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的贮藏与管护

 梦泽赤子 2012-02-05

红薯的贮藏与管护


食品产业网 (2009年9月15日10:37)
红薯的贮藏与管护

  红薯又名甘薯、番薯、山芋、地瓜等,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美誉。红薯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末传入我国。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大江南北皆有其踪迹。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襄汾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510mm,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达1.2%以上,非常适宜红薯栽培。2000年襄汾县被确定为全国优质红薯新技术示范县。目前襄汾县种植面积已达1.33万公顷,占山西省红薯总面积的25%,全县年产红薯45万t,80%靠加工增值,年总产值3.2亿元,收入24000元/公顷。 

1.收获及贮前预处理 红薯收获期的.早晚与安全贮藏密切相关。收获过早,气温尚高,收后不能下窖贮藏;收获过晚,如已霜冻,夜间气温降至0℃或更低,则有可能发生冷害。一般在气温降至15℃时便开始收获,霜降前要收获完毕。 红薯旷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愈伤。因为红薯在收获时皮薄而脆,很容易脱皮和发生断折损伤,这是采收和搬运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愈伤对于红薯贮藏非常重要,特别对于那些收获时或收获后短时间受冷的红薯,经过愈伤可以增强对黑斑病和软腐病的抵抗能力。 愈伤处理的具体做法是,采收后立即在温度为30℃~35℃、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处理4天~6天,这样可使红薯被破坏的表面保护结构得以恢复。如果愈伤时温、湿度高于或低于上述条件,愈伤便进行得缓慢或根本不能进行。愈伤处理应在红薯采收后立即进行,从采收到处理相隔时间越短越好。愈伤期间还要注意保证足够的通风,防止二氧化碳积累或缺氧气,或产生凝结水。愈伤应在贮藏室或窖内进行,愈伤一旦完成即应改为正常贮藏的温、湿度条件,以后也不再搬动,防止造成新的创伤。
 2.贮藏条件 红薯贮藏适宜的温度为13℃~15℃,相对湿度为85%~90%。红薯是对低温很敏感的作物,贮于13℃以下即会发生冷害。未经愈伤处理的红薯对冷害更加敏感。冷害的症状是红薯内部变质,呈褐色或黑色,煮熟后有异味和硬心。受冷害的红薯会大大增加腐败病菌的感染,极易腐烂。红薯的贮藏温度也不宜过高,高温再加上高湿条件会刺激红薯发芽、糠心和加速黑斑病与软腐病的发展。 
3.贮藏方式 
(1)室内贮藏 选择严密而温暖的屋子,靠墙根四周围砌一圈火道,搭一炉子用于加温。在地面上砌一红薯贮藏囤子,囤高1m~1.5m、宽1.5m~2m,长度据屋子大小和贮藏量多少而定。囤底和四周垫适量的豆叶,起防寒保温作用。囤内摆放红薯,入囤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并剔除有病红薯。然后生火加温进行愈伤处理。愈伤后,要通过窗上风斗降温。以后随气温下降封严门窗,在红薯上盖草帘。天气寒冷时,还要加盖防寒,并适当生火加温。 
(2)井窖贮藏 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挖一井筒,一般直径在1m左右,筒深5m~6m(由当地气候和土温变化而定)。井筒底部正中留一土台。再从井底向两侧水平方向挖宽约1m,高1.5m左右的洞,然后再挖大扩展成为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红薯数量多少而定,一般高1.5m、宽1.5m、长2m~3m的贮藏室可贮红薯1500kg~2000kg,井窖口要比平地高出30cm左右,以防雨水或雪水流入窖内。贮藏室内要垫干沙10cm~15cm,其上放置红薯。贮室只能装七成满,留出换气空间,否则会因湿热加重腐烂。工作人员下窖进行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窖内二氧化碳窒息。 
