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08首<41-60>

 雨中笠翁 2012-02-27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唐代诗词赏析:

《其他篇》508首<41-60>   

精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1王建——《新嫁娘》
42张洁——《何满子》
43卢纶——《送李瑞》
44张乔——《书边事》
45张旭——《桃花溪》
46高适——《别董大①》
47刘禹锡——《竹枝词①》之一
48张志和——《渔歌子①》
49李煜——《虞美人①》
50李煜——《浪淘沙》
51李煜——《破阵子》
52李煜——《相见欢》
53李煜——《相见欢①》
54王昌龄——《出塞》
55王昌龄——《芙蓉楼辛渐》
56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7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58王翰——《凉州曲》
59王昌龄——《闺怨》
60贾岛——《寻隐者不遇》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1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文解释】
  新婚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开始做羹汤。不熟悉婆婆的饮食口味,先送给小姑品尝品尝。
 【词语解释】
   谙:熟悉。
    小姑:丈夫的妹妹。
【诗文赏析】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诗人描写了一位新嫁娘为了使婆婆满意,善于寻找办法的故事,她为了摸清婆婆的口味,请小姑先品尝,因为小姑最能代表婆婆,诗人对新嫁娘的聪明是欣赏的。这首诗具有故事性,充满了情趣与诗意,耐人寻味。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2张洁——《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离开故乡三千里,在深宫里居住了二十年。唱了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在你面前。
 【词语解释】
    故国:故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述了宫人悲惨的一生,反映了宫人生活的痛苦与悲伤。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使这首诗特别简括凝练、强烈有力。二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数字,使诗句特别精炼。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3卢纶——《送李瑞》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送李端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
 【词语解释】
    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相向:相对。
    风尘:纷乱的世境。
【诗文赏析】
  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4张乔——《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书边事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清凉的秋日号角声停了,征边的人倚在戌楼上。春风吹着昭君墓,太阳落向梁州。大漠上看不见士兵阻扰,荒僻的边地上有客人游览。蕃人就像这流水,永远向南方流去。
 【词语解释】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青冢:指昭君墓。
    穷边:绝远的边地。
    情:心情。
【诗文赏析】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起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本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诗人描写了宁静的边塞,一片没有战事安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这首诗写景抒情,别具一格。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5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隐隐约约一座高桥隔断在云烟中,在石矶的西边询问渔夫。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一边呢?
【词语解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诗文赏析】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分,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诗人赞美了清幽的环境,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及希望隐逸的追求。全诗景中有情,诗趣盎然,含蓄清远,回味无穷。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6高适——《别董大①》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 董大:高适的友人。

2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3曛:日落余光,天色昏暗。

赏析:

缠绵淡的留别诗故有悱恻感人的韵味,慷慨豪放的赠别诗同感人。只是发自肺腑之言,都会给人慰藉,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送别的景物。悲壮却不凄凉。这时以内心来体验眼前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对友人的叮咛质朴无华却深情真挚,给友人以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7刘禹锡——《竹枝词①》之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朗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注释:

1 竹枝词:又称《竹枝》,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且歌且舞。后由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男女情爱与当地风俗,均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2 满上头:开满山头。

3 蜀江:泛指溪流。

4侬:我。

赏析:

诗中委婉地描绘了一位热恋中的少女的复杂心境,对情郎满怀深情,只怕对方有朝一日会变心,音节和谐,言词清新,兴中有比,比中有兴。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8张志和——《渔歌子①》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49李煜——《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
 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
 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
 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0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1 潺潺:雨水声。

2 阑珊:已残,将尽。

3 罗衾:锦缎做的被子。

4 饷:片刻。《草堂诗余》注“一饷谓一衾之顷”

5凭:倚

6 别时:被迫离开故国之时。

赏析:

梦里梦外,天上人间,对照问将亡国的哀痛逼出,苦涩凄凉渗入帘外的残春景象。即使“独自莫凭阑”,内心的痛楚还是法消解的。凝望故国江山,无限怅惘,无限悲凉。故国去也,春去也,弦断曲终,引为绝唱。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1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注释:

1 四十年:南唐始祖建国至后主为宋所灭,前后三十九年,举其成数而称四十年。

2 霄汉:指云天。

3烟萝:云霞草木,指隐居生活。

4干戈:兵器。

5一旦归为臣虏:指李煜被宋俘虏。

6 沈腰:南北朝时诗人沈约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句子,后人用“沈腰”指人瘦。

7潘鬓:晋代文学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他三十二岁时头发就开始花白。后以“潘鬓”作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称。

8 庙:祖宗的祠庙。

9 教坊:古代朝廷中掌管女乐的官署。

10宫娥:宫女。

赏析:

一国之君成阶下之囚,凄惨绝伦。往日种种盛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余下沈腰潘鬓的憔悴、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2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 春红:春天的花。

