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观赏石简介

 阿泰哥 2011-12-26


庐山菊花石,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南36公里处鄱阳湖畔的庐山。该石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菊花石,石中花形逼真、花色明快亮丽、花姿千奇百态。其花蕊清晰突出,花瓣排列有序,菊花大小相间,伸展自如,花径一般为10~20cm,偶有30cm以上者。石貌自然清新、灵秀典雅,为案头清供欣赏之佳品。

庐山菊花石形成于2.5~2.8亿年前,在长期的地质变迁中,围岩中的碳酸钙成份围绕硅质燧石核呈立体放射状结晶,形成大小不一的菊花状图案。单体菊花完整,形态逼真,花蕊绒绒点点,花瓣自然舒展,有的凸现石上,有的隐藏石中;多朵菊花组合造型自然,疏密均衡,大小菊花自由绽放,有的半开、有的怒放;也有的集枝、茎、叶、花于一体,枝叶衬花,暗吐幽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庐山曾于2000年1月出土了一件高3.9m、宽2.0m、厚0.6m、重达8.8吨的菊花石,此石石质细腻,外形挺拔自然,石上有天然菊形花81朵,花朵分布疏密得当,密处群芳竞秀,疏者一枝独秀,还有枝叶相衬,并蒂花开的奇妙图案,花径大者达25cm,一般10~15cm。其块度之大、花朵之多、意境之美,堪称"菊花石之王"。

潦河石,产于江西省南昌市潦河。该石是潦河中的多彩卵石,质地坚硬、表面细腻光滑,石上纹理丰富,大多清晰凸显,构图抽象奇巧,别具一格。

潦河为修水最大支流,南昌市安义县城以上分南潦河与北潦河,南潦河自奉新县、北潦河自靖安县由西向东进入安义县境,于万埠桥上游汇合,再折向北经永修县境的山下渡注入修水汇入鄱阳湖。潦河全长193公里,上游流经山区,中下游流经丘陵。整个安义县与新建县西北部、湾里区西部的部份地区属潦河流域。

永丰菊花石,主要产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陶唐乡曾家段的八藤河底及藤田镇老圩村的小河中。该石花朵清晰,造型奇特,花瓣一般5厘米左右,大者可达十几厘米,小者2~3厘米。菊花镶嵌在黛黑色或碧绿色的石灰岩或大理岩上,花色奇异,以白色为主,也有橘黄色、褐红色,还可同一平面上分别出现几种颜色。花形逼真完整,大小菊花或隐或显,自然有序,有的一花怒放,有的几朵斗艳,古雅典秀,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永丰菊花石除作石玩外,亦可雕琢成石砚、石屏等工艺品。

永丰菊花石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石灰岩中,地层为二叠系栖霞组。"菊花"是海洋中的原始低级藻类生物形成的化石。属大理石类,硬度为3.5度。因自古至今一直浸沉于清水河流中,石质极为细腻,菊花镶嵌在黛黑色的石体中,古雅文秀,栩栩如生,又称"菊花水石"。永丰的天然菊花水石储量约为500万吨。

在藤田镇老圩村,以老圩水坝为中心其周围2公里左右的河底和农田下均蕴藏有菊花水石。尤其是老圩水坝上有许多裸露的菊花水石群,黛黑色的石体上镶嵌着一朵朵美丽而洁白的菊花,有的还有根须,茎杆、花叶,活灵活现。

清·张尚瑗《石里杂识》:"吉水(今江西吉水县)永丰有石,青质而黄章,章为菊花,金英粲然如画。"

彩纹石,又称流彩石,产于江西省庐山一带。该石石质细腻,纹理清晰,图案丰富。整体色调呈枣红色,石形端整稳重,其似彩带柔转飘舞的石纹,勾勒出祥云、飘带、山峦、海浪等奇妙画面。意韵深远,内涵丰富。

雪花石,产于江西省境内的庐山。该石为一种表面长满密集石英晶芽的造型石,色泽洁白,晶莹如玉,玲珑剔透,形状千姿百态,婀娜星闪,似山似原,尤如用冰雪堆出的景观,具有玉洁冰清的风采。

庐山雪花石多形于中、低温热液矿床中的巨大硅化破碎晶洞和裂隙内,成矿早期,矿床中氟化热液与围岩内钙质交换形成晶型完好的萤石集合体,同时溶解大量硅质,后因矿床酸性环境变化,热液中富含的硅质便淅出成硅质胶体,沿洞穴顶壁、裂面、萤石集合体表面结晶而成。

钟山石,产于江西省湖口县钟山地区。钟山石形色各异,大多紫红色,属安山岩类。由于质地结构不同,能发出不同的清脆悦耳之音,且能分成音阶,较为独特。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双钟镇,镇南的叫上石钟山,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钟山石在石钟山上散落稀少,因而弥足珍贵。

江州石,又称湖口石,产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该石呈青黑色,稍有光泽,形态瘦透玲珑,一般个体较大,适宜作供石欣赏,亦可用于制作山水盆景。

