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修炼方法摘要

 太极拳养生 2012-01-26

太极修炼方法摘要 - 双丰收 - 双丰收的博客小屋

   编者:本文来自湖北省公安县,文中所述的方法,以前尚未见到有人谈过。

    修炼养生太极,必须注意克服两个弊端:一思维“魔障”;二动作僵拙。如不克服此二病,无论练什么套路,也无论练多长时间,必定收效甚微。

    笔者约十年前,重病缠身,痛不欲生,似乎生命就要结束。后来根据一位师傅传教的十二式太虚太极认真修炼,如今病魔悄然而退,精力旺盛。现将师傅传教的方法摘要披露如下:

    针对心理干扰(又名魔障),师傅传教的方法是:解脱烦恼。师傅说:“人有八万四千魔障,我有八万四千法门。”又说:“心田即苦海,心田亦福田,看你蹈何田?”我的理解是:习拳者应有较高的人生境界与较完美的人格。练太极本是一种循规蹈矩的技术操作,但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拳者的整体心境、心态要平和、安祥、宁静、宽松。要有所解脱,断绝一切险恶的欲念,应有孔子讲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理念,应遵孟子的告诫养我浩然正气,防止意志消沉。总之,如果始终有高尚的追求,魔障自退。所以先贤们一再讲,练命先练性,练功先练德,练高功需练高德,此乃是悬之日月不泯灭之理。    针对练拳中极易出现的技术弊端——僵拙用力,师傅传教的方法是:骨点运行法。骨点运用的好处是:轻灵、松活,最易体现太极之灵魂;中正安舒,最易体现太极核心;阴阳相济,最易解决太极之关键;以意导行,最易体现太极之要则;易于克服僵拙,僵直、僵硬之力,使内功悄然上身;易于排除干扰,使全身放松,即使身处闹境,亦可自我排解,从而提高练拳质量,较有效地达到治病防病、健身强体、开智益慧、延年益寿之目的。

    骨点运行基础为:拳路的动作已经比较熟练(五百次以上)其操作程序为:

    一、以观想骨架法进入无极式

    第一步,在心安体舒、身体中正、呼吸匀缓后,观想自体骨架结构(忽略肌肉),其顺序为从隐白穴(大脚趾甲后端中半厘米处)始,依次△趾骨一△踝骨一胫骨一膝骨一股骨一△胯骨一△脊柱骨一△肩骨一上臂骨一△肘骨一下臂骨一△腕骨一△指骨一△颈骨一头骨一牙齿(古人称齿为骨,颚骨上下为任督二脉交接之处)。

    第二步,重点骨节观想。人体200多骨节很难一节一节观想到,故须进行主要骨节观想,特别注意九大关节观想(前面带“△”者)。

[page]

 

    第三步,骨筋观想。意念中呈现一块一块骨头脱落而不真脱掉,每两节总有-线拉扯着,如到此境,全身必轻飘飘,松活活,柔软软,手动足移已不知,便可自由自在行拳。

    二、骨点运拳

    第一步,注意意念中的各点。有温热点、注视点、引领点、引劲点、关照点、结合点、交叉点、攻击点及转换点。热温点指劳宫穴与涌泉穴的四个热点,至始至终,保持温度,行拳意味无穷。运拳是通过温热点对应意念点的统摄、引领下成为事实的。忽略意识点的引领、关照、交叉、结合、转换,必定带有动作的僵拙。比如,简化起势,双手平举,上上下下,意念点在中指端或无名指端,由此引领双臂骨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在其上下中,有各指端点的结合,有手指端与脚趾端各点的呼应,上上下下皆有转换、关照,动作自然轻灵。

    第二步,注意意识点对关节点的带动、转换、交接。一个动式的运行过程不仅靠意识点的引领,还要靠关节点的支撑、移动、交接、转换。关节点进、退、移、摆运动骨架自然动。不是靠手带身子,而是靠主要关节带身子。初练拳最易犯的毛病是用手的动作带臂、带腰、带腿,这就必定拙力。我的体悟是:手心热气球,脚心气球热,腰引胯膝踝,背催肩肘腕。比如:运行手挥琵琶式,动式如同犹抱琵琶,右手前臂骨在肘尖带动下内旋,掌心向左,肘曲至胸,左掌骨随身体向前弧形上举,左肘骨内旋,掌心向右,肘窝对右手掌心。定势为右脚骨实,左脚骨虚,左臂骨架横肘,右臂骨架垂肘。这个动作出现时,下肢是收腹股沟即腰骨催胯骨带膝骨带踝骨,上肢是由背骨催肩骨带肘骨带腕骨逐渐缓慢完成的。因而轻松自如,自然而然。

