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社会交往礼仪(一稿)

 mihu16 2011-11-11

一、基本社会交往礼仪

青少年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

礼仪一般包括仪表、服饰、语言和行为方面的规范。青少年社交礼仪是指青少年在与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常要遵守的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和仪表。一般来说,对青少年而言,下列场合需要讲究社交礼仪:见面与介绍、拜访与接待、约请与交谈,宴请与赠礼、舞会与沙龙。青少年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尊敬父母、老师与长辈、尊重他人、说话文明而且举止有礼。

第一、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真诚友爱是指一个人说话办事—定要诚实,一个人与人交往—定要珍爱和尊重别人。真诚友爱是—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它是对人格最基本的要求。我国是文明古国,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既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也必须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其实,真诚是尊重他人的必备条件。对他人讲真话、讲实话、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情况反映给他人,是尊重他人的前提与基础。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是指要平等地对待他人,不打人,不骂人。不去欺负弱小,也不讽刺和挖苦别人。不用自己的优点去攻击别人的缺点,更不可以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也不去乱开玩笑、乱搞恶作剧,更不要去做那些损伤别人自尊心的事。尊重他人的劳动是对他人的努力与付出的一种肯定。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校园里不乱扔脏物,是尊重工人的劳动;不浪费粮食和饭菜,是尊重农民兄弟的劳动。友爱是这个世界最美妙的一种情感,与人交往时能够保持一颗爱心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有了爱心,也就拥有了一颗包容心。生活中即使出现了摩擦,交往中即使出现了矛盾,也不会掀起什么狂波惊澜。爱心能够让世界充满快乐,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理解与关怀。青少年朋友更应该用自己全身心的爱去迎接别人、迎接今天、迎接世界。自己付出的爱越多,自己所得到的爱也就越多。友爱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够自然地使人们敞开心扉。用爱心去温暖他人就像是光芒能够融化冰冷的雪地一样。有人说:“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因为有了爱心。青少年朋友要学会去喜爱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因为人人都具有值得他人钦佩的性格,只是有时这种性格没有被察觉出来。因此,爱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友爱地与人交往,也就意味着在无声的爱意中,他人的心扉已经向你敞开了。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与相互尊重的桥梁,它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列宁说过:“礼貌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淡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懂不懂礼貌是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表现,礼貌待人一直是青少年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对青少年而言,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1.穿戴整洁、衣着得体、朴素大方。青少年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征、自身特点以及学生身份,提倡穿校服。头发应当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注意仪表就表示没有礼貌。

2.诚实谦虚,不说谎话,不说假活,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

3、讲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要诚恳而且和蔼。与人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要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应当准确而且清晰。声音大小要合适。适当借助于幽默的力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使用礼貌用语要得当:跟别人打招呼时,要使用问候语。“你()好”、“你()早”、“早上好、上午好,早安”、“下午好”、“晚上好”、“晚安”。向别人请教或给别人添麻烦时,要使用请托语。“对不起”、“拜托”、“请多关照”。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使用致谢语。“谢谢”、“多谢”、“非常感谢”、“十分感谢”。正确使用称呼语,对长辈、朋友或者初次相识者,要尊称为“您”。对师长尊称为“老师”。对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其职务或者“同志”、“叔叔”、“阿姨”、“先生”、“小姐”等,不可以直呼姓名。与别人分手时要说“再见”;别人向自己致谦时回答说“没关系”。对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

5.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对任何人都应当做到谦恭礼让,不可以讽刺、嘲笑或者蔑视他人。要做到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

6.使用体态语言要得当:

微笑:不露出牙齿,嘴角微微上翘,左右脸要对称。

鞠躬:这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要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朝前下方看。

握手:这是与人见面、离别或者问候时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他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者鼓励的礼节。握手时,双目要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者问好。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对方如果伸出手来,千万不要拒绝。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出手时,最好能快步趋前,用双手相握。握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摇动。多人同时握手时,请不要交叉,应当有顺序地等待他人握完,你再伸手。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前,应先行军礼,然后握手。招手:这是在公共场合向远距离的熟人行招呼或者送别客人时使用的礼节。招手时手臂应当微微弯曲,手掌伸开,然后摆动。