宋·杜绾《云林石谱》江州石:“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在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状;一种匾薄空嵌,穿眼通透,几若木坂似利刀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土人李正臣蓄此石,大为东坡称赏,目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贾小玲珑"之语。然石之诸峰,间有作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玲珑。此种在李氏家颇多,适偶为大贤一顾彰名,今归尚方久矣。又有一种,挺然成一两峰,或三四峰。高下峻峭,无拽脚,有向背,首尾相顾,或大或小。土人多缀以石座,及以细碎诸石胶漆粘缀取巧,为盆山求售,正如僧人排设供佛者,两两相对,殊无意味。”

明·计成《园冶》湖口石:"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似利刃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

石笋石,又称白果石、松皮石,产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等地。该石外形修长直立,似竹笋状,故名;质地硬中带软,青灰色的细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在其中;色泽有青灰、淡灰绿、土红、紫褐等;外表状似松皮,往往三面已风化,色泽、纹理亦更自然耐观;在石料断裂处常有尖锐的棱角;形状以长者为佳,天然石笋石来源稀少,较为珍贵。

上犹石,产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河滩、溪岸。该石质地润丽、晶莹剔透,颜色丰富,由红、绿、黄、紫、黑等色组成,纹理清晰,形成各种图案,造型奇特,具有瘦皱透漏之姿状,石上有二三石晕的水冲洞,很有欣赏价值。

上犹石属于火山岩的变质岩,形成于几亿年前,为冻石和黄蜡石相间的结合体,经长期的分化、冲刷块较小。上犹县境内陆质结构复杂,矿种带众多,河流密布,形成奇石的地质条件独特,河滩溪边的石头中夹杂着石质优良的上犹石。

《云林石谱》上犹石:“虔州上犹县山土中出石,微紫,质稍粗,多浅黑斑点,三两晕,绿色。堪作水斛或阑槛,好事者往往镌砻甃地面,全若玳瑁。”

南安石,产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康市、大余县、吉安市的遂川县、井冈山市等地。该石是一种钙硅相融的彩硅石,富含透辉石、透闪石;玉质感强,水洗度极佳;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纹理如锦似画,极为流畅;造型奇特,象形状物,风格迥异;体量有大有小,可置于厅堂欣赏,也可用于园林造景。

南安石是经千万年的风化、滚磨、河水冲刷而形成。南康市(原名南安府),地处罗霄山脉的南端;大余县地质构造复杂,河流密布,境内的章水河、沙村河、游仙河、满埠河里等溪河中南安石蕴藏量极为丰富。

另有一种南安石,是产于大余县吉村镇游仙一带色艳、纹美、质佳的泥质岩,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可用于制作砚台、石壶等工艺品。

树化石,又称硅化木,产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张家坊乡杂溪村一带。该石质地坚硬,多呈淡灰色,其纹理细致缜密,断面木质纹、枝桠、树结等清晰可辨。

在武功山区的杂溪村垅上,山上皆为红色土壤,树化石带长达数公里,最大者长约5米,宽达2米,显露地表厚度达1米有余。树化石一般都有树干自然断裂的印痕,露出地表者有的显风化状态,弧形树层被层层剥蚀脱落下来。在杂溪小河边,也有许多酷似树头、树枝等状的石头,有的石上被藤蔓缠绕,有的被村民用来砌作菜围。

袁石,产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云林石谱》袁石:“袁州万载县去县十余里,石无数,出野田间,其质嶙峻,微青色,间多峰峦,岩窦四向。又有石罅中上下生小林木,蓊郁可喜。或高三四尺,或五六尺,全如一大山气势。经行凡数百步不断目,地名乱石里。土人以石占田陇,有妨布种,恨不去之。惜乎地远,人罕知者。”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

《聊斋杂记·石谱》袁石:“微青,多峰峦;又有石嘑中生小林木;或高数尺,如一大山。”

袁州石,产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云林石谱》袁州石:“袁州分宜县距县二十里有五侯岭,岭上四傍,山石嵯峨峭绝,若划裂摧倒势。其嵌空巉岩中多狙猿。凡山下石或立或伏,当是山土飞堕者,石色绀青,不润泽,玲珑奇怪万状,间有数人可远致者。临江士人鲁子明有石癖,尝亲访其处,以渔舟载归潇滩,列置所居。又去县十里有石洞,名洪阳,游者持炬以入,凡十有六室,诡怪百状,又有石乳、石田、牛羊、钟鼓及仓廪、床榻之类。石高数丈,段段有边幅,如有船樯驾帆饱疾风状,石田顷亩,与真无异……。”

芦溪石,产于江西省宜春市溪水中。《云林石谱》芦溪石:“袁州石出溪水中,色稍青黑,有嵌空险怪势,大者高数尺,鲜有小巧者。唐芦肇隐居溪侧,草堂前立一大石,高丈余,三峰九窍,甚奇怪,自谓芦溪石。”

