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肌群的伸展方法
髋伸展肌: 髋外展肌:
髋外展肌是比较不被跑友熟知的肌群,我从未看到跑友进行髋外展肌的拉伸,然而不少膝关节的受伤是间接来自髋外展肌的虚弱,导致髂胫束过紧而引起,跑友熟知的跑步膝正是其一。虽然跑步中,髋的外展度(大腿向外侧张开)并不大,但每踏出一步就一定会发生,更值得注意的是,跑步时身体的重心很难落到着地脚一侧的髋关节球窝正中心之上,所以需要髋外展及内收肌在大腿两侧去拉牵以取得上身的平衡,施力虽短暂但作用力却很大,尤其是外侧的髋外展肌更是辛苦,因为它得抵抗身子另半边的离心重力之故。髋的外展主要是靠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辅助肌是臀大肌、梨状肌。不少跑友运动完后大腿外侧会痛,或许就是阔筋膜张肌的问题。另一方面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组成的髋三角肌又和髂胫束相连,用于拉牵收缩髂胫束令大腿外展,因此髋外展肌的紧张也直接导致髂胫束的紧张,进一步影响了髂胫束作为膝外侧重要的动力稳定结构。 髂胫束紧绷是跑步爱好者们的常见症状,它可能导致膝盖外侧、臀部及腰骨的疼痛。 通行的方式为扶着墙或者立柱,左腿伸到右腿右侧(交叉于膝部)。左臂伸展过头部,向右侧伸。你将感到你的左髋部外侧的拉伸,保持15秒,换右腿继续,左右腿轮流进行三次。 但我认为站立的方式进行髂胫束拉伸,其效果及执行上都有其不确定性,往往是腰身部位拉伸的较利害,对下侧的髂胫束反而作用力不大,我更倾向侧卧式的拉伸,其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找一个可以大半身侧卧的高约30-80cm平台,臀部坐在平台边缘(尽量靠边),侧卧,下腿收缩屈膝放于平台上,上方的腿向外伸直并下垂,下垂的越多,髂胫束的拉伸力度越大。如此15秒,左右腿轮流进行三次。 髋内收肌:
髋内收肌集中于鼠蹊部位,跑步时会有髋外展的动作,就必然会有内收的动作,髋内收肌和外展肌是相互抗衡以取得稳定重心点的,不过跑步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所需的作用力比外展肌小很多,也属于不易被煅练的肌群,因此不少跑友会出现鼠蹊位不适的症状。 跑友们常做的侧蹲压腿即是对髋内收肌的拉伸,跑友也可在举腿拉伸股后群肌的同时,顺便进行侧面压腿的动作,效果相同。 胫前肌群:
此肌群主要的功能是令足背屈及趾伸展,其中的胫前肌在足着地到离地的运动过程中会积极收缩,以增大足弓,令足底容易稳贴地面及收到缓震的效果,作用力虽然较小,却因为不容易得到适当的煅练机会,才格外的柔弱,尤其是新入门的跑友中,胫前痛更是好发群,这也说明胫前肌群需要较长日子的跑步煅练,才能逐渐被强化。 胫前肌群拉伸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坐下,双手撑地,将双腿并拢并伸直,足跖屈(足面用力伸直)、趾屈 (趾向下收),施力15秒,重复三次。 足底肌腱群: 说了那么多的跑步肌肉拉伸的项目,真要实施起来,恐怕还没开跑就已累的不行啦!不过跑友可择重而行,如四头肌、三头肌、髂胫束及跟腱就一定不能放过,尤其是某些拉伸活动可以同时对不同部位肌群产生效果,所以实际所需的时间并不很长。至于其他次要的肌群就可适当的选择一下,凡是跑者个人在跑步后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就要列入。