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早期拍卖史

 丑骥馆 2012-03-01

 

 

 

 

 

 

 

作者:布来恩  利尔蒙特

 

 

巴纳特 利尔蒙特出版社

 

英国布赖恩  利尔蒙特版权所有

 

 

 

 

 

 

翻译:王興中


 

 

      

由于电视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电视媒体对艺术品拍卖业具有潜在的作用,因此,人们常将“唱歌去”表示要去参加网上拍卖,并广为流传,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只有在本世纪,拍卖会场才成为艺术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对于这种具有投机性质的艺术品交易来说,通过媒体拍卖可以提高营业额,可以实现拍卖人的初期目标。

近期成交额得到快速增长,一周来电视台、电台和报纸到处可见艺术品拍卖的大幅广告,随时都有营业额大幅突破的报道。著名的售卖活动则以嘉士德和苏富比莫属,他们事先都用媒体效应将拍品炒热,并通过宣传机器成功地将社会名流吸引来参加拍卖。

伦敦将商业销售活动有机地与拍卖相结合,这种活动倒底已经持续了多久,在此之前又是怎样操作的,拍卖的真正发源地在哪里,以及怎样会发展到今天国际性拍卖,这些问题都无从考证。拍卖人对艺术品拍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之前对棉花、茶叶、食糖以及对奴隶的拍卖是否也做得很好呢?

我们的调查表明,二十世纪,艺术品作为商贸活动的一种物品之前,拍卖已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即使在当今的拍卖活动中,我们惊奇地发现,献身于拍卖业的人们至今仍在研究古老的拍卖艺术。嘉士德创建前,当人们陶醉于室内物品的拍卖成果时,但古罗马早已创造了好几项拍卖记录。在众多难卖物品之中,家具是很难出售的,而巴比伦的家具拍卖已经称著于古罗马。

拍卖作为售卖活动的一种形式,早就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人们迷恋于拍卖活动。好多不定因素联结成整个拍卖程序,因此,人们似乎对拍卖又感到非常陌生。事实上,大部分的拍卖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好像只有在价格不固定的情况下才能使委托方产生一种安全感。即使买主在拍卖会上以最低的价位成交,卖主对此也毫无怨言,因为买受人确实是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击槌前,买主、卖主,甚至在场的观众都因价格的飚升而激动不已,不论是在小城镇,还是进行大型的国际性拍卖,同样都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拍卖人站在会场中间,他既可从买受人那里得到佣金,又可从卖主那里得到委托费用。如果拍卖人完全按伦敦网上拍卖那样,只收取买主的佣金,那么,拍卖人是否还有必要再站在会场的中间呢。

十七、十八世纪,拍卖人采用了社会效应与经济时效相结合的手法。他们既出售东印度公司的全新进口货物,也出售奴隶和工业革命的产品,因此,拍卖人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当时名声不济的“三角贸易”。三角贸易除了游说外,还要做一些其它的工作,譬如在交易前要确立委托关系,明确拍品的价值,就是说从第一次出价,经过不断变更,达到了对拍品价值的初步确认。

十九世纪初,英格兰和美国对拍卖和拍卖人提出了许多批评,很多是针对制度而发出的谩骂。在拍卖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有争端的事件,因此,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拍卖会上作出相互的直接攻击,甚至美国国会和英国议会中也出现对拍卖活动进行攻击的现象。当听到了更新颖的拍卖方式时,他们把目光集中到既具有几百万英镑的资产,又具有可视线路的电视拍卖活动上。

同时,我们也对这种活动的可行性,和通过“商圈”,或称经销集团,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进行论证。因为,商圈在经销世界中都是以压价来获取经济利润的。1927年英格兰将商圈的操作活动视为非法,但由于举报者极寡,再加上立法通过的规定很难付诸实施,所以也未予认真执行。参与今天拍卖圈的经销商还惊奇地发现,与他们同样肆无忌惮的祖先们,在十八世纪的巴黎和十九世纪的英格兰,同他们一样,也是通过“商圈”在进行操作。