吉州石,产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云林石谱》:“吉州安福县之东二三里有秀岭,石产土中,不相连缀,其质巉岩清润,扣之有声。间有两三面,或混然窒塞,高数尺,无小巧者。又有白马庙,去县之东二十余里,土中亦出石,质稍青,或稍白,四面嵌空,险怪万状。又有佛僧潭,在县之西四五里,石产潭上土中,亦清润嵌空,穿眼宛转,扣之或有声。又一种,如大山四面崷崪,亦间有小巧者。或云,潭远处侧皆枯燥无声,色亦灰白。又县西六十里庆云乡,地名久岩山,极高峻,中有一岩,深邃可容千余人。岩之侧,土中出石,或大或小,嵌空巉岩,四面特势,少有穿眼,多类物像,宛然天成。凡此四种,若白马庙石,加之清润,有全美矣。”注:吉安在隋至宋代称吉州。

何君石,产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玉笥山。《云林石谱》何君石:“临安江军新涂县玉笥山梁间有洞,名何君。……岩洞透邃,中有石棋枰,山之前后间产巨石,皆险怪。昔有一石,悬于洞口,其状如云,广数尺,巉岩秀碧,扣之无声,土人何氏击取置亭榭中。”注:宋代时在清江县境内置临江军,辖清江县、新喻县(今新余市)、新淦县(今新干县);明代改临江府,嘉靖五年(1526)析新淦县于峡江巡司置峡江县。

玉笥山原名群玉山,位于峡江县的中北部,西濒赣江,距吉安市区约七十公里。玉笥山属石灰岩岩溶地貌,素以峰奇、石怪、洞异、泉清而闻

蜀潭石,产于江西省宜春市的高安市。《云林石谱》蜀潭石:“筠州高安县之东北,有水出自丰城,号济步江。自江口入四十里,地名蜀潭,水中多产巨石,四面无崷崪势,穿眼委曲,不甚苍翠,鲜有小巧者。”注:筠州,今江西高安。

洪岩石,产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乐平市洪岩乡。《云林石谱》洪岩石:“饶州乐平县东山乡,地名洪岩,有三洞,名木梓树水岩。各有岩穴,炬火而入,自水岩上半间,可不数十丈方到底,闻水声如雷,穷之,即无水源。其洞中有石田、钟、鼓、磬、仙人帐,若人力所为。其山高下,巉岩翠碧,穴中有石佛、罗汉,相仪如生,高十余尺。”

洪岩乡位于乐平市东北38公里,其峁山山麓的洪岩洞,又称洪源洞、洪岩仙境,是一亿多年前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洞穴围岩为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洞长1620米,大洞套小洞,曲径通幽,为观赏价值颇高的岩溶洞穴群,内部面积约8万平方米,洞中石钟乳遍布上下,类型多、造型奇,晶莹绚丽,千姿百态。

萍乡石,产于江西省萍乡市石观。《云林石谱》萍乡石:“袁州萍乡县百余里,地名石观。突兀一山,石洞穴深六七丈,岩上垂石如钟乳,高低无数,嵌空险怪,奇秀可玩。山之近侧,皆有怪石隐草木中,土人不知贵。”

石绿,产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云林石谱》石绿:“信州铅山县石绿产深穴中。一种融结为山岩势,不甚坚。一种稍坚,于绿纹如刷丝极深者,镌砻为器,向明示之,颇光灿闪色。又有一种淡绿或细碎者,入水烹研,可装饰。”

龙尾石,又称婺源石,产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龙尾山。该石质地坚韧,润密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硬度约四度左右,适宜雕琢砚台。

以龙尾石制砚从唐代开元年间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成砚称"龙尾石砚"或"龙尾砚",由于婺源旧属安徽省古歙州的辖地,亦称"歙砚"。现江西省用此石制作的砚台称"龙尾砚",安徽省用此石制作的砚台仍称"歙砚"。龙尾砚色如碧云,纹理妍密,声如金石,研而无声,墨膏浮艳,涩不留笔,贮水不耗,久研不凹,具有涩、细、润、坚的特点。龙尾砚品种较多,有金星、金晕、银星、银晕、眉子、罗纹等,尤以金星、眉子为贵。

《云林石谱》婺源石:“徽州婺源石产水中者,皆为研材,品色颇多。一种石理有星点,渭之龙尾,盖出于龙尾溪。其质坚劲,大抵多发墨,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妙,以深溪为上。或如刷丝罗纹,或如枣心瓜子,或如眉子两两相对。又一种色青而无纹,大抵石质清润,发墨为最。……”

注:徽州婺源,现江西省婺源县。历史上婺源县属安徽省古歙州的辖地。宋代,歙州改徽州。清康熙间置安徽省,婺源隶属安徽省徽州府。

罗纹石,产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下塘坑至米坑一带。该石质地细润,石色苍青而有光泽,石质纯净,偶有金星数点,石上有天然玉带状、刷丝状纹理,其中蕴含豆斑,纹饰犹如丝罗,似若水波。