至于超长距离跑后的拉伸,我个人倾向是做足整套,不但对身体的恢复有极大的帮助,且对身体的柔韧度也有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一定有跑友会有疑问,为何很少见到我做伸展活动?难道是光说不练?真不好意思,的确是如此,至少表面看上去是如此。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我通常会在住处的1楼做足了伸展,才会跑步去笔架山,因为1楼有全套方便拉伸的器材,所以当我跑到现场时,就可以立即上阵了,扮猪吃老虎呀!哈!其实,我不仅是在跑步前会进行20分钟的伸展操练,不跑步的时间里,也会将强化筋肌的收缩动运一并整上几回合,而那些收缩动运就更少为跑友知晓,所以下一段文将是以它们为主题……。 再次提醒跑友,伸展活动应该是针对性的,那个部位的肌肉群最需要,重点就应放在那里。令人遗憾的是,在跑友之间,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压腿上,因此不少跑友可以将下肢举的高高的,这没有甚么不好,但由此而忽略了股四头肌、股后群肌及髂胫束的拉伸,就绝对是本末倒置了。
伸展活动可以提高筋肌及关节的柔软度,于是在进行与其相关的运动时,能得到较大的适应性,但毕竟伸展只是肌肉的离心活动,绝对无法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如果跑者进行的运动强度大于肌肉或韧带的承受能力,伸展活动做的再多也无济于事,该出现的症状仍会如期而至。因此,在不跑步的时间中,做一些可以强化肌肉的活动,尤其是常被忽视的较弱肌群,可以有效减少受伤的机会。 肌群强化的活动:(最好能准备一张瑜珈垫,薄的即可)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在此就不用多说了,方法多的很,深蹲就是最容易的方式之一。
大腿后肌群(腘绳肌):在不依赖器材的状态下,我想不出有啥好办法强化它,或许小腿上加沙袋,进行后悬小腿的动作是方法之一。 髋屈曲肌:我不知道跑友是否有更好且简单的强化髋屈曲肌群的方法,由于髋的屈曲主要是依赖髂腰肌、股直肌及缝匠肌,因此坐在椅子上,将膝关节打直的抬腿,并悬空静止数十秒,就能强化髋屈曲肌群及股四头肌,如能在小腿上加上一点负荷(如穿上鞋子或带上沙包),效果会更好。 髋伸展肌:方法同髋屈曲肌群,只是向后抬而已,但得用站姿进行,向后伸膝并抬高下肢,悬停越久,效果越佳。 髋外展肌:公开课程对此有一个非常好的强化方法,基本上和髋外展肌的拉伸方式相同,只是将下肢提高,然后缓慢的放下。如同用脚跟走路一样,初开始做没十多下,立刻感到大腿外侧酸的不行。 此外,在公开课程里还介绍了其他两种强化髋部肌肉的方法,可惜讲者没有多加描述,我也只能揣摩一下,两种方法都非常简单。 方法一:单腿站立在一个矮凳上,另一侧腿下垂悬空,如果你的身体是保持放松状态,那么悬空的脚会下垂低过凳面,此时用髋部肌肉将悬空一侧的下肢提升至凳面高,也就是将身躯摆正,过程中,你会感觉到髋骨以垂直方向上下扭动,这个动作需要髋的内外收展肌协同运作,于是达到煅练目的。 方法二:以扎马步方式半蹲,然后以臀部为主体的身躯左右来回移动。 髋内收肌:既然外展是向外展开的运动,内收当然是肌肉向内的收缩啦!不过将一侧下肢向内移很容易,不需要使大劲,但要煅练它们似乎不那么简单。我想出了一个方法,也是要侧卧,下方的手需弯曲并以手肘将上半身撑高,仅以臀部著地,并将上方的脚放在高约20-40cm的抬面(如沙发或矮凳)上,上侧的手掌置于胸前地面,然后用上方大腿的内侧肌及上侧的手掌力将臀部抬升悬空,此时髋的内收肌会呈现紧张收缩的状态,旋停数秒后回落,再重复。 还有那些肌肉需要加强呢?
