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飙榜:十大公路电影

 公众号i51movie 2012-02-29

10 十大公路电影——《邦妮和克莱德》 

十大公路电影——《邦妮和克莱德》 
上榜理由:以雌雄大盗的终结,预示着公路片时代的到来。
触动指数:★★

  


这是一部提到公路电影,就不能不说的电影,不过这部电影的意义绝不只限于公路电影的丰碑,它也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同时它也饱受争议,即使到了今天,它仍然算得上是一个社会话题。 
    《邦妮和克莱德》又名《雌雄大盗》,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邦妮和克莱德曾在30年代横行德州,持枪抢劫银行,最后为警方击毙,是耸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而1967年这个故事被搬上荧幕,这部电影并非宣扬“恶有恶报”,相反地,以邦妮和克莱德为主角,并且美化了他们的行为,给与两个人极大的同情,影片一放映就造成极大的争议,当初被邦妮和克莱德所杀害的人及其家人更是义愤填膺,另一方面青少年却奉二人为偶像,两个人的服饰甚至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款式。 
    关于这部影片的争议已经是陈腔滥调,不再赘言。这里只谈这部影片对于公路电影的意义。影片包含着对于美国社会的控诉,影片的背景虽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达对现存体制和国家机器不满的情绪,正好与60年代末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气氛相吻合。 
    导演阿瑟·潘借助两个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机器抹消个人意志的不满,也表现了60年代末人们价值观的丧失。比如,抢银行并非为财,只是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抛去社会性的争议话题不谈,《邦妮和克莱德》不仅是公路电影的总要作品,在整个电影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电影。


09 十大公路电影——《天生杀人狂》 

十大公路电影——《天生杀人狂》 
上榜理由:一段颠覆常理的旅程,是对人类道德的鞭策和拷问。
触动指数:★★☆

 

剧情很像《邦妮和克莱德》的《天生杀人狂》也是一面世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评论家们爱将两部电影相提并论,也是因为两部电影在选材和叙事手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部电影在根本上不同的是,《邦妮和克莱德》的两位主角至少还让人有些同情之心,《天生杀人狂》中的雌雄大盗则令观众只能冷眼旁观。 
    有奥利佛·斯通做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做编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部电影肯定是对人类道德和眼球的又一次刺激。电影描写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雌雄大盗米奇和玛洛丽的故事。两人真如片名所说的一般,是天生的杀人狂,所到之处腥风血雨,只留下一个活口宣扬他们的事迹。但是,随着他们的事迹被新闻媒体不断渲染之后,他们竟成为全世界年轻人崇拜模仿的对象。在《天生杀人狂》中,公路与旅程只是杀戮延展的途径。 
    中途碰到的人物,只是提供了男女主角杀戮的牺牲品和自我炒作的工具,而旅行的主要目的,也只是让新闻媒体在后苦苦追赶,好制造出更多的新闻报导而已。本片所表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好体现了当前美国的文化氛围。奥利弗·斯通的每一部电影都充满了争议,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金字招牌。 
    他颠覆观念,嘲弄媒体,不受道德责任感的约束。承袭了《生逢7月4日》、《刺杀肯尼迪》的主题,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也以谴责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为主,这一次的对象是媒体。不过,媒体肆意忘形的年代,斯通又为什么不可以对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呢?

08 十大公路电影——《德克萨斯的巴黎》 

十大公路电影——《德克萨斯的巴黎》
上榜理由:有时,心与心的距离,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触动指数:★★★