鼓掌:两个手掌应当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不要用掌声表示不满或失望。

右行礼让: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街道上,都必须靠右侧行进。遇到老师,客人进出房门时,应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7.尊重全体教职员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老师和长辈的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时态度要诚恳、言语要客气。接受或者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且要用双手。

8.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思想上,学习上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起侮辱性的绰号,不嘲笑后进的同学和生理有缺陷的同学,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做自我批评。

9.与人交谈时,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或插话。交谈时要注意时间,注意对方的情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10.未经许可不可以进入他人房间,更不要去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对他人的物品不动用,对他人的信件不拆看,对他人的日记不偷看。

11.对待客人要热情。客人进屋,应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起立接待。会客时仪容要整洁,不能穿睡衣、短裤、拖鞋。

12.和邻居之间要文明相处,做到互敬、互信、互助。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邻居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

13.参加各种集会、观看各种演出要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和观看,不做与会议、演出无关的事。有精彩之处或结束之时,要鼓掌致意。

14.诚实守信,按时参加各种已安排好的活动,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按质完成,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第二、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一直是世界各族人民所共同拥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对青少年来说,勤劳不但意味着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更意味着自己的勤奋学习。俭朴就是指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也就是说,要做到节俭朴实。每个青少年都应当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也应当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每名青少年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中,—定要主动承担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够帮助父母亲减轻他们身上繁重的负担,同时也能够切实锻炼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目前,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家长或者由于过于疼爱孩子,或者由于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而不让孩子做家务活。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合适的,时间一长就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毛病,也不利于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培养他们节俭的品质。让他们亲自参与劳动,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家务活,他们就会切身体味到自己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是那么地来之不易,他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消费的所有物品,从而也更会增强他们对父母的崇敬之情。生活节俭朴素不单单代表一种行为,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有了这种俭朴的精神,青少年朋友在学习和劳动中就会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一个人自从出生开始,就在母亲的哺育和父亲的照料之下茁壮成长,因而父母是我们第一任启蒙老师,更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和长辈。千百年以来,孝敬父母一直是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孝敬父母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在思想感情上要热爱和尊敬父母;其二是指在行为态度上要虚心接受父母的忠告和教诲。不管怎么说,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应当有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情,在生活上要体贴照顾父母,多替父母想想,为父母分忧解难。当然,这里所讲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树立父母的专制与绝对的权威。在教育青少年去孝敬父母的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在家庭生活有民主作风,为孩子的发育成长创造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看法,并且允许他们有礼貌地向父母提出意见,甚至指出父母不正确的地方。这有利于进一步融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具体说来,勤劳俭朴,教敬父母包括以下八大方面的内容。

1.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树立“节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思想。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勤劳和俭朴的意义。

2.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制定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力求非常有效率地去利用和安排时间。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摆放有序,要经常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干净、整洁。

3.培养毅力,专心致志地听讲,认真、独立、按时、按质地完成作业。从思想上要明确学习本身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努力学习,就无法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要有踏实、专心、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认真做值日,不怕脏、不怕累。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在劳动中要积极肯干。

5.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爱护劳动果实,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向—切浪费现象做斗争,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支笔、一张纸做起。同学之间不比吃穿,更不要与社会上其他人员进行攀比。逐步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6.孝敬父母有五点基本内涵:

①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父母正确的要求去做,注意与父母加强思想感情的沟通。

②生活上关心、体贴父母。 

③尊重父母的劳动。

④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

⑤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并征求父母亲意见。

7.外出和到家时,要向父母打招呼,未得父母同意,不得在外住宿:就餐时要先请父母入座,自己然后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父母。体贴帮助父母,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

