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沟通中的十个如何?

 大龙2010 2012-03-06

人际沟通中的十个如何?

    

出“4”准则——如何与人相处

同理心————如何达到与人心灵默契

三明治法———如何把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7YES步骤———如何使他人赞同你的主张

举手法则———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移山大法———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

欣赏管理法——如何善用赞美的艺术

罗森塔尔实验—如何让一个人朝着你期望的方向改变

快乐基金———如何让人更乐意改正不足

十二字真诀——如何获得他人的信任

作者:易发久

 

(一)如何与人相处?

 

在我的一个训练课程中,有一个寓意深刻且非常精彩的教学游戏叫“快乐的大转盘”。游戏的目的是:学员通过热闹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感悟出如何与人相处的真谛。

 

所有学员被分为两组,起初学员并不知道游戏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只知道游戏规则:当两人见面时,每人都同时向对方打出一个代表自己希望与对方以何种见面礼节相见的手势。出一外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点头”;出两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出三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的同时,自然地拍拍肩膀”;出四个手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拥抱”。

 

若双方所出的手势不一致,以小的手势为准。即一方出“3”、另一方出“2”时,则双方完成“2”的见面礼。

 

游戏的规则看似十分简单,但十分有趣。随着游戏的进行,热闹的表面下,学员的心里会发生十分微妙变化。

 

起初彼此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出几,为民不让自己太尴尬,多数都试探性地出个“1”互相点点头。随着不断变换新的对象,慢慢地,有人开始出“2”或“3”,偶尔也会有人斗胆出个“4”。

 

全体人员在“大转盘”一轮一轮的转动中,内心也在不断地“挣扎”琢磨着每一次对方会出几,自己到底该出几。反正,每次游戏的结局几乎都是同样的:自然而然地大家最后都会互相出到“4”,即全体互相拥抱。游戏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与陌生人互相拥抱,对于没有这种传统礼节,但同时又有着含蓄、内敛、不愿打开心门的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多数中国你来讲,是一件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做到的事。

 

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出“4”及完成“4”号见面礼节时的确有些不好意思,但其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尤其是在游戏结束时的表现可看出,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最最真实的感觉都是渴望彼此能以“4”相见。只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的是对方先出“4”。

 

有一条“人际准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

别人怎样对待我,我也怎样对等别人。

如果你对我热情,我也热情待你;

如果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

如果你对我不仁,那么就别怪我不义;

如果你对我出“4”,那我也针对你出“4”。

 

在游戏中你能明显感受到,如你秉持的这条与人相处的准则,你虽然没有什么错,但可以肯定也不怎么对,因为人你完全是被动的,你的一切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受制于别人怎样待你。

 

可怕的是,根据这一准则,人们会自然而然演化另一准则:

估计别人会这样对待我,于是,我就怎样待别人。

 

让我们试着演绎一下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估计别人会热情待我,于是,我准备热情待他。但你可能不幸正碰到一个估计错误的事实:对方并未表现出你期待的“热情”,领略了一次什么叫做“受伤”。于是,下一次当你面对某一新对象时,为了防止再次被“伤”,你的处理原则十有八九是收敛起自己上一轮的“热情”,将“无情”赠送给即将要面对的下一位。此时,你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是既然“你”(尽管已不是刚才的同一个“你”)上一次这样待我,那么下一次也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啦,忍耐是有限度的。再接下去就该轮到对方也这样思考了……怨怨相报,何时是了?

更极端的情况是:怀疑他会“害”我,先下手为强,把他先“害”了再说。比如,刚才的游戏中,许多人都是这样思维的:怀疑对方不会出“4”,我还是先出“4”,那该多尴尬,与其这样,还不如少出一点吧;。有意无意中已和先把“痛苦”给他。

 

呜呼,有没有发现,事实上人与人之前的不信任、隔阂、冷漠、倾轧、抱怨、成见、封闭、仇恨,大多数都源自于这一条人们常用的准则?

难怪人们常慨叹:“做人难哪!”