疏离和流浪一直是维姆·文德斯电影的永恒主题,但无疑《德克萨斯的巴黎》是其中最醇厚感人的一部。虽然它更像是主人公特拉维斯,对于故去爱情的一次乌托邦式寻找。但是其中传达出的失去爱情后无根漂泊的人生状态,却让影片有种嵌脏入肺般无法释怀的苍凉感伤。
    一开始,导演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闪耀着刺目光芒和无比绝望的沙漠。恍惚的烈日白光下,一个形容憔悴的孤寂身影,在划空而过的惊颤弦乐声中,倔强而漫无目的地走着,就像一个被放逐的流浪者。行走,变成了他的身体对世界唯一的回应。而德克萨斯,巴黎,这两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错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特拉维斯心灵上的缺口和距离。它来源于四年前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个曾经无比相爱的恋人,因为相爱而猜疑,因为猜疑而精神失控,因为失控而导致落荒而逃。
    但影片没有直接回溯那场爱情悲剧的源头,而是通过四年后特拉维斯再次出逃为线索,接着在他冥冥的寻找过程中,让记忆一点点地被唤醒。特拉维斯最终找到了妻子,但是现实再次让他无法面对。不是因为珍已经变成一个色情场所的脱衣女郎,而是因为这种劳役式的自我惩罚,更大程度表达了他对曾经爱情的祭奠。
    永怀哀伤,似乎就像肉中之刺,可以让人不再盲目和放纵……

07 十大公路电影——《荒野大飚客》

十大公路电影——《荒野大飚客》
上榜理由:走自己的路,赚自己的票房,让别人说去吧!
触动指数:★★★


假如你有机会可以来一场旅行,一场自由随性的冒险,可以让你平凡的生活从温和变得疯狂,你会接受它吗?
    电影《荒野大飚客》中所讲述的四个人,无一例外的都在经历着中年危机。他们为碌碌无为的过去而痛心,更为无法预期的未来而焦虑。人就像天地间最渺小的一粒沙子,那种无助的感觉如影随形。
    几年来,这四个好友每到周末都会穿上皮衣,骑着摩托车跑上那么几圈。这回四个人一合计,决定彻底摆脱紧张的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压力为自己放一周的假。他们一天为被,以地为床,开始了生命中唯一的冒险——征服公路。
    一路上,四位荒野大飚客骑着哈雷摩托闹出了一连串笑料,也许导演有意将这部电影拍成通俗易懂的喜剧,但通篇的笑料却让不少人觉得是鸡肋。不过,伴随着媒体和舆论恶评如潮的,却是电影在北美居高不下的票房。
    无论别人说什么,这部电影却最终以小成本赢得了大票房。也许片中本应有五名大飚客,而这第五人就是本片的导演。在电影中,不管人们如何笑大飚客们拙劣的车技都不能阻挡他们旅行的脚步。而在电影外,本片的导演也和荒野大飚客们一样身体力行。无论人们如何嘲笑电影,他依然在走自己的路,拍自己的影片。总归,票房到手,别人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


06 十大公路电影——《强盗保镖》 

十大公路电影——《强盗保镖》 
上榜理由:世界也许并不完美,但在路上的人,却依然可以享受完美的旅途。
触动指数:★★★☆


    这又是一个由犯罪开始,由逃亡之路作过程,用死亡作结尾的故事。不同于那些暴力美学的影片,此片给人无限的温暖和伤感。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的德州,两名罪犯越狱,并劫持了一名七岁男童作人质。其中一名罪犯,为了保护小孩不受另外一名罪犯的侵害,而杀死了同伙,开始充当小男孩保护人,男童来自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慢慢的他跟强盗之间产生了父子般的感情。影片未尾,趋于善的一端的布什却被善的代表即神枪手误解打死的悲剧性情节是着实会令观众不断反思。 
    本片由老牌影帝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他自己则甘心为新科影帝凯文·科斯特纳担任一个配角。两位影帝的演出,使得这个节奏舒缓,带有悲伤色彩的影片有了落脚点。使得儿童教育这个带有很强说教色彩的主题,顺其自然的映入人心。使得影片具有社会、道德、教育意义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更具有艺术张力。可以说每一个人看到这个影片,都会激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和对于教育方法的思考。不过,也许看完影片后,多数人还无法进行这样的思考,因为首先要把眼泪止住。
    整部影片到处充满着罪恶感,和对命运对人性的颠覆。在这个封闭的、阴暗的、不准掉头的环境里,似乎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的表现着反抗与背叛,表现着人性中的丑恶与扭曲,每个人也都在为求改变而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或许就是在影射人生的歧路。罪恶和善良,正义和邪恶,道德和诱惑,就这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