调查中还有趣地发现,世界各地的销售活动如此频繁,销售方式如此繁多,使人眼花缭乱。拍卖中是用握手的方式,还是用窃窃私语的方式进行竞价,是用揿按钮的方式还是通过打电报的方式进行竞价,则是由竞买者来决定的,不论竞买人是在日本,或在荷兰还是在美利坚合众国,一概由他们来选择竞买的方式。

我们在对拍卖及其历史的调查中还发现,古代与当代拍卖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但也有显著的相同之处。拍卖的差异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过程中,一种拍卖方式的结束,也正好是另一种物品售卖方式、分配方式的开始,当然,通过拍卖手段来处理物品的方式亦将随之改变而改变。当我们需要寻找拍卖以及拍卖风格的历史纪录时,我们总能在历史档案中找到需要的详细资料。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古今的拍卖还是有其相同之处,通过一般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拍卖确实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这种魅力引发出许多最基本的人性特征,这种特征不仅使拍卖没有被历史所淘汰,反而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拍卖的成功并不在于交易的技巧,而是在于不可改变的和难以自控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要制服对手,并且公开证明,在追逐唯一的或最后一位竞买者时,既要表现出不凡的气质,还要表现出雄厚的经济实力,或者气质和实力两者都要同时表现出来。当人们渴求的天性自然增长时,这种购买欲望很难能用毅力来控制。因此,直接参与拍卖的竞买者立即一分为二,在击槌前一定会作出购买的选择。


 

 

第一章  早期拍卖史

 

在研究拍卖历史的过程中,对拍卖的本质通常容易出现一、二个误区。如果用现有的活动方式来评价过去的一切,就会想入非非,引入歧途。例如,古董及工艺品的买卖早已采用拍卖的形式进行交易,富豪们本来就在追觅这些古董。可是有人认为,现在的拍卖则给富豪们提供了一个消遣解闷的场所,或者给古董经销商提供了一个窗口,使这些掮客有充裕的时间反复推敲,最终还是将这些艺术品卖给商务繁忙的富豪。

今天,相距遥远的大宗物品出现在世界性的拍卖会场里,毋庸置疑,某些精品必定被情有独锺之辈买下珍藏。然而,甚至在今天,很多地区还是采用拍卖方式进行交易,包括牲畜和鲜鱼的交易,资产和机动车的转让等。如果作深层次的回顾,早期的拍卖,很少有人去研究拍卖的起源,而是更多地想采用简便的方法进行交易,因此,在处理剩余商品时,拍卖确实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可是那时并不重视或很少重视工艺品的拍卖。

当然,拍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具有浓厚的色彩,正像其它事物那样,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通过改造,使自己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迎合阶段的发展特征。当今的意见,包括批评和辱骂,或许可以恰如其分地反映当前丰富多彩和千瞬万变的社会。所以,研究拍卖发展史可以揭示社会的一瞥和各个时期的经济观。

最早记载拍卖史实的资料出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90年和480年之间生于土耳其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他对当时的历史记载得非常详细,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西塞罗和其他历史学家称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在描述公元前巴比伦客户的章节中,他做了以下记载:

 

