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课无案,大课无痕

 走万里路 2011-12-08

 

 

 

好课无案,大课无痕——《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读后感

时间:2009-3-31          查看次数:389          来自:电教处


“好课无案,大课无痕”——《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读后感

  最近静心拜读了孙琪斌老师的《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书中很多先进的理念令人拨云见日,可以说是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不可多得的教材。然而其中很多实用方法措施却不能及时被推广和利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滞后的管理体制和过时的管理理念保护下的传统模式不能退出舞台,它们与教改的新潮碰撞着、较量着,尽管它们最终会被取代,但是还要为之付出多大的代价?令人深思。作为被管理者,教师只能无奈的承受、等待,比如教案检查……

  说到教案,首先列举几个问题:

  1、“检查”教案查什么?——无非是是否有教案、格式是否规范、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详尽。

  2、学校工作中劳民伤财最大、收效最低的工作是什么?——抄写教案、赶写教案、补写教案准备检查。

  3、书店里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辅之外,什么书最畅销?——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是背后隐藏的东西却很严重。

  长期以来,检查教案已经成为上级领导业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教案检查的结果作为检查教师备课的唯一手段,乃至每年评选“优秀教案”几乎成为了一种制度,错误地把教师备课引向一条扭曲的不归路。

  扭曲的制度必然导致扭曲的行为,教师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而真正为之买单的是学生、是教学质量。

  一、教案是“备教材”的“隐身草”。

  有一种理论说:“写教案,即便是抄写教案,起码能起到熟悉教材的作用”,看似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绝大部分教案是备教材的,预设学生的因素极少,而在教学实践中,当某一教学内容形成教师深刻理解后,“备教材的环节相对而言就不再处于主要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预设则上升为主要地位” (《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13),如此舍本求末岂不该扬弃!更何况即便是备了教法,也是备“怎样教授知识”,而真正的备课应该是“备怎样教学生学”( 《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00)。

  二、书写教案是导致有效学习受阻的一种羁绊。

  我们知道:教案是死的,而课堂是活的。即便是自己书写设计的教案,也不可能把课堂教学过程完全地预设进去,领导赏识的“优秀教案”也是一样。“如果一味执行预设,也许可以得到教案执行的完美,但是,这样的执行所舍弃的一定是学生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14)。任何有碍于有效学习的东西都应该摒弃,当教案成为一种羁绊时,也是如此。

  三、书写教案是一种浪费。

  为了不被批评,为了被评为“优秀教案”,无论是写还是抄,教师都会不吝辛苦,一笔一划地准备。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案与教学的脱节和“两张皮”,教师要为领导和学生备两次课:一是用于上级检查的精华教案,二是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的备课,二者不可能合二而一,因为上级要看的是“专家水平”的教案,要求越细越好,而“走进课堂的教学,则未必是越细越好”(《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13)。无谓地占用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本来就不充裕的精力、浪费了教育资源

  四、抄袭教案更是自欺欺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抄抄精编教案也可以学到人家的方法”,更是错误的。如果说教案、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的话,它应该是与原创者的教学环境相互依存的,再优秀的教案“也只能适宜于原创者的课堂,你若将其直接复制,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整地执行这个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未必如意” (《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20)。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变化的课堂、变化的学生要求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没有捷径更没有任何一本教案可以重复使用。“与其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结构完整,不如追求更多的学习过程的生动” (《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227)。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教是为了不教”的新理念,追求无痕的教育。借此思路,我们可以把备课、写教案理解为“写是为了不写”,进而达到“无案而课”的境界(《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p121)。有了“案”就有了束缚,“就会想着执行,因而教学就难免会有痕”,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要求按照统一格式“写无效甚至负效的教案”,课前,在教材上圈圈点点,写写画画就是一种实用灵活的备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