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治疗用药

 善庐新茅 2012-02-01

食道炎是指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充血而引发的炎症。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肠反呕上来的胆汁、烈酒、辣椒、太热的菜汤、过于浓热的茶,等等。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食道炎。食道发炎的原因有许多;像是严重呕吐后,长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宁、强酸强碱、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或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结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食道炎。反流性食管炎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管炎,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炎性病变。

  (1)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低: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约肌有一个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许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2)腹腔压力增高: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压升高,易形成反流。

  (3)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波,将反流物送回胃内。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动减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减弱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恶性循环。

  (4)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引。

  有何症状?

  (1)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在进食多时尤为明显,并与体位有关,严重者可放射到颈部、后背、胸部,有时酷似心绞痛症状。

  (2)反流:常于餐后、晚间睡觉前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及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另可有恶心嗳气打嗝烧心腹胀、吞咽时不适感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因食道糜烂引起消化道出血

  如何检查?

  (1)纤维内镜:可见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有时可见狭窄。

  (2)食管饮食检查: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粘膜皱壁粗乱,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

  (3)食道PH值测定:测定食管PH值,观测其反流情况。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道PH监测试验,了解食道PH昼夜节律变化。

  (4)食道压力测定:正常人安静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压力,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

  (5)酸滴入试验:通过酸滴入试验,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如何治疗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1)减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所以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即使反流也能较快消除。嘱病人睡前不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大于3小时。每餐后让病人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药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减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赛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氢化铝凝胶10ml,每日3次口服,能减少胃酸的刺激。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复安或吗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也可用西沙比刹(Cespside)这种新胃肠动力药。

  (4)一般护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减少复发,减轻症状。

  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要求,如食道PH值测定,检查前48小时要停用所有的药物,当天要进食试验餐等。护士除了自己要了解所有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外,也应使病人了解检查的意义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中西医用药大全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吞酸”、“吐酸”、“胸痹”、“噎食”、“噎腮”、“吐血”等范畴。其病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饮食不节可直接伤及食管与胃,并可助热化火,化燥伤津,食管失于懦养,若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结,痰结气阻,食道不利,胃气不降,甚则上逆而发生本病。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肝胃不和型:证见胸脘、胸脯灼热或灼痛,胺闷反酸,吞噎食格,苔薄、脉弦。

  2.痰湿郁阻型:证见胸烷、胸膈灼热或灼痛,脘闷泛恶,肢体困重,心悸头晕,苔腻,脉滑等。

  3.胃虚气逆型:证见胸脘、胸脯灼痛不适,吞噎食格,脘痞吐酸,纳呆少食,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脉濡弱。

  一、可选用的西药

  1.抗酸剂:包括单一的或复方的碱性药物,可任选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8—12周为一疗程。

  (1)氢氧化铝凝胶剂:每次服用4—6ml,一日3次,饭前1小时和睡前服用,病情严重时剂量可加倍。
 (2)氢氧化铝片剂:使用较少,服法为每次0.6—0.9g,一日3次,饭前服用。

  (3)复方氢氧化铝:每次2—4片,一日3—4次,饭前30分钟或胃痛发作时嚼啐后服用。

  (4)胶体次枸橼酸钮:每次1包,一日3—4次,化水冲服,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用。共用药4—8周,一般用药不要超过8周。开始下一个疗程前的2个月内不要服用任何铋剂。

  2.抑酸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但治愈后一旦停药,症状可复发。因此长疗程维持治疗十分必要。维持治疗的用药剂量一般采用治疗量的半量,维持地间愈长,复发率愈低。

  (1)西咪替丁:成人每次0.2g,一日3次,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临睡前再服0.4g,6—12周为一疗程。儿童每日按每千克体重服用20—40mg,分次服用;也可于每日睡前顿服800mg。

  (2)法莫替丁:每次20mg,一日2次,饭后或睡前服用。8—12周为一疗程。

  (3)奥美拉唑:每日用药20mg,一日1次。

  (4)雷尼替丁:每次口服0.15g,早晚各服1次,连服8—12周为一疗程。

  3.胃动力药物:

  (1)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10—20mg,一日3次,饭前服用。

  (2)甲氧氯普铵(胃复安):口服每次5—10mg,一日2—3次,饭前服用。肌肉注射每次10—20mg,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量不宜超过0.5mg。

  (3)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每次5一10mg,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4.胃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每次1g,一日4次,餐后2—3小时服用,需嚼碎吞服。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肝胃不和型:

  (1)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宽胸利膈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丸每次6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3)气滞胃痛片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2.痰湿郁阻型:

  (1)清涎快膈丸:每次1.5—3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沉香利气丸:每次2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虚气逆型:

  (1)香砂养胃丸:每次水丸型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

  (2)香砂养胃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3)香砂养胃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口服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