05 十大公路电影——《摩托日记》

十大公路电影——《摩托日记》
上榜理由:一个旅程,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个人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触动指数:★★★☆


    这是一个以公路片为载体的名人传记,片中的主人公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著名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影片通过他二十三岁那年穿越拉丁美洲的历程,既揭示了五十年代拉美社会的各种严峻现实,又记录了这位英雄年轻时代的心灵成长轨迹。 
  影片没有一上来就极力宣告一个英雄的存在,相反却更像是对一个普通青年躁动青春的写实。二十三岁的切·格瓦拉和每一个精力充沛想入非非的青年一样,最初只是为了上路而上路,眼前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似乎有着无穷的趣事在等着他们,沿途绮丽的风光,还有不同地区热情的女郎等。但随着旅途的深入,拉美社会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的创面,开始向他们一一展现,贫苦生活的人们、无家可归的孩童、以及亚马逊河深处的那些麻风病人……这些接踵而来的见闻,让两个年轻人的心开始变得沉重。虚无的狂躁逐渐褪去,代之的是冷静理性的思索。这段长达一万多里的形成,最终结束于切·格瓦拉二十四岁生日,他用在秘鲁乡村医院照顾被隔离的麻风病患者,作为对过去自我的告别。也许这时他已感到了学医的无奈,革命才是医治民族苦难的唯一出路。 
  至于导演沃特·塞勒斯,之前的一部《中央车站》曾让无数人为之感动,他那寓思考于温情之中的手法,也在这部影片中再次得到了应用。

04 十大公路电影——《逃狱三王》 

十大公路电影——《逃狱三王》 
上榜理由:假如一段旅程一定要有终点,那么它应该是我们心灵的家园。
触动指数:★★★★


    20 世纪30 年代。这里是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座监狱,犯人们正辛苦地劳动着。某天,其中的三个人越狱了! 这就是埃佛雷德、皮特和德尔玛。埃佛雷德曾经是个律师,口才极好,就是他舌灿莲花,诓来了这两个跟班。三个人的目的地是埃佛雷德在密西西比河边的小木屋,因为他说自己在那里藏了价值120万美金的宝藏。但是,他们只有四天时间,因为四天后小木屋所在的地方将被水力发电公司冲成一片汪洋。为了这一伟大的任务,三个极富喜剧色彩的的犯人磕磕跘跘地展开了他们的逃亡之旅…… 
    这部电影有着浓郁的古希腊式的神话色彩,而三人在旅途中的种种际遇,也和神话人物和神话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三人先是遇见了用歌声引诱旅人的海妖女,三个把持不住自己的人上了当,而皮特也因此失踪。至于神话中的单眼巨人塞克罗波斯,就是那位凶神恶煞的独眼传教士。他假意与他们交朋友,并趁机打劫了他们,但是最后奥林匹斯的诸神终于眷顾了他们。 
    这部电影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因为主角们是在一个巴洛克式的古怪世界里穿行。如果说一段道路,一次旅程真的有一个最终点,那么,无论是奔驰的摩托还是赤足的漫步,我们最后到达的地方,应该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故事的结尾也颇有神话特色,主角们最后被水力发电公司幸福地冲到了自己向往的地方。一切都开始变化,生活美好了起来。 

03 十大公路电影——《雨人》 

十大公路电影——《雨人》 
上榜理由:真情可贵,可更难得的是发现和把握它。
触动指数:★★★★


    这是一部在奥斯卡的大名单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经典影片,也是整个八十年代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影片。查理经营者一家不太景气的汽车行,他的父亲是一个百万富翁,不过两个人早已感情破裂,没有来往。 
    一日律师来电话说他的父亲过世,查理本不想丢下公司去奔丧,可是想到父亲的遗产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转机,于是便与女友前去参加葬礼。可是父亲的遗嘱却把300万美元的留给了查理已经回忆不起来的哥哥,他的哥哥就是“雨人”。 
    “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闭症”的一类人,而查理的哥哥就是一个深度自闭症患者。为了成为哥哥的监护人,拿到300万美元,查理开始照顾雨人,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影片选择了“亲情”这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主题,并且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使用道德的多重选择来对“亲情”概念加以烘托。所谓“道德的多重选择”,实际上指的是在片中作为弟弟的查理在对待金钱利益和手足之情上的两种选择,这也是构成影片矛盾的焦点所在。 
    影片的各个方面也都可以堪称经典,不过它的经典更像是一部严谨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好莱坞式教科书。影片力求达到所谓“学术”与“大众”之间最为适当的交汇点,并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一点发扬光大,一方面得到那些评委们的肯定,另一方面博得大众的欢欣,最后影片果然获得了双丰收的效果。

