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片段赏析

 liubaoliang 2011-11-21

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片段赏析

  赵福楼

201182日,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举办的语文教育和考试评价高级研修班上,黄厚江老师应邀执教《阿房宫赋》。择其教学片段,作为赏读。

片段一:

师:读过一遍的举手,读三遍的举手,读两遍的举手。(普遍读一遍,未有读两遍。)

师:书应该读三遍。

师:读注释的举手。(生未读)

师:怎么办呢?我们一起读一些语句。

教师领读。

赏析:

课初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发现缺乏基础,这给教学实施带来困难。

怎么读书?教师一定有一个预期,而且做出了教学预设。我们倡导因学设教,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出教学调整。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才是合理的教学。

我们所说的盲目教学状态,就是不顾不问学生学不学、懂不懂,先假设学生一定不会,于是教学实施之前不做问询,过程中不注意反馈,把自己的教学预设教授内容全部抛出去,就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

仅就语文理解性阅读而言,其实就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而言,多数情况下,依靠自主力量是可以达成一定的理解的。

语文可自学,可是目前所见的语文课,就假定学生不会,而且自己学不会,这合理吗?

因学设教是合理教学展开的原则。本课教学中黄厚江老师敏于发现学生缺乏自学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领读。

教学从容展开。提出一些注释,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学生回答后,教师略加阐释。

教学应该具有一种从容态。不要以为学生没有完全与老师的预期吻合,就注定不能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多样学情都可能是实施教学的前提。什么样的学生你能不教?什么样的多变的课堂你不要坚守?教师的教学就是基于复杂的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学生没有一定的预习基础,恐怕也是教学常态。一般情况下,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怎么应对?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处理就作出了解答。把教学拉到限定的坡度上来。当然还有一定策略,就是放弃导读,而让学生自读。这节课是公开化的,不可能如此对待。而在常态条件下,老师们需要破解学生不做课前预习的问题。谁解决得好,谁的课堂就具有效率。

片段二: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

探究问题设计:填空。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非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后人哀之不鉴之,亦可(    )矣!

师生讨论,学生讨论逐步活跃。

纠正思维偏颇:“其制”一词中“制”怎么理解?点拨:《岳阳楼记》中“制”怎么理解?明确:规模。

阅读完备版:

  大  众  多  糜  极  速  

分组讨论:

第一组,那些地方写规模大?

第二组,那些地方写宫女多?

赏析: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态。教师问则答,教师要求则连动,总是跟着教师跑,这样的被牵引行为状态的学习就是被动态。客观说,类似情况很多出现。若改变学生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唤醒其自主精神并激发其自主行为,这恐怕是今后语文教师要长期关注的方面。

学生自主有一些条件:一是,一定要学在教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形成思考和带有质疑;二是,课堂一定要留有空间,让学生讨论和发言,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三是,师生课堂对话一定是平视的、对等的,教师不能过于强势,凡到课堂无言的时候,都要站出来,以权威自居,这样就把学生养成懒汉;四是,教师回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和姿态,并能因材施教。

在这个方面黄厚江老师做出很好的示范。此外,他确定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鉴赏和讨论,对于我们解决散点阅读不利于形成整体鉴赏,也有启发意义。

散点阅读,通常要学生自选语句,进行鉴赏,这样的教学组织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为学生不同的理解提供表达的机会。这是其优势的一面。而另一面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散点,所寻找的语句,分布点毫无规律,学生东一嘴,西一嘴的表达,在课堂情境中,我们作为听者会感觉是凌乱的。所以,散点阅读一定要配合有教学总结,或教师引领,形成条理。黄厚江老师用分组的方法,给予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而这些小组的讨论共同完善形成对课文的理解,就显得课文阅读非常有序。

片段三:

教师朗读课文,配乐。

师:哪位同学尝试一下课文朗读?

冷场。教师等待,一位女同学示意可以读其中一段。

师:她为什么读得好?句号停顿长,分号短促一点;第二要读好虚词,六个虚词的用法一样吗?是不是全部表达判断的,找出非判断的语句,有语气词。要读好语气词。教师描画情景:宫女候着宫车而来,一种落寞感油然而生。

学生再读。

师: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写作目的?抓住课文中哪个句子,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这里有几个后人?四个。这四个内涵是不是一样?哪几个一样?想一想。

赏析:

语句揣摩一定要深入进去。不见得每句话都要鉴赏,做到不遗漏;最好的策略是选择与课文理解有重要关系的语句,把语言的关联性努力阐释,拓展内涵与外延,这样阅读就在一个局部获得了拓展。

朗读是一种感性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借助感情的玩味和体察,让学生更为真切进入课文语境,与作者产生最大程度的亲近。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尝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把握重点词语的处理,玩味情感,建立一种新的阅读体验;然后重新试读,这时朗读的层次感就建立起来。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是常态行为,但是在具体处理中方法比较单一,不知道怎样推进这个阅读指导的进程。从黄厚江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片段四:

师:不想做国君的人,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好处?

教师改写这篇文章。宣读。

师:若把老师的文字换到杜牧的文章里,哪个好?

生答:两个结尾的侧重点不一样。从内容而言,对象的针对性不同。

三个同学以为黄老师文字好的,说一说;认为黄老师不好的。也请他发言:

生:前面做铺陈,是为说给君王的,如此不符合文意。

师:这个同学的思维方法好。进行优劣的评析有三个角度:从结构上看;从主旨上看;从语言上看。教师的文字和原文表达意图并不统一,结构和语言都不吻合。

赏析:

这个教学环节力图把阅读导向深入,引发学生思维从理解性思维发展为评判性思维,在阅读中从一般理解发展为进行鉴赏,发展能力层级。为了产生这样的训练效果,教师有意提供一个改写版本,转化了一个认识角度。

教师抛出自己的文字作为课文的对照,引发深入鉴赏。这是一个精致的设计。

思维的平板状态体现为单一方面、同一对象的关照,这表现为认识的一个纬度。具有深刻思想的人,需要找到另外的纬度。并学会就两个维度进行比较。

黄厚江老师这个设计有意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形成了一个思考障碍,有意把学生的思维激活。

我们常常觉得学生思维平板化,阅读认识比较肤浅,却苦于找不到很好的指导方法,黄厚江老师的此处设计不是可引为借鉴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