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辈子做有钱人:30岁前靠体力 50岁后靠钱赚钱

 4050szl 2012-03-04

 顶梁柱的烦恼:努力赚钱还是努力理财

  二十岁到三十岁时,靠专业、体力赚钱;三十岁到四十岁时,靠朋友、关系赚钱;四十岁到五十岁时,靠钱赚钱。

  奔向“有钱人”的途径有很多,拥有一家私人公司、靠专业赚钱、继承遗产、当个金领、投资致富等。但在中国,以下三大支柱往往是最能成就“一辈子有钱人”的。

  房地产、股票、债券、企业

  自己创办的企业,是除房地产和股票、债券外,“一辈子有钱人”最可靠的资产。事实上,大多数极为富有的“一辈子有钱人”,都是因创建自己的企业,从而走上致富之路的。

  但时下的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叹,做实业不如投资赚钱来得快。作为中小企业主,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如何平衡赚钱(实业)和理财的关系,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理财不是发财

  在时下的中国,高企的创业成本、高昂的税收、过高的融资成本使得企业经营的困难加大。从事实业似乎变得越来越不讨巧,反倒是投资已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在办公室,杜拉拉并不是好当的,需遭受老板的白眼;而创业,需面对极大的生存压力;而成功的投资者,却可以生活得很自由,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生活和工作,可以是丽江,也可以是鼓浪屿,甚至是马尔代夫,没有任何日常的烦琐,不必受任何人影响。

  但调查研究表明,排名第一位的获得财富的来源还是开办企业,在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有40%左右的富人通过经营企业获得财富,在中国大陆更是高达62%的比例。而投资则能使你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会赚钱也要会管钱。把实业做好,是保住根基,使企业能长久发展,财富得以持续增长。把理财看做保障财富的一种手段,两者有主有次。

  对于企业主来说,企业账户上往往有多余的现金,很多企业主学习投资的目的,就是如何让账户上的钱活起来。但他们应该明白,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不同,个人理财或可激进,但企业理财应更讲究稳健,或落袋为安。个人理财失败大半是因为投资决策失误,而企业投资失败很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主来说,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事“业”取得更稳健的发展。

  以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为例,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前董事局主席荣智健黯然宣布:因财务董事越权,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以12月23日的澳元兑美元汇价,中信泰富共亏损91.55亿港元。

  此次,中信泰富购买的是俗称“累计期权合约”(accumulator)的结构性产品,而这种合约有个血淋淋的绰号:“以后再杀你”(I kill you later)。按照合约规定,中信泰富的接货汇率为澳元兑美元0.87,若汇率低于0.87,公司须以两倍接货。此外,合约明确指出“止赚不止蚀”。在巨额亏损公布后,荣智健,这个历经豪门沧桑、曾经雄踞富豪榜榜首的荣氏家族第四代继承人,虽然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秘谶语,却躲不过投资“滑铁卢”,并黯然下台。

  但很少有人关注,在荣智健下台后,澳元便一路升值,澳元兑美元从一度跌至0.6006,升值到1以上,澳元升至历史最高位,放到今天,中信泰富重组后的外汇合约竟然已经赚钱,甚至赚大钱。但从消息披露来看,中信泰富投资澳元,并非因为套期保值以及看好澳元作为商品货币的前景,如此巨额的合约金额已经远远超出其对澳元的真实需求,与其说是套期保值,还不如说是投机。

  荣智健的“下台”,是因为他误将理财理解为“发财”。实业投资与投资、投机之间,应把握好一个度,玩自己玩得起的游戏。

  类似的情况,还有因把中航油拉入炒作期货的巨额亏损旋涡的陈九(久)霖,这位一度顶着“航油大王”、“打工皇帝”等多顶耀眼光环的风云人物,最终却是在新加坡黯然服刑1 035天。若企业主投资时抱着成功了是自己的、损失了是企业的想法,就容易使风险控制成为一纸空文。

  在企业进行投资时,应明白投资并不是主业,应将投资来的利润反哺实业,而不是将实业利润不断投入投资中去。若不断加大“赌注”,而不注重风险控制,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在潮水过后成为“裸奔者”。

  理财是管理财富、保障财富的手段。理财的目标,并不是“发财”,而是在保值的前提下让财富增值。理财,不应无止境地追求收益,因为高收益必然与高风险相对应。期望过高会忽视风险,这是理财的大忌。

  做企业要给自己留好退路

  对于很多创业家来说,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才是其最好的投资。而此时,不妨用投资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的公司,你的投资容易“退出”吗?

