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是农历冬季的第3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第21位。从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开始到12月21日或22日结束。
大雪节气概述 大雪节气是农历冬季的第3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第21位。从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开始到12月21日或22日结束。 ◆ 大雪节气的含义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 大雪期间太阳离北半球最远 大雪期间的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的22°44′继续南移到23°26′。值得一提的是,当太阳直射点移到23°26′—— 南半球南回归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由南回归线开始北移。大雪节气期间太阳离北半球最远。大雪结束之时,是冬至开始之日,是人们开始数着“九九”过隆冬的日子。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大雪是迈向隆冬季节的一个过渡期。 ◆ 节气大雪与大雪天气 大雪节气中指的“大雪”与我们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大雪”意思不同,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中央气象台规定: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之间或12小时内降雪量达3.0~5.9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 ◆ 大雪期间值得注意的几种天气
◇ 降温 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 大雪(暴雪) 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 冻雨(雨凇) 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统计,每年12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在–3~0℃时,容易出现冻雨,冻雨出现几率占到76%。 ◇ 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我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 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其中,以吉林的雾凇最为有名,连续几天的雾凇,形成的冰雪世界,让爱好旅游和摄影的人惊喜不已。 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 雾霾 12月份,在刚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近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也会打个照面。 ◇ 凌讯 冬季,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没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漫河堤的灾害。如果强冷空气来的晚,12月就容易引发流凌灾害,值得关注。 大雪节气与农事活动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