后腰肌:不少跑友在长距离跑步时,后腰肌会出现酸痛的现象,后腰肌在跑步时和前腰肌协同运作上身的摆动,虽然后腰肌参与的份量不是很多,但长时间跑下来,难免力有未逮,只不过甚少跑友会进行后腰肌的强化,煅练更多的是前腰肌,于是产生前后腰肌力量过度不均衡的现象。 后腰肌的煅练十分简单,将身体扒在地席上,双手抱头,挺起上身,悬空十至数十秒,反复进行即可。煅练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左右扭转上身,强化其他的辅助肌群。 其实,如果可能的话,上肢及前胸的煅练也是有必要的,不过煅练的方法早已广为人知,不再赘言。但必须提醒跑友,不论是拉伸或强化筋肌,都要循序渐进,超过自身状态过多的动作未必能带来好处,反而有可能造成伤害,得不偿失啊! 落笔至此,或许你已看出,我对跑马训练的思维已不限于如何煅练及如何强化的层面上。总结过去的经验,要强化一点也不难,但想要在持续的强化中仍能避免或减少运动伤害才是真正的难题,否则每周的强度都能提升10%,不用个把月就达到个人的巅峰啦!这盘菜有那么容易吃?所以实际的情况是像蜗牛一样的一步、一步向前迈,身体还是会很不甘愿的去承受我们给它的压力,然后时不时弄出点小毛病让人抓狂,于是有人屈服了,从此高举为健康而跑的免战牌,然而仍心思思的想跑的更快一点,唉!心魔啊!
回归我的跑步训练计划吧,不!是马拉松训练!我对中长距离的跑步兴趣不高,就因为那个领域没有我立锥之地,所以我的著眼点是放在跑马拉松上,因此文中所提的方法都是针对跑马而言,未必适用其他领域。 我的2011年跑马训练已进行了大半,正进入第9周训练期,目前的状况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训练方法都被顺利的纳入执行,两个月来,无论风雨,都能一丝不苟的去做,甚至超额的完成,令我大为意外,始料未及。或许是我选择的强度较低吧!我之所以如此认真,目的就是想知道所谓的富曼训练计划的效果究竟是如何?为何有的跑友用了它没有太大的收获?因此我对即将到来的马拉松赛事多少有些期望,但我的期望值不高,只要能令我在跑马中再次向前推进,且在训练期不受伤,就能说明训练方法是合理有效。或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认定方式未免过于草率,事实不然,我的态度是蛮严谨的,在过去的4年跑马训练季度中,每隔一两年,我就会尝试不同的跑步训练方法,每种方法都能令我有些收获。因为我很清楚,永远采用单一的训练方法是很难做到每年持续的进步,且每年的强度需大于过去,否则表现容易出现停滞状态,但对我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理与身体压力。而每经历过一次不同的训练,我会吸收其精华并保留在来年的训练项目中,所以我实际执行的富曼训练计划是有加油添料的,当然更会加大我的身体负担,因此我特别留意我及跟著我一起煅练的跑友身体反应,稍有不适就立即减压,这也是为何我会加入过去一向被我忽视的伸展及强化筋肌活动的原因。幸而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也一如开始设定的目标,在训练中期就按质完成了多次28-30k长跑,比富曼计划提早了一个半月,目前正进入保固期,呵呵!我想,除了是训练方式比较人性化外,伸展及强化筋肌活动的助益也是非常的大。 其实对于跑步运动伤害,我绝对是心有余悸的,在最初跑马的头两三年,各种伤痛一直紧紧的缠绕著我,其中以跑步膝为甚。而这些年来,俱乐部中老资格的跑友也甚少不受伤害困扰,有的跑友伤后就一蹶不振,再无往日雄风,且旧伤总是如挥不去的梦魇,给跑者心灵造成莫大的压力。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就算是在伤患中也能有所进步。而这两年终于摆脱了比较严重的膝关节顽疾,有机会尝试更大胆的训练计划,但我依旧步步为营,深怕旧伤患再次上身。 一般而言,年轻的跑友较少受到伤患的困扰,所以训练的著眼点多半是放在力量及速度的强化上,且多半偏向参加竟速的比赛,较少关心运动伤害。而中年以上的跑友则受制于身体条件,跑速度绝对是弱项,但跑超长距离的弱势却不那么明显,于是反而受到筋肌的劳损伤害特别多,因为他们较容易触及运动强度的临界点而不自知,所以更关心这方面的事。换句话说,我们年青的跑友如果进行和身体素质相等份量的训练,理论上的受伤率绝不会亚于中年人士,这一点可以从专业跑手中得到印证,他们的受伤率远超乎想象,因此不论老中青的跑友都应心怀戒慎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