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王彤

 wmokan 2011-11-21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王彤

        本书从日常生活着手,帮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大智慧,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指导我们按照人体生物钟的养生规律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每一章都向人们清楚地解析了应时养生、择时养生的秘密,将人体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完美地揭示了时间医学的养生真谛。

  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本书讲的就利用人体经络的养生规律保养我们全家的健康。掌握了人体自身的秘密,也就掌握了健康长寿的秘密!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Ⅱ》前言
 
      前言

  顺应天时以养生天人合一是正道

  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涨潮落,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的。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宇宙,随着日月的盈亏、节气的变化而变化,与大自然遥相呼应,此消彼长。

  我国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我们的先人认为,人活于天地间,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只有顺应自然,人体才能健康。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让你疾病缠身。元代著名道教理论家俞琰就说过:“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可见,只有顺应天时以养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才是长寿之道。

  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早有论述。《灵枢》中写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则应顺应这四时养生。所以,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规律。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笼统,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为了划分方便,他们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而与之相对应,人体也有十二条正经,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又隶属于十二脏腑。按照中医的理论,每个时辰都有各自的“值班”经络,人体的经气就如同潮水一样,随着时间而在各经脉间起伏流动。人体想要健康,就应该顺应经络的循行规律,从而达到强壮脏腑的效果。中医为此而建立了专门的体系,叫做“时间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及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以及年节律的论述,这是“时间医学”最初的雏形。而西医直到近代才提出这种理论。比如(心脑血管患者清晨发病率较高,因此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哮喘病经常在夜间发作,而提前服药则可减轻病情;补肾药最好在早上空腹时服用,因为这样可以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最高)尽管两者的表述方法不同,但之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家认为,人的寿命至少应为100岁,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生命上的突破。而许多动物却可以“寿终正寝”,活到天年,就是因为它们比人更加接近自然。如果我们也可以顺从自然规律而生活,追求长寿就不再是一个让人无法翻越的山巅。

  目前市场上关于养生的图书非常多,但专门针对时辰及经络来谈养生的书却并不多见,本书就是写十二时辰养生和十二经络养生内容的。全书按照时辰为主线,分为十二章,每章介绍其专属的经络及脏腑,并针对其常见的症状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健方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效果。

  要想关爱身体,就得了解身体,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当然,毕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同行能够及时给以斧正,让我们在共同探讨中寻找生命的真谛。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也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借天地之力养五脏六腑

         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长寿的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更被提上了日程。但大自然却似乎总喜欢跟人类开玩笑,尽管新药在夜以继日地研发,但疾病仍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层出不穷。

  生命的极限有多大,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据史料记载,药王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活了160多岁,而活得最长的当数颛顼的玄孙彭祖,他活了大约800多岁。不管以上数字是否确切,有一点却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就是人的自然寿命应远大于现在的生存年限。《黄帝内经》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的寿命可达百岁。《尚书》则认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意指人活到120岁才算是活到天年。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们研究哺乳动物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如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25~35年;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为10~14年。按照这个结果推算,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寿命应在100~175岁之间。但人的寿命远未达到此标准。

  为什么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而长寿者又是怎样长寿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或许老子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指的就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懂得顺其自然,才能真正开始接近天地。离天地越近,越能得到天地的滋养,并从中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进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战国时有位年轻人,自认为箭术天下无双。后来他遇到一位叫甘蝇的老人,老人对他说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说完做了个射箭的动作,一只小鸟应声落地。正在年轻人惊愕之际,只见老人拿起小鸟,冲它吹口气,小鸟立刻又向空中飞去了。年轻人非常佩服,跟着老人苦学了十年箭法。在这十年中,他慢慢变得平和恬静。学成之后,再也没有人见他使用过箭,但他居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甚至连凶猛的鹰也无法飞越。

  这个故事或许有些夸张,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养生也是如此,当你悟出天地之道时,才能吸收天地之力量,从而与天地共存。

  所以,对于苦苦追求长寿的人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动物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动物没有人类先进,生病时也没有专门的医生,但它们往往可以“寿终正寝”,原因就在于它们更懂得顺应自然。冬天到了,它会冬眠;春天来了,它知道出来觅食;秋天的时候,它便忙着储存食物。它们以天为生,而自然也给了它们丰厚的回报。人类却恰恰相反,我们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一直在做着违背身体本能、破坏自然规律的事,而自然也给了我们报复,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人类疲于应付,命运像是受了诅咒一样多舛。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自古以来这一直成为指导养生的总纲。人生活于阴阳的万千变化之中,就必须学会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机体内部和外部阴阳双方的平衡。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言,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季交替及晨昏的变更,人体也应适应这一点。如何适应呢?具体来说就是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天热时减衣,天冷时加衣。简而言之,就是“跟着太阳走”,虽然看上去简单,却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因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体内的阴阳是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与我们体内的阳气是相对应的,我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规律,才能使体内的阳气充盈。阳气为生命之本,阳气健旺,人体自然就会健康长寿了。要做到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学会顺四时而养生,具体而言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到顺节气、顺时辰来养生。

  古代的养生家都特别强调人体应与一天中阴阳的转换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这种变化与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完全一致。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与之相对应的,人体也有十二条经络,我们称之为“十二正经”,每条正经各有所主的脏腑。“十二正经”是人体的主干线。气血按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地流注于十二经脉之中,而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经与体内无数条脉络相互交错(经为干线,络为旁支),在人体内形成一张大网,将人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的活动保持着阴阳的协调统一。所以要平衡阴阳,首先要养好经络。

  经络上的穴位很多,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患者来说很难掌握。其实,养好经络并不一定要你熟记各个穴位,只要顺应它的本性,有规律地作息就好了。比如子时夜深人静,这时你就该安然入睡;辰时阳光普照,此刻你就该按时吃饭;午时为阴阳相交之际,可以小睡一会儿以养阴。人体的作息只有与天地阴阳相合,才能长寿。明明该睡觉的时候你却在娱乐,该工作时你却倒头大睡,人体阴阳就会失衡,疾病自然就会乘虚而入了。

  人类其实很脆弱,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就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但如果我们借天地之力,便可以聚细流以为海,聚黄沙以成塔,这便是自然的力量。中国传统的养生观追求的其实就是这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所以,就让我们像一颗幼芽那样随着四季,沐着风雨自然生长。在与自然相融的同时,您便可以得到健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