(3)棚窖贮藏 棚窖的构造和北方的大白菜窖相似,但保温性能要比大白菜窖好。一般挖宽约2m、长3m~4m的窖坑,如地下水位过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露出地面部分用土打墙。也有的挖成圆桶状,直径约2m。挖出的土垫在窖口四周,高出地面30cm以上,窖口上架以木棍,然后再铺约30cm,厚的秸秆,秸秆上面再覆0.5m~0.8m厚的土,在窖的东南角留一出入口。 将红薯由底向上堆积,在红薯与窖壁之间要围垫约10cm厚的细软草,避免红薯与窖壁直接接触。接近地表部位围草应加厚一些,以防止受低气温和冻土层的影响。薯堆高约1m~1.3m,上面留约1m的空间。 贮藏初期,采用自然通风的办法散热,但出入口一般要盖上草帘。等到窖温下降到13℃~15℃时,里面再盖上10cm~15cm厚的干豆叶或碎稻壳。窖顶覆土要从窖边四周向外1m远的地方开始,以防止使窖边土层冻结。 
(4)屋窖贮藏 屋窖的结构与普通房屋相似,但墙壁屋顶很厚,四周密封,窗户对开,有加温用的火道,可进行高温愈伤处理。屋窖分大屋窖(贮红薯1万kg~5万kg)和小屋窖两种。小屋窖窖体小,省工省料,适合农户贮藏红薯用,一般每窖可贮红薯1500kg~3000kg。 小屋窖可利用旧屋的角落改建,也可新建,一般长2m~3m、宽2m~2.3m。如想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m~1m,再垒墙。如修建地上式,可自地面向上垒墙,墙厚0.7m~1m。也可垒成双层墙,中间填土或填碎草。墙高约2m,南边或东边留门。屋顶起脊,瓦顶或草顶皆可,顶厚约0.5m,房檐与屋山要包严,不能裂缝透风。前后墙要留对口窗。室内建回笼火道,室外在进火口处修建煤火灶。 红薯入窖前需在窖内铺荆笆或高粱秆,使薯堆不直接接触地面。薯堆中间每隔1m放一个通气筒或高粱把,堆高1.3m~1.5m,上留约0.5m的空间,薯堆四周不可直接靠墙。 高温愈伤处理时,火要大,加温要猛,使窖温一昼夜内上升至32℃~35℃,薯堆上、中、下都要放置温度计,每隔1h~2h检查一次温度,保持4天~6天即可促使伤口愈合。高温处理后应打开窖门及对口窗,使窖温迅速下降至15℃左右,即可进入正常管理。 贮藏前期,如窖温过高,可在晴天开窗散热,待窖温稳定在13℃时,应注意保温。以后随气温下降加挂门帘,并堵死出气口。天气再冷时,即应生火加温,并在薯堆上盖草保温。立春后天气转暖,在晴天可适当开窗通气。整个贮期要隔2天~3天检查一次窖温,尤其应注意窖西北角下部易出现低温。 
4.贮藏中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红薯黑斑病(又叫黑膏药病、黑疤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无论在红薯生长期间还是贮藏期间都会发生。病菌从伤口侵入,形成圆形病斑,使薯块皮下组织呈暗绿色或黑褐色,严重时可使整窖或整堆红薯全部腐烂。烂薯味苦,而且有毒。 红薯软腐病是由黑根霉菌引起的。病菌易从伤口和受冷害的部位侵入,能使整个薯块很快变褐、变软,呈水浸状,严重时烂得像稀泥一样,带有酒味,后期变成酸霉味。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很快在病薯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绒毛状菌丝,菌丝上着生许多黑色粉粒(孢子囊)。如果病薯块不破裂,薯内水分就会逐渐散失,烂薯块即皱缩僵化。该病一般不感染生活力强或无病的薯块。没有伤口的薯块,虽然有时也生菌丝,但并不腐烂。所以只要薯皮不破,菌丝尚不易造成危害。 上述病害的防治,除了愈伤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温汤或药剂浸种,实行轮作。在育苗时先把种薯洗净,再用54℃~58℃的温水或50%代森铵200倍~3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1000倍液浸种5min~10min,并实行3年以上轮作。这些栽培上的防病措施对减少以后贮藏中的病害十分重要。
②最好每年换用新窖,如用旧窖,可用石灰水涂刷窖壁或在窖内撒干石灰;也可用硫磺烟熏,每1立方米用5g~10g硫磺,点燃,密闭熏蒸1天~2天;也可将土窖壁四周的老土刮掉一层(厚约2cm),并清除干净。
③要保持薯块完整,不破伤、不遭受冷害。愈伤处理之后尽快给予贮藏适温,并加强贮藏期间的温、湿度管理,不使薯块受热、受冷。发现个别病薯应及时拣出,防止蔓延。
④入窖前,用红薯防腐保鲜剂浸泡或喷洒红薯,能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