    第三步,注意骨点动作运行的整体性与虚无性。拳路运行中视整个身体为一副骨架,没有衣、毛、皮、血、肉附着,空空荡荡,飘飘渺渺,柔柔软软,迷迷离离,虚虚茫茫,整体意境为恍兮惚兮,如梦如醉。有意念而不执著,返观内视,内听天籁之音,内视骨架之象,对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骨架运行动作既真实又虚幻,达到妙不可言之状。如从白鹤亮翅转入左搂膝拗步时,意念点先在背催肩肘腕时右手中指骨端点引领向耳边,运行推出至左前方时,左臂骨向膝前方捌出,下肢骨关节移动,周身上下一致,“协调统一,很虚无,很微妙,脚下阴阳互换,心意玄奥”。

    三、骨点运行的收势较为特别,分大收与小收。

    大收指一次练习结束,小收用于一个动作或一个套路的转换。大收为双手拢小热气球沿眼前至鼻至胸至腹下指点带手外旋下按,然后收腹股沟下蹲,略停一二秒,再然后双手外旋托掌向上转内旋,腰椎骨点带胯膝踝等关节,同时背催肩肘腕,身子缓慢中正直立,两手掌心轻靠于外大腿侧。此为大回环;再然后,双手劳宫穴再次拢球先外旋后内旋从眼前而下收至腹前,落于大腿外侧,此为小回环。大收有两个回环,小收只需运行一个回环。

    如坚持此法习练,其感觉为练前心驰神往;练中,意味无穷,练后,意犹未尽。百次即有小效,千次即有中效,万次必有大效。何为大效?愉悦无限,健康灵敏,神奇灵验。(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高中文化补习学校)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太极拳练功二、三法则   “悟”拳【转】
  浅谈四十二式太极剑独立步中的阴阳平衡
 太极拳身体重要姿势注意
 郑曼青口述拳决  太极“开合拉气”
 “松肩坠肘”与“沉肩坠肘”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王西安太极拳论   解秘“太极十三势”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论“气沉丹田”
  太极拳 的“无极”“太极”“阴阳”
  体悟太极拳的“力道”
  太极拳高层次的修炼--意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太极拳有优异的运动效果
   太极拳延年益寿
 楊振鐸(楊式太極拳 傳人)  杨振铎:练好太极拳 健身养性延年
 学练心语  杨少侯谈体用要诀 作者:杨少侯
 杨澄甫注《太极拳论》  杨澄甫宗师话太极 作者:杨澄甫
  论太极推手(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杨澄甫宗师话太极 作者:杨澄甫
 推手三十六病-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  扬斑侯传全体大用诀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名词解释 杨健侯   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
 杨班侯太极——全体大用诀注解  杨式太极拳练习谈
 太極拳法歌解--楊澄甫  武禹襄拳论解释义---陈固安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杨澄甫大宗师注释  杨澄甫宗师所言
 太极拳说十要-杨澄甫  杨澄甫传抄太极拳谱
 杨少侯谈练拳要诀   杨班侯乱环诀释义 作者:杨班侯
 杨澄甫:论推手  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
  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  界限
 用武要言 陈鑫   推手十六目陈鑫
  陈式太极拳 官骸十三目语录--陈鑫  陈鑫拳论
 王培生谈太极拳的化、引、拿、发
 一羽不能加的太极功夫

推荐下面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最全的太极拳明师论文总汇
  最全的太极拳教学视频总汇 最全的名师演练太极拳视频总汇
 最全的摄影技术知识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专辑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会声会影视频教程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博客代码总汇
 电脑技术总汇
 相学占卜大全
 健康养生视频讲座大汇集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总汇
 沙画艺术集锦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flash时钟日历大汇集
 百家讲坛视频总汇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收集最全的动画歌曲总汇
 美食/烹饪专辑
  花卉知识课堂
 极品音画总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