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改革与课例研究

 杏园隐者 2012-02-29
课堂教学改革与课例研究
作者:千里草    文章来源:成长博客    点击数: 1886    更新时间:2010-1-26

好的课堂应当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技能。————题记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舞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主阵地。2003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我们立足课程新理念,努力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几年来,先后到青岛、博兴、杜郎口中学、江苏等地参观考察,亲身感悟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地把新的有价值的经验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6年来的探索,反观传统的课堂和新的课程理念,反思自己实践,我们认为,深化课堂改革,不应是对传统课堂的彻底否定,不应是对传统课堂的粉碎性的改革,正确选择应当是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也就是传统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整合。传统经验与新的教学理念的整合就是要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就是要接受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就是要知识能力与人格发展相和谐。传统经验继承的关键是研究讲练,新的教学理念增加的关键是研究问题与情景设计、点拨。在讲练结合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的培养,实现课堂的和谐高效,这应当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导学式、导读训练式、立体式、六环节等,它们都有效地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体现,基本形成了新课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反馈巩固——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路子,但是,不同的学科在这个框架下又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实质上是基于自身已有经验的经验重建和意义生成,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活动、交流、共享和思维碰撞进行解决。自主学习是实现互动学习的前提,是互动学习顺利展开的保障,互动学习使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能够得以充分展开与再构建,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也是自主学习成效的体现与评价。开展教学模式研究,是促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纽带,是教师模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桥梁,它有利于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细节铸就完美。课堂教学改革,概括的讲,改革的是课堂结构,调整的是教学关系(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内容)。换句话讲,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是教与学在时间上的重新分配,是在教与学各自的时间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方式的变革以及互动方式的设计与优化。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学中的生产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真正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应关注以下细节:

    1、理性学习嫁接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分小组,合桌子;备精品,分任务;学生讲,老师听的课堂形式和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反馈落实的环节。

    2、优化教学方式,有效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相对科学的教学模式。限制是灾,强制是难,包办是害,放手是爱。崔其升校长说:学生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依赖,老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作为教师,教师是元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不是班长、士兵冲锋陷阵;教师是摄影师,镜头对准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教师是教练员,无论队员的素质多么差,也不能取而代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引导、点拨、补漏、纠错、评价。这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艺术能给教师的课堂带来灵气,知识能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

    3、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增加师生相处时间,在平等尊重理解包容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做教育,快乐幸福做教育。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秀教师就是先进教育生产力。

    4、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文化;构建多方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课堂文化;打造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5、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精力、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这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大的制约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应包括指导学生走进他能够发展的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里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6、关注课堂生成,构建生命课堂。生成和预设是矛盾的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双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课堂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我们认为,课堂生成的东西来源于学生经验的重建和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机智能使生成性课堂更精彩。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时,教师应该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地倾听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探究解决,课上解决不了,也课题放在课下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来解决。教学是一种倾听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的倾听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

    7、注重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及程序,注重环节过渡自然,课堂流畅;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注重随机应变,逐步积累教育教学智慧

    8、评价指导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的高效、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学生的终生幸福等因素。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力争实现这样的课堂管理目标:让所有教师的常态课都合格,让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常态课成为优质课。

    课例研究是研究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载体,也是广大教师乐于参加、有话可说的重要活动形式。在课例研究中,要把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三关注二提高的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课后反思交流以及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标达标活动。关于立标课的确立。骨干教师执教立标课,但是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不一定就是立标课。确立了立标人之后,对立标人的立标课也要经过三课两评一反思同课异构名师团队集体会诊等不同形式的磨课研究,确立立标课的基本操作规范,进而建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群众性的学标达标活动。

    2、课例研究应突出问题指向。问题是研究的载体,没有问题研究就没有方向,也就无所谓研究实效。在课例研究中,要关注研究主题,或课型研究,获课堂问题研究,通过问题解决,从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在以真实问题为研究指向的课例研究活动中,要与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问题驱动学习研究,进而提高教师读书学习的实效性。

    3、教师的课后反思。反思,是以研究的态度总结梳理过去的工作。对于课堂教学反思,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对课堂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有的关注知识,有的关注方法,有的关注学生,有的关注教学风格¨¨,根据不同的关注点,要研究建立不同的教学反思支架,找准反思参照物。在教师个体有效反思的基础上,要抓好反思之后的交流、学习和改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可以是对整节课的反思,可以是对某个环节、某个问题的反思,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理性总结,也可以是对课堂不足、遗憾的分析和完善。作为研究案例的撰写,应遵循教学案——学案——课堂实录——分析反思的一般框架。

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