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说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法,不仅给劳累一天的各个脏器送去最实在的关怀,而且有助于睡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是现在,很多习惯洗浴的人从不单独泡脚,而全身洗澡及泡澡会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肢体,导致内脏及脑容易缺血,因此,过度疲劳或者身体虚弱的人此时就容易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 如果改用高一些的桶来泡脚,通过热力放松脚和小腿处的经络,就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且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身体会微微出汗,这样及时排出体内的寒湿和废物,疏通经络,调节体温,降虚火。 因此,建议大家在忙碌了一整天后,一定要花上半小时来泡脚。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就能使你少生病,能带给你身心健康。 泡脚的工具 泡脚的时间 每次泡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泡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有的人泡脚时会让全身出大汗,觉得这样汗出透了舒服,其实只有在受凉感冒时可以用出汗排寒,平时就不能泡得出大汗,那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久而久之身体反倒会更加虚弱。 如果受凉或感冒了,最好边泡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把寒湿及时排除体外。 泡脚水的温度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时不易出汗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后身体会出现不适 糖尿病人应该怎样泡脚 泡脚水中需要加药材吗? 当然,身体内寒湿重时可以加艾叶一起泡,但也不能天天加,一周1~2次,每次一小把就可以了。脚气严重的人可以在泡脚水中加醋,能杀菌止痒。 记住,千万不能经常在泡脚水中加盐,那样会伤肾,容易引起全身浮肿、内分泌紊乱,导致原有的肾病加重。 泡脚时的好「伴侣」 颈椎不好的人,泡脚的同时将双手一起泡,对治疗颈椎病很有好处。 怎样给孩子泡脚 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只要是常年坚持泡脚,同时又注重食疗的人,很少患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因此,每天坚持泡脚,让血液循环加快,使身体内的寒湿及时排出,再配合食疗补足血液,人就没有理由生病。 【热水泡脚胜补药】 人们常说:“人老脚先老。”中医养生特别重视脚,因为在人体经络的分布中,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在此汇聚,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前面三条为足三阳,经气从头流向脚,自上而下;后面三条为足三阴,经气由脚部运行到腹部,从下至上。 也许,大家觉得经络的运行太复杂,不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就只看这六条经络的名字就可以了。古人最重视命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起的,它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你们看这六条经络的名字中分别含有「膀胱」、「胃」、「胆」、「脾」、「肝」、「肾」的字样,这就说明以上经络与这些器官密不可分。换句话说,人体的膀胱、胃、胆、脾、肝、肾都与脚息息相关。 可见,脚虽然处于肢体的末端,但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边陲小镇」,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它的健康价值。其实,百病始于足,许多疾病都是从脚开始的。民间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说法。「穿靴」就是指脚肿得像穿了靴子一样。其实,不论男女都害怕无缘无故的脚肿,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内经》中说:“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下象地以养足”,就是要像大地的水汽循环一样来调养自己的脚。我们都知道大地上的水经过太阳的照晒之后就会变成水蒸气上升,然后变成雨雪降落下来。如果天地间的水汽停止了升降循环,也就没有了雨雪,世界就会陷入彻底的干旱。那么,怎样才能让大地上的水汽上升到天空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人体的气血循环也是如此,如果人的脚一冷,气血便会在脚下凝固,气血的上下循环受阻,就会直接影响到内脏的健康。具体地讲,就会影响到人的膀胱、胃、胆、脾、肝和肾。那么,如何让人体气血畅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让脚保持一定的温度。所以,民间才有「热水泡个脚,胜过吃补药」之说。 中医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大家都清楚,丹田在肚脐的下方,是储藏阳气的地方,冬天睡觉前,用48℃左右的热水泡脚,就会感觉到一股热气从脚直达肚腹,这就是“冬天洗脚,丹田暖和”之意。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冬季进补,有一句民谚:“冬季进补,上山打虎。”意思是说,头年冬天进补好了,第二年春天就会身体强壮,即使是上山打虎也不怕。冬季进补无非就是要保持住阳气,而保住阳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热水泡脚。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方法太简单就忽视它,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价值越大。 养生就这么简单,关键看你能不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三年。
