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合天下资源,资源库建设综合报告

 net3d 2011-11-26
整合天下资源,资源库建设综合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02-6-11    浏览次数:466

         1998年12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2000年9月,K12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个教育资源库产品,引起教育界的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2001年教育企业的资源库大战;
    2002年4月,基础教育软件企业高峰会在南昌召开,宣布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
    在教育管理部门、基层学校、教育企业的期盼与等待中,资源库建设标准终于浮出水面。大家在欣喜之余,不免又多了些疑惑:资源库建设标准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资源库到底该建什么,又该如何建?资源库建设何去何从?在困惑与关注的目光中,我们进行了关于资源库建设的综合调研。


    一、资源库建设现状调查

    在对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北京、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的调查中,我们采访了教育行政单位领导、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请看经过我们的分类与整理得出的反馈信息:

    普通授课教师:有了资源库,校园网的真正应用才算落到了实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运用资源库进行备课与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依托资源库的CAI教学、研究性学习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资源素材的开放性使教师有了更多的二次开发空间。教师对资源中的教学图片、视频教学片断、教案类文字资料和教学课件等需求较多,因此很感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资源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二次修改,如成品课件等。资源库中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足,课件源程序也很少。一些资源库中号称VOD的大量电影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素材占据了资源库很大的容量,造成服务器的负担过重。资源内容还不完善,资源整体应用的效率还不高。

    学校电教或信息中心负责人:资源库建设使校园网的内容更加充实,这是好事。但同时我们对资源建设的模式深感困惑。校领导往往只看重资源库产品的表面形式,对学校自建资源的思路却不甚明了。他们所提出的要求看似容易,但实施起来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家一哄而上进行资源库建设,底层技术的不规范和系统的不稳定性给我们的网络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压力。
我们很关注资源内容建设的模式,更关注资源管理平台的兼容性和资源应用平台的实用性,我们希望在资源管理平台上能检索到全国各地的资源,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但目前恐怕还不现实。

    学校领导: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再空泛,更接近实践,更易于开展。开放式的资源环境使年轻教师有了更多实践的参考资料,CAI与网络教学明显增加,教师的积极性高涨,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资源库在得到广泛应用时又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如资源内容的丰富及开放造成了部分教师的依赖性,他们不再花精力备课和组织教学,而是直接照搬资源库中的内容,甚至有些错误都未修改,我们很为此担忧。
    目前,大多数学校无实力自建资源库,学校获取教育资源的最佳途径是购买。受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制约及学校经费的限制,学校独立选择资源库产品的自由度不大,而且资源库产品的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我们希望政府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将购买的主动权交给学校。

    省、市电教馆,市、县教仪站(教育装备站):目前实现区域范围内资源共享的方式还是以购买企业开发的资源为主,学校资源为辅。在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中,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愿上传资源共享,而质量差的学校又做不出什么东西来,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由于资源建设的奖励机制还未健全,国家公布的资源建设标准实际实施起来还有很大的难度,区域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的状态。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各地非常关注资源平台的功能,希望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分布式的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的异地存储、集中共享将大大减轻城域网资源库服务器大流量访问的压力,达到资源存储的负载均衡。我们希望功能更全、更符合实际应用的资源平台能早日开发出来。但目前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希望由政府部门来开发一套所谓通用的信息平台,然后大家都来用这个平台建立资源库,其实这是很不现实的。我们认为只有让教育企业、各地教育部门及有实力的学校等多方参与,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来开发,然后让其在实践应用与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最终形成具有通用标准的统一资源平台。否则资源建设的标准只会是一家之言,形成教育市场的强行垄断是很可怕的。

