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

 舒兰 2012-02-19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 
淄川实验中学田淑新 
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特殊句式; 
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方法: 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抓住规律 举一反三 
1、作家作品关 
本文选自     ,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_____ 和 两个人物形象。本文所描写的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以少胜多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2、背诵熟练关 
(1)、曹刿请见的原因: 
(2)、表现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的语句: , 。 
(3)、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和热情的语句:______ 
(4)、第三段的出现的成语: _ 
(5)、民不愿参与国事的原因: ____ 
(6)、战前和战后表现庄公“鄙”的语句:______ 
(7)、表现鲁庄公在作战中急躁冒进的句子:A , B 。 
(8)、第三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9)、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 __ 
(10)、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11)、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 
(12)、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13)、曹刿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 
三、字词积累关(一)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齐师伐我(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5、神弗福也( )6、肉食者鄙( ) 
7、必以情() 
8、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9、望其旗靡( ) 
10、公将鼓之( )11、公将驰之( ) 
12、既克,公问其故( ) 
13、一鼓作气( )14、彼竭我盈( ) 
15、难测也( )16、何以战( ) 
17、战则请从( )18、小信未孚( ) 
1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0、忠之属也( ) 
(二)古今异义词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__ 今义:____ 
2、小大之狱 古义:____ 今义:____ 
3、必以情 古义:____ 今义: ___ 
4、忠之属也 古义:____今义: ____ 
5牺牲玉帛 古义:_____ 今义: _____ 
6、再而衰 古义:_____ 今义: _____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 2、公将鼓之( ) 
四、译句理解关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6、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1、既克,公问其故。 
1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五、简答归纳关 
1.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章的作用。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六.比较阅读关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2)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