在所有的乡村里,每年都举办一次姑娘拍卖会。他们将适婚女孩集中在一起,而男人们则在她们四周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拍卖师依次唤叫每个姑娘的名字。叫到名字的女孩站起来供拍卖师拍卖。拍卖先从最漂亮的女孩开始。然后是稍次一点的姑娘。第一个姑娘很快以高价成交。拍卖女孩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婚。阔佬之间为了购买一个漂亮的女孩而激烈竞价。而下等人肯定无法娶到一个漂亮的老婆,他们只得廉价娶一个丑姑娘为妻。当拍卖师将所有漂亮姑娘卖完后,再呼喊一般性的女孩,也可能是个跷脚,叫这个一般性的女孩站起来,然后问在场的男士,哪一位愿开价娶她为妻。有人竞价后,拍卖师将这个姑娘敲定出售。他们将漂亮姑娘卖来的钱,用作丑陋姊妹或畸形姐妹的嫁妆。如果有人不通过拍卖而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意中人,这是违法的。如果确定婚娶的男人没有通过拍卖是不能将姑娘带回家的。通过拍卖而结为夫妻的,如果生活上出现不协调,法律允许将购买款退回给男方,异乡人只要愿意也可以在异地买妻。

 

这种有趣的报道不仅使我们知道运用拍卖的时机,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些其他的事。希罗多德阐述说,成交后若出现争执,可以退回货款。事实上这一点与今天的拍卖行为完全相吻。售卖是一份有条件的契约,法律上明确拍卖具有某些强制性。可是成交金额往往会把我们引入到另一个误区,误认为拍卖会上的竞价总是往上攀升的报价。“拍卖”这个词出自拉丁文“auctio,本意就有增加的意思。因此拍卖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公开叫购买人竞争,并要胜者预付定金。事实上,拍卖并不完全是攀升的形式。拍卖的形式、竞价的方式在世界各国并不相同。以英格兰为例,就是在同一个国家,拍卖方式也并不完全一致,而且还呈变化的趋势。

在希罗多德引用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对漂亮姑娘的拍卖采用渐增式的方式,但出售相对难看的女孩时,由于男士不满意,很少有人参加竞争。为了卸包袱,需要采取一种通融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拍卖采用相反的渐减式报价,价位一直往下降,直到其中有人愿意接纳不幸的女人为止。

拍卖方式在民族和历史的词汇中并不一定是渐增式竞价,而且还包括荷兰式的拍卖,或自高而低的拍卖,还有燃烛记时的拍卖和日本式的同时竞价。我们在深入研究这些拍卖方式的同时,还应身临其境地将某些历史变更也一并进行研究。尽管我们有千万条理由认为,古代的拍卖无处不有,可是我们对拍卖的准确使用范围和采用的方式依然是一无所知。有限的资料只肤浅地提及了古代民间的交易性拍卖,就是没有详尽的介绍。希罗多德介绍拍卖之后,为了收集资料,我们必须向罗马进军。

托马斯将拍卖作为一种商业交易,这确有其事。拍卖这个词汇派生于罗马的auctio一词。由于我们对有关竞买的资料知之甚少,因此似乎有理由按照auctio的词意来推测,都把竞价作为渐增式竞买,直至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报价后无人作出反映时为止。与希腊的史料具有同样价值的罗马文史资料提到了拍卖一词,详情记录了组织拍卖活动的人员分工。拉丁文 dominus是出售人 所售物资的持有人。argetarius 一词是售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出钱垫付售卖费用的商人。“praeco是售卖的促销员,是所谓的广告宣传的代理人,他具有双重身份也扮演拍卖师的角色。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在拍卖会上引人注目,但他对古罗马的拍卖还是毫无总体概念。

售卖会的广告宣传需在拍卖前二天刊登,由 praeco或新闻发言人向公众宣布。书面的布告需详细说明售卖的细则,并由邮局寄送。同时也必须注明售卖活动在 atrium auctionarium举行。有关竞价方式的细节比公开大声报价更具体,报价时,既可以点头示意,也可以用眼神示意等方式静悄悄地进行。

或许罗马式的售卖在当今的拍卖方式上更具有普遍性,这是一种“约定性”的室内售卖方式。这种近乎于罗马式的拍卖适用于家具和家庭动产的售卖。以罗马教皇卡里古拉(音)为例,为了应付沉重的债务,经马可.奥里利乌斯同意,他将自己的家具及教堂用品进行拍卖,以补充国库赤字。这项家具及动产的拍卖持续了二个月之久。