  要想成为“一辈子有钱人”,我们的目标是赚钱,而不是和资产发生感情,不要爱上你投资的股票,而如何对待一手创建的公司,究竟是像养猪一样养公司,还是像养儿子一样养公司?

  随着企业的壮大,你很难再持有100%的股权,而一旦上市,企业也就变成了公众公司。企业家必须明白:从今以后,企业不再是你自己的,而是你和投资者共有的。如何看待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如果把做企业看做“养儿子”,那么就会成为一生的牵挂。如果把做企业看做“养猪”,那猪养大了自然得要卖掉。

  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他们很多的投资都放在公司里。而最糟的情况就是,我们花了很多钱,但当我们的投资遇上困境时,却没有人愿意接手。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无论情况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忽视“退出”战略。

  一家核心资源是公司创始人拥有的人脉的公司,你敢投资吗?一家赢利良好的诊所,但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这样的公司,你敢投资吗?

  一旦用“投资”的心态看待目前的事业,也许你会发现和过去截然不同的视角。

  让我们看一下,一家容易“退出”、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持续经营能力:即便失去某位关键人物,也能自动运营。

  现金流充足:只需要很少的资金投入,就能保持运营,获取利润。

  稳定的客户群:只需低成本付出,就能获取回头客。

  持久:不需要很大资金投入,公司还能持续经营。

  目前很多企业主工作非常之辛勤,几乎是用一人之力,维持起一家公司。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当员工人数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人数有1 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人数达到10 000人时,我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人数增加到5万至10万人时,我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带领他们。

  所以,若想用投资的心态做一家公司,就不要工作太拼命,这也是成为“一辈子有钱人”的关键之一。

  如果工作太拼命,那只是表明你太沉迷于当前的事务。要想成为“一辈子有钱人”,就得定期给自己放个假,给心灵放个假,思索一下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而工作不要太拼命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你一刻都不能离开自己的企业,那么你积累下的“金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如果你离开了一个月,企业就会倒闭吗?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一辈子有钱人”,就得做到即便我休假一个月,企业照旧正常运转且业绩不俗。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一辈子有钱人”,得擅长“借力”、“借钱”,得懂得运用“他人之力”,善用外力,而不是只靠个人。

  成功企业的奥秘:别忘了支付给自己

  当你没有工作时,人们就会称呼你为“企业家”。

  “我的丈夫告诉我,他的公司在赚钱,但他却不能往家里拿一分钱。”这是一位企业家太太的抱怨。

  在纸面上,他们拥有数千万的财富,但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的资产都来自于公司的产权,一旦公司遇到什么事情,家庭财产将陷入很大的麻烦。而更糟糕的是,似乎自己的公司陷入了“现金饥渴症”,尽管有利润,但每年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而先生更是忙得四脚朝天,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共处。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与个人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是很明显,“家”往往和“业”连接在一起,两个账本之间并无防火墙,甚至家庭开支如吃饭、买菜都放在公司账户上,这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不言而喻,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企业主会发现“一夜回到解放前”,财富遭到清零。成功企业主的奥秘就是,别忘了支付给自己。

  增加对家庭的支付

  著名分析师张化桥有句名言:“聪明的投资者不买带工厂的股票。”

  世界上有千万种工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还要不断做研发,原材料价格莫测,而制成品价格更莫测。每天都会遇到新的竞争者,因为没有进入障碍;收款难,质量控制也让人头疼。今天消费者想吃面条,明天改吃煎饼,那么面条厂厂商的投资就白费了。

  几乎每一个工厂的生命周期都很短,而且越来越短。在这有限的生命周期里,繁荣期就更短了。当一个工厂倒下时,千万个工厂站了起来。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主多从事制造业,而制造工厂就需要研发和资本投入,为了赚取3 000万元,先要投入2 000万元。今年赚了2 000万元,明年要再投4 000万元,若不继续追加投资,你就落后了。但越是这些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在遇到市场变化时,掉头转向就越困难。更糟的是,这样的公司营收越做越大,但作为股东最终却所获不多。