罗纹石为含钙质粉砂板岩,产于震旦纪地层中,其顶底板均为黄绿色粉砂质千枚岩。石内的矿物成定向排列,致使其纹理发育如丝罗,故名"罗纹石"。

罗纹石石质坚柔适中,用于制砚已有上千年历史,成砚称"罗纹石砚"或"罗纹砚",当地称之为"绢云砚"。罗纹砚结构缜密,纹若水波,石面光泽、呵气成汗,浸水湿润如玉,具有发墨如油,贮水不涸、不损笔毫等特点。


修口石,产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该石质地坚而不疏,色泽以自然赫色为主,并嵌有翠绿色,佳者兼有金星、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纹理,似天然山水画,凝视怡人,赏心悦目。

修口石色泽、质地别具一格,颇适宜制作砚台,早在唐宋时期,修水就有手工作坊生产。成砚称"修水赭砚"或"修口石砚",具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贮水久而不涸等特点。清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而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修水贡砚,为江西四大名砚之一。

《云林石谱》修口石:“洪州分宁县,地名修口。深土中产石,五色斑斓,全若玳瑁,石理细润,或成物像,叩之稍有声。土人就穴中镌砻为器,颇精致,见风即劲,亦堪作研,虽粗亦发墨。”注:洪州分宁县,今南昌市修水县。

《义宁州志》载:“紫石出武乡谭家埠紫石潭(今修水征村乡),石出水中者,良而坚,发墨,琢为砚,类端溪新岩石。”

吉州石,产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云林石谱》吉州石:“吉州数十里土中产石,色微紫,扣之有声,可作研,甚发墨,但肤理颇矿燥,较之永嘉华岩石,为研差胜。土人亦多镌琢为方斛诸器。”注:宋以前称吉州,明改称吉安。

玉山石,产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云林石谱》玉山石:“信州玉山县地名宾贤乡。石出溪涧中,色清润,扣之有声,采而为研,颇锉墨。比来裁制新样,如莲杏叶,颇适人意。”

玉山石与歙石一山之隔,面貌颇像歙石,用手摸也很细,可是内部也柔,因而不发墨,不好用。

分宜石,产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云林石谱》分宜石:“袁州分宜县江水中产石,一种紫色,稍坚而温润,扣之有声,纵广不过六七寸许,惜乎地远稀罕,不可常得。土人于水中采之,琢为研,发墨宜笔。但形质稍朴,须借镌砻。”


长岛球石,产于山东省长岛县南菜园湾、月牙湾等地。该石质地坚韧,硬度为7度左右,结构细腻,表面光洁润泽,形状大多为椭圆或扁圆,大者如卵,小者如珍珠。色泽绚丽多彩,红似玛瑙,绿如翡翠,紫同雕檀,洁如白玉;有的白底衬红纹、黄底洒蓝点,极象镏金赋彩、云霞缭绕。花纹精美,图案丰富,有山水风景,人形兽貌,花鸟鱼虫,烟雨墨汁等。以圆度高,石表润滑,色彩艳丽,花纹奇者为佳品。

长岛球石属石英岩,由富含绿泥石、铁、铜、锰等多种矿物质,经千万年海水冲刷,沙石磨砺,而形成的球状图纹石。石上七彩萦绕,鲜丽夺目,变化无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三十二座大小岛屿组成,统划为长岛县。月牙湾位于北长山岛的北端,海滩上由大小卵石堆积成一条长2000多米,宽逾50米的彩色石带,一个个圆润如玉,晶莹剔透,月牙湾的五彩卵石俗称球石。

崂山绿石,又名崂山绿玉,俗称海底玉,旧称劳山石,产于山东省青岛崂山东麓仰口湾畔,佳者多蕴藏于海滨潮间带。

崂山绿石的矿物学名称为蛇纹玉或鲍纹玉,主要矿物组成是绿泥石、镁、铁、硅酸盐,杂有叶蜡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石棉等,质地细密,晶莹润泽,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色彩绚丽,以绿色为基调,有墨绿、翠绿、灰绿,以翠绿为上品,间有紫、赭、黄、白、灰等颜色,深浅变幻各不相同。多数绿石为层状结晶,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少数呈丝状、放射状结晶或云母结晶(有金星闪烁);在石肤表面或石缝的夹层间有针状结晶的,俗称"挂翠",常出现奇峰云谷、空山烟霞、石上清流等景观,具放射状结晶者有的呈现出奇峰高耸、岭脉延伸之景观,此为佳品。崂山绿石具有玉石的性质,含翠,散荧光,光洁细腻,硬度适中,经雕凿磨光,即呈现出晶莹润美的光泽。并有色彩多变、质地多变、结晶形体多变的特色。

崂山绿石的色泽静穆古雅,深沉谧静,多有自然图案,有的采集后稍加修饰即可供观赏,但有自然造型者甚少,主要观赏其色彩、结晶和纹理,可陈设于厅堂、几案欣赏,也可制作盆景。宋、元时已有人将其用于案头清供及制作文房用具,明、清两代始即成为名贵观赏石。