高效的罗马战争机器胜利地拓殖古代大片领土,因此给拍卖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罗马军队多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被征服的国土上掠夺了大量各类物资。许多战利品被拍卖,许多战俘也以同样的方式在罗马世界的奴隶市场上出售。事实上,罗马的商人跟在远征军之后扩大贸易,目的是在占领区举行拍卖。这种售卖条件是“刀枪威逼之下”的交易,也是罗马式的“击槌”成交。

近代的旅游者可能会惊奇地了解到,传说中的阿波罗诞生地诗歌般的希腊岛,却是希腊和罗马的奴隶中心市场。旅游者执意要去看看显赫一时的拍卖旧址,这块宁静的土地与当时火热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个岛屿是将奴隶输往希腊和罗马的港口,也是当时海盗船经常出没的地方,当时的场面必定非常火爆。为了增加国家的税收,强行征收售卖奴隶税。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拍卖奴隶也是为罗马教皇服务。在奥古斯塔斯统治时期,拍卖的所得税是二个百分点。当古罗马暴君尼禄执政时,法律明文规定卖主必须纳税。据此推测,在新规定实施前该由买主交税,若这种推断成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卖方纳税的这种想法具有多么现代的创新,而这项税收的发明者就是古罗马。

所有这些引起了经销商的不满,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对这种不公正的额外费用而大声疾呼。他们公开猜测,创造这种税制的元凶不是嘉士德,就是苏富比拍卖行。其实,可以明确地说,这些税制与这两个拍卖行毫不相干。也可以肯定地说,对于税制的争论,如同其它事物一样,在此之前,在二千年之前早就有了争辩。尼禄的倒行逆施只是免去了买主的税费。但古罗马元老议员历史学家塔西佗对此则有评议,他认为,这只是名义上在对买主实施免税。因为,卖主纳税势必增加销售价,所以这笔税还是加在客户的头上。卡里古拉(音)则认为,像其它大多数事物那样,税收必须废除。

通过拍卖来处理债务人的不动产,这种方法非常有趣。“东罗马帝国学会”对此已有记载。按照罗马的法律,债务人只要同意将所有财产交债权人去处理,就可免于拘捕。如果债务人将财产交出,如果债务人亡故或躲逃在外,地方官员就不可传唤债务人。但是可以进入特殊诉讼程序,可以将债务人的财产划归债权人所有,强制予以出售。。一旦决定进行售卖,必须刊登物资售卖公告,30天后,若债务人并未死亡,或死亡不满15天,就可以召开债权人会议。会上债权人任意摸一个号码,表示某些物品归属某债权人并同意提交拍卖。再过一段时间后,在执行长官的监督下制订售卖条件,并准备进行拍卖。

还要再等最后的10-20天,再次等待债务人是死是活的消息,并最终决定公开拍卖。拍卖会上,竞买成功者就当场宣布为买受人,同时将产权正式进行移交,这种拍卖体现了对原物主认真负责的精神。自此之后,新物主就成为不动产的持有人,与其他物主一样,具有独立司法责任,既可合法地起诉他人,同时也可被人起诉。

古罗马另一项“首创”记录,很可能要推崇为希腊亚该亚之战的军事胜利,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46年的事。军事上取得胜利后,执行官卢修斯.马缪斯下令,凡油画及雕塑之类的战利品必须在罗马公开拍卖销售。在拍卖阿利斯泰兹(音)所画的一幅酒神巴克斯的油画时,报价竟达到600,000赛斯特思(古罗马的一种银质币制),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价格,相当于当时23,000个金币。买受人是佩尔加缪(Pergamum)的国王阿特拉(Attala)。阿特拉虽买下了这幅油画,但却是南柯梦一场。因为,罗马当局对此深感疑惑,认为这幅画具有某些特殊功能,还可能具有某些魔力,只不过人们并未察觉,否则就不会出这么高的价格。