8.对长辈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不闹脾气,不顶撞。

第三、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严格地要求自己是珍爱和尊重自己的起点。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为人处世之时,既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也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处理问题。孔子曾经说过:“出门做事好象去接待贵宾,让老百姓做事好象去主持祭祀。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一来,高官贵人没有怨恨,老百姓也不会有怨恨。”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实如此,自己不喜欢的话,就不要说给别人听;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其实不只是一个礼貌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去严以律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议过一段寓意深刻的话语:“这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道德准则之所以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那是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定是一个道德修养非常高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仅从思想上认识到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最主要地还在于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我国本来就是礼仪之邦,但现在说话不礼貌、不注意生活细节实在太严重。有些青少年骂人说脏话已经成了习惯,让他们说礼貌用语反倒感到不好意思。有些青少年根本不讲究公共道德,随处乱扔果皮纸屑,随处乱画。一个人是不是能够严以律己,在这些生活细节方面体现得十分清楚。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例如,说话是沟通人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说话才能使交往的气氛融洽,达到交往的目的是大有学问的一门艺术。虽然人们说话的内容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一定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要和蔼。再例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种文明行为,一个不讲究个人卫生的青少年是很难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讲究卫生要求青少年要每天洗脸,洗脚,经常洗头、洗澡,把头发梳理整齐。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的青少年不注意剪指甲,以致指甲很长,里面积满了黑色的污垢;也有的青少年洗脸而不洗脖子,以致于脸很干净而脖子很黑。这都是个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表现。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青少年必须要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包括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守秩序的习惯、守纪律的习惯等等。严于律己的目的就是要最终让青少年养成这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习惯。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非常厌恶那些不讲道德、不守秩序的现象,称赞那些讲究礼节、遵守纪律的行为,这就是社会公德问题。

第一,社会公德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人们在一些事关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并往往由国家提倡或认可的道德规范。我国现行宪法倡导和认可的“五爱”,就是这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公德。由于这种社会公德是由国家法律所肯定的,因而也可称之为国民公德。其二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而要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它之所以被称之为“公德”,—方面因为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而在公共场所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因为它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青少年不仅要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更要明确社会公德的作用。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在公共生活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到公共场所去活动,为了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关心。这些共同的愿望与要求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道德规范,这就是社会公德。第二,青少年应当明确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为了建立团结和睦、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要求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遵循这些基本要求:

①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在相互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同情他人。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贡献大小不相等,但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

②助人为乐,先人后己。青少年应有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对群众对同学有益的事。

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能够严格的遵守各项纪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其二是指在遇到困难时,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哪怕是受到亏待和误解之时,也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

④坚持原则,互相勉进。与人交往,要保持正常的交往原则,要本着平等交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不能够阿谀奉承,丧失立场。同学、朋友发生过错要加以规劝。只有坚持原则、过失相规,同学之间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原则,互相合作虽然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但是,并没有排除竞争。社会主义的竞争不是互相排挤,而是互相鼓励,互相促进的关系。第三,青少年应当明确公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公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其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它要求全体国民都应当将其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都应当遵循。因而,青少年朋友也应当将“五爱”的基本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这是最基本的国民公德。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①遵守公秩序。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人们都要上街买东西、逛公园、看电影,都要在大街上行走、在公共场所活动。如果人们做出不符合公共秩序的行为,社会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维护公共秩序,要求青少年在公共集会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坐车时不要抢上抢下;到其他单位办事要言行谨慎等等。大家都这么做,就能形成一种以文明为荣、以粗野为耻的道德舆论。

②尊师敬老爱幼。青少年一定要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教师的尊严;对老人要热心敬重,积极关心和妥善照顾,要听得进去老人的教诲;对待儿童要关心爱护;尊师敬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教师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桥梁和座标。每个学生思想和学业上的进步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青少年朋友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老年人普遍受到社会的尊敬,老人为社会奉献了—生,不仅贡献卓著,而且经验丰富。社会主义的青年一代要懂得对老人的敬爱。尊重妇女和爱护儿童,也是品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表现。

