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再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易卦——《效父簋》铭文新考

 10同心圆10 2012-02-13

[转载]

再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易卦——《效父簋》铭文新考

《效父簋》铭文新考
刘正
(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湖北 武汉 430072)
[
作者简介]刘正(1963-),男,北京市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对青铜器时代进行有关思想、历史和文化的成立史研究。博士,博士后。
[
摘要]《效父簋》铭文中出现了数字卦和休王以及无法判定的文字〓字。我将此件铜器定为西周康王时代之物,并考证〓字是勻字,不是其他学者所主张的匀字,只有勻字才是钧字的本字。进而又根据此件铜器铭文中出现三爻卦的问题,提出了在西周成康时代《周易》尚未定型,当时有多种筮法存在。
[
关键词]青铜器,数字卦,康王,筮法
[
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80
年,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发表了《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这篇著名论文,他对金文中数字卦问题的精湛解读,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在甲骨学界、金文学界和易学界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张老演《易》的学界佳话和这篇著名的论文,如同当年王国维先生以殷墟卜辞考证殷代先公先王用来印证《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一样,必将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留下清晰的一页!
   
自那以后整整20多年过去了,中外学者对《周易》成立的研究,在帛书《周易》经传的解读工作的全面展开而向前发展着。这20多年来,特别是张政烺、于豪亮、李学勤、韩仲民、连劭名、陈松长、邢文,以及台湾学者陈鼓应、严灵峰,日本学者池田知久,美国学者夏含夷先生有关帛书《周易》研究论著的发表,极大的改写了古代经学史上对《周易》的起源所形成的传统化的认识。它标志着一个脱离了数千年治《易》方法和传统的发生学的和文化史学意义上的《周易》考古学派的正式形成。
   
张政烺先生《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一文的《甲骨金文中易卦史料汇编》一段内容中,他曾罗列了32个数字卦的使用实例。其中,在该文第20页中曾引用了留有数字卦的《效父簋》铭文。但是,略有遗憾的是,他对此件青铜器铭文的全部解说只是如下聊聊数语而已:效父簋,见《怀米山房吉金图》卷上,22页。铭文休王易效父〓三。用乍厥宝尊彝。五八六。
   
李学勤先生在《周易经传溯源》一书中对《中方鼎》铭文的解读情有独钟,也忽略了对此件铜器的存在。由于此器现藏于日本宁乐美术馆内,国内学界可能知之不详或不太重视。在此,笔者就《效父簋》铭文的解读和《周易》卦象的关系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同道。

一.《效父簋》概说

   
依《怀米山房吉金图》中的解说,此器高四寸八分,口六寸一分,足五寸,深三寸六分,重一百两,镂款腹底。此器阔口无盖,两耳上部饰牺首状,下部饰鸟尾状,腹中外部饰饕餮纹,底部外围饰凤纹。

二.《效父簋》铭文释文

   
有关《效父簋》铭文的释文,目前有以下数种
    ①
郭沫若释文休王易效父冰三。用乍氏宝尊彝。五八六。
    ②
唐兰释文休王易效父吕三。用乍氏宝尊彝。五八六。
    ③
白川静释文休王易效父匀三。用乍厥宝尊彝。五八六。
    ④
张政烺释文休王易效父〓三。用乍厥宝尊彝。五八六。
   
厥字,张政烺先生解作从上氏下十的厥字,为了排版方便,在此写作厥字,特此说明。而且,金文家的习惯是一般写作厥字。其中,作厥和氏,文意大致相同。
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对〓字的认定。而张政烺先生的释文中对此字未加解读。张亚初、刘雨先生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此字也没有进行释读。但他们使用了〇符号来表示,而没有使用习惯上的以来代表无法释读或无法认定的字。或许,他们是以图像的〇来认定此字的吧。
   
