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与对联

 臭又香五车书居 2011-12-04

梅兰芳与对联

2011-05-07 20:32:3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33 网友评论 5

                          

   梅兰芳不仅悉心研习诗书画艺,丰富舞台创造,而且喜爱对联艺术。早年,他就曾将其祖父梅巧玲手书的一副隶书对联,悬于梅花诗屋之内,用以自勉:知我便当良友待;斯人况以善书名。这副对联鲜明地映衬出梅兰芳继承祖父风仪的情志和重视文化修养的意愿。   

  20世纪30年代以后,梅兰芳先后为悼念师友写有一些情真意切的挽联。这些挽联虽为一时之作,但于哀婉的情愫之中,渗透着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友的怀念,实为剧坛值得重视的文史资料。这里仅录几副挽联,略加评述,以见其谦和诚挚的品格。   

  陈德霖是京剧界的青衣泰斗。他在京剧旦角艺术上注重从剧情出发,演唱讲究清越坚实,刚劲流畅,力求体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当时尊之为老夫子19141月,梅兰芳和王惠芳同在庆丰堂拜陈德霖为师,深得教益。1930727日,陈不幸病逝,享年69岁。梅兰芳适在美国演出,归途中惊闻噩耗,即案挽联一副,以表哀悼之忱:   

  木坏山颓,十日迟归悭一面:   

  情深调合,廿年亲炙剩千哀。   

  文笔朴实凝炼,既直抒十日迟归的心绪,又倾诉廿年亲炙的感受,从中可体味到梅先生的哀痛、怀念、感激之情。   

  徐志摩为新月派著名诗人。19244月,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徐被聘为翻译。梅兰芳曾为之演出《洛神》,泰翁亦于扇上题诗相赠,从此梅得与徐交往过从。19311119日,徐志摩乘飞机北上,不幸飞机失事,在济南罹难,年仅35岁。梅兰芳曾致送挽联,娓娓述及他们之间的交谊: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成诗,更忆拈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此联重在通过回忆历述怀念之思:一忆其噫籁成诗拈花微笑之貌。其中拈花微笑本为佛家语,应用于诗评之中,以谕妙谛微言之意。梅兰芳以拈花微笑入联,既点出诗人风貌,又赞赏诗人才华,可谓一语双关,情意俱现。二忆其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之事,可惜诗人编剧未成,突遭横祸,不禁更增悲怆之情。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演奏家。上世纪20年代初,他赴北大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并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音乐杂志》,先后创作了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良宵》和琵琶曲《歌舞行》等作品。1929年,刘天华曾与梅商榷研究,记录出版了线装本《梅兰芳歌曲谱》。1932618日,刘不幸病逝于北京,梅兰芳曾撰一挽联,寄以哀思:   

  嗟君是神州有数之才,旷乐难逢,揽谱合倾沧海泪;   

  牖我以乐府移风为志,牙琴忽渺,归真忍与楚累期。   

  此联着意赞颂刘天华的才志,并以师旷之乐,伯牙之琴,隐喻刘在弘扬民族音乐事业中的业绩和声誉,同时又由揽谱引起怀念,痛述悼亡之情。   

  余叔岩艺崇谭派,曾拜谭鑫培为师,私交最笃,同时又通过各种渠道,历访名师十余人,日夕承教,加意揣摩,乃得深入堂奥,创立了清雅淳厚的余派艺术。梅兰芳和余叔岩交谊深厚,既同台合作多年,又共同发起成立国剧学会,创建国剧传习所。1943519日,余因病溘然离世,梅时在上海,不胜悲痛,乃撰一联寄挽:   

  缔交三世,远武同绳,灯火华堂,赞乐独怀黄幡绰;

   阔别七年,讣书骤报,风烟旧阙,新声竟失李延年。   

  此联从缔交三世阔别七年,概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并以清代曾著《梨园原》的黄幡绰和汉代协律都尉李延 年为喻,寄以诚挚的缅怀之情;同时又以风烟旧阙,隐隐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愤,更加重了悼念挚友的意蕴。 

   建国初期,梅兰芳开始着手总结40年来舞台生活的经验。他在回忆40年前的剧场时,曾描述旧时戏台的格局:戏台的构造是方形,前后有4个大柱子。台前柱子上挂着一副木刻的楹联,大都是名人手笔。梅兰芳又忆及其姨父徐兰沅告诉他的一副对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此联用字简练,含意微妙,真切地道出了中国戏曲表演深入角色的丰富体验。因此,梅兰芳赞赏此联只用了八个单字,就能把表演的技术,描写出许多层次来


最新图片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