    教育软硬件企业:资源库建设为我们带来了良性的市场发展空间。资源内容、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等多种资源系列产品的推出,使很多软硬件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各种双赢合作的机会。在如阳光灿烂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挥之不去的阴影,地方教育部门的行政干预与地方政府招投标的不规范,极大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市场竞争。部分地方已形成政府垄断局面,"教育行政干预+关系 > 产品质量"的不等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间产品内容的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厂家没有将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放在技术与标准的研究上,资源容量的较量反成为焦点。部分厂家不切实际的广告以及市场炒作,加之一些非权威部门的商业调查结果的误导造成资源库市场的混乱与无序。
    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的需求与应用方面起到正导向作用,由专家来引导产品的开发方向,提出符合规范与标准的产品改进措施,使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形成良性竞争,尽量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教育专家: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一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但资源技术标准、资源平台的通用性与普及性、教师应用水平等都直接制约着资源建设的整体发展。资源应用模式虽然有了很多创新的尝试,但还缺乏专业的研究与实验。
对企业而言,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企业看到了这块极具吸引力的大蛋糕,于是争着抢吃,结果却发现这块蛋糕其实不易吃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应该引导学校与企业向资源建设的良性化发展,创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尽量避免教育行政干预,由市场来选择产品,使教育产品市场形成有序、公正、公平的环境。
另外,企业在资源内容、管理平台、技术标准、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依然处于混沌状态,而且多数企业没有长远的资源体系建设规划。从标准来讲,资源库产品中标准化建设不够,产品品种单一,没有照顾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资源建设应该参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由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开发,形成自由竞争,尽量避免使用一套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的做法颇具新意。湖南岳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甘炜老师和朱涌老师介绍说,学校在自身不具备建设资源的能力的情况下,购买了一批有良好口碑的资源系列产品,随着校园网络环境日渐成熟,学校开展了"选优秀教师,推名师工程"、"评教坛新?quot;、"做学科带头人"等系列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将教师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与应用水平。在教学中他们将重点学科、重点内容的典型课例添加到视频资源库中,使之成为自己的资源,既可供本校师生点播,也可作为远程教学使用。他们认为资源建设应以多方面的整合为主,博采众家之长是最好的途径。
    福建厦门六中的黄鸿老师、林福荣老师向我们透露该校屡次在全国课件评比中名列前茅的秘密:学校购买了资源库,但仍觉得内容不够丰富,于是学校开始自建实用资源素材。目前的自有资源是按学科网页与通用素材分类的形式建设,而且其中很多内容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他们强调,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福建泉州教委郑建树主任对分布式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赞赏有加。该模式是采用K12的建库王作为资源共建平台,使资源得到分散与集约式的有效管理,达到资源服务器的均衡负载。对于全国各地区的资源中心来说,只要使用建库王平台的资源均可直接访问,使资源共享从本地范围延伸到其他区域,乃至全国的更多区域,真正实现资源分散建立、跨区域集中共享。
上海惟存教育实验室进行的网络资源应用研究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该实验室的柳栋老师介绍,他们一直在开展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教师和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后,思维模式、教与学的方法、实践手段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资源库建设历史回顾

    1.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发展历程
早在校园网建设兴起之前,教育界专家就已经提出了资源库的概念。随着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升温,校园网应用中有"路"有"车"却无"货"的现象也日渐凸显出来。2000年校园网建设掀起热潮,专家适时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口号,资源库建设被纳入正式的议事日程。K12教育教学网抓住机遇,于2000年9月率先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教育资源库产品,两年内又完成产品的三次升级更新,推出分学段、分学科的资源系列产品。随着宽带网络与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域教育网的建设需求也与日俱增,城域教育网的建设大潮开始涌动。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众多教育企业纷纷参与到资源库市场中来,由此爆发了2001年的教育资源库大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教育资源建设的内容从早期资源素材的建设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直至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资源库建设的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事件
1998.12 教育部制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开发高质量教育软件,重点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
1999.9 教育部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的通知。
2000.5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
2000.11 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指出:开发系列的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这些资源包括:中小学主要学科的课程资源和媒体素材。上述资源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宽带网、电视节目、光盘等多种方式提供给中小学,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信息支持。
2001 市场需求与政策鼓励爆发教育企业的资源库大战,K12、国之源、科利华、真源、清华同方等企业的资源库产品纷纷进入市场。
2002.4 基础教育软件企业高峰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目标要求,公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

    2.资源建设的技术发展历程
    从技术层面看,教育软件经历了从单机的小型CAI软件发展到今天的资源库产品等大型教育软件,其过程如下表所示:

软件类型 技术特性与软件应用状况
早期简单的教育软件 运用BASICàVB/VC/DELPHI等程序语言,只能用于单机环境,主要有CAI软件、成绩统计软件等。
大型多媒体教育软件 基于C/S结构,运用多媒体创作工具,配合VB、VC等程序语言开发,用于小型局域网或单机环境,主要有家庭教育软件、电子办公系统等。
网络教育软件网络管理平台 基于B/S结构,运用Java、PHP、XML、JSP等网络编程语言,配合多媒体及网页设计,运用流媒体视频技术等完成集约与分布式管理。用于宽带局域网与城域网环境,主要有资源库系列软件、视频服务系列软件、各种网络管理软件等。
互联网.net模式的大型教育软件与管理平台 基于B/S与分布式管理,采用组件技术、动态网页技术和多媒体流技术等,实现负载均衡。应用于宽带互联网环境,主要有分布式资源管理平台、分布式远程教学平台等。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资源库产品是以光盘形式存在,也有少部分是以硬盘形式存在。但资源建设的重点都从最初的内容建设转移到了资源平台建设,以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两方面的内容为主。在技术标准上,也开始逐步与国家资源建设技术标准接轨,采用与国家资源技术标准统一的数据结构,使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大大增强。

    3. 国内教育资源库产品发展历程表(以企业产品发布公告和媒体宣传等资料为依据)

项目 上市时间 备注
《K12教育资源库》诞生 2000.9 K12教育网开发
《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 2000.12 中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CNKI基础教育知识仓库》 2001.1 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真源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 2001.3 北京真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后改为《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
《K12智囊教育资源库》 2001.3 K12教育网第二次开发
《全国中心教育资源库》 2001.4 科利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K12建库王》 2001.5 K12教育网开发的专业资源库管理平台
《K12网络课程制作平台》 2001.6 K12教育网开发的专业资源库应用平台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库》 2001.8 北京百年树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
《China School 2000资源库》 2001.9 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腾图宽带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平台 2001.9 北京腾图天地网络有限公司开发
《K12学科资源库》 2001.9 K12教育网第三次开发
"清华同方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高中学校版) 2002.4 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K12分布式建库王》 2002.5 K12教育网针对城域网需求而设计的新型资源共建与管理平台
《K12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 2002.6 K12教育网开发

    三、资源库建设,谁是主体

    关于资源库建设的实施问题,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是资源库建设的主体;也有人说企业有实力建设资源库,应该以企业建设为主;还有人说应当以学校自己建设为主,再辅以企业产品;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资源库建设应三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那么,资源建设到底谁是主体,实践实施中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特地采访了有关专家和领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武法提谈到了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建设教育资源库时,一般是由国家投入,能够较好地进行整体规划,照顾到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需求,但是建设速度较慢,不同地区之间重复建设多,而且技术标准和资源标准不统一,互不兼容,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整合。此外,相对于巨大的需求来说,政府有限的投入往往是杯水车薪,资源库建设也往往是虎头蛇尾。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王本中说,据我所知,1998年广东有一所小学最早开发教育资源库,投入了将近100万元,但学校的个性化太强,技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普适性不强,无法向各地推广。
2000年初,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正式立项。专家们论证,利用教育部投入的有限资金建设一个海量的动态的资源库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建立一个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的有效机制:一方面是建立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标准与规范,确保社会各方面开发的资源库能够实现共享,目前已经公布了第四版;另一方面征集各种优秀教育资源库同时组织专家对它们进行评审,并向全国推荐使用。2001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就委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向社会与教育各界征集教育资源并进行评审,推出了第一批教育资源库推荐产品,其中比较优秀的如K12教育资源库、清华同方……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增仪认为争论"教育资源库建设谁是主体"没有太大意义,教育资源建设应广泛发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支持各方的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符合教学实践,比如说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清华的资源库,其他高校也不能照搬使用。又好比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教学思想的老师,也不可能使用同样的教案。所以说资源越丰富越好,参与建设的人越多越好,而不能凭借某一"主体"进行。但是,无论谁开发建设资源库,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主,以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主"。各种资源库尽管有各种呈现方式,其优劣都需要学校实际使用者的检验。
    他还谈到现在有很多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并且形成了很好的教育软件市场。企业开发资源库等教育软件,最好能和一线的教师结合起来,像清华同方与K12,都是聘请很多全国优秀教师参与他们的产品开发。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贴近教学实践,实用性更强。学校的硬件搭建好了,教师培训水平提高了,很快就会迎来教育软件企业的春天。