③爱护公共财物。属于全民所有的和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都是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和共同财富,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主义文明行为的重要内容,任何损害公共财物的行为其实损害的是国家和人发群众的利益。

④维护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主要包括见义勇为、恻隐之心和成人之美。青少年学生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敢于伸张正义;在他人遇到困难之时,要理解和体谅他人;要乐于帮助他人,具有成人之美的心   社会公德教育是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必须做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遇事要冷静,多反思。要有追求人生真、善、美的决心和勇气。

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勇于承认错误。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和公共场所的—切规定,敢于同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同社会上一切假、恶、丑的现象作斗争。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吸烟,不喝酒。不乱倒垃圾,不要在公共建筑物上乱涂乱画乱贴。积极参加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4.遵守公共秩序,主要包括遵守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学习秩序。购票购物排队按顺利,对营业人员有礼貌。在学校里,特别要注意遵守学习秩序,每个同学都要自觉遵守课堂秩序,阅览室秩序,还要遵守宿舍规则和食堂公约。

5.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公共电、汽车要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以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6.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7.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要守秩序,瞻仰烈土陵墓要保持肃穆。

8.在影剧院观看演出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不要高谈阔论。参加比赛时,要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让赛场充满文明与友谊。观看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结束时要鼓掌致意,不要鼓倒掌。

9.尊重他人,遇到有人问事问路时,要耐心指引。

二、校园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学生的衣着、谈吐、举止直接体现着—个学校的校风和校貌。校园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在小环境,是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洁净的校园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同于校园建筑自身的美。生活在—个人人努力追求美、创造美的环境中,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不断地提高。建没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需要各种力量、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必须遵循—定的礼仪规范。

第一、教室中礼仪规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学生应当特别注意教室中的礼仪规范。

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文具盒要放在桌子左上角,书本放在桌子中间、在教室中要保持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气氛,不要太活跃,也不要太死板。

2、上课铃响后,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而且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进入教室时,班长或者值门生要喊“起立”,当教师走到讲桌前时,全体同学应当齐声问候:“老师好!”等老师回答“同学们好,请坐”后方可坐下。

3.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学生上课迟到应当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周到的礼仪:在教室门口,应当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或轻声敲门,在得到教师的允许之后,方能进入教室。要城实地向老师说明自己迟到的原因,说话时要简明扼要,态度要诚恳。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方可入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之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大的声响。

4、遵守课堂纪律,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精力保持高度集中,能够准确地、完整地记录老师的讲课内容,认真作笔记。一定要保持课堂安静,不随意讲话,预习自学,询问质疑、相互讨论之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5.要懂得老师提问的积极意义,要有礼貌地对待老师提问。

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如果要回答问题或者有问题要发问,应该先举起右手,在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发问,不要坐在自己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在起立回答问题时,姿态要文雅,表情要大方,不要抓耳挠腮,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时,声音要清楚明亮,不要过低,以免使老师和同学听不清楚。如果被点到名以后,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应该站起来,用抱歉的语调向老师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当别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大声喧哗或者唧唧咕咕,也不要随便插话。如果别人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了.不要讥讽或者嘲笑,也不要马上就脱口而出,只有得到老师的允许以后,再站起来回答问题。

6.能够自觉地做到当天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过程要有明确的目的,每次都要按时按质地完成各科作业,要独立地去完成作业,并且做到书写规范、作业面整洁干净,要充分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抓紧复习、抓紧完成作业。上自习课的时候,也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要在自习课上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更不要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不私自离开教室、不下座位,不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严格遵守自习纪律,不看与自习课内容无关的报刊杂志。认真进行早渎,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早读任务,做到眼到、心到、口到、不说闲话,遵守早读纪律。

7.要注意维持教室卫生,要经常打扫和清理教室,当好值日生。

8.如果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在适当时间委婉地提出来,态度要诚恳,要谦和,语气不生硬;更不可以讥笑老师,甚至让老师当场难堪。总地看来,学生—定要遵守课堂纪律,—定要维护教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把教室作为班集体来很好地进行建设。