02 十大公路电影——《末路狂花》 

十大公路电影——《末路狂花》 
上榜理由:末路的狂花,是女权运动中最苦涩的光华。
触动指数:★★★★☆


    一般意义上的公路片都充满男性象征,甚至是以男性为主要观众的电影,但是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却选择了两个女性作为主角,其用意不可谓不大胆。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充分证明了导演的独具匠心之外,也肯定了电影中“另类”旅行拍档的可能性,让公路电影的类型更加丰富了起来,更是为轰轰烈烈的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不能忘却的记忆。塞尔玛和路易丝是一对闺中密友,塞尔玛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路易丝则是个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 
    由于为平日无聊的生活琐事烦扰,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路上的她们显得比平日快乐了许多。尤其是赛尔玛,跟平时家庭主妇的状态判若两人。在公路边的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塞尔玛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得寸进尺,企图强暴她。 
    情急之时路易丝赶到,男人虽放开了塞尔玛,但仍不知悔改,口出讳言,尤其表现出对女性的蔑视,这使得路易丝在盛怒中开枪将他打死。原本这可算是一桩自卫杀人案,但是现场没有其他人证,两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被判重罪下,开始踏上了她们的不归之路。《末路狂花》所描绘的旅途,无疑的是两个女人由被逼到主动对抗整个男权社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中,塞尔玛和路易丝慢慢发现,做与整个男权社会对抗的女战士更加令她们快乐。同时她们也体会到了,只有对方才是真正能倚靠的对象。但是,选择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对塞尔玛和路易丝而言,这个代价可能是她们的生命所无法承受的。因为这个社会毕竟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塞尔玛和路易丝的反抗犹如一现的昙花,虽然美丽,却注定了短暂。

01 十大公路电影——《逍遥骑士》 

十大公路电影——《逍遥骑士》 
上榜理由:逍遥骑士们旅程的终点,创造了公路电影旅程的起点。
触动指数:★★★★★

    就情节而言,《逍遥骑士》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由丹尼斯·霍普饰演的比利和彼得·方达饰演的瓦特是两个典型的嬉皮青年。两人在倒卖毒品大赚了一笔钱之后,驾着他们的哈雷摩托车离开洛杉矶,前往新奥尔良,目的是寻找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美国。 
    作为这样一种追寻的载体,影片至少有一半篇幅都在拍摄沿途的风景,并且配以令人印象深刻的乡村音乐和摇滚乐。作为观众,我们也随着瓦特和比利一起,领略了美国本土各不相同的风景和人文画卷。始于一场犯罪的旅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命运的不幸。但这毕竟是一场寻梦的旅程,因此逍遥骑士们在旅途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都极具代表性。其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就是杰克·尼柯尔森饰演的,酗酒成性的律师——乔治·汉森。 
    乔治身上所带有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气质,既与瓦特和比利在某些方面有着重叠,又在其它一些方面更多地体现了本片中的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美国,什么又是自由? 这样一个看透了美国式自由的人,却在漆黑的夜晚中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打死。乔治没有来得及到达新奥尔良。他和他的美国一起死在了路上。 
    而陌生的过客竟然因为看不惯比利的长发,而对他们举起了猎枪。本片虽然以三个寻梦者的死亡而告终,但是逍遥骑士们寻找美国的旅途,正是那个时期的美国年轻人们心中疑惑的缩影。作为跨掉的一代,或是失落的一代,他们对于现存世界的厌恶,使得他们义无反顾地面对着前方的未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