结果是阿特拉并未得到所购的物品,就像其他国家一样,当局拒签“珍品”出境证,不允许将油画带出罗马。事后将此画请入教堂,放在谷类女神像旁,作为教堂的点缀。

公元79年,意大利发生火山爆发,古都庞培全城淹没,但对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得到了非常巨大的资料。这场骇人听闻的惨祸对拍卖业来说,只是这条灾难锁链上的一个小小的链环。当地拍卖师的一幅肖像连同当时货币的仿制品,都会勾引起对这座不朽城市的缅怀。拍卖师卢修斯.凯锡宙斯.朱坎杜斯()的半身像于1845年被发掘,现存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进行公展。

据资料查实,在罗马教皇统治期间举行过一场无与伦比的大型拍卖会。公元193年罗马禁卫队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出售一件拍品,而竞买人只有二位。爱德华.吉本在他所著的《罗马帝国的衰落》一书中对这次非凡的拍卖作了生动的描述。吉本在书中告诉我们,禁卫队在政府和参议院的席位数大增,他们逐渐认识到他们的地位赋予他们的力量。他写道:

 

对于专制王朝来说,需要有这种令人敬畏的仆人,但往往对王朝又带有威胁性。由于禁卫队进入政府和参议院,因此,历代国王都教导他们,要看到他们自己的力量,又必须看到政府工作的弱点,要藐视他们的议长,必须保持禁卫队的威严,必须与民众构筑一条鸿沟,罩上神秘的面纱使禁卫队具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

 

正是由于这种威严,最终导致了禁卫队谋杀珀蒂纳克斯国王的事件。在全国一片狂热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国王派他的表弟萨尔.皮辛纳斯(音)去镇压兵变事件。可是萨尔对杀人凶手放任不管,反而用长矛把珀蒂纳克斯捅死,提着首级来到皇宫,决意抓住皇位空缺的机遇登上皇位。他的行为是赤裸裸的,吉本写道:

 

由于禁卫队清醒地知道,他们不可能在常规的情况下买下这个价值昂贵的王位。因此,他们跑到城墙上高声宣布,罗马城的王位即将公开拍卖,将王位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人。

他们这种蛮横无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武力干预。这起声名狼藉的事件使世界感到痛心、羞愧,并引起了全城人民的愤慨。这个消息传到了迪杜斯.朱利缪斯()的耳朵里.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参议员,他毫不顾及社会的疾苦,而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他的老婆、女儿、那些已经获得解放的奴隶,以及他所豢养的食客都奉承地说,他理所当然肯定可以得到王位,并诚挚地恳求他抓住这一幸运的机遇。这位自负的老人急忙赶到禁卫队的营地,参加王位竞争。可是萨尔.皮欣缪斯(音)正在营地同禁卫队进行谈判,并在城墙脚下开始同迪杜斯进行竞争。这项售卖活动的主持人是忠于萨尔.皮欣缪斯的使者。他从一个候选人走向另一个候选人进行邀价,并注视着他们。他对候选人的出资情况进行比较。萨尔.皮欣缪斯早先承诺要向每个战士捐赠5000赛斯特思(音)(一种古罗马的银质币制,约合160英镑)。迪杜斯.朱利缪斯对捐赠款极感兴趣,立即将每位战士的赏金涨到6250枚赛斯特思,200英镑。军营的大门立即向买受人打开,宣布他为国王。并接受了战士们的效忠誓言。迪杜斯以仁慈为怀,保证原谅萨尔.皮欣缪斯参与竞争的行为。并保证往事一概不究。

 

在经过就职仪式及一系列庆典活动后,获胜者朱利缪斯回到他的住处,反思这几天所发生的事。吉本写道:

 

奉承的人群离去后,给他留下的是一个黑暗、孤独和惊恐的环境,他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种轻率、荒唐之举萦绕着他的脑海,他看到了前任国王的命运,他对他的危险任期感到迷惘。他在竞争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是用金钱买来了王位。