    四、资源库内容,建什么

    1. 教育资源的分类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在《网络教育应用教程》一书中对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做了很明确的表述(如图1)。

 

图1 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p>     应该说,从目前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在按使用对象来研究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即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来探讨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与结构体系。

    2. 教育资源库建设内容体系分析
    从教育资源库本身体系来讲,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即资源素材层、资源管理层和资源应用层,但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又和系统数据库及资源标准接口融合起来,形成统一完整的资源新体系(如图2)。

 

图2 资源建设体系结构图/p>

    资源素材层、资源管理层和资源应用层所包含的内容分别如下表所示:

资源素材层 音视频、动画、图文等CAI素材
电子教案、教学实录案例、实验实录
各类习题、试卷
学生课外百科
教育论文、教育软件资料
课件/积件、课件与积件的源程序
各类教程、网络课程
各类备课教学参考用的文献资料
同步教学资料(文字教程,媒体资料)
……
资源管理层 资源系统与权限管理
资源分布式自建管理
资源建立与发布、个性化管理
资源检索与多级浏览
……
资源应用层 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制作
资源分布建设与应用评价
资源应用分析与个性化服务
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应用
……


    有关资源库内容建设的问题,很多专家都提出了相同的观点:购买常备资源,建设个性化资源。
    关于资源库的发展趋势,王本中主任认为未来几年内教育资源库建设开发会集中在三个方面:
    素材型资源库 目前无论是学校自建资源库还是企业开发的资源库,主要都属于这种汇集海量图片、教案、试题、课件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是学校实际应用的基础资源,但其使用起来的针对性较差,应用率也不高。今后这种资源库还要继续发展和完善。
    研究性学习主题型资源库 此类资源库主要是为了配合研究性学习,容量可大可小,按学习主题组织,有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学科也需要这种资源库,
    网络课程 此类资源库主要是结合远程教育,针对某一课程进行系统地学习。随着校园网、教育城域网,以及社会宽带网的发展,网络课程资源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从资源建设的发展来看,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是必然的趋势,单一的闭门造车式的资源建设必然不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目前,各种资源交流与互换是当前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式建设与集中应用等模式必将成为资源应用的又一热点。


    五、资源库建设焦点--标准之争

    目前的资源建设,企业各自为营,形成封闭的平台体系,而资源库平台又各有千秋,因此资源库建设的标准问题一直成为资源库建设的焦点,直接关系到资源库平台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三流企业说产品,二流企业讲品牌,一流企业谈标准"。2002年基础教育软件企业高峰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的一番话语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关注。然而,如何看待目前的资源库建设标准,到底"车同轨"能否实现?资源底层技术标准的开放是否现实?为此,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他说,制定资源库技术标准规范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支持资源共享,二是支持系统互操作。所谓资源?quot;车同轨",就是教委、学校、企业开发资源库都遵照统一的"包装"进出口技术标准,应用不同底层技术开发的资源库有统一的数据通道,相互之间能够成功实现资源的导入与导出。这就是资源库技术标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祝教授还介绍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的标准规范涉及30多项,资源库标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资源建设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IT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目前教育部制定的标准是推荐性的,市场上的教育资源库产品最好能遵循这些标准与规范,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产品认证体系。
    另有专家指出,从目前实际应用来讲,最好和最通用的参照标准就是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本身即为一个很成熟的标准体系,而且大家也都会用。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全国资源的集散地,实现资源的分布存储与集约式管理,按统一的技术规范来实现全国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些正是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工作。
    也有专家指出,标准过早公布不一定是好事,标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政府制订的标准不一定符合实际应用,有些标准还应由企业来推出,如微软的各种应用软件标准和网络应用标准等。政府更不可强行推广独家标准,应该鼓励多方参与,共同完善,使之达到行业需求的统一。
    "犹如看到一线曙光",K12教育网资源库建设专家这样形容资源库统一标准的公布。他们说自策划全国第一个资源库产品起,资源建设标准就成为他们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更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此次公布的统一标准是一致的。2002年推出的建库王平台3.0版即是完全参照标准要求再设计,同时也加入一些标准之外的特殊功能,他们对建库王的市场前景很乐观。