第二、课外活动中礼仪规范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群众性活动具体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各种参观、访问、调查与旅行。小组活动具体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个人活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余独立作业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外阅读、独立观察实验、制作模型、进行艺术创作。在所有的这些活动之中,学生只有懂得其中的礼仪规范才能够更好地参加这些活动。

1.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学生应当讲究礼仪。服饰应当以干净、朴素、整洁为原则,不要在衣着上追求华丽、追求时髦,更不可以穿奇装异服。男同学的发式应以理学生头、理短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富有朝气的感觉。女同学的发式应以理短发,梳辫子或者剪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在校内,学生应当穿球鞋、布鞋或者普通皮鞋,不宜穿高跟皮鞋。在校内,绝对不允许学生佩戴金银首饰。学校历来是提供清廉和节俭的地方,如果学生穿戴华丽、满身珠光宝气,会显得没有教养,既违背学校的教育目的,还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爱护校园环境,维护校园整洁,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保持厕所和下水道的卫生。无论是参加集会,还是参观访问;无论是参加各种比赛,还是搞调查活动、外出旅游,都应该讲究卫生,不但要讲究个人卫生,还应当极力维护公共卫生。

3.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爱护校舍和各种公共财物,不得在黑板,墙壁、门窗、课桌椅、布告栏、值周黑板等地方涂抹或者乱写乱刻。更不许用脚去踏门、踩墙。要培养勤俭行约的品质,要爱护科学实验仪器、用具和药品,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横穿草地,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4.不打架骂人,不说污言秽语、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零食。有了错误要主动承认,要学会对别人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看内容不健康的书籍,不听不健康的音乐。不在教室门口和楼道内大声喧哗、相互追逐、打扑克,玩游戏以及进行体育活动。不准在楼内打闹,起哄或者放鞭炮。不准在校内滑行自行车。自行车应当按要求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5.只能在运动场上进行球类活动,不要在房屋周围以及道路上进行各种球类活动,不准在篮球场上踢足球。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要敞胸露怀,也不要胡乱冲撞。观看体育比赛时,要遵守纪律,做文明观众。参加体育比赛时,要遵守赛场纪律,要有崇高的体育道德风尚。

6.一定要坚持出早操、做课间操。出操时,教室要关灯、锁门。学生上操时,走出楼门后要跑步到操场,集合时要做到快、静、齐,做操时要用力,要合住节拍,姿势要正确。

7.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要行注目礼或者少先队礼。

8.未经允许不得带外人进入校园。由此看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作出要求。例如,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就必须要到图书馆去借书,到阅览室去阅览。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对待图书管理人员。要保持阅览室内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扔果皮纸屑。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阅览,要爱护室内图片和设备,不得在书上乱画乱圈,而且阅览室陈列的报刊杂志一律不得拿出室外。

遵循了课外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就能够更加融洽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之中,这样一来,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方面就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讲究礼仪的学生一定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从而使自己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一个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学生就会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在培养自己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才能方面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课外活动可以为那些讲究礼仪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展示自身才能的天地,可以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力量。当他们的人际交往在不断增多之时,他们就能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特别对那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文艺方面的爱好与兴趣就能够不断地得到激发与巩固。

第三、师生交往中礼仪

一般说来,师生交往中,学生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有如下几点:

1.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①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不扰乱课堂秩序,不搞小动作,不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书。

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听到上课铃后,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静候老师的到来。当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或值日生要声音宏亮地喊“起立”口令,全体同学要起立站直,向老师问好,当老师回礼以后方可坐下。下课铃响以后,全体同学要向老师行注目礼,待老师离开讲台后,才可以自由行动。

③在课堂上,如果有问题要发问时,不要坐在座位上信口开河,应当先用笔记录下来,待老师讲授结束后,再举手提问;或者在课后向老师请教,不可以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课。如果老师讲课过程中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更不可以当堂指出。

