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读中实践 - 数字天空的blog - 教师博客,中小学教...

 天马行空asd 2011-05-20
 
[原创]《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读中实践
[ 2008-12-4 23:24:00 | By: 数字天空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本期的“好书陪伴你我他—读书推荐会”,我为大家推荐的书名是《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

一、此书的缘起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一直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我一直也对“课堂生成点”比较感兴趣,并撰写了论文《如何面对课堂生成点》,并发布在我的博客中,第二天有位“西山学者”对我的博文留言,认为文章写的不错,并建议我读《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这本书,可能对我有帮助。出于好奇,我进入他的博客,原来书的作者就是这位“西山学者”——孙琪斌老师。

二、作者简介

孙琪斌,男,汉族,19631月出生,山东枣庄人,本科学历。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36岁被评为中学数学学科人,39岁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41岁被评为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孙老师是一位有22年教学经历的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九五”期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先后在《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育科学》《北京教育》《中国教育报》等30余中报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是一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善于思考教学问题、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的学者。

从书的简介和一些拜读过此书的读后感中,得知这是一本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又很实用的好书, 2008年被推荐到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首页,所以我决定去邮购。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书到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并及时勾画经典的语句,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一起来分享书中的智慧和营养。

二、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书:透视千节课堂中的百个细节。

记录了他从2000年至2007年期间经历的1000余节课题教学中精选出的课堂问题,教学亮点以及源于这堂课的思考。也就是对这堂课的评课记录。我比较喜欢这点,从中挑出一段和大家分享: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课堂当然也是学生出错的地方;不变的是预设,充满变数的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虽然不少课例是中学课例,但课例中课堂的共性、课堂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二部分:跳出课堂看课堂。

针对千节家常课,公开课上的百个教学细节,给出若干教学建议。如:合作学习的四要素:⑴有适度的难度⑵合作成员有差异⑶要明确角色分工⑷要资源共享。

第三部分:走进课堂再思考——在学中教。

提出继“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在教中学”之后第四类教学模式——“在学中教”即:自主学习 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 班级展示。有机结合的课堂学习模式,核心是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研究教师教学方法的前提,强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背景,教学目标要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

第四部分: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的若干策略。

从备课、上课两方面给出了适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80余条课堂教学策略。

第五部分:教学目标的定量描述与教学案例。

“收录了2006年度上海市规划课题部分的研究成果。

第六部分:散落在课题上的点滴絮语。

是一些短小灵活,思维多元,语境各异,文章鲜活的课堂建议和教学心得,读来琅琅上口,收益匪浅。

三、推荐的理由

1提出了继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在教中学之后的第四类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中教。继承并发展了我国教育理论的精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在做中学以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2、立足常态课堂,剖析教学细节,叙说教学理念。如从“透视千节课堂中的百个细节”、“跳出课堂看课堂”、 “走进课堂再思考”到“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的若干策略”,本书始终将视角定位于课堂。首先透视了千节家常课、公开课上的百个教学细节;然后从“在学中教”的角度,给出了若干教学建议;结合具体课堂行为,系统地提出了“在学中教”的设想;随后,又从“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的角度给出了适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80余条课题教学策略。

3站在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的绿化带上,贴近一线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书中真实呈现作者参加校 、片、区、市四级教研活动中的思考:有实践、有思想、有模式、有案例。书中的文章多数都是短小灵活,形式多变的微型叙事;很适合在课间、茶余饭后阅读。

    四、值得学习并实践的精彩语句

1、课前,应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学生当前实际上知道什么。

课上,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知道学生此刻最需要什么,知道学生当前正在做什么。

课后,要知道自己还需要借用辅导时间为学生做什么,要知道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要知道学生还应该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要知道:如果不讲学生也能知道什么,讲课之后学生实际上又知道了什么。

2、“在学中教”,并不是削弱教师的教,而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教,强调学中的梳理、学中的引领、学中的提升。在学中教,强调的是换位思考。

3、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正确把握学生学习困惑。

4、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方法,就是教这个班级内的学生如何学会的具体方法。适应于一班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宜于二班。

5、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当堂达成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学生完成+当堂达成。

6、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因不熟悉教材内容,不知道学生会在什么地方遇到学习困难;老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则是因为过于熟悉教材内容,而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困难。

7、絮叨,看起来是小事,属于教师的个人语言习惯,但是当课堂絮叨干扰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发了学生的情绪烦躁时,就不再是小事了。

五、与大家分享书中几个思想和感悟:

1、不变的是预设,充满变数的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

在学生没有加入教学交流的时刻,教学也许是可以线性预设的.如:情境引入(3分钟),探究新知(15分钟),例题学习(10分钟),训练巩固(10分钟),评价反馈(2分钟).

学生一旦加入了课堂交流,教学就不是我们预设的结果……

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思考,还有些同学会那样思考……

像前一位同学这样思考的学生有多少?后一位同学为什么会那样思考?

假如学生的发言,超出了老师的预料;假如学生的发言,一步到位,恰好吻合了老师的需要……

情况会种种,未必需要逐一预设在教案上。

只有大胆舍弃一切缺乏学生参与的封闭式教案,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回归到常态,好课,才有可能诞生!

2、变中求不变- -定量描述教学目标

课堂变数多,如,实际发生的教学交流、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学生的思维方法……

因此,走进课堂,我们需要应变;但更要围绕教学目标,在变中求不变!

当“预案”与“学势”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执行“预案”,还是顺应“学势”?

关键在于这两者之间,谁更能够逼近教学目标。

1

    谁更能够落实“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当堂完成”这个教学目标,课堂上,变数无限!

3、好课无定案- -留出空间待生成

我们在备课期间,不要把教学预设将课堂填满,给课堂留下了适当的互动空间。因为,在这互动空间里,课堂就添加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不将教学固定在某个流水线上,顺应课堂学势,因势利导,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预设的教学难点,就可能这样悄悄地消失在,一个个人人参与的课堂中。

4、大课求“无痕”,顺应“学势”最关键

好课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案,但好课不需要将课堂封闭在固定式的教案中。因为好课更强调重视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蕴含在教学互动中的课堂生成。走进课堂之后,不能让流程式预案捆住我们的手脚,只管教学。还要把教学目标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把这些目标交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空间,师生共同走进尝试、提示、展示、测试、评价、调整的流水线,让课堂更真实、有效。

六、在教学中实践

1、有了这么实用的教学模式,我将这本书推荐给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并进行3次的培训,组员们纷纷认为书中的很多教学理念很实用,决定集体购买,人手一本,同读一本书,不同的感受,更便于交流。现书已经寄出,不久就会收到。

2、针对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如:怎样指导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怎样上好复习课等等。这些经典概括的经验语句成为数学组提倡的教学常规,并打印成为学习资料,人手一份,在教学中尝试、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3、精读,反复读此书,每次的感受都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慢慢改变我的教学行为,当在课堂想“絮唠”的时候;当自己讲了很多遍,还是有学生不会的时候,是对着他们发火、无奈,还是静下心来,找出他们不会的原因;当自己的预案和学生的“学势”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强拉硬扯,还是顺应“学势”及时调整教学流程……这些想法,都时常跳出来,提醒自己要冷静思考,毕竟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充满变数的课堂”。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