崂山绿石按矿脉走向可分为水石和旱石:水石承受亿万年海水冲击浸透,光莹油润,适合雕琢的多为水石;旱石则经风蚀日剥,虽粗疏单调却尽显古朴,未曾雕琢的表面呈现潮水般纹理,如水墨山水画,极具苍茫悠远之意。

崂山绿石按其产出形态主要分二种:即以翠面为主要特征的图纹石,亦称"板子石",供欣赏的是平展翠面所呈现之精彩图案;以石、翠混杂纠结成块为主要特征的造型石,亦称"镶嵌石",所展示的是立体的山川景观或各种抽象形态。

板子石大多呈长方形板块状。以六个面均有自然包壳、无断裂者为佳。附着在板面上的一层翠绿色的结晶体,呈纤维状密集平行排列,所形成的平面称为"翠面"。翠面晶莹光润,色泽变化不定,纤维状晶体分层出现端头,并呈鳞次栉比排列。治石者按纤维走向以端头朝上垂直将石板摆放,摆正之后再修剔刷磨,使之符合画意。由翠面作出的画是靠垂直层次来表现意境的,有类似浅雕的风格。

镶嵌石的特征是"翠"成束状、缕状,弯曲纠结在许多小块绿石之间,挤压成块状结构,多以方块及斜块组成。其翠的晶莹度稍差于图纹石的平面翠,硬度也稍软,但色彩更丰富多变,绿色中掺杂着黄、白、赭、红,如湍流穿石,彩云流锦。镶嵌式结构的绿石,是一层厚约一至三厘米不等的石英状粘层把许多小块固结在一起的。在造型时,根据构成状况,可顺其纹理动锤,或劈或凿。其石质一般较为坚硬,细密,加工后既圆且润。

仰口海湾距青岛市区有百里之遥,湾畔有两条颜色特异的石脉蜿蜒入海中。一条偏向东南方,石质稍软,颜色呈翠绿;一条偏向东方,石质稍硬,颜色呈墨绿。石脉越深入海底,质地越好,色泽越纯。在秋冬季节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退潮绿石滩露出海面时方宜采石。

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以后,"镶嵌石"渐成崂山绿石的主流,海坑石告磬后,"果老嵌石"上的旱坑石被开掘,此后的许多佳石,多采于此山之旱坑。因该石资源有限,以及为保护仰口景区的景观,现产出崂山绿石的几个海坑、旱坑已被国家彻底封闭保护。

竹叶石,亦称鱼籽石、五花石,主要产于山东省长清县、平邑县、临朐县等一带山坡上。该石为石灰岩,学名叫竹叶状灰岩,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硬度约4至5度;呈红、紫、蓝、黄、白、青灰、紫灰等颜色;石上纹理多为竹叶状,有的凸出石面,奇形分布,相间明显,清秀可爱;因花纹既像竹叶堆积又形似一团鲕状鱼籽而得名。

竹叶石原岩是集散于海里的碎石,经海水冲击、侵蚀成类似橄榄状长约0.3~10cm的碎块后,被钙质的胶接物粘压在一起,在地壳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长期风化、雨水冲刷等作用而形成。

竹叶石多散布于半山坡上,大小不一,独立成块,极易觅寻。外型一般较完整,用淡盐酸清洗一下,即可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竹叶石形态各异,品种繁多,以石头上竹叶凸突石面、竹叶与基底经谓分明、分布均匀者为佳。临朐南部青石山区产的竹叶石,石底色与石上纹理颜色对比鲜明,花色斑斓,石质细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临朐紫金石,产于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三阳山、二郎庙及石家河一带山岭的土中。该石质地致密嫩滑,温润如玉,色泽端庄,纹理缭绕,声音清脆。因石呈紫色间有不规则的金黄色纹理,故名紫金石。古代临朐县隶属青州府,故也称青州紫金石。

临朐紫金石属钙质岩,硬度为3.5~4.5,磨光面显油脂光泽;色泽映紫,呈紫、褐紫、灰紫、酱紫等变化,嵌有浅黄、浅绿、绿黄、金黄、晕红等色带与色团;纹理大多清晰,少数朦胧,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有些部位映日泛银星。

临朐紫金石色紫纹黄,对比明显,易形成各类图案,可磨制成观赏石以及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紫金石砚手试如膏,泛墨如油。唐朝时曾"竞取为砚",至宋朝初年,石源濒于匮乏,其后渐不见面世,近年又重新发现。临朐紫金石古以制砚而闻名,现在主要以观赏为主。

紫金石形成于距今约4.5~5亿年的早古时代,属浅海一一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是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含量为90%左右,另有铁、锰等不透明矿物及白云石和泥质物。赋存于寒武系炒米店组中部的落层至中厚层深灰色泥云质条纹、条带灰岩,以及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和藻凝块灰岩韵律层中。含矿层厚1~2m,内存的紫金石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单体一般厚5~20cm。