  对于那些现金渴求型的企业,企业主应注意增加对家庭的支付。在将资金不断注入企业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家庭财务的安排。

  如何增加对家庭的支付呢?可以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要求分红等策略。企业主不妨在财务状况良好时,给自己多加加工资;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妥善地让自身账户上的赢利增值,为了公平起见,不如返回给股东,让股东去承担日益繁重的增值任务,岂不是更好。

  此外,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拥有自己的物业、工厂是公司实力的体现。但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若购买了房产,添置了固定资产,则每年都会有折旧产生,再加上融资费用,会减少公司利润。

  如果企业没有经营房地产业务,最好远离房地产,让企业的资金为核心业务服务。

  而从财务安排及安全的角度来看,企业主不妨将房产安排在个人名下,房产几乎是最容易转让的固定资产了,特别是企业的厂房、办公室转入个人名下,可获得租金,增加对家庭的支付,从而大幅改善家庭财务状况,即便今后企业运营出现状况,也能大幅降低家庭财务的风险。

  企业主应注意在公司与家庭的现金间取得平衡,充分发挥资金的功能。而对于那些工作太拼命、对家庭太严苛的企业主来说,需记得“不要为钱而工作,让钱为你而工作”。让家庭收入从单纯依靠企业利润转化为多元化的现金流入,过上“一辈子有钱人”的幸福而简单的生活。

支付“四段论”

  老一辈企业家,年轻时从普通员工做起,慢慢成为企业的领袖。艰苦的创业经历,让他们懂得,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他们也养生了节俭的生活习惯。专心发展企业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是忙于公务,却疏于照顾自己,或者疏于照顾家庭,那就有些美中不足了。

  一个成功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该带给人财富和保障。企业家在创业之余,不忘给自己、家庭添一份保障,在生活和事业之间将更加游刃有余。

  一家成功的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该用于支付四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支付给企业及员工。一方面,满足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使企业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企业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既获得经济保障,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二,支付给企业主自己。从精神方面来讲,企业主通过企业的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物质上,企业成功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不断提升企业主的生活品质,并逐步让其实现财务自由。

  第三,支付给企业主的家庭。企业主所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家庭物质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主还需要想方设法保证家庭财富的长久稳定增长。

  第四,支付给社会。企业发展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此外,企业的慈善行为,更可以为社会慈善事业造福。

  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即使是一家成熟的企业,也会不断地面临各种风险。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挑战更是不言而喻。选择创业,这会给创业者本人以及创业者的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许多不确定性。如果要在创业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就必须事前为自己和家庭买一份保障。只要有充足的保障,无论创业成功与否,都不会影响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各项家庭财务计划,如养老和子女教育,均能如期实现。

  一般来说,创业之前,应该考虑为家庭成员增添如下的保障:

  如果家中有未成年子女,至少应该为其购买一份教育基金。

  应该为自己和配偶购买养老保险或者带储蓄功能的保险,作为将来的养老之用。

  如果想要保证有一定的财富能传承给下一代,可以购买人寿保险,受益人为继承人。

  如果希望保障更齐全,则可以为家人购买疾病险和意外险。这样可以保证在意外受伤需要使用资金的情况下,家庭和企业都不会受影响。

  富人们并不缺钱,但是,他们缺少对财富的一份保障和一个妥善的安排,这是他们争相购买巨额保险的原因。纵观近年全球福布斯排行榜,上榜前500强富豪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热衷购买保险,而且均是高额保单。可是说,富人保护财富的意识比一般人要强,富人保险更非画蛇添足。

  与国外的富人和企业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富人和企业家对如何保障家庭财富这一环节还没有足够重视。很多人对投资趋之若鹜,对保险则淡然处之。事实上保险在个人和家庭理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家庭都会面临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人身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在这方面起到了保障的作用,有利于生活的稳定。其次,保险具备强制储蓄的功能,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人寿保险是一种很好的储蓄养老金的方式。

  多数企业都在有意识地支付给企业和社会,但对于支付给自己和家庭则没有具体的规划。在创业和守业的同时,多考虑给自己的家庭留一份保障,更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