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初二撑腰糕

 苏迷 2012-02-26

01.jpg

                                                                                                                                                                                  二月初二撑腰糕


       诗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今天是二月初二,民俗中,是蛰龙升天的日子,又称龙抬头。男人们会在这一天争着去理发,谓之“剃龙头”。对于苏州的女人们来说,这天下厨要给全家人煎一份年糕———“撑腰糕”。“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这就是撑腰糕的来历。
  撑腰糕不仅是一个民俗,它也是一份很不错的美食。喷香的菜籽油,小火煎好年糕,外表香脆,内里糯软,甜香四溢。还可以在年糕片上打一个鸡蛋,一起煎得两面金黄起锅,配一碗热腾腾的白米粥,在这个早春时节吃,特别舒服。
  如果说,欧洲人擅长做面包,山西人擅长做面条,那么苏州人就特别擅长做米粉类的糕点。因为地处长江下游,苏州有着悠久的稻米文明史,百变稻米,苏州人制出了各种各样米粉类小吃,并产生了与之相和的习俗。从腊月廿四夜祭灶王吃团子,到过大年吃年糕开始,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撑腰糕,清明吃青团,四月初四酒酿甜,五月端午米粽香,六月里松花团子娇,七月里炒肉馅团子鲜,八月里双馅团子甜,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里又吃大方糕……四时八节里的小吃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小时候,年糕大多是家家自制的,它成为年的一部分———做年糕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一个体力活,从大人到小孩,从男人到女人,全家人从洗米磨粉开始,都开心地投入到做年糕的工程中去。那年糕,和造房子用的八五砖差不多大小。随着天气暖和,年糕上长出了白毛,老妈拿起洗衣服的板刷,拿盆清水,涮涮涮,洗不掉的霉斑就用刀切掉。那年月,不懂黄曲霉素,只知道,粮食是不能浪费的。现在,吃撑腰糕,不必用隔年的年糕,黄天源、万福兴等糕团老
  字号,撑腰糕都是新鲜出炉的时鲜货。撑腰糕的分量多为125克(二两半)的样子,形状则是年糕的缩小版。黄天源卖2.5元/块,万福兴卖2元/块。同是老字号的桂香村,撑腰糕论盒卖,有10元、15元两个品种,分量和内容都不一样。
  黄天源随着撑腰糕,还同步推出了青团子。不过,对于欢喜按时令来吃的苏州人来说,二月二是吃糕的日子,去年今日,黄天源8000块撑腰糕卖断货,万福兴1万块糕堪堪应付。苏州人吃撑腰糕,结棍的。今天,你吃糕了吗?撑起你的小蛮腰,给家人端上一盘“嫩黄娇”,我们吃的不仅仅是一碟米糕,而是我们苏州人生活的传承,一份历史的记忆。
来源:城市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