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五

 longpaolaomo 2011-11-06

 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五

   21、先蓄势,再纵向深入
   ——《竞选州长》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重点之一: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二、为顺利透彻地解决主问题,需进行有力的铺垫,蓄足了势之后再让学生自求其解。
   以上是备课的总体思路。
   下面是两节课中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根据学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各自认真阅读课文。(15分钟)
   第二板块:讨论三个问题(20分钟)
   1、拟出全文的情节线萦。
   (受到提名—参加竞选——祖母忠告——遭到诬陷的攻击——放弃竞选)
   2、罗织在“我”身上的,有几条“罪状”?
   (十大罪状:伪证、小偷、盗尸、酗酒、舞弊、讹诈、纵火、杀人、搜刮弃婴、流氓。)
   3、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能表示出“我”的心理活动发展的线索?
   (暗自得意、心理烦乱、无法撒手、诧异、不知所措、有了戒心、担心吊胆、深感羞辱、恐慌、吓得要发疯、甘拜下风、满怀懊恼)
   第三板块:再讨论三个问题。(10分钟)
   1、小说摘引材料的方法。
   (直接引用与转述相结合。)
   2、小说摘引材料的形式。
   (详引和略摘相结合)
   3、小说引文的内部联系。
   (按时间发展的顺序,顺承式发展,逐步升级)
   第四板块:探讨“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完成如下内容:
   1、写发言稿,讨论上述主问题。(25分钟)
   (“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是:①表现了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②构成小说的基本情节;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设置了恰切的情景;⑤逐步显露资产阶级政客的无耻与狠毒;⑥在矛盾双方胜败强烈的反差中揭示资产阶级“竞选民主”、“言论自由”的虚伪……)
   2、以《哈哈镜中的变形世界》为题写小作文,字数300字左右,要求结合课文的“运用大量引文”的写作特点,结合人物和主题谈自己的一点见解。时间15分钟。然后交流、评议15分钟。
  
   [评析]
   如果从“听课”的角度看,这两节课恐怕会使听课者坐冷板凳。瞧,一上课,学生要自读课文15分钟,再瞧,学生要写讨论稿,还要写15分钟的小作文。除了讨论的几个环节之外,一点儿也不热闹。
   然而从“看课”的角度来品评,就会觉得这个教例的设计是很讲究科学性的。
   第一,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牵、引、导、点拨,想出各种方法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入课文的深处。
   第二,为了让学生对教学主问题有透彻的理解,教师先用自读,拟出情节线索、概括“罪状”、“清理”“心理活动”发展的线索,讨论摘引材料的方法等各种手段让反复研读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达到较高的认识层次,然后再集中力量讨论。这种先蓄势再向纵深挖掘的方法在教学上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和持续的后劲。
   第三、教学的层次非常清楚,提问要言不烦且牵动的知识面很宽,各个教学的板块联系紧密。小作文题《哈哈镜中的变形世界》表述美妙,不仅激发着学生的写作冲动,而且渗透着思想教育的因素。
  
   22、意在笔先
   ——《我的叔叔于勤》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备课思路:
   全课计划用两课时教读。第一节完成训练重点2: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第二节完成训练重点1: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提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现在是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一只“狗”的“地位”的变化,引出主人的公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以此来刻画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勤》,以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来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两篇小说都是通过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我的叔于勤》,并结合课后练习二来理解小说情节。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练习二。
   三、教师讲解欣赏小说的几个要点:
   1、理解小说的要素;2、分析小说的情节;3、揣摩其塑造人物的方法;4、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此为较低层次的要求。
   1、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小说的线索;3、品评小说的细节;4、评价作者的风格。此为较高层次的要求。
   四、请同学们结合练习二,口故事情节,拟出课文的情节结构提纲。
   从全文层次看,提纲为:盼于勤——赞于勤——遇于勤——避于勤。
   从全文情节看,提纲为:赶于勤——盼于勤——赞于勤——遇于勤——避于勤。
   就上述提纲让同学们初步体会《我的叔叔于勤》巧妙构思、情节曲折的特点。
   五、同学们再读课文,就课文“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进行体会,发表一点儿看法。
   同不会发言,教师修正:
   1、小说运用了插叙,使全那榻谇鄱恕?、小说将悬念设置于情节之中,好像连结尾都是一个县念。3、“于勤”是结构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4、对于勤,是先扬后抑,先虚后实,抬高跌重。5、课文着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极度盼望、赞美与惊恐、咒骂的对比,情节大起大落。6、小说围绕于勤的命运构成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解决了训练重点二,并初步了解和实践了欣赏小说的方法。
  
   [评析]
   这节课步骤简单,手段平常,为什么说教者“意在笔先”?
   我们可以这样看:
   1、本课所在的单元是文学欣赏单元,这一节课的设计具有文学欣赏课型的基本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品评鉴赏课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的物特点,教眼没在“理解、鉴赏”之上。
   2、本课所在的单元是小说单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小说教学的特点,突出了情节分析和人物分析。
   3、本课是教读课文,教师设计了读中之“教”的内容,让学生初步知道了一点欣赏小说的角度、方法。
   4、本课是教学名篇,但教师不企图铺展出许多内容,只根据教材规定的重点组织教学。
   看来,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前已对教材的“身份”、“地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相当出色地把握和突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这就是“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成如容易却艰辛。
   “意在笔先”,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的教学素质。
  