以上各家观点,详细论述请见下文。

三.《效父簋》铜器的断代问题

   
关于此件铜器的断代问题,白川静先生在《金文通释》一书中一开始就先把它定为成王时期之器。但在文章最后又提出康王时代说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并进一步说,他认为实际上把此器定在成康时代更为合适。而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以及吴其昌先生在《金文历朔疏证》中都定此器为孝王时代之物。唐兰先生在《西周青铜器铭文断代史徵》中定此器为穆王时代之器。但他同时有指出疑此器教早,当更考。即,他并不十分坚持穆王时代说。足见以上四说主张者并无十分之把握和证据,此器断代之难可想而知。
   
诚如上述,此器铭文简单又无作器时间。但从文字风格上来看,字体似与穆王时代之标准器如《师旅鼎》等文字风格相去较远,可能穆王时代说并不可靠。其中,郭沫若先生定此器为孝王时代的理由是他把此器中的休王定为孝王的别称。有意思的是在解放后出版的《两周金文辞大系》一书中,他去掉了把休王定为孝王的说法,但又没有提出新的观点。而是采取了存而不论的态度。白川静先生在《金文通释》一书中曾有意把此处的休王解作康王,因为他在1971年出版的《金文の世界》一书中就开始主张这些含有休王之名的诸多器物,自形状和铭文内容来看,都和康王时代吻合,这是极为明显的事情。有鉴于此,他得出了可能休王是康王的生号吧的结论。因为金文中无康王之名,而历史文献中无休王之名。此种解说是比较合理的。既解决了金文中为何没有康王的原因,又回答了文献中为何没有休王的理由。当可从之。这是笔者赞同白川静说的原因。

四.《效父簋》铭文的解读

   
休王者,康王也。白川静说可从。易者,赐也。金问中赐字多作易,从贝之赐字乃晚出。效父者,人名。父字又可通甫,男子美称。金文中作字多作乍,制作之意。作氏作厥,其意皆厥也。《说文解字》中从上氏下十的此字,解说为木本,从氏,大于末,读若厥。作指示代词。宝尊彝者,宝贵、尊贵之彝器也。
   
关于〓字的释读,现把各家之说分析如下。
   
首先是唐兰先生的吕字说。
   
他的理由是可以改圆点为圆框,即为吕字。因为古钉字象形字作,似铜饼之形。〓是两块铜饼,小篆中误作为吕。案从器物字形上看,把此字定为吕字恐不妥当。金文中的钉字象形字有作的,但不能把字定为口字。因为金文中的口字不作形。因此之故,把〓解作两个,再解作吕字的观点也就失去了成立的依据。更何况吕说不能对铭文给以圆满的解答。
   
其次是郭沫若先生的冰字说。
   
他的理由是〓字为冰字的初文,因为在《陈逆簋》铭文中出现的冰字就是作此字形。即以为冰字的左偏旁的两点水为〓,但如依此说则铭文的文意根本就无法进行解读。而且,我比较了《陈逆簋》铭文中出现的冰字和此件铜器中铭文〓
字二者的字形问题,二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即,《陈逆簋》铭文中出现的冰字左偏旁的两点水,和此见铜器铭文中的〓字,字形长短有别。而且,前者的两点水是和今天的两点水偏旁近似,而此件铜器中的〓字是两个平行的粗直线。
   
最后是白川静先生的匀字说。
   
他的理由是金文中有所谓易金一匀之说。匀字中间的两点水偏旁就是此件铜器中的〓字。但是此说有点不十分恰当的是〓字更像是勻字之省,而非匀字之省。因为在匀和勻二字中,后者的中间部分是〓字,不是两点水的匀字。
这是我对白川静说最大的修改之处。钧和匀、勻三者中,可能勻字才是钧的初文。而钧字后起。只是匀勻二字形似而音同,才被等同为一个字。《说文解字》中收有勻字,解为少也。《广韵》和《说文段注》中都解释为徧也。各解都和此字真正含义有距离。可见此字形的误定造成了对匀勻二字的混同和误解。
因此,《效父簋》铭文文意为康王赐给效父铜三钧,效父用来作此宝器。此铭文后的数字卦,长期以来无人能识读,经张政烺先生的解读乃是数字卦五八六,即占卦所得的筮数。本着由数以生象的原则,可以得知所占为三爻的艮卦。

五.《效父簋》铭文的易学意义

   
我们赞成把此件铜器定为西周康王时代之物,而铭文中却是以三爻卦为占卦记录。此三爻卦是八经卦之一的艮卦。而依据今本《易传·说卦》可知,艮卦取象为山、小石、径路、门厥等等,和六爻卦是无关的。那么,问题的核心是在西周康王时代,三爻卦是否具有占筮功能?
   
