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培养好的精、气、神?

 昵称4388783 2011-10-29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它是生殖之精,它可以构成胎儿,生育后代。《黄帝内经》称:“人始生,先成精。”指的就是这种先天之精;“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它可以滋养脏腑。“精”尽管存在“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们还共同储存于人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肾精”。肾藏的精可以转化为气(肾的精气),肾的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幼年期,肾气渐充,齿更发达;青春期,肾气进一步充盛,天癸(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具备生殖能力;中年期,肾气渐衰,形体开始衰老;老年期,肾气进一步衰减,天癸竭,形体衰老,失去生殖力。一个人如果肾脏精气充盈,生长发育就正常;反之则会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未老先衰,生殖机能障碍等异常现象。肾的精气还可以濡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人体的肾精在充盈有余的情况下,既可通过正常的生理渠道排泄体外,形成男性的泄精和女性的月经,也可以在必要时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气血津液等等,输送到脏腑器官去发挥濡养作用。所以传统养生理论向来十分重视“养精”、“保精”和“炼精”的养生作用。保养肾中精气则是中医养生的根本原则。
       “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其中肾主纳气,肾有摄纳肺吸入清气的生理功能,并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沉,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脾胃从各种饮食营养物质中汲取水谷精微之气,中医中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肺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完成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肺主一身之气:肺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为全身的动力(宗气的生成);肺的呼吸,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此外,全身的气血均通过经脉朝汇于肺,可以助心行血。“气”的存在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这些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推动作用:“气”具有推动脏腑组织活动和促进血脉运行的作用;
          温煦作用:“气”具有维持人体正常温度,保持身体与外界环境协调平衡的功能;
          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能力;
          固摄作用:“气”具有控制人体血、汗、尿、精不外泄的功能;
           气化作用:“气”具有维持脏腑功能正常活动和精、血、津液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的作用。
          “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正强调了“气”和“精”同属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强调“养气”、“补气”和气功锻炼对养生的作用。
        “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至于“神”的生理功能,医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上。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精、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动转的内在活力。
           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三者之间具有互相资生的内在联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肾气固摄精液),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正常的生命活动除了有赖于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精气充盈之外,同时还要力求精气处于有规则的流通状态之中。传统的养生方法,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按摩针灸等等,其主要机理也都在于促进精气流通,以使病体康复。精气流通作为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原则之一,其本质要义不外乎协调阴阳气血,使机体各种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从而有益于养生长寿。
          寿命,则是指人类生命经过“生、长、壮、老、已”几个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中医学认为,人类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称之为“天年”、“天数”,就是指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古人认为“天年”可达100至120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向衰老的最终阶段。《内经》认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无节,精神失于调摄,没有遵循自然的变化,缺少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养生长寿的要旨在于顺应天时,形神兼养,保全精气。
          那什么是衰老呢?“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降低的过程。”是一种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使机体在退化是其功能下降和文化的综合表现。而影响衰老的因素有四:先天禀赋脆弱,肾的精气不足;与水土地域相关;因病致衰致夭;后天调摄失宜,脾胃功能失调。影响长寿的因素也不外乎于此。故养生之道,防重于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要注重平时的起居饮食,协调阴阳,保阳气,益阴精(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因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精是生命的基础);五脏相协;注重精气神三者协调一致,相互为用,重视三者的养护,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由阴阳、脏腑、经络、气血联系起来的统一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宇宙,这个小宇宙与体外的天地大宇宙又是相互渗透影响的统一体。《素问·宝命全性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既孕育了人,同时又以五味、五气来滋养人,从而使得人类能够生生不息。也因为人生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天地而独立存活,所以,举凡天地自然间的一切变化,必然影响并反映到人体中来。因此,人们想要健康长寿,就必须法天尊道,顺乎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于是养生在某种意义上便转换为对宇宙天道的遵循,做到与天地并生,同天道合一,便可以长生久视。特别强调顺乎自然,成其“天真”;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与四时,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法则天地,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及时。《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人体的各部分都与天然的“气”相通,与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的阴阳之气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并派生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经常违反这种天地人相应的规律,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天人一体,天人合一,顺尚天道,效法自然。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可算理解了保养寿命的根本。
           所以,怎样做才能算真正的健康长寿?其途径有四:天人合一、协调一致、动静结合、形神兼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