紫金石是在巨厚的沉积碳酸盐岩系形成过程中,于沉积间断之后和大规模海侵之前形成的。在海退阶段的陆台地段,以接受陆源为主的微细沉积物,因气候等原因泥状沉积物产生龟裂,继而的再沉积则填于龟裂缝隙中,然后又接受海侵后的连续沉积。由于先后沉积的物质中,铁、锰等含量的不同和化学反应的差异,使紫金石的紫色调石基和黄褐色不规则条纹,整体上呈龟背状和其他形状。

宋·唐询《砚录》:"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临朐界,掘土仗余及得之。"

淄博文石,又名汶石、博山文石、莱芜汶石,主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淄川两区。博山古为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境内为石灰岩与花岗岩、泥板岩相间风化地貌,其神头黑石湾、蛟龙扫帚坡、石炭坞老猫窝、石马、万山、白石洞等地均有文石蕴藏。淄川区的西河、黑旺、磁村等地,也是文石的主要采集地。特别是神头黑石湾的文石,其石色较黑,纹理细腻丰富,间有白筋,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越之声,自然形态较佳。淄博文石是青州石的一支,其赏玩起源于明末清初。

淄博文石的石质为石灰岩,部分含有白色石英岩。石灰岩一般为灰白色,但常因含有各种杂质而呈不同的颜色,如含铁者带红色,含有机质者变成灰黑色。淄博文石造型奇特,富有神韵,或为物状,或成峰峦,或玲珑剔透,千奇百怪,具有瘦、漏、透、奇、灵的特点。其中山形石峰峦参差,皴皱多变,有独峰、双峰和群峰等;象形石浑雅灵巧,形象逼真,有人物、飞禽走兽等;玲珑石具有奇、怪、丑的特点,洞窍奇秀、嵌空玲珑,突兀挺秀,瘦劲苍奇。淄博文石石表纹理脉胳变化多端,具有点划交错、延伸、平行或弯曲等变化,形成斧劈皴、折带皴、披麻皴、荷叶皴、卷云皴、蜂窝皴、流水皴等立体皴皱。淄博文石大者多做园林庭院饰景,中小者的可雕座嵌之,陈设于几案欣赏。

淄博文石源于山体岩石,经漫长风化、地壳运动、水流冲刷等作用,被解离出来的石块深埋于酸性红壤土中,在含有机和无机酸的地下水长期溶蚀下,而残留下险怪多变或玲珑剔透的形状。当岩石中有裂隙时,其裂隙常被溶穿,形成沟、壑、孔、洞和千奇百怪的外形。

淄博文石大都深埋于巨石间酸性红粘士之中,新出土的原石表面沾满泥浆等附着物,孔洞中多为褐、褚色软土充塞,须洗刷、剔除后方可把玩。一般先用钢丝刷顺其纹路粗刷一遍,然后用稀盐酸冲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若石表有比较坚硬的黄色钙质附着物,需用工具细心剔除;一时难以剔除的,可将其置于露天,经长期日晒雨淋,待有自然风化状时,再经人工剔除,则会露出其质朴无华的自然形态。

临朐太湖怪石,亦称北太湖石,又称湖石,产于山东省沂蒙山区北部临朐县西南的山岭沟壑之中。该石属石灰岩,颜色有青、红、黄等,多数呈灰青色和青黑色,型以瘦、漏、皱、透、秀为主,形态生动,俊秀自然,古朴典雅,具有形质俱佳之特点。以石质青纯,表面光滑,自然造型奇异,可独石成景者为佳。该石储藏量极为丰富,全县约有145万吨。

太湖怪石是四、五亿年前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经千百万年的风剥雨蚀或波击浪打自然形成。临朐五井镇的莲花山,整个山体均由太湖怪石构成。这些怪石原埋在地深层,由于地壳变动,现多数浮在地表层。该石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石质细腻,千穴百孔,圆润多皱,扣之有声。一般用于点缀园林风光,或叠造假山、做盆景等。大气磅礴者,可独立置石,营造自然景趣;小巧玲珑者,可陈设于几案赏玩。

沂蒙青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及沂蒙山区各地。该石与传统太湖石相似,同属石灰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系溶蚀石灰岩。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并略兼雄、肥;形状玲珑剔透、皱纹纵横、洞穴连套;造型千姿百态、自然古朴。沂蒙青石主产地在费县,尤以费县城北乡山岭上所产为佳,该地的沂蒙青石或半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沂蒙青石开发于80年代初,其大者可用于园林、庭院置景,小者可配座观赏。

沂蒙青石原为碳酸岩的沉积岩,主要以石灰岩为主。这种石灰岩易与酸性水起反应。因碳酸钙的内部结构不均匀,岩层上的肌理凸凹不一,经与酸性水的长期冲蚀后,有的溶蚀成空洞,构成姿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形态。

娑罗绿石,产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该石与青岛的崂山绿石同属一族,原系超基性橄榄岩蚀变的蛇纹岩,因其翠面婆娑有致而得名。其质、色、形、纹俱优者,可作为观赏石,质地一般者,亦可用于制作工艺品。

