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城市努力建设生态农业 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鲁西文苑 2012-02-24

聊城市努力建设生态农业 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01-11 作者:白正秋 访问次数: 79  

      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是聊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聊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能帮助农民致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粮棉油、蔬菜、畜牧、林果、水产等主导产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凸现。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基础雄厚。今年大灾之年粮食又获丰收。克服春季长期低温灾害影响,夏粮单产428.93公斤、总产236.7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秋粮生产面对特大暴雨袭击,全市上下积极抗灾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秋粮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成,预计全年粮食总产接近500万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到300多万亩,人均蔬菜产值占农民现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蔬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设施蔬菜更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预计全年蔬菜产值在120亿元以上。年底畜牧水产业产值将过百亿元。今年新发展经济林5.7万亩,植树造林13.16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36.9亿元。经过多年来的规划和发展,聊城市已经形成了主干公路沿线6大蔬菜产业带:聊城—东阿公路沿线早春西瓜产业带,聊城—位山公路沿线叶菜类产业带,聊城—阳谷公路沿线观光农业产业带,聊城—莘县公路沿线大拱棚西红柿、西葫产业带,聊城—冠县公路沿线大蒜、食用菌、鲜食食品产业带以及聊城—临清公路沿线早春茄子、食用菌、冬暖式大棚黄瓜、西葫产业带。形成了莘县、东昌府等县、区的大宗常规菜,阳谷阿城镇的西葫,东昌府区于集镇的小油菜,冠县斜店乡的黄瓜,茌平乐平镇的小西红柿以及莘县的双孢菇,东昌府的平菇,茌平县的金针菇,冠县的灵芝,莘县的洋香瓜等一大批规模种植、配套齐全,优势明显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几乡一业”的特色区域蔬菜基地。基地和产业带蔬菜产量已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70%以上。食用菌产业是聊城农业的一大靓点,聊城是江北著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44.5万吨,产值15.6亿元,出口3.5万吨,创汇1500万美元。其中莘县、东昌府区、冠县、茌平的食用菌生产特别突出,栽培规模、品种数量、科技水平、产量效益均居山东省前列,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莘县是食用菌生产综合大县,双孢菇生产江北第一,是全国双孢菇生产十强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双孢菇之乡”,曾荣获“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国食用菌生产十佳商品基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称号;东昌府区为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市、区)”称号;冠县店子乡被誉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乡”,是全国最大的灵芝生产基地,出口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茌平的金针菇享誉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金针菇加工基地之一。

      注重打造优质品牌,发展生态农业精彩纷呈。按照农业品牌向品牌农业转变的发展理念,聊城市各级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已发展到146个,其中认定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64个,面积17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78个,面积72万亩。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多施有机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硝态氮类的化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次数和数量。莘县张寨乡的韭菜,东昌府区于集镇的油菜,冠县前社庄乡的黄瓜,茌平县冯屯镇的大蒜、“小杨屯”鸭肉、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泰山早霞”,东昌府“绿亚”禽蛋,临清市“裕邦”禽肉、“贡梨”,阳谷县“凤祥”鸡肉、“银梨”等,都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聊城市出色完成了供奥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任务,有5家企业承担了2542头生猪和10.068吨分割鸡肉供应奥运会的任务。今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聊城市有21家企业获得了上海世博会动物和动物产品供应资格,为品牌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开拓上海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提高该市优质畜禽产品的国内、国际信誉和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先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必备的先决条件。聊城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制订技术质量标准为突破口,对全市生态农业开发中的生产技术、施肥用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节本降耗技术、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转化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应用中的技术难题。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建立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制定和完善了该市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营销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了农业标准化意识,提高了农民规范操作的水平,提高了发展生态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目前,全市共编制无公害等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66项,其中今年新增7项。初步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科研、生产、推广、加工相互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已建立各类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87个,基地面积达到258万亩。在畜牧养殖业上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培植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畜舍设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的“六统一”原则,不断完善养殖小区低碳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达2106个,畜禽养殖专业户达10万户,畜禽养殖量占全市饲养总量的82%。

