赏方面,栀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名贵的花木之一。栀子初夏开乳白色花,六瓣,晶莹如玉,芳香扑鼻;凋谢后的花朵变为黄褐色,余香仍然四溢;叶翠绿,四季常青,有光泽,是优良的绿化、美化、香化树种,在公园、庭园及建筑物四周均宜栽种。栀子花用作切花或佩戴都很适合,既美观又芳香,国外则多用作花束材料。又可熏制花茶、制作糕点和果实酿酒。木材坚实细致,可供雕刻用。

在染料及食用色素方面,《史记.货殖传》中说:“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那时栀子大多是栽培作染料用。栀子同茜草是最早用作染料的。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因其主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的番红花素甙,所以有的参考书中把栀子黄色素也命名为,黄橙色粉末,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不溶于食用油,除耐光性较差外,其耐热性、耐盐性、耐微生物性、耐金属性、液性变化等都表现良好,杂色性则较好,pH值对色调则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由于栀子黄色素来源于天然而非化学合成,加工过程不增添化学物质而提取;本身没有毒性,又不含任何其它有毒物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可作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湘南地区仍有使用栀子作为食用色素来源的习惯,并常见有栽培。我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把栀子黄色素作为天然植物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列入允许生产和使用的为数不多几种天然色素。由于当今毒理学和分析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绝大多数化学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各国都重视和研究开发天然色素尤其是天然植物色素,栀子黄色素就在开发之列,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湖南省林业厅还把“栀子黄色素的开发推广研究”课题列入1995-1996年度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在药用方面,栀子的果实、花及根、叶均可入药。栀子干燥成熟的果实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本草纲目》所引前人便方中就有许多栀子入药的记载,《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把栀子列入常用中药之列,民间也常有用栀子入偏方的。栀子的果实含有多种环烯醚萜甙类,主要为京尼平甙(栀子甙,)含量达6%,异栀子甙、山栀甙、京尼平-1-β-龙胆双糖甙、鸡屎藤甙甲酯、栀子新甙、京尼平甙酸、栀子黄素、番红花甙,及番红花酸、熊果酸、鞣质、β-谷甾醇等。栀子果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

    又上述栀子的特性可看出,栀子是很具有开发利用和利用价值的,那么如何对这一潜在价值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呢?

1、栽培技术。栀子适宜生长于低山温暖湿润处,不耐寒,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栽培宜选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北方地区多作为观赏栽培,冬季需移入温室;而且夏季浇水最好用贮存的雨水,或在水中加些硫酸亚铁,以防止土壤变碱和补铁。栀子能适应郁闭度60%以下的荫蔽条件,可作为立体栽培的下层灌木。公园、庭院栽培多修剪成矮墙式篱笆。大面积生产,以种子繁殖为主。挑选饱满、颜色深红的新鲜果实,连壳晒干留作种用。播前剥开果壳取出种子,清水中浸泡2-3h后揉搓,去掉杂质及瘪种,将沉水的饱满种子捞出,伴以细沙播种。苗床先深耕细耙,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75kg,做成高畦,按行距10-15cm开沟条播,每隔5-7cm2-3粒,每公顷用种量30-40kg。下种后覆以草木灰和细土,再盖草保墒,出苗后揭草。按常规育苗管理,苗期追肥2次,培育两年就可出圃定植。北方温室栽培多采用扦插、分株或压条。扦插,春、夏都可进行,分株则以春季为好。插前可将插条用B12药液处理,播后注意遮阴,忌肥液,一个月左右便可生根。压条20-40d便生根,春季压的秋后即可分载。移栽定植宜在雨季进行,按株行距1.5mx2m开穴(绿篱庙间隔30-40cm),穴深与径均为30-40cm,每穴一株,盖土压实。定植后,每年春夏季中耕除草追肥2-3次。

虫害主要有蛞蝓,可在清晨撒生石灰防治;跳狎、蚜虫也时有发生,发生时可喷洒乐果防治。

2、采集加工

栀子定植后2-3年即可开花结果。秋后果实陆续成熟,外果皮呈深黄色时,选择晴天采收,收后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即为药用生山栀。碾碎的栀子在锅内分别以文火、中火、武火炒至金黄色并渗出清香气、焦黄色并渗出焦香气、黑褐色微带火星时,取出晾干,即得中药临床上应用的“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根、叶随采随用。花初放时采收,晒干备用或鲜用。

3、色素提取

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通常用水浸泡法获得成品。其工艺如下:栀子去皮后破碎、过滤、煮沸再过滤后得色素液或再将色素液经真空浓缩成为流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制成黄橙色粉末状成品。经常的做法是,破碎后即入沸水中煮制30min左右再过滤浓缩而得色素流膏半成品。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加工并不复杂,设备投资也不大,而且一套设备可有多种用途,因此很有推广潜力。产地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原料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开发栀子系列色素产品,以满足日趋增长的食品市场需求,发展地区经济。果实经提取色素后所的栀子果残渣可混合粮食酿制饮料,以综合开发利用栀子有用资源。

无论是对于何种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充分发挥其效用的同时都要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在大力发展和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今天,我们应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可图眼前利益,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去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2003.21-25,28-31,63-642

[2]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 

[4] 谢孝福.植物引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 朱慧芬,张长芹,龚询.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广西植物,2003231):52-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