红花石,又称花红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东部的龙顶山、大笋山和东南部的箕子山一带。该石属泥灰岩类,与青州、临朐一带的红丝石类似。石质坚韧细腻,摩氏硬度3~5左右;颜色多变,纹理清晰,石体多以黄褐色为基调,上有深紫色的刷纹纹理,也有红底黄纹或黄底红纹等;脉络简洁,画面艳丽;不同色彩侧面磨光后呈现出不同图案,形成清晰明朗的精巧画面,似流云映彩、梅枝疏影、修竹摇曳,变化丰富。红花石红黄脉络相间,丝纹潦绕,除供观赏外,尚可制作砚台、镇纸等。红花石砚发墨润毫,手拭如膏。

红花石为富铁的泥灰岩,主要成份为黄、红粘土和碳酸钙并混合少量的方解石等矿物,一般厚度小于35厘米,多呈中小块片状裸露于地表,有的与青石灰岩连结为一体,覆于其上或夹于其中。石上图案一般由方解石细脉侵入,或有构造裂隙而构成。其红色纹理的深浅,缘于石中的三价铁离子部分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天然形成的红花石独立块体则极具观赏价值。

彩霞石,又名彩纹石、彩云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长山周围一带。该石是碳酸钙为主的泥灰岩,硬度5~6度左右。呈浅灰白、蓝灰、土灰、棕黄、棕红、粉黄、橙黄、灰褐、绿、青、紫、黑诸色,多为五颜六色,常形成色调显明、交织变幻的画面,朦朦胧胧,似幻非幻,佳品通体云蒸霞蔚,流彩飞扬,绚丽夺目。彩霞石是1992年发现的新石种,尤其以独山藏量最丰,质量最佳。

彩霞石属沉积岩类,为含铁质的灰岩、泥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混入一定的粘土矿物和陆原碎屑矿物。石中绮丽的色彩是由含铁等矿物构成,色泽深浅与铁及其它微量致色离子的含量多少有关,一般多则色浓,不氧化则色艳。

冰雪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城莲花山和旺沟北山等地。该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含有铁、锰、铜等氧化物,硬度约5度。质地细润,洁白如玉,半透明或不透明。呈白色、乳白色,间有铁、锰、铜等离子所致的不同色彩及泥质、灰岩质混入形成的浅灰或柠檬黄色块,构成似雪山景观、青松傲雪,惊涛拍岸等图案。原石多为巨型块状,采集后需切割、研磨、抛光,少数的自然石亦具有观赏价值。

冰雪石产于灰岩地区的断裂破碎带中,是碳酸钙由深部上升充填于其中沉淀结晶而成。部分裸露于地表,至深处可达数米,呈条带状分布。藏量以莲花山北麓为多,且质量较佳。

彩云石,产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蓬莱市。该石为紫红色相间的天然沙岩矿石,因其花纹独特、自然流畅成彩云状而得名。其质地坚硬,主色调呈紫红色,浑厚高古,石上纹理多姿,形似彩云,且变化奇幻,可形成似动物、人物、云彩等,如梦如幻。彩云石色彩斑斓,易于雕琢,可用于制作小饰品、工艺品等,风格独特,极具视觉效果。

金刚石,又称钻石,产于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中西部。山东金刚石硬度为摩氏10度,其中的宝石级金刚石约占12%,颜色多呈现微黄、淡黄色,也有白、灰、乳白、无色、褐、黄、棕、橙、黑、粉、紫、绿、蓝、红色等。彩钻个儿大,品位好,硬度高,但产量十分稀少,其中绿、蓝、红最为珍罕,其颗粒产量不足总量的十万分之几。由于彩色艳钻的稀有美丽,被尊为稀缺珍宝,克拉以上的大彩钻更为珍贵。

山东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沂沐河流域的砂矿和蒙阴原生矿中,整个沂沐河水系中均有金刚石产出,但只在沂河下游郯城至临沐河段形成砂矿,砂矿中宝石级含量约50%。重158.786克拉的"常林钻石"和重218.75克拉的"锦鸡钻石"均产在这一地区。蒙阴原生矿区面积为55×,每吨矿石含金刚石10.6克位,蒙阴金刚石颜色从无色、微黄到浅棕色均有,并以浅棕色为主,大于3克拉的仅占1~2%,宝石级金刚石仅占10~15%。大颗粒金刚石多出产于沂河、沭河流域,金刚石砂矿床富集点则主要在距沂河、沭河较近的临沂市以南地区。

郯城金刚石矿属残积砂矿,主要分布在郯城县李庄镇、沙墩乡、泉源乡、郯城镇,主矿区座落在李庄、沙墩两乡镇境内的陈埠。蒙阴金刚石矿系国内第一家原生金刚石矿,始建于1966年8月,矿区分布于蒙阴县城关镇、常马乡、平邑县武台乡,东西跨30多公里。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呈八面体形状的晶体,含有杂质的金刚石略带棕、黑等颜色。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并不闪烁光泽,需经琢磨成许多面和棱角后,才璀璨夺目。