    六、资源库应用实践案例

    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目的重在应用,好的应用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资源库的作用。本文列出实际应用中较常用的几种网络资源应用模式,这些资源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资源库产品的内容,更多的是互联网上零散资源的应用。由于各种资源应用模式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提供的几种应用案例不一定完全也不涉及对现有应用模式的评价和推广,仅在于给读者提供资源应用的参考资料。

    1. 网络资源研究性教学案例
    课程内容:《沙尘暴的形成与治理》
    授课条件: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环境)
    提出问题:(1)沙尘暴的危害有哪些?(2)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怎样治理沙尘暴?
    课堂实录:由于学生上机的座位共九排,教师按每三排一组进行分组,让每组派一学生代表进行现场抽题,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学生分小组根据课题内容在学校的资源库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整理汇编,提交最终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组织小组互评,选出最佳小组,同时得出问题结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了部分典型的资源网址和最基本的查找方法,由学生按小组完成分配任务,最终快速形成小组的参考意见。小组中有一人总负责,其他人协助。课堂实景如图3。

图3 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尝试     案例说明:此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查找资料,并当堂给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参与,同时也学会了资源快速查找的方法与技巧。因为涉及到小组总体评分,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本节内容充分利用了网上资源优势,在大量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素材中,学生们很快明白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最终得出沙尘暴治理的问题答案,使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另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将学生机摆成小组圆桌式,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源内容,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实景如图5:

图4 学生按圆桌分组讨论,通过网上资源完成教师提出的课题/p>     2. 网络资源研究性学习案例
    通过网络资源可开展多种研究性学习,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主题资源还较少,国外相对多一些。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学生到网上寻找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或个人对资料进行加工和分类整理,最终写出有事实和理论依据的研究报告。其重点在于通过学生对多种资源的搜集、分析和加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扩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能力。
    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是研究课题的选取和网上资源的查找采集。本文提供几个研究性学习的经典案例主题,读者可根据相应的网址查阅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案例主题一:世界饥荒问题

资料来源:http://www.manteno.k12./drussert/WebQuests/HallOvandoRobinson/INTRO.HTML/p>     案例主题二:虚拟青蛙

资料来源:http://george./ITG.hm.pg.docs/dissect/dissect.html/p>     案例主题三:虚拟果蝇(遗传实验室)

资料来源:http://vcourseware4./BLOL/FlyLab.html/p>     案例主题四:新加坡虚拟科学馆

资料来源:http://www./ssc/ssc-c.html/p>     除此之外,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还有很多实例,如:酸雨问题、多利羊、引狼计划之争、铝的世界、协同实验室、虚拟诊所等等。其中"世界上最小的电脑"( 如图5)之争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课题。

图5 超微电脑 资料来源:http://www./p>     3. 资源素材讲授式教学案例
    目前,很多教师制作课件还不熟练,直接运用素材内容进行课堂的设计和讲解也是很好的资源应用模式,此类案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例如:
    课程内容:抗日战争
    授课环境:投影教室(广播式教学)
    课堂实录:课前教师将教学用到的相关素材如教学图片、视频与动画等通过网络存储到演示机上,上课时按事先组织好的提纲进行讲解,每讲到相关内容时便调出大量的素材在大屏幕上播放,或直接访问某个网站上的相关主题。课堂教学实景如图6。

    案例说明:做课件一直是很多教师的难题。此课中,授课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组织及教学素材的日常收集上,不用制作课件仍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 资源型网页课件教学案例
    以资源网页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是目前较好的资源应用方式之一,这种应用方式其实就是课件教学的一种,只不过不是传统的那种经过很多精心加工和制作的课件,而是将很多素材和文字资料通过网页形式累积起来的一个小主题网站。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引用网站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浏览该网站,扩大知识面。这种类型的资源应用一般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少得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例如:
授课环境:Internet网络教室(交互式教学)或投影教室(广播式教学)。
    授课过程:教师将上课用的资源素材制作成简单的网页。上课时,教师先调出课程的主页,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查看网页上的相关内容,边演示边讲解。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在该主题网站中查看更多的参考资料,扩大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课堂所用网页课件如图7。