2 无奈:无可奈何。

3胭脂泪,留人醉:杜甫《曲江对雨》有“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此处化用。

赏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草木皆能有情,人的恨意愁肠自然能如水东流。以草木写愁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末句“自是”二字不知蕴含了多少无奈,多少惆怅,境界阔大,余韵愁远。“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别恨无有穷期。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3李煜——《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4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汉乐府〈横吹曲〉名,汉武帝李廷年西域乐曲改制,内容写将士的边塞生活,声调悲壮。

秦、汉:互文对举,犹言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本为两事。龙城,车骑将卫青北伐匈奴时,曾至龙城;飞将,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匈奴称为“飞将军”。《唐诗别裁》卷十九校记云:“此处'龙城飞将’。乃合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兴安岭,长约一千二百公里,为北方天然屏障。

全诗意谓: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里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未回还。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赏析:本诗为传世诗章,反映戍边将士连年苦战却无能为力,诗人企盼有汉代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来镇守边疆,也表达了人民的烈愿望。

?李攀龙称这首意境深远、气势贯注的名诗为唐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5王昌龄——《芙蓉楼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一统志》:“芙蓉楼在镇江府(今属江苏)城上西北隅。”系润州刺史王恭所所建。

辛渐:其有未详。

连江:犹满江。

入吴:指满江寒雨流入吴地。

平明:清晨。

楚山:镇江府一带先属吴后属楚,故吴楚实为互文。以楚云状丹阳风物。

洛阳:指辛渐要去的地方。

冰心:比拟纯洁的心地。

玉壶:常与“冰”相结合,比喻清白无瑕的品德。

赏析:

借景以抒情,托物以言志,表明作者为官清白,心地纯粹,被贬问心无愧,无意追求功名富贵。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6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芙蓉山: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一二句:写旅客投宿时之所见所感。意谓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冷地冻,茅屋贫寒。白屋:犹茅屋。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三四句:写主人与旅客之所见所感。意谓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投宿;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

赏析:

这是“五方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7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一统志》载:“兴福寺在虞山(今江苏常熟),齐彬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题'曲径通幽’处即此”。禅院:僧人居所。

颈联意谓:山光使野鸟自得怡然,潭影让人们涤除杂念。

尾联意谓:一切声音至此一片寂静,只听得钟磬之袅袅余音。万籁,人世间与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籁,从孔穴发出的声音。

赏析:

    本诗自始至终描写古寺清晨之宁静;山木之寂静,曲径之幽静,禅房之肃静,潭影之恬静;且愈转愈静,静得似乎让人掩卷之余也受到禅心的洗礼而深感清静。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8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凉州曲:又名《凉州词》、《凉州歌》,乐府《近代曲》名。原是凉州(今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诗人多以此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全诗意谓:举起夜光杯,葡萄美酒多滋味;正当畅饮时,马上的琵琶把人催,将士说:即使醉卧沙场上,请君切莫笑痴狂;古往今来征战地,竟有几人回故乡?

葡萄美酒:葡萄酿酒,本西域特产。《史记·大宛列传》:“大宛(西域国名)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葡,原作“蒲”。夜光杯:《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杯,杯受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暝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满中,汁甘而香美,。”此处形容酒杯之精美,作酒杯的美称。

赏析:

这是一幅“边疆将士畅饮图”,写将士们远戍边疆,生还无望,于是乎借酒解忧,痛饮强欢,其感情欢乐而凄凉,其场面爽而悲壮。

蘅塘退士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59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全诗意谓:闺阁里的少妇不知愁,浓妆之后兴高采烈登陆翠楼;忽见得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夫君长年征战为封侯。

凝妆:犹豫不决严妆、盛妆。犹珠楼、玉楼,指女子居住的精美楼舍。

陌头:阡陌之上,借指野外,非指街道。陌,田间小路。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赏析:

诗句写一位少妇登楼为春色所感,巧妙地从她情绪的骤变,细腻地表现了春闺之怨。

蘅塘退士评:“不知愁”曰:“偏先着此三字,返起下文。”即先着意写“不知愁”,然后跌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虽然仍不写愁,然而蕴涵的离愁别绪却倍增其中。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60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松:赞其风骨。

山:颂其仁爱(仁者爱山,知者爱水)

只在:就在

云:咏其高洁。

——郁郁苍松,巍巍山峰,悠悠白云,隐者之居也。

赏析:

本诗写一位药济世而云游不定、超尘飘逸的隐士。言辞流丽,耐人寻味;风格清雅,富有哲理。

松、药、山、云,这四个字是仙家的典型意象,隐者应该是位方外高人,让人隐隐觉得有股飘飘欲仙之态,我不容易掩饰住自己失望情绪,茫茫深山云海,哪里有他的影踪?或许隐者也并不是什么仙家高人,他所拥有只是那单纯而朴素的生活。单纯和朴素也许就是我心中的至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