      切实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步履铿锵。一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自2005年各县(市、区)陆续被列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国家和省投入的资金已达2095万元,配方肥推广面积已达876万亩。农业部门广泛宣传推广小麦、玉米两大作物的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亩减少化肥投入1公斤以上,节本5元以上,亩增收30元以上。通过使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秸秆反应堆等肥料化利用,秸秆饲喂牲畜过腹还田,生产食用菌等生物转化,年总综合利用秸秆567.17万吨,占秸秆总量的79.62%。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通过合理轮作、深松少耕、玉米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推广做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对改善农田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肥力,降低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通过“三改两分再利用”根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干湿分离、堆积发酵处理粪便,减少污染;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分级沉淀,减少污染排放;改直接排放为经无害化处理、制沼气后无污染排放,从而减少因畜禽养殖排放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茌平小杨屯鸭业集团投资200万元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每吨50元的价格回收饲养户鸭粪,用于制作生物有机肥,增加了企业和农户的收益,也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全市已有179个养猪场应用了“自然养猪法”这一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建设发酵床面积9.05万平米,存养生猪7.81万头,年减少排污28.64万吨,提供有机肥1.95万立方,有效缓解了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养殖效益、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了生猪养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聊城市生猪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积极推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和安全水平。2010年全市推广电子杀虫灯诱杀害虫面积4万亩;色板诱杀、防虫网使用2万多亩次;生物农药应用面积180万亩次;推广抗病、虫作物品种1000多万亩次,健身栽培300多万亩次;推广高毒农药替代使用技术1000多万亩次,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绿色控害示范基地两处。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正以3-5%量逐年递减,高毒农药的使用基本限制在种子处理等个别环节;人畜生产性中毒事件基本杜绝。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家园,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历年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3.9万余户。适宜建池农户的普及率达到18%。建一个沼气池,实施改厨、改厕与改圈。沼气用于烧水、做饭、照明,沼液、沼渣施于农田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使粮食增产15%--20%,蔬菜增产30%--40%,并能很好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全市户用沼气池可年产沼气4865万立方米,年节约标煤3.5万吨,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139万吨,对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建7处大型沼气工程解决了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年处理畜禽产生的废弃物14万吨,产生沼气150万立方米,生产沼渣沼液1.5万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集太阳能、沼气、种养于一体,已经发展到15个乡镇。莘县、冠县、临清、高唐等县(市、区)在发展“林—鱼—鸭—草生态种养模式”、“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粮—饲—鸡—猪—鱼生态种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加大生态林业建设力度。目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3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00万立方米,森林公园6处(其中省级2处、市级4处),林木覆盖率达31.2%,以林果生产、林纸、林板加工以及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年生产总值达100多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市”、“全省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市”。全市8个县(市、区)中已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全市以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为主框架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已基本建成,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东阿县利用沉沙池区大面积的沙化土地积极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冠县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区工程大力营造以鸭梨、苹果为重点的经济林生产基地,高唐县利用黄河故道沙区建设林纸、林板原料林基地等都卓有成效。

      强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生态农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针对聊城市农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的实际,各级采取“铺路架桥、搭建平台、产销对接”的有效方法,正确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产地市场注重“改善设施、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农产品的生产。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农产品大卖场、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的产销对接。从服务农民、引导消费、拓展市场的实际出发,市政府和农业部门每年开展多种促销活动,为当地农产品进市场、活流通打开通道。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级举办的农交会、农博会、绿博会、洽谈会,展示展销农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全市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131处,资产总额2.26亿元,年交易额91.4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农产品超市连锁配送专卖企业23家,营业面积6.6万平方米,营业额5.6亿元;在大中城市建立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41个,营业面积3.3万平方米,营业额3.1亿元;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7750个,其中标准化“农家店”4300个。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合作组织、批发市场和农民个人还可通过市农委组建的“聊城农产品网上市场”,推介自己并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电脑上网或者手机发送短信极大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全市已初步形成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禽、果品、木材、食品、水产、工艺品等十大产业加工基地,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88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25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40个,参加农户5.2万户。目前全市拥有蔬菜加工企业102家,年加工量约71.5万吨,其中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约20万吨。建成莘县和东昌府区两个2000亩的供港蔬菜基地,产品直接供应香港70多家大型超市,部分产品转口欧盟;莘县“杜婆”牌绿色香瓜,打进了北京3家大型超市;于集镇小油菜在上海易初莲花大型超市上市;茌平“茌星”牌蔬菜也实现了与北京佳美、济南银座等大超市的对接,产品销往北京、河北、河南、东北及内蒙古等多个省市,日交易量达200多吨。莘县9个蔬菜生产基地的12个品种,入选供应世博会,日供应量达30吨。聊城市新星农工贸实业公司、山东露易莎调味品有限公司等近年来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火车头”作用,进一步打响了聊城蔬菜的知名度,促进了蔬菜产品品质提升和农民增收。全市木材加工、林纸项目、果品储藏加工、森林旅游、花卉种植等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以高唐泉林纸业、临清银河纸业、茌平森森和能通板业、阳谷森泉板业、冠县百果庄园和冠县马颊河度假村等为代表的林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型林果加工企业的快速膨胀。(聊城农业信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