杏山石,又称花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贾庄乡杏山一带。该石多呈叠生状,磷磷驳驳,朴素典雅;颜色以褐灰色具多,亦有黑、灰、黄、红、白、豆绿、绀青等色;体量大小不一,自然成形独立块状,纹理错杂,形态奇异,有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等多种。另有呈峰窝状者,其细孔繁多,嵌空穿眼,非常奇妙;此外还有珍珠石、云板石、竹叶石、火山石等品类。

杏山石属于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混合物,含有金、铜、铁、镁等多种元素。杏山石的原岩是在"燕山造山"过程中,火成岩部分侵入元古代岩体,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岩体交融而成。

艾山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艾山。该石由两种不同石质构成,黑黄相间,黑色的属石灰岩,黄色的属沙岩,两者硬度不一。体量有大有小,形状有板状形景观、山形景观等,板状形景观石是由不同形状的石灰岩凝聚体与侵入充填的砂岩相粘连,而形成块体独立的板状石,石相厚薄不等、凸凹不平,有似卷云飘洒,潮水涌动般的景观;山形景观石质地细腻圆润,呈青黑色泽,或间有白脉,风格独特,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艾山石是在石灰熔岩地貌中,经风雨浸蚀、沙土充填、搬运沉积等长期作用,形成的黑色石灰岩与黄色的沙成岩相结合的奇石。

            黄花石,产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五莲山附近,该石质地属蛇纹石,坚实细密,外观呈鹅黄色、淡黄色,微带均匀的细白花纹,尤如云烟飘缈,是用于雕制各种工艺品的佳石。

绿花石,又名莒翠玉,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该石属于蛇纹石化大理岩,石质优良。质地柔嫩,细腻滋润,晶莹玲珑,呈灰白色,间有黄花或绿花,色泽雅致,加工性能良好。西周年代因周文王喜爱而得名,一般用于刻制鸟兽花卉、花瓶、烟缸、印盒等工艺品。

            天景石,也叫尼山石,产于山东省曲阜市、平邑县、费县等丘陵地带的石灰岩夹层中。该石清代时产于曲阜城东南20公里处的尼山,得名尼山石,在20世纪80年代末,费县城南天井汪村又发现类似之石,取天井谐音称天景石。

            天景石属沉积岩类之泥灰岩,略有变质,兼有泥岩、钙质泥岩、页岩等,为微粒结构,质地细腻,硬度2.9~3.5。石色基调多呈棕黄色,内夹天蓝、绛红、青灰、绿、褐、紫等多种色彩,杂以由锰、铁氧化物沉积形成并浸入石内的黑色、赭红、黄褐等纹彩点辍。其色有深有浅,纹理别致,但不抗氧化,易褪色变淡。该石块体独立,最大厚度约15厘米,多嵌于山腰数十米厚的石灰岩夹层中,储量稀少,其开采需凿山挖洞,取之不易。

            天景石经磨光处理,即呈现出绚丽多彩、古色古香的画面,有日月山川、亭台楼阁、苍松翠竹、飞禽走兽等,有的画面不仅有黄褐色的山岭峰峦、原野和黑色的丛林、花草,而更象蓝天流云、江河湖泊、日出东山或夜色明月。其色彩协调,层次分明,景物清晰逼真,浑然天成,意境深远,颇具观赏价值。天景石以色彩丰富著称,除观赏外,亦可制作砚台、镇尺、印章、摆件等工艺品,格调高雅,独具审美效果。

            曲阜尼山,古称丘山,其余脉延伸于邹城、泗水、平邑、费县等地,属低山丘陵,尼山的母岩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尼山砚台沟裸露于地表的灰黄色石块,石质粗糙,硬度不均,而深层的柑黄色石头,则坚细温润。平邑县境内的天景石主要产于吴家庄、茄山头一带,与曲阜砚台沟的石质相同,并多沿用传统"尼山石"之名。

            龟纹石,主要产于山东省费县城北的钟罗山山系。该石属石灰岩,石质坚硬,表面苍古细润,多呈灰白颜色,其石体上分布着曲折凹陷的沟纹,纵横交错,酷似龟背纹理,故名。龟纹石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就有文人采集、观赏。

            龟纹石大都半裸于地表,古朴苍秀,典雅雄奇,其形态有竖层结构和横层结构两种。竖层结构的龟纹石陡峭峻拔,多呈群山险涯、奇峰伟岩、擎天石柱等造型;横层结构的龟纹石则沟壑纵横、逶迤连绵,意韵幽长。有些龟纹石形态奇特,状似风云人物、飞禽走兽、山峦缩景等,皆呈象生动,天然成趣。龟纹石可配上底座欣赏其自然形态,也可制成不同风格的山水、树石盆景,颇为赏心悦目。

            龟纹石在莒县洛河镇洛山、鸡山东坡等地亦有分布,产出于奥陶系厚层白云岩中,表面有深浅不一的龟裂纹理,体态多浑圆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