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研究

 中医刀马旦 2011-10-28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研究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研究

   河南省巩义市同济堂大药房石应轩(451200)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李清峰(476100)

   河南省巩义市孝南新村诊所康淑香(45120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胡氏伤寒学派的宗师胡希恕先生和三部六病学说的创立者刘绍武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对比研究,论述了他们均深受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他们认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伤寒论病位、病性的认识,病位有表、里、半表半里三部,病性为每个病位上有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证—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胡老在临床上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胡老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辩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定证 定方 定疗效


        统观当代中医学术界对中医的经典理论《伤寒杂病论》深有研究,且学术思想特别接近的就是胡氏伤寒学派的宗师胡希恕先生和三部六病学说的创立者刘绍武先生,值“三部六病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之际,做为胡老的亲传弟子张长恩、冯世纶、陈大启、樊正伦诸教授的入室弟子,将胡老和刘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对比研究,不揣浅陋,简述于后,求教于海内外的方家。

     胡老和刘老在学术上的相同点有:

     一、 学术求源 除了他们各自的师承关系外,均深受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

      二、均认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汉书·艺文志》中《黄帝内经》属于医经家的著作,《汤液经法》属于经方家的著作,《汤液经法》是《伤寒杂病论》的蓝本。

      三、 对病位、病性的认识,病位有表、里、半表半里三部,病性为每个病位上有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

      四、均认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理论,温病的用方指征不明确。

      胡老和刘老在学术上的不同点有:

      一、 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辩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临床治疗有无疗效就在于方证是否相对应。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

      二、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证—方证三级结构,经冯世纶老师的阐发大行于世,张长恩老师在胡老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汤液方证》,提出了著名的方证公式,把方证学的研究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重新编排,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

      三、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太阳病有中风证—桂枝汤方证,伤寒证—麻黄汤方证,少阴病有桂枝加附子汤方证,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阳明病有瓜蒂散方证、白虎汤方证、三承气汤方证。太阴病有四逆汤方证、理中汤方证。少阳病有小柴胡汤方证、黄芩汤方证。厥阴病有乌梅丸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刘老认为太阳病用葛根麻黄汤,厥阴病用当归桂枝汤,少阳病用黄芩柴胡汤,1清⑴清热、白虎汤⑵清热滋阴、竹叶石膏汤⑶清火、栀子豉汤⑷清热救阴、黄连阿胶汤。2引⑴引火出表、葛根黄芩黄连汤,⑵引火出里、大黄黄连泻心汤⑶引热出表、麻杏石甘汤⑷引热出里、调胃承气汤。3转⑴热极欲转阴、白虎加人参汤⑵火极欲转阴、方用附子泻心汤。少阴病方用人参附子汤。阳明病用芒硝汤。太阴病用苍术干姜汤。

       四、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而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代表方是乌梅丸方证。冯老师经过认真考证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也是厥阴病的主方。除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证外,其余的四个泻心汤方证同样是属于厥阴病的方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

       五、胡老认为对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和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的确认,应该用排除法,因为在病位判定上除了表、里,只能在半表半里。而刘老认为,对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和半表半里阴证——少阴病的确认,采用的是直接法。

      六、胡老吸收了前苏联高等医学院校的《生理病理学》和巴甫洛夫神经反映学说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在疾病症状反应的基础上,适应疾病一般规律的整体的通治方法。而刘老结合现代旧三论(即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进行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更便于医林同道学习和接受。

      七、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因为姓胡,人送外号“大茶壶(柴胡)”,张长恩老师戏谈到,我学老师没学好,只学会了小柴胡,千万别忘记了茶壶里盛的是茶水,喝着倍儿解渴。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

       八、胡老在临床上常说,这个哮喘病人是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这个肝炎病人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调神汤、调胃汤、调肠汤、调心汤、调肝汤、调肾汤、调肺汤、理目汤、攻坚汤、祛风利湿汤、解肌汤、团鱼丸等系列新方。

      九、对脉学的研究,胡老根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1条:夫脉,当取太过不及,提出太过脉主有余,不及脉主不足,诊脉时,要分别就脉动、脉体,血行等各方面的内容逐一细审。刘老提出了溢脉、聚脉、弦长脉、涩脉、四脉和主方,以脉定证,选方定治。1溢脉主方:调神汤2聚脉主方:调胃汤3弦长脉主方:调肠汤4涩脉主方:调心汤。

      十、“水无常行,兵无常势”医者不能无方,也不能过于拘泥成方,胡老的亲传弟子恩师段治钧老师说,胡老常说,我在临床上常用经方,偶用时方,主要是对经方比较熟悉罢了。在临证时,胸无成见,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

      十一、关于经方的应用,胡老运用的是三步曲:一定病位,二辨病性,三选方证。而刘采用的是整体——部证——病证——汤证。

      十二、胡老为人处事,非常低调,对自己和学问要求甚严,虽然著有《伤寒金匮约言录》、《伤寒杂病论传真》、《温病条辨按》和《经方理论和实践》等多部著作,却从未公开出版发行,影响了其学说的传播。1984年胡老仙逝后,才由其弟子冯世纶、张长恩等整理出版了系列著作,使胡氏伤寒学派大行于天下,其中恩师冯世纶老师出力甚多,其师兄张长恩教授称赞说,没有王叔和我们就看不见张仲景的著作,没有你们冯老师我们就看不见胡老的著作。而刘老和其弟子在其生前整理出版了《三部六病》、《刘绍武医案选》、《异源同流》和《三部六病精义》等著作,并成立了“山西三部六病研究所”,加快了其学说的传播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胡老属于《伤寒论》研究的经典派,而刘老属于《伤寒论》研究的创新派。刘老在《伤寒论》研究的酒瓶中,装入的是他自酿的酒,“三部六病学说”虽然是在《伤寒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伤寒学术研究的轨道。进行胡老和刘老的对比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深化《伤寒论》学术的研究,也为了促进“胡氏伤寒学派”和“三部六病”的深入研究,更为了更好的读经典,做临床,提高临床疗效,造福患者。

      由于笔者对胡老和刘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领会把握得不深不透,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二老的学术传人们批评指教为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