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谨防“湿寒”入侵

 tuzididie 2012-02-20

图 邬思蓓



  记者 许沁 实习生 陆赟 报道

    明天是“雨水”节气。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相对增加,天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会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免不了导致感冒、发热、骨关节炎和肠胃不适等疾病高发。

寒热交替 肠胃病高发

    最近天气阴冷,经常小雨,本来就胃口不好的小朱总感到胃不舒服……记者发现,最近雨天较多,随着进入“雨水”节气,降雨增多,寒湿之气最易困扰脾脏,因此,在“雨水”前后特别应注重养护脾脏。

    “近日来,肠胃道疾病处于高发水平! ”上海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朱凌云教授分析说,这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春节前后饮食相关,节日里遗留下来的“食积”带来了胃胀胃痛,而年前年后甜食、荤食、坚果等油腻食物又吃得较多,加上饮酒,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二是与季节因素更替有关,这个时段胃溃疡类的疾病很容易复发,最常见的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过病史的市民尤要注意防护。

    季节多变时,需及时添加相应衣物,注意保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发病。在饮食上,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食甜味,以养脾脏之气。朱凌云教授建议,多喝用一半大米、一半糯米加红枣熬成的粥,对养胃并防止胃溃疡复发有一定帮助。此外,还要注重精神调摄,以养元气。同时日常起居劳逸结合也很重要,做到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调整,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寒湿气易致骨关节炎病发

    “雨水”节气将至,随着降雨增加,加之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不少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市民不免开始担心“老病复发”。 90%的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甚至比天气预报还灵。对于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冷热无常,都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甚至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黄浦区中心医院骨伤科主任邱德华教授分析说,根据传统中医以及其延伸的气象医学认为,雨水过多、湿气侵入会诱发相关致病因子,在受寒或着凉后,人的防御能力下降,也会使这些疾病复发,甚至病情加重。

    在雨水较多的春季,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凭感觉减少外衣,结果湿寒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因此,以前患过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暖避湿,避免受寒。在饮食方面,改变过量饮酒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防止关节恶化。其次,劳逸结合十分重要,老年人以及日常工作生活需要久坐、伏案的人,要坚持体育锻炼,特别要注意舒展全身筋骨,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有助于骨骼活动,避免让关节由于过度疲劳而经受长期压力,降低患关节炎的几率。

季节交替之际预防感冒

    “雨水”之季的气温变化较大,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春捂秋冻”中的“春捂”也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捂好腿和脚。很多人习惯减衣时先减去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受寒后伤肺,容易引起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在此提醒市民保持每天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通风,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银耳、莲子、百合对症“去火”

    在乍寒乍暖,时晴时雨的早春,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也是生发的正当时,如果遇到外界气温骤升,容易导致身体积热,极易上火。

    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上火”,需要对症下药地去火,对于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适,推荐冰糖煮梨水,再放些银耳、莲子、百合,既好喝,又滋阴降肺火。在食疗上,还可吃些黄瓜或苦瓜等,吃些荠菜、油菜或西红柿。对于心火旺盛型的人,情绪急躁、失眠、口舌生疮等,平时还可多喝竹芯煮水降心火。

相关链接

春季祛湿妙法

    春天,不少人出现身体困倦、精神不振、胃口不好、乏力、上火等现象。中医认为,种种症状都是湿寒之气入侵的表现,关键在于祛湿。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祛湿食物:像玉米、胡萝卜、南瓜、荠菜、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蚕豆、黄豆芽等,可清热生津,健脾利湿,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排毒利湿的还可推荐薏米排骨汤、白扁豆煮排骨。春天湿气大,令人昏昏沉沉,建议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苹果等。

    (记者 许沁 实习生 陆赟)

杜博士信箱

风热感冒不宜用维C银翘片

    维生素C银翘片是中成药,主治与功能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它的注意事项包括: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适用于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明显,无汗、头痛身酸、鼻塞流涕。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畏恶风,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咳吐黄痰、舌苔薄黄、脉浮等现象。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给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头痛发热加重,或并由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该药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应严格按照该药用法及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该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记者 许沁 指导: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博士)

医生说营养

春天养阳多吃韭菜、虾仁

    中医养生讲究时令季节,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养生妙方。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昊表示,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而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

    “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眼干涩,视物昏花。春季养肝,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韭菜、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李昊提醒,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以及过于辛辣及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同济医院中医科董秋安医生表示,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后,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多,多为焦虑症、躁狂症等病。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值得提醒的是,夜宵、零食、过量的油炸食物、咖啡因以及尼古丁的摄取也会对肝脏细胞造成刺激,增加肝脏的负担,加重对肝脏的伤害。

    此外,长时间盯着电脑,令和肝脏紧密相连的眼睛受伤就是间接伤害肝脏,所以春天一定要注意每隔一小时给眼睛下课休息一下。 (记者 肖波)

健身一招

自我按摩足底有助排毒瘦身

    脚底有身体各脏器的反射区,按摩和刺激相应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排毒燃脂的目的,减掉内脏脂肪。

    敲击脚底:每天晚上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消除一天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正确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运动完成约两分钟。

    双脚晃动: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两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燃烧脂肪,并有助于改善睡眠。

    赤脚行走: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赤脚行走时尽可能让掌心得到刺激,可尝试走卵石路,坚持两分钟即可。

    揉搓脚趾:用双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每天数次,每次两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搓小趾外侧,揉搓小趾有助增强记忆力。

    脚底按摩: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加快血液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约两分钟,此法还有助于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