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比较【摘要】 目的: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2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 红霉素组(65 例)和阿奇霉素组(47 例 ),红霉素组组每日 20~25 mg/kg 静脉注射,10~14 d, 阿奇霉素组每日 10 mg/kg 静脉注射,3 d/周,共 2 周。结果:红霉素组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P < 0.05),而两组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别(P 均 > 0.05)。红霉素组组的胃肠道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P < 0.05)。结论:红霉素仍然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早期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儿童 Comparing the Clinic Efficacy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CHEN Chuan-gui, QIN Wei, WU Hong-y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 efficacy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rythromycin group (n = 65) or azithromycin group (n = 47). Erythromycin group received erythromycin 20~25 mg/kg for 10~14 days and azithromycin group received azithromycin 10 mg/kg for 3 days weekly, for 2 weeks. The clinic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erms of fever was shorter in erythromycin group than those in azithromycin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ough, pulmonary rale. The rate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and injection site pain were higher in erythromycin group than those in azithromyci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rythromycin is still first choic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early stage.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Children 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常见病,近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治疗 MPP 的最常用药物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现对我院儿科 2006 年 1 月 - 2008 年 3 月收治的 112 例支原体肺炎肺炎分别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 例 MPP 的儿童均为我院 2006 年 1 月 - 2008 年 3 月住院及门诊患儿,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1]。年龄 3~14 岁,平均年龄 7.6 岁;男 54 例,女 58 例,就诊前病程 5~30 d,确诊时间平均 9.6 d,112 例中发热病人 95 例, 平均体温 39.2℃,其中体温 < 38℃ 5 例,38℃~39℃ 12 例,> 39℃ 78 例。所有病人均有咳嗽,肺部啰音 87 例,其中 56 例为右侧肺部湿啰音,31 例为双侧肺部湿啰音,其中 9 例合并喘鸣音。所有病人行胸部 X 线检查:X 线表现以肺部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点片状浸润者 83 例,其中右肺单侧者占 64 例,两肺呈网状阴影者 7 例,病变累及 1 个或 2 个肺段,表现为较大的云絮状片状阴影 13 例,肺门影增浓、肺门淋巴结肿大者 9 例,其中胸腔积液 2 例,所有病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 IgM 均为阳性,其中 12 例为第 2 次检测为阳性。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起病时间、发热天数、双肺啰音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红霉素按每日 20~25 mg/kg 加入 5% 葡萄糖液中,浓度为 1 mg/mL,滴速l mL/min,同时在红霉素溶液中加入山莨菪碱,剂量为 0.1~0/3 mg/kg,每日 1 次,10~14 d。在静滴红霉素前 30 min 口服蒙脱石散 1.5~3.0。阿奇霉素每日 10 mg/kg 加入 5% 葡萄糖液中,浓度为 1 mg/mL,滴注时间为 1~3 h,连用 3 d,停 4 d,再用 3 d;两组病人静脉给药以后均改为阿奇霉素 10 mg/kg 口服,连用 3 d,停药 4 d,两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观察 治疗开始后观察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和静脉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0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症状及体征改善天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 根据资料性质不同分别采用 检验或 t 检验。 2 结 果 2.1 红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疗效比较 红霉素组在退热时间上优于阿奇霉素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两组在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 见表 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红霉素组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18 例(27.7%) ,静脉注射部位疼痛 31 例(47.69%),而阿奇霉素组 则分别为 8(17.0%) 和 11 例(23.4%)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 论 MPP 是儿童肺炎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10%~40%[2]。近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致病原为肺炎支原体(MP),MP 是一种介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含 DNA 和 RNA,无细胞壁,因此,临床常用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其无效,对影响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常敏感。因此最有效的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索,红霉素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仍然是治疗儿童 MPP 的常用药物,然而,红霉素常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使用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治疗 MPP,阿奇霉素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在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浓度高,为同期血药浓度的 10~100 倍,炎症部位的浓度较非炎症部位的浓度高 6 倍。然而,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 MPP 疗效,各家报道不一[3-5],本资料显示红霉素在治疗支原体肺炎中退热时间上明显优于阿奇霉素,而在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上两者不并无明显差异。红霉素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69.81%~91.34%[6,7],红霉素吸收后,在胆道、十二指肠中形成肠、肝循环,使药物在胆道及小肠浓度特别高。因为红霉素是一种较强的平滑肌刺激剂.红霉素刺激肠壁,引起平滑肌强烈收缩,甚至痉挛,使肠蠕动加快,引起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报道在红霉素溶液中加入山莨菪碱以及在用药前服用蒙脱石,可以明显减轻胃肠道反应[6,7]。本资料红霉素组病人在使用红霉素时注意红霉素浓度和滴注速度,在红霉素溶液中加入山莨菪碱,并在用药前服用蒙脱石,结果红霉素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 27.7%,较文献报道的低[6,7],但仍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尽管红霉素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阿奇霉素高,但并不严重,所有病人均可坚持使用,3 d 后可能是由于病人适应性增强,两组病人胃肠道反应基本消失,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由于国内 16 岁以下患者使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在大规模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前。我们认为目前对 MPP 的初期治疗,特别是早期伴有发热的病人仍应首先给予静脉注射红霉素,症状、体征明显控制后以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