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修炼要领辨析

 太极拳养生 2012-01-14

—要 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活胯,吊档敛臀。”

—辨  析—

  “虚领顶劲”,应是“顶劲虚领”。顶者,头顶也,头向上要有顶劲。顶劲如何操持:“用意不用力”,由上虚虚引领即可。头顶之“顶”是名词而非动词,顶劲之“顶”是动词而非名词。“顶劲虚领”是内意之操持,非外形之实作。

  “顶劲虚领”,前想玄关,通于心经,有利心之健康;后想玉枕,通于胆经,有利胆之健康;意想性宫与肺俞,通于大肠经,有利肠之健康。“顶劲虚领”,清气冉冉升腾,上接天穹,与“丹田气沉”内气经涌泉直达地下相对应。通天通地,天地人三才贯通,求“天人合一”;顶天立地,修正派做人之道。

  大凡人们紧张之时曰“提心吊胆”;千钧一发时谓“将心提到嗓子眼”。此时此刻人意乱心慌,举止失措。

  当人们办完一件紧要事,则曰:“放心了,歇心了,把心跌到肚子里了”,可见人心平气顺之时,心往哪儿“放”,心在何处“歇”,应“放”到“歇”到肚子里。太极拳“气沉丹田”可否领会体悟为“将心放到肚子里”。如此,腹部自可感到充实,内气自会“腾然”“鼓荡”。

  “气沉丹田”与“丹田气沉”同步存在。“腹内松静气腾然”谓“气沉丹田”;“气遍身躯不少滞”,需“丹田气沉”。丹田之气,经环跳,过阳陵泉,达涌泉,直通地下,谓“其根在脚”。

  “含胸”应是“胸含”。“胸含”如罄,胸要含住劲。胸涵如海,有包容、接纳、吸引、海涵之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之劲,“胸有成竹”,皆含于其内:拧裹、钻翻、螺旋、惊弹、抖擞、朋炸六合之劲,“胸中有数”,均含于其中。“胸之含劲”,如波如浪,若潮若涛,“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胸怀天下”,其“全在内而不在外面”。胸含时,意想膻中,通于肺经,有利肺之健康。太极拳“胸含”,修海阔天空之量,养宠辱不惊之心,有利身心健康。

  “拔背”应是“背拔”,背部要有“拔劲”。白鹤亮翅,背劲向上拔;如封似闭,背劲向后拔;野马分鬃,背劲往开拔;闪通背,背劲大通,力有千钧。“牵动往来气贴背”,“气注腰脊”,“胸含背拔”,浑然如一。“拔背”时,意想夹脊,通于肝经,有利肝之健康。“拔背”也称“拔脊”,立定脚跟做事,竖起脊梁做人,展开眼界,放平心气,形体“中正”,神意“安舒”。

  “沉肩垂肘”,应是“肩沉肘垂”。往下放,柱下落谓沉;下垂、降落谓垂。沉也,垂也,其煮近似。肩担、肩扛、肩靠、肩均需有沉劲;肘提、肘顶、肘压,肘均需有垂劲。臂部气机运行,由肩井,经曲池,达劳宫,臂膀自会松沉,如棉裹铁。“肩沉肘垂”,意想肩井,通了胃经,有利胃之健康。“肩沉肘垂”,同样“其在内,而不在外面”。白鹤亮翅,单臂上举,一翅冲空,内气直冲右手中冲穴,而肩仍不失沉劲,肘仍不失垂劲。肩不能沉,谓耸肩、寒肩;肘垂意常存,亮肘、抬肘,肘不离肋,肋不离肘,肘肋相吸,肘肋相合,可确保胁部自安而无危。

  “松腰活胯”,应是“腰松胯活”。形体上升下沉,左顾右盼,开合吞吐,虚实转换,关键在于腰胯。腰胯相连,贵松贵活。腰松之中,寓提、引、带、拔、发、放诸劲于其内;胯活之内,含撑、沉、靠、逼、涌诸劲于其中。腰之运行,前想神阙、气海,后想命门、长强,左右意注章门,内气自可“充盈鼓荡”。
俗语云:“撑腰做主”。可见欲为其“做主”,必须为此“撑腰”。又云:“挺直腰杆做人”,“腰杆硬了胆子大”。可见正如拳论所云“腰如轴立”,“腰为主宰”。

  “吊裆敛臀”,应是“裆提臀敛”。裆要圆要撑,忌尖档夹档;臀要收要敛,忌扭臀、蹶臀。裆圆、撑之时要有裹挟之意,以确保裆部无虞而自安;臀收敛之中.要有泛、沉之意,以不失灵动与松沉。裆提之要需会阴上提,意想会阴,通于肾经,有利肾之健康。

  武道修持,传统要领有内外三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对此笔者早有困惑:内三合如何操持,不免令人费解;外三合照此操持,不免失于“支离”。笔者感到太极拳修持的“三合”要求应当是:心与身合,气与势合,力与用合。心松体亦松,心定体大通,心身一体,谓心与身合;一呼一吸,深、细、匀、长,呼吸随势之千变万化,畅通自如,气势一家,谓气与势合;“柔化刚发”,“柔化”时形体沾、粘、缱绻,浑然如一;“刚发”时,意专注一方,力集中“一点”,发如放箭,无坚不摧,如此“用法”与“力点”相应相合,谓力与用合。此三合要求,易理解,易领会,易掌握,易应用,可使学者少走弯路,规避歧途而事半功倍。

  明理、得法、多练为太极拳修持之三步曲。艺从心得,而心有所得,必须“明理”;技由体会,而体有所会,必须“得法”。习者应莫辨寒暑,朝斯夕斯,摸揣不断,乐此不疲,方可“功练一日,技精一日”,渐次进阶而有成。

—磋 商—

  或问:“君‘辨析’文字与传统要领意义有何不同?”

  答曰:“笔者感到,‘打拳’与‘拳打’不同,‘踢脚’与‘脚踢’有别。  ‘打拳’与‘踢脚’似乎是一种动作,而‘拳打’与‘脚踢’却蕴含着一种劲路。传统要领文字表述为‘动宾结构’,将‘动宾结构’改为‘主谓结构’,对于学者理解,领会,入门,进阶,大有裨益。太极拳诸般要领中‘领、顶、沉、含、拔、垂、松、活、吊、敛’均为动词,故太极拳修练要领都不应是一种动作要求,而应当是‘劲路’的蕴含与隐示,也只有‘头、肩、胸、背、腰、胯、臀、膝、手、足’浑身处处有‘劲’,才能‘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倘若周身无‘劲’可言,‘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则是一句空话。笔者愚见同道以为然否?”
太极拳学问博大精深,笔者至今仍在门外,“辨析”中如有悖理违规之处,企盼前辈同道不吝赐教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