    案例说明:由于网页中链接了大量的资源内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需做过多的讲解,只需让学生看相关的网页内容即可。图文并茂的内容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相反,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快速地了解了整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课堂教学效果不错。新型的资源型网页课件打破了传统课件中单一而固定的多媒体格局,使资源的应用更为便捷。

    5. 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应用案例
    随着城域教育网的快速发展,区域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的解决方案成为很多地区研究与实验的重点。福建省泉州市在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实践尝试很值得一提。
    泉州市在购买常备资源的基础上,市属各校通过资源共建平台将学校的优秀资源分类上传到教委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信息中心通过筛选后将上传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建成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库。
    实施过程:
    A.市教委与电信部门合作,让所有教师都能上网,并尝到使用网络资源的甜头。
    B.鼓励各校进行资源建设,并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目前将上传的课件、教案、论文等资源等同于公开发表的作品。)
    C.制订并实施资源上传细则并逐步完善。
    D.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普及和落实,解决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
    E.举办资源应用创新大奖赛,鼓励各种资源应用模式的探索,全方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泉州信息网的主页面及其资源共建平台页面如图8:

    资源库发展与.Net概念模式

    资源库产品通常安装在学校或教委信息中心的网络机房中,大家通过IE等浏览器直接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但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及学校需求的增大,一个地方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希望在本地服务器上也能检索到其他地方的资源内容,但由于受网络技术的种种限制,这种想法还一直未能实现。
    从大众化的实际应用模式及专家精辟的理论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与宽带局域网发展所带来的.Net模式。

    1.什么是.Net模式
    .Net是指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服务,它能够整合并协调分布在众多地区的不同用户指令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独到的服务,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得到信息。.Net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网络把应用程序完全整合到一起,提供功能更强大、使用更加方便的基于Web的应用服务。
    每个网站仿佛一座座孤岛,并不能按照用户的指令在它们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而浏览器本身在很多方面都只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哑终端"--你可以方便地浏览信息,但是很难进行信息的编辑、分析和复制。当我们同时使用多台个人电脑或便携设备时,上述问题就会成倍地出现。为了查阅在线信息、电子邮件、离线资料和其他数据,我们不得不与多个用户界面和数据格式作"斗争"。在线数据以一种不完善的预定格式呈现,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可用性。
    在.Net模式下,我们不再关注单个的网站和与因特网连接的单个设备,而是要让所有的计算机群、相关设备和服务商协同工作,提供更加广泛和丰富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人们将能够控制何种信息、何时、以何种方式传送给自己。
    回顾互联网10年的发展,我们大致可将其应用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基于TCP/IP协议、以连接为特征、以Email为典型应用的阶段;
    90年代中期,基于HTML、以表现为特征、以Web浏览为典型应用的阶段;
    2000年开始的基于XML、以互联网可编程为特征、以Web服务为典型应用的阶段。
    .Net技术正处在第三个发展阶段,它是以XML技术为基础的Web服务。

