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宗师王阳明

 秀水拖蓝 2011-12-14

“心学”宗师王阳明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后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