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窑兔毫盏

 刘建新 2011-11-03

核心提示:宋代建窑兔毫盏为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已失传六百年之久,1969年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各陶瓷研究所协作,建窑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特产兔毫盏

   宋代建窑兔毫盏为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已失传六百年之久,1969年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经国内有关陶瓷研究所多方协作,福建建窑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特产兔毫盏。以兔毫盏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纹为特征,每条细纹均闪银花色。根据盏之微妙不同又分称“天目盏”、“金兔毫”、“银兔毫”。
  兔毫盏是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釉里有细丝状银色结晶,形如兔毫,故名。宋代建窑烧制的兔毫盏中,有底刻“进琖”、“供御”字样,为宋微宗的“斗茶”用吕。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兔毫盏是宋代常见的黑釉茶具。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过中碗,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据有关文献记载,建州的黑瓷生产,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起初是生产瓶、罐、碗、灯盏等日常用品。后来则以生产茶具为主。建盏之所以又称兔毫盏,是因为建州的黑瓷茶具中,有一部分并非纯黑,而是黑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黄色丝缕,状如秋天的兔毫。这也是建州黑瓷的最大特征。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纹、曜变圈等不同夹杂。其中的曜变圈,最为罕见。可谓兔毫盏中的绝品。建盏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生产成本高这一重要特点,使得没有起泡变型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
建窑兔毫盏
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贵族士大夫的好茶斗茶风气。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分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当时的茶叶是"龙团凤饼"是一种用极嫩茶芽蒸青压制而成的小饼茶小团茶。这种茶的茶汤,面上有一层极细腻的白色泡沫。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辨,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因为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除此,在冲泡之前,需先用沸水将茶盞烫热。兔毫盏因为内胎较一般陶瓷为厚,又有砂眼透气,有利于保温;而敞口小圆底的形状,既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兔毫盏的这些特点,成为当时的最佳茶具。使的原为民窑的建窑,成了专门生产“御供”。一些形制独特,釉彩奇异的兔毫盏,便成了一些王公贵族的竞相重金收购的藏品。这种风气,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称为天目碗),因此又进一步促进了兔毫盏的发展。直到今天,日本人还非常喜欢兔毫盏,将其视为国宝。
  兔毫盏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独特釉斑,犹其是曜变。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真是美不胜收!而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伦比的。这或许也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宋代时尚无法人工制作,纯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当时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数,成了国宝级文物。近年来,闽北一些有志者经过反复试验,已经研究出了兔毫盏包括曜变在内的秘密,用小窑烧制出了足可以假乱真的精品兔毫盏。今天,兔毫盏作为茶具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然而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具,作为独具一格的古代陶瓷,它的审美艺术价值犹在。因此仿真兔毫盏虽然价格不菲,也很受欢迎。

    建窑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之南的建阳市水吉镇创烧于晚唐五代十国,兴盛于两宋,元代逐渐衰落,主要烧制以黑釉为主的盏、碗、兼烧壶瓶罐碟、灯盏、高足杯等器皿,宋代"斗茶"风尚十分盛行,当时推崇使用建窑生产的"兔毫盏"建窑遗址出土有刻划或模印"供御""进"铭文的碗盏、碗垫,表明建盏曾经作为贡品御用,建窑产品曾经大量生产出口到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尤其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珍藏,倍受青睐。建窑系选用含高铁的粘土,简化淘洗工序,轮制而成,胎骨比较粗糙,胎体厚度约0.3-1.0厘米,底足浅挖,施釉均不及底,胎底色为黑色、灰白色、红褐色。建盏形制的共同点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器体厚重朴实,可分为束口型、敛口型、蔽口型、侈口型四类。

兔毫盏

  依釉色变化,可概括分为纯黑釉、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釉、 曜变釉、杂色釉六种类型,建窑的鼎盛时期为两宋,  宗徽宗赵佶对茶颇有见解,著有《大观茶论》一书,宋《宣和遗事》记载,北宋徽宗政和二年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茶之,这是宋徽宗使用建盏赐宠臣蔡京饮茶之事,宋蔡襄奉旨督造贡茶时,撰写《茶录》一书,《茶录》中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原炎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襄《茶录》一书的正式介绍迅速受到宋廷宫室和士大夫阶层的青睐,建盏建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上行下效,斗茶遂风行朝野。

  宋徽宗赵佶《大欢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蔡襄《北十咏》"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黄庭坚《信中远来相访且至今岁新》"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
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鹰不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梅尧臣《和欧阳修》"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陈 叔《郎中出闽 别送新茶》"鹧鸪碗面云萦宇,兔毫新雪作泓"。
苏东坡《送南屏禅师》"勿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罗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