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说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法,不仅给劳累一天的各个脏器送去最实在的关怀,而且有助于睡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是现在,很多习惯洗浴的人从不单独泡脚,而全身洗澡及泡澡会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肢体,导致内脏及脑容易缺血,因此,过度疲劳或者身体虚弱的人此时就容易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 如果改用高一些的桶来泡脚,通过热力放松脚和小腿处的经络,就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且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身体会微微出汗,这样及时排出体内的寒湿和废物,疏通经络,调节体温,降虚火。 因此,建议大家在忙碌了一整天后,一定要花上半小时来泡脚。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就能使你少生病,能带给你身心健康。 泡脚的工具 泡脚的时间 每次泡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泡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有的人泡脚时会让全身出大汗,觉得这样汗出透了舒服,其实只有在受凉感冒时可以用出汗排寒,平时就不能泡得出大汗,那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久而久之身体反倒会更加虚弱。 如果受凉或感冒了,最好边泡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把寒湿及时排除体外。 泡脚水的温度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时不易出汗 为什么有的人泡脚后身体会出现不适 糖尿病人应该怎样泡脚 泡脚水中需要加药材吗? 当然,身体内寒湿重时可以加艾叶一起泡,但也不能天天加,一周1~2次,每次一小把就可以了。脚气严重的人可以在泡脚水中加醋,能杀菌止痒。 记住,千万不能经常在泡脚水中加盐,那样会伤肾,容易引起全身浮肿、内分泌紊乱,导致原有的肾病加重。 泡脚时的好「伴侣」 颈椎不好的人,泡脚的同时将双手一起泡,对治疗颈椎病很有好处。 怎样给孩子泡脚 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只要是常年坚持泡脚,同时又注重食疗的人,很少患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因此,每天坚持泡脚,让血液循环加快,使身体内的寒湿及时排出,再配合食疗补足血液,人就没有理由生病。 【热水泡脚胜补药】 人们常说:“人老脚先老。”中医养生特别重视脚,因为在人体经络的分布中,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在此汇聚,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前面三条为足三阳,经气从头流向脚,自上而下;后面三条为足三阴,经气由脚部运行到腹部,从下至上。 也许,大家觉得经络的运行太复杂,不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就只看这六条经络的名字就可以了。古人最重视命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起的,它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你们看这六条经络的名字中分别含有「膀胱」、「胃」、「胆」、「脾」、「肝」、「肾」的字样,这就说明以上经络与这些器官密不可分。换句话说,人体的膀胱、胃、胆、脾、肝、肾都与脚息息相关。 可见,脚虽然处于肢体的末端,但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边陲小镇」,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它的健康价值。其实,百病始于足,许多疾病都是从脚开始的。民间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说法。「穿靴」就是指脚肿得像穿了靴子一样。其实,不论男女都害怕无缘无故的脚肿,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内经》中说:“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下象地以养足”,就是要像大地的水汽循环一样来调养自己的脚。我们都知道大地上的水经过太阳的照晒之后就会变成水蒸气上升,然后变成雨雪降落下来。如果天地间的水汽停止了升降循环,也就没有了雨雪,世界就会陷入彻底的干旱。那么,怎样才能让大地上的水汽上升到天空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人体的气血循环也是如此,如果人的脚一冷,气血便会在脚下凝固,气血的上下循环受阻,就会直接影响到内脏的健康。具体地讲,就会影响到人的膀胱、胃、胆、脾、肝和肾。那么,如何让人体气血畅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让脚保持一定的温度。所以,民间才有「热水泡个脚,胜过吃补药」之说。 中医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大家都清楚,丹田在肚脐的下方,是储藏阳气的地方,冬天睡觉前,用48℃左右的热水泡脚,就会感觉到一股热气从脚直达肚腹,这就是“冬天洗脚,丹田暖和”之意。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冬季进补,有一句民谚:“冬季进补,上山打虎。”意思是说,头年冬天进补好了,第二年春天就会身体强壮,即使是上山打虎也不怕。冬季进补无非就是要保持住阳气,而保住阳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热水泡脚。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方法太简单就忽视它,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价值越大。 养生就这么简单,关键看你能不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三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