 

罗马世界最高拍品竞买给世人留下古喻今讽的启示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买主对此慎重处置。

对古代拍卖中的文明轶事知之者甚少。据报道,七世纪有一位已故修道士遗下几件私人珍藏的瓷器,希望予以拍卖。这个修道士生前当过拍卖师,他不仅能向竞买人阐明售卖条件,而且当他的同伴失去控制而邀价太高时,对他的同伴也会提出忠告。

当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崩溃时,文明开始跌向深渊,这就是著名的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公元410年,野蛮的游牧部落对罗马大肆掠夺,因此,资料收集出现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空白。至少,征服罗马的游牧部落决不会仿效他们的敌人将战利品予以公开拍卖。可以肯定地说,在此后的几百年历史中,拍卖活动不复存在,因此,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拍卖活动的资料。直至十六世纪中叶,才陆续有一些拍卖活动的记载,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由于得不到任何拍卖资料,因此,在撰写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很难用其它方法来填补这段的空缺。中世纪,或称时期,或称黑暗时代的记载资料如此匮乏,以致在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中,只得采用推理和依靠研究人员主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分析。要将文明古国末期到近代初期这一段历史进行补缺。虽近代初期后,历史资料又重新展现,可是我们对那一段拍卖工作的空缺感到特别无奈,因为缺口实在太大。

资料源极度枯竭,好多地区的作家只得结束了他们的写作生涯,可以相信,先期建立起来的良好社会文化和评论活动突然间消失殆尽。只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后,文明才得以恢复,昌盛才得以重现。现代的历史学家对那段历史不会产生切肤之疼的认识。他们很难相信在那段特定的时期里观念和职能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只有当所有一切都恢复正常时,大家才会比较容易接受。中世纪历史学家丹尼斯.哈依对这种情况是非常清楚的,

 

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绝非是一出圣诞剧。如果不是出于政治改革的需要,这种景况是很难发生的。那时旧有的观念和落后的技术不允许进行改进,人们只得用新的观念来稀释、淡化以往的观念。

哈伊教授不敢相信历史资料会明显地出现一个断裂层,这段历史必须由我们来编造、填补。似乎有理由作出这样的推测,那就是他们将适应原先罗马社会所有平民遣送到他们严格控制的地区。拍卖的历史同样也是揉合在这段历史长河中,可是令人不可置信的是,拍卖活动在那个时代也被勒令停办。我们所不能忘怀的是,那个时期他们将拍卖活动只当作一般的贸易行为。对那个时期缺乏拍卖活动资料的解释是,拍卖活动正处于低潮,我们根本没有发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事实上,中世纪的社会基本上是农耕社会,那个时期土地及农作物才是人类的唯一财富。哈伊归纳说:

 

即使在黑暗时代最黑暗的地方,钱币和商店表面上并未被取消,但事实上已成为可有可无之物。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进行解答。为什么拍卖活动的资料中断的时间这么久,直至十六世纪才得以恢复。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历史称之为“近代时期”。十四世纪的欧洲,遭受了战争、农民起义、严重饥荒及黑死病(14世纪蔓延于亚欧两洲的鼠疫)。所有这些灾难造成的后果是大批居民死亡。因此,我们不能祈求他们去了解中止信贷的期限及利率调整的比例。十四世纪是经济衰落的年代,城市里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造成了工业萧条,继而导致了商业的回落。这种情景延续到十六世纪,此后才得以恢复。

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后,我们才找到了编写历史的有关资料,自此欧洲开始进入昌盛时期。我们选择的标题正好与历史上下呼应,当时,社会上已经将拍卖活动视之为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这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解释,即使文明国家不能全部采纳这种竞争的交易方式,但至少在大多数的国家里,他们会将拍卖视作贸易竞争的一种特殊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