把此三爻卦象和铭文结合起来,它的全部含义是康王赐给效父铜三钧,效父用来作宝器。占得一个卦象为三爻的艮卦。从铭文记录内容来看,这无疑是个吉利的卦。但是今本《艮卦》爻辞中出现吉利的只是上九爻的敦艮。吉一条而已。除此之外都是告诫求筮者要谨慎小心之辞,可见此见铜器铭文的易卦应该是指上九爻。然而,目前并不能证明使用三爻卦就可以求出六爻卦的上九爻。因此,当时《周易》版本成立的程度和使用的筮法种类就成为一大难解之谜。
   
有意思的是,在《周易·晋卦》的卦爻辞中也出现了康侯一名。康侯并不是康王,康王是成王之子,名钊。康侯是武王之弟,名封。但《左传》和《世本》中出现的是康叔,不是康侯。在《康侯鼎》铭文中出现了康侯丰之名,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易》之康侯即《康侯丰鼎》铭之康侯丰,并进而认为康侯丰即康叔丰。因为《伪孔传》中有封,康叔名一语。封和丰二字声通可互训。但把康叔等同为康侯的证据尚嫌不足。如是两个人的话,则康侯的身份确定是个问题。按照当时的封建世袭惯列,整个西周时代应该有一个康侯存在于各个周王时代。如果康侯丰就是康王封的话,问题自然会变得简单化。但是《康侯丰鼎》的存在只是证明了康侯身份存在的真实性,丰字是否就是封字的别体,并不能确定。而且,同名现象在当时还是比较普遍的。
   
论起来康叔和康王还是叔侄辈关系呢。在成康之世生活的这两位贵族,在铜器铭文和卦爻辞中都被记录下来,这为《周易》版本的成立时期提供了难得的佐证。而今本《说卦》内容和当时筮法种类的不同,为我们区分出来在铜器铭文时代完整的今本《系辞》中使用的六爻占筮的方法还没有正式定型。和今本《说卦》配套的是另一套占筮方法和体系。即,今本《说卦》的由来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在甲骨文和其他铜器铭文中大量出现的六位数字卦的现象,又说明了使用三爻占还是六爻占,直到西周成康之世还没有定型,而是并存的。即足以证明当时筮法的多样性并存时代的可能性。《周礼·春官·宗伯》中说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可见当时筮法种类多达九种。

[
参考文献]
[1]
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2]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
[3]
白川静《金文通释》,白鹤美术馆,1975年。
[4]
白川静《金文の世界》,平凡社,1971年。
[5]
唐兰《西周青铜器断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年。
[6]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科学出版社,1957年。
[7]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商务印书馆,1936年。
[8]
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周易研究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9]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

Notes on the Inscription on the Kuei Made by Xiao FU
LIU ZHENG
Biography IU ZHENG(1963-),male,Professor,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the research work on Chinese Bronze and the history and thonght and culture.
Abstrace:In the inscription on Xiao Fu Gui,there are some number-trigrams,the
Xiu King of West Zhou Dynasty,and some unjudgable words such as
.
I distinguished this bronze ware to be an article of the Kang Kings times of
West Zhou Dynasty.And as a result of textual research ,I think the
is the
Word
勻,not the word 匀,which is put forword by the other scholars.
Only
is the eriginal word of 钧,Whats more,acconding to the three
Lines in the inscription on the broze ware,I raised that in the times of the
Cheng King and Kang King of West Zhou Dynasty,I Ching had not been finalizing the Design.That ages,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ancient methods of divination.
Key words: bronze,number-trigrams,Kang King,divina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