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笔记之二 从小青龙到黄元御

 往赢 2011-11-03

读高老师的书,有一种很酣畅的感觉,就像大夏天的喝水,这水不但清凉,而且解渴。对药物把握的精到细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上回说道高老师笔下的小青龙真是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不留神就把麻黄给藏起来了。以麻黄代替杏仁,有热者加石膏。这是一个经验,我知道老师读得书多,但是为了p***这样开方的用意,我今天可是翻了不少书!终于,终于,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老师这么用方的灵感来自哪里了,同时也更加惊叹老师读书的广度和学识的渊博。《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的从龙汤下面有张锡纯这样的描述:他说我治咳嗽一般都是遵小青龙汤的加减法则来用药的,这个小青龙呀,我有的时候就喜欢把这个麻黄用杏仁给替代一下。如果有热的时候我就加点石膏。圣母玛利亚呀!历史如此惊人的相似,此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张锡纯笔下的神龙跃然纸上了。太酷了!

今天读书,读到高老师的一则医案,里面治疗一个妇女,咳嗽,痉挛的咳嗽,抽风一样的咳嗽。可以说咳嗽的你就别想睡觉,有痰,粘糊糊的不容易咳出来。咽痒不舒,吃饭还可以,不过便秘,不喜欢喝水。近几年来每年冬季咳嗽那叫一个缠绵。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弦。最近一周加重(07年的病案),里面同样请出来了这条青龙,能御此龙者,诚难也!话题又转到这条龙上来了,里面的细辛学生也想说到说到,不知道哪个医家说的,细辛有发动肾中的力量来驱散寒邪的作用,等于说此药激发了人身的一个备用的能量库。所以此龙一旦出山,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肾气。以防伤了病家的根本。一旦发现有少苔的现象,最好在辨证的前提下,用补益的方法来固护肾中真气。

再说这个病案,首方高老师用的是小青龙,处方如下:

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细辛3g,干姜3g,姜半夏9g,五味子9g,生白芍12g,僵蚕12g,蝉衣9g,射干15g,白果9g,浙贝母12g,生甘草3g。3剂水煎服。

这个方解先让朋友们猜一猜。大家见仁见智,踊跃发言。

服药后患者咳嗽基本上没有了,便秘还在,于是老师稍作加减,二诊之后基本上患者就没事了。(当然,这个病如果让张锡纯老先生来治疗的话,很可能最后用的是从龙汤,他老人家自己说的,怕患者反复,基本上用了小青龙之后都会用此方善后。至于从龙汤里面有什么,先卖个关子。

在高老师的按语当中提到了黄元御,此人在其《四圣心源》中对于咳嗽的治疗只有一证一方,笔者按图索骥,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黄氏关于咳嗽的描述(非原文表述,属于笔者理解后的版本):人呀,身体里面有个圆圈,这就是黄元御有名的圆圈理论。肾脏在下,心肺在上,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肝随脾左升,胆随胃右降。肺主肃降。也就是说,这个肺和胃应该是降的,当然还有“胆”这个小弟也应该随着胃往下降沉。人为什么会咳嗽呢?高老师在医案里面用了一个黄老的招牌词语“胃逆肺寒饮停”,就是说这个圆圈的某一个点出问题了,不转了。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就是咳嗽。如何来扭转胃逆这个现象呢,黄老给了一个方子,姜苓五味细辛汤: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细辛(三钱),五味(一钱,研)。煎大半杯,温服。


我也是道听途说的解释一下这个方子,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恢复这个圆圈运动的机括,就是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半夏(三钱)。甘草就是这个轴,茯苓升脾,半夏降胃。半夏降胃这个我们好理解。可是说茯苓升脾似乎有些牵强,茯苓是淡渗之品,我再没文化似乎也知道这个是往下渗的,没听说谁家把水渗到上面去了。这个其实应该这样理解,为什么这个轴不灵光了呢,是因为脾被湿困住了呀。湿胜燥则脾陷胃逆。茯苓淡渗困脾的湿,脾不被湿困则浑身轻松,嗖的一下不就升起来了?那么这不就是升脾降胃都有了,胃不逆了,肺就有路降下来了,咳嗽也就宣告痊愈了呗。要说黄元御这个人,对伤寒研究的那叫一个到位。三年又三年,三年有三年,折腾了十几年,方才敢言始入伤寒之门。佩服的不行!所以这个方子里面有干姜细辛五味子。临床上经常看到这三个小伙伴出现在高老师的处方上面。那么它们同样也出现在黄老唯一的一张治咳嗽的方子里面。

高老师在按语的最后说道,再读陈修园老先生的书,方才始悟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也。实在是一语中的,道破玄机。水饮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呵呵,佛说:不可说,不可说...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