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

 草原精灵nlk 2012-02-28
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
深圳市教研室研究员 程少堂
2003-07-17 16:02:29  来源: 
 
 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讨论正方兴未艾,大学语文教材市场已是烽烟绵起。高中新课标的颁布无疑将掀起高中语文教授模式彻底的改革。语文教学究竟应往什么方向走?下面的文章或者会带给教学研究者们一点有益的启示。
 《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深圳市语文教研界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课题。目前,这项课题研究正按计划推进到攻坚阶段——即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文教育美学新体系的层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的语文美学体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需要集思广益。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我们的主要观点,请方家不吝赐教。
 
语文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经初步研究,我们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语文课教学出语文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换言之,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因此,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美学”与“中国(汉)语文教育美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对语文教育进行美学研究。但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和外延上有重大区别,简而言之,只是借用一般的西方(或现代)美学理论对汉语文教育进行研究,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美学,反映的只是汉语文与西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些审美共性;而只有对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审美个性进行研究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语文美学。
 综观我国学术界和语文教学界,对语文教育进行美学研究的单篇论文是不少的,但这些论文基本上是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专著看,经过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和网上搜寻,我们发现,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只出版过一本语文教育美学(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语文教育美学是以西方美学原理为依据构建的语文美学体系,虽然也能较好反映汉语文与西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些审美共性,但却不能很好地反映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审美个性。这种体系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美学,而不是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简而言之,反映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特点的,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语文美学体系,还没有诞生。
 
语文味:中国(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中国语文教育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因此,中国语文教育美学体系最好是以反映汉语言文学特点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是“味”或“滋味”。
 “味”或“滋味”的基本涵义是“意味”或“趣味”。“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而且一旦说清楚,往往就是“不够味儿”或“味道不足”,所谓“大羹无味”。学术界认为,由于“味”或“滋味”范畴反映了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个性,所以“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
 那么,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语文味。
 我们把语文味看成是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它具备成为逻辑起点的基本条件。其一,语文味反映了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既然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个性是“味”,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语文教育的审美个性也应该是语文味。其二,语文味是中国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最高范畴。语文味是一个最高的抽象,是对汉语文教育审美个性的最高概括,因而具有本质性、综合性和简约性特点。其三,语文味概念内涵着汉语文教育活动的一切矛盾的萌芽,潜在着汉语文教育活动发展和转化的推动力量。作为逻辑起点的范畴要满足推演的需要,必须是研究对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关系,它内涵着其后概念、范畴、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因而,由这样的起点始发的概念与范畴的逻辑推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必然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语文味恰恰是语文教育过程中起着“细胞”作用的辩证范畴,它本身虽然十分抽象,但它却潜在地包含了汉语文教育中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矛盾或矛盾的萌芽,同时,它能把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进来,也能把古今所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华和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长处吸收整合进来。再者,它符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历史在这里指汉语文教育的发生发展史,逻辑在这里指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特殊审美个性所决定,汉语文教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的审美个性就是语文味。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因此,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如果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开始叙述,就能体现逻辑的与历史的进程的一致性,就能以逻辑起点的抽象所反映出的简单规定性,反映历史进程的起点所表现出的简单规定性。
 
构建新的语文美学体系的意义
 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美学体系,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美学体系,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和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广大教师有三重任务:一是理解新课标,二是实践新课标,三是发展(或完善)新课标。就语文教学而言,要落实新课标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无论你运用什么新观念新方法,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另一方面,新课标既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更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加以发展和完善。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有可能对新课标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该理论还是对目前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完善或补充。语文味理论,既吸收了素质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化现象的产生。
 其次,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美学体系,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这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引领目前的语文教改走出形而上学的困境。目前的语文教改存在许多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本着按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特质和规律出发的原则,在积极鼓励教的个性和学的个性的张扬的同时,坚决反对和拒绝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因此有利于开拓语文教改的新局面。

相关链接:
 以语文味为核心范畴和逻辑起点,中国语文美学新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1、语文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主要研究语文味及其特点是什么;
 2、语文味的生成原则研究——主要研究语文味是如何生成的;
 3、语文味与情感激发研究——主要研究语文味与情感激发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情感激发的手段教学出语文味;
 4、语文味与语言品味研究——主要研究语文味与语言品味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语言品味的手段教学出语文味;
 5、语文味与玩教材——主要研究如何以审美的态度,从多角度解读教材;
 6、语文味类别(味类)研究——主要研究语文味有哪些类型(就目前我们的认识看,语文味主要分为情趣、意趣和理趣三大类);
 7、语文味的障碍(味障或味阻)及克服研究——主要研究为什么有些教师要么教不出语文味,要么语文味很淡,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味阻”;
 8、语文味与各类文(语)体教学研究——主要研究不同的文(语)体教出语文味的方式方法;
 9、语文味与教师素质研究。

摘自:《中华读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