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身体里累积了多少毒素?

 乌鸦反哺 2012-02-22

塑化剂:86% 有机磷农药残留:74% 黄曲霉素:60% 二恶英:30% 其他:尼古丁、甲醛、亚硝胺(主要来源于腌制食品和过夜饭菜)、苯并(a)芘

86%体检者查出有塑化剂

今年刚四十岁的黄先生,前不久下定决心给自己的身体做了一个彻底的检测,他说,他想知道抽烟喝酒饮食不忌讳的自己,身体有没有受到例如尼古丁这样的有害物质的伤害。

他选择做了一个环境污染物质体内积蓄量检测,结果出乎黄先生的意料。 他体内不仅有尼古丁,还有甲醛和邻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塑化剂)。黄先生甚是惊讶,自己的身体内,怎么会积蓄了那么多种对身体伤害极大的污染物?

给黄先生做环境污染物质体内积蓄量检测的杭州爱贝亚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陈教授说,他们迄今已为3800多人做过检测,以尿液为检测样本,能检测尼古丁、塑化剂、杂环胺、黄曲霉素等有机化学污染物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物,总共可以检测30多类100多种污染物,像黄先生这样的受检者并不是少数。在这3800多个受检者中,共有1114人的检测项目中含有塑化剂检测,其中958人查出体内有塑化剂蓄积,占86%。

一半参检准妈妈查出有塑化剂

以总体而言特别注意生活方式的准妈妈为例,她们的情况好一些,但还是有两类污染物检出率比较高:塑化剂和有机磷农药。

在浙江省优生优育学会与爱贝亚检测中心共同组织的专项检测中,有866位准妈妈参加了邻苯二甲酸酯这项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孕妇尿液中检出塑化剂。另外,有406位准妈妈参加了有机磷的检测,超过30%的孕妇尿液中检出有机磷。

很多准妈妈人多的地方不去,新装修的房子不住,甚至连感冒都不敢吃药,这么注意,为什么还有污染物侵入和蓄积呢?

对于这个疑问以及黄先生的困惑,陈教授解释说,老百姓一般对污染物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污染物通常是有臭味、颜色鲜亮或异常的化学物质,接触的时候就能够让人感知到;二是认为污染物进入人体就会使人发生很多不舒服的人体反应(如呕吐、休克)等,较容易发现。殊不知,相当一部分的污染物是无色无味的,而且除非发生一些急性中毒事件,一般在生活中接触的污染物都是低剂量进入人体,长时间蓄积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是真正的“隐形杀手”。

很多环境污染物是平时可以感受得到的,会让人每天被动摄入:二手烟、汽车尾气、家庭办公楼饭店的种种装修污染……但有一些是平时根本感受不到的,会不知不觉进入人体内:蔬菜中的农药、海鲜中的多氯联苯、五谷杂粮中的黄曲霉素等;还有苏丹红鸭蛋、地沟油炒菜、塑化剂饮料、化学火锅底、硝酸盐燕窝……

检出污染物也别过分担心

大多数人不属于高风险区

陈教授说,根据他们的环境污染物内暴露检测数据库(内暴露检测是污染物人体蓄积量检测的专业术语),塑化剂、有机磷农药、黄曲霉素、二恶英、苯并(a)芘的检出率是相对比较高的。

不过,检出体内有污染物蓄积也不必过于担心,体内检出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数据达到一定区间才是高风险区间,需要充分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让这些蓄积的污染物加速排出并且减少它们对身体的伤害。

比如,在受检尿液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于9.0ng/ml、有机磷代谢产物高于0.28μg/ml、黄曲霉素M1(它是黄曲霉素的重要代谢产物及黄曲霉素体内蓄积量的重要指标)高于0.73 ng/ml,二恶英代谢产物高于1.6μg/ml、苯并(a)芘高于1.0ng/ml,才是高风险区间。陈教授说,ng是奈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μg是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只有少数受检者的数据属于高风险区间,未检出或者检出值低于此区间的人群不必过于紧张,在平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即可。

(说明:以上百分比为接受该项检测人群的百分比。比如共有3800多人接受了环境污染物质体内积蓄量检测,其中1114人的检测项目中含塑化剂检测,其中又有958人查出体内有塑化剂蓄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