    2..Net应用服务与传统应用服务的区别
    .Net应用服务当然需要应用软件来支持,但这种应用软件与传统应用软件完全不同。
    首先,这种应用软件是基于互联网的,有别于单机的应用软件。众所周知,若不能联网,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只能是"打字机"、"游戏机"、"VCD机"。
    其次,它也有别于现行的网络应用软件,因为现行网络软件不能在"松散耦合"的互联网上运行。也就是说,它必须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运行。像微软现在的COM组件,创造?quot;可重用对象中间层"的概念,"可重用对象"可以让开发者重用代码,由此可带来软件开发的灵活性。这些组件能作为客户应用程序放在同一计算机上执行,现在还可以DCOM的形式在分离的机器上执行。但DCOM组件只能放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运行,这与目前Internet大数据量的服务现状是不相符合的。
    .Net应用服务与现行的网页浏览服务有些类似。你只需要知道网页所在的IP地址,使用浏览器就可以浏览网页,而不需要服务器端有任何其他服务。但由于网页浏览是基于HTML的,它能够做到的典型应用是Web浏览,而不是"应用服务"。也就是说,这时Web所能做的仅仅是把网页?quot;图像"显示出来,既无法编程,又无法区分表现形式与其中的数据,更无法提供真正的"应用服务"--如同我们今天使用Word编辑文本一样的应用服务。
现在的.Net技术则可以把"应用软件"与"Web浏览"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Net通过XML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可以对网页中的形式与数据进行分离,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编程,并允许把组件放在远程计算机上,而且你同这些远程计算机之间仅存在HTTP链接。.Net是构造分布式、模块化应用程序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它可以把业务逻辑划分为一个个的组件,然后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上执行其功能。同时,.Net也允许客户采用任何操作系统调用Web服务,而这些Web服务则运行在任何操作系统上,从而解决"任何时候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与另一个程序兼容"和"跨平台"两大技术难题。
    .Net技术承袭了微软的技术风格,包括ActiveX和DNA(Distribute Network Architecher)。它全面支持公开标准XML、SOAP、UDDI、WSDL。.NET是服务器端的技术,而与客户端软件毫无瓜葛,甚至你用蜂窝电话、PDA、手表等来代替PC都没有关系。这使得客户端软件将不复存在,客户将不需要购买软件,而只需"租用"在服务器上的基于Web的应用软件。这样就可将应用软件的竞争直接提升到服务器技术和开发平台上来。
    目前,微软已经在.Net开发工具和服务器系统中加入了Web服务协议。.Net将把我们从单独PC世界带到了提供Web服务的.Net产品时代。.Net包括一个相当广泛的产品家族,它们均构建于XML和互联网产业标准之上,为用户提供Web服务的开发、管理、应用。图10对.Net战略的总体描述。

    在.Net战略的指导下,总有一天,所有的应用软件将被设计成一种服务,可以在网上订购。这将使所有的软件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更有透明度的安装和技术支持。

    3..Net概念模式案例介绍 --"K12资源库.Net"
    K12资源库系列产品的超前意识,颇为业内人士所称道。K12教育网总经理王相东曾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历史背景,使他对资源建设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K12资源库.Net"是借用微软.Net概念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最终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以K12网站为核心的全国性资源网络,并具备资源建设(包括资源上传、资源审核、资源交流等子功能)和资源使用(包括资源浏览、资源检索等子功能)两大功能。它将以K12为中心服务器,提供"资源库.Net"服务器登记与认证、资源索引生成的对外同步、用户认证平台、基础管理平台的功能,以连接到Internet的各省、市、县资源库及建库王平台为二级、三级服务器。
    目前K12教育网上的免费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教育网站的资源内容,有1万6千多个课件,3万2千多篇论文,9千多篇教案,1万多套试题以及大量素材等。在K12建立个人专辑的教师有1万多名,在K12正式注册的教师人数已近10万。同时学生也经常访问K12网站,除了搜集资料外,还能得到网上很多教师热情的帮助。有教师甚至形象地将K12比作是自己的家。
    由于完全基于Web平台,加上K12网站的影响力与全国各地的广大用户群,以各地为单位建设二级、三级的本地资源库是切实可行的。通过遍布各地的K12资源平台(建库王),教师可以自行上传资源,再由建库王在连入"资源库.Net"的所有服务器中实现资源的交换,这样就可以集中全国教师的力量,解决资源建设问题。
建库王除了具有网络中心的功能,还可以在一台服务器的建库王中很方便地设立与其他建库王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通过任一建库王,不仅能够检索和浏览本主机中的数据,也能够在整个网络中检索和浏览所有建库王中的资源,其他如资源交换、资源索引、资源备份等均能较好地实现。
    .Net模式是目前大多数专家看好的一种方便易行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K12资源库.Net"依托K12教育网运行,无限扩容和动态负载均衡技术是其显著特点,如图11。

    "K12资源库.Net"在宽带互联网的有利环境下使地区性资源中心和全国资源中心有机互联,形成一个集约式管理与分布式存储的共建共享模式,从而达到资源建设、资源共享与资源应用的最佳化,其结构如图12所示。

    整合天下资源,共建全国基础教育资源库网,这也许正是.Net模式最好的表现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