   23、换一个角度分析
   ——《曹刿论战》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字词教学已经进行,记叙的线索已经点明,课文已经读午很孰,课文教学进入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讨论本文的详略。
   (详写“论”,略写“战”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详写事物的因,略写事物的课;详写曹刿,略写庄公;详写鲁,略写齐。)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曹刿的人物性格。在讲析中如下板书:
   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 曹刿活动 曹刿性格
   开头……乃人见 发生 请求入见 爱国热情(有德)
   何以……请从 发展 论何以战 政治远见(有识)
   公与……齐师 高潮 从战指挥 军事才能(有才)
   既克……逐之 结局 论何以胜 谋略过人(有学问)
   三、请同学们依照老师分析曹刿的方法和过程,分析一个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识趋于统一,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要点,形成如下板书:
   故事内容 课文内容 人物性格
   庄公备战见刿 三问三答 实事求是答问
   虚心听取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 公与之乘 大胆任用人才
   战于长勺 自己亲自参战
   不因胜而自喜
   庄公战后问刿 一问一答 为真知而求教
  
   [评析]
   这个教例的最大优点是进行了课文分析,不仅仅是单向的分析,而且是双向的分析。
   从文言文教学来看,往往字词句的讲析比较认真,而课文内容的分析则比较马虎。
   此教例的课文分析却相当细腻,教师不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而淡化分析,也不因其只有220来字而轻率处理——认真把握分析这个环节,就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大有帮助。
   从记叙文的教学分析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济意了单向分析,简化了对课文理解的层次。如教《狠》,只分析屠夫,不分析狼;如教学《竞选州长》,只分析马克·吐温,不涉及霍夫曼之流;如教学《背影》,只分析父亲买桔的深情,不理睬“我”的“四看”更烘托了父亲的深情,等等。
   此教例不仅仅分析了刿,也分析了鲁庄公并未如教参上所说的那么“鄙陋”(他的三答是很有内容的),而且贯注给学生一个意识:在阅读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善于从不同的视点来分析阅读内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的辨证的理解。
   这个教例的另一个优点是板书设计精致。两则板书的归纳提练相当精练准确,其中第一则板书关于故事情节的划分显示出教师独到的见解,颇有新意,第二则板书则因为以鲁庄公为对象,在《曹刿论战》众多的板书中独树一帜。
  
   24、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捕蛇者说》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认知性默读,要求:
   1、全班同学认真阅读全文,阅读中注意读课文注释。
   2、粗知全文大意。
   二、激情诵读,要求:
   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
   2、每人至少诵读二遍。
   3、力争读得顺口,上口。
   三、质疑性朗读。要求: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四、巩固性复读。要求:
   1、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
   2、每组同学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
   3、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
   五、比赛性竞读。要求: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
   2、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
   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
   六、体验性背读
   1、教师介绍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如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2、学生试背课文第四、五两段。
  
   [评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线条清淅,教学层次分明,教学容量饱满,学生活动充分,这是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不作深入的评析。
   问题是我们要思考一下,教者为什么要如此这般地安排“诵读”。
   原来,教师是在准确地按照教材的标高进行教学。
   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教学的训练体系,并对文言文的诵读要求作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要求,加强了诵读指导。教材中编者有文言文31课,含短文27篇,诗词曲33首,其中有28课的21篇短文和33首诗词曲要求背诵,特别是五、六册的文言教读课文都把背诵作为训练重点的首项要求,是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并在练习中把文言课文的诵读作为训练的第一个层次,义务教材还授之以法,就如何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进行朗读指导,并就如何“利用修辞特点”、“分段记诵”、“抓内容层次”、“抓关键性语句”、“抓文脉”、“抓思路”等进行背诵指导。课文里面有一些更细的线条,如:①对文言文虚词语气的辨别体味;②文言句子节奏的处理③文言长句的连读与读断④甚至于修辞语气(如《马说》要求读出排比语气,感叹语气,反问语气及推断的语气)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而又细致的理解,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安排。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这是教材规定了的。
   教学的标高是一条路,这个教例告诉我们,教学中先要“抬头看路”然后才能“埋头拉车”。
  
   25、整体赏析
   ——《小石潭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高永祥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之友》1993年第8期)。
   教师的发现:文中所描绘或明或暗的景物与“小石潭”的“石”相关联,特别是人的心境与“石”为联系得更紧。
   教学设计的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
   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
   学生丁:“凄神赛骨”也写了“石”。我看文中的“寒骨”除了寒气刺骨的意思处,还应有“石”冰凉刺骨的意思。
   ……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评析]
   严格地讲,上述的内容只是一个教学的片段,若以以此来处理《小石潭记》的教学,显得比较单薄。
   但教者的这种发现,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引发我们深层次的联想。
   联想之一:
   教者在此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种“整体赏析”的导读法。
   此法适用于精美的短篇。其特点是或从点,或从线,或从面的角度发现课文中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知识板块,然后巧妙设计教学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美点及思想内容。
   比如《小石潭记》,还可以牵出很多线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
   ①《小石潭记》中的“水”。
   ②《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
   ③《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④《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⑤《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⑥《小石潭记》中的写景短句。
   ⑦《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⑧《小石潭记》中的“清”。
   联想之二:
   教师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点拨学生建立“发现”的意识,积聚“发现”的勇气,学到“发现”的技能,则又是一种境界。教师除了引读、讲读,还应特别注意“教读”,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
   比如前述教例,教师若能利用些许时间,告诉学生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读法叫做“整体赏析”法,且点拨给学生一些整体阅读赏析的角度和方法,那么,这个教例就可以称之为“具有画龙点晴之妙”的好教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