④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要虚心接受。如果对老师批改的作业有不同意见,可以个别地与老师一起共同商讨。对老师批阅过的试卷也应采取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

2.学生与老师谈话时要有礼貌。

①学生与老师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气要亲切,态度要诚恳。在谈话开始时,学生应当主动地请老师落坐,如果老师不坐,学生也应该站着与老师说话。

②在与老师谈话时,不可以东张西望,也不可以抓耳挠腮,应该保持一种端正的姿势。学生应当双目凝视老师,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说话。

③学生应当尽量去理解老师的谈话内容,如果不理解老师说的话,或者有不同见解,学生应当主动地、诚恳地向老师请教,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老师的意思。

④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要注意场合,也要注意老师的表情变化。

3.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要讲究礼貌。

师生在日常交往中,会涉及到生活与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学生有时会到老师的办公室去汇报情况,请教问题或者商量事情。学生在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之前,应当喊“报告”,如果办公室的门关着,还应当轻轻叩门,经老师允许以后,才可以进入。汇报情况时,应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还应当把问题汇报清楚。请教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要把问题表达清楚,并且还要征询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正在休息,就不要去打扰他,以免影响他的时间安排。    

4.要理解老师,要关心老师。

①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教育,要虚心接受并且努力按照要求去做。如果老师批评错了或者与事实有一定出入,也不可以顶撞老师,应当平心静气地向老师解释清楚。

②老师生病的时候,要多加照护,要经常去探望,对年老体弱的老师,更应当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③在路上遇见老师,应当主动地上前打抬呼,进出门口或者上下楼梯时应让老师先走。

第四、与同学交往中礼仪

同学在一起朝夕相处,友谊是使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条金线。同学之间相处得是否融洽对他们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人们需要相互合作;在校园中,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彼此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快乐,而且能够使人获得成功。 

即使一个人在小时候很有才华,在学校中的学习也很出色,如果他不善于同人合作,不善于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交能力与合作能力就不会得到相应地提高与锻炼。等他长大以后,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时,就会时常遇到挫折,总感到不顺,才华也不会得到发挥。        在我们的学校中,却存在着另外一种类型的人,这种人的学习成绩也许并不非常优异,而且还可能成绩平平,但他却很善于搞好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人将来走人社会以后;由于很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处处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与认可,这种人不但拥有一种快乐的心情,而且在事业上还会蒸蒸日上。

从这种对比中不难发现,同学之间搞好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难怪有的社会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能只占30%,其他的70%应当归功于他的人际关系。

1.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

①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尤其是男女同学,不要随便开玩笑。同学之间不能够打架、骂人、不能够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不嘲笑生理上有缺陷的和学习上后进的同学,对先进的同学不要打击讽刺。

②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彼此之间要树立—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思想。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对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要热情主动地给予帮助。同学生病要前去探望,家里有困难,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劳动的时候,男同学要帮助女同学,大同学要帮助小同学。

③同学之间的交往要讲究礼貌,不起侮辱性的绰号,不开恶作剧的玩笑。老同学要关心新同学,大同学要爱护小同学。进出教室时要互相谦让,不要妨碍别人的学习。损坏别人的书本、文具,要主动道歉,必要时要负责赔偿。

④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德,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出口伤人,更不能够动手打人。

2.同学之间的谈话要注意礼节。

谈话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同学之间的谈话能够增加了解,增近友谊,增长知识。同学之间的谈话要注意态度,要注意谈话的内容。

①同学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彼此之间谈话的态度要谦虚、要诚恳、语调要平和。说话时千万不要装腔作势或者盛气凌人。听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认真,精力要集中,不应表现出无精打采或者漫不经心的表情,更不应轻易地打断别人的谈话。

②如果同学在谈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说法欠妥,应该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恳切地指出来。

③谈话的内容要真实、健康,自己对某一个问题或者事物的看法要实事求是,不要胡乱地恭维别人,也不要随意地伤害别人。不要说不文明的污言秽语,不要传播谣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