 

游戏结束后,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能明显感到大家共同感悟出人生真谛:

“痛苦”地计算着到底出几,根本就逃不脱“痛苦”的结局。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惟有秉持“出四准则”:根本就没必要费心去计算、摧摩对方出几。如果就要费心去摧摩的话,那也让对方去揣摩好了。随便他出几,反正自己都毫不犹豫地出4就是了。

 

当对方给你出4时,其实隐含地代表着他对你的理解、重视、欣赏与接纳,而这恰恰是每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的内心需求出4,是游戏中彼此见面时人们内心真正希望的最高礼节。其实,它也自然而然隐含着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出4准则,即: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怎样对待别人。

希望别人热情待我,怨主动热情待别人;

不希望别人这样待我,我也不要这样待别人;

永远不希望别人害我,我也永远不想去害人。

 

不管别人能否热情响应,我仍然会热情,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内心仍然是:希望他热情待我。于是,按照这一内心标准,无论对方如何,我下一次的选择仍然是:热情待他。

 

(二)如何达到与人心灵默契?

 

事业和心情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情愿因素的人,许多发现心情与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当一个人的心情没有处理好时,关于他们的事情常常处理不好。反之亦然,如果心情处理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处理多了。

 

所以,“同理心”认为,高效的处事准则之一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然,“同理心”并不否认特殊情况下(比如紧急事故已发生),人们先处理事情,再处理心情。但“同理心”认为,此时人们共同心思恰恰就是立即先处理好事情。因此,这样处理依然符合这一准则。

 

另一些时候,要想处理好对方的心情,却往往可能牺牲到你的立场。“同理心”认为,你没有必要放弃你正确的立场而去迎合对方的心情。它认为在二者之间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即另一高效解决问题的准则是:立场要坚定,态度要热情。

 

同理心定义:

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同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

“同理心”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心理技术。它的目的是沟通的一方通过采取“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与另一方达成共识,并最终将事情处理好。

同理心主要是指受话方对表达方作同理心,或者可以理解为观察方对表现方作同理心。

 

从同理心的定义中立即能发现,应有它只有两个非常简单步骤。第一步:辨识,分辨出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第二步:反馈,将此辨识反馈给当事人,以让对方和在先你已经明白你的感受。

 

与同理心相比较而言,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原则与其最大的差别是:“换位思考”仅完成第一步辨识,而同理心除了完成第一步外,还要完成“反馈”步骤。

同情心与同理心亦有本质的分别:同情心代表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感受,而同理心只是对对方的感受做出反馈,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倾听者赞同当事人的观点与行为。

 

同理心认为,人们表现心情有一定规律,即当受话一方对表达方的言行采取“LLLHHH”四种不同的反馈方式时,表达方的心情也会出现相应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LL:错误的方式。会得最低分。

作为受话一方如果对方表达方予以取笑、嘲讽、打击、强行制止表达、挑剔、忽视等,会致使表达者心理有受伤害的感觉。此时会造成双方沟通困难,十有八九处理不好接下来的事情。

 

L:没错。但也不是怎么对的方式。可得低分。

作为受话方,你仅仅是处理了事情而明显遗漏

对方的感受。如:仅仅是直接给予对方忠告、建议、提出问题;或者仅表示抱歉,而照顾不到对方希望你改进的心情;仅仅按照对方的表面意思;办事,而不能理解并反馈其实际意图等。

此时,会致使表达者觉得不被理解,的交涉挫折感。这会造成双方的沟通障碍,事情往往也处理不太好。

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受话方”而言,也许并不能算错,但可以肯定他也不怎么对。

 

H:正确的方式。可能给高分。

“受话方”能准确分辩出并且能准确地反馈出表达方重要而明显的感受。此时的结果是表达方觉得被人了解,非常乐意继续与“受话方”交流,通畅的沟通和良好的心情会使事情较容易处理。

 

HH:高明的方式。可得最低分。

当“受话方”能够敏感的觉察到并艺术地反馈出超越对方明显感受的隐含感受,如:各种复杂感受中的潜在感受、潜在需求、潜台词、潜意识、暗示等时,会使表达方认为双方心灵相通,高度默契,有知音知已的感觉。此时,表达方将非常乐意接纳受话方,接下来,乐意去处理“受话方”期望处理的事情就变得自然而然。

 

以下列几个案例,让我们来试着感受一下“LLLHHH”的非同理心方式与同理心方式有何不同。

 

例一:你们的东风怎么这么贵?四种相应的反馈方式是:

LL:贵,你就别买(嘲讽)

L:很抱歉,价格是公司规定的,我也没有办法(仅表抱歉)

H:噢,是吗?(重要感受:顾客有高见要发表,并且希望你能听听)

HH:对对对,你的眼光真好,一眼就看到了我们最新款的产品。(表示你对他独到的眼光的欣赏,被人欣赏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潜在感受与需求)

 

例二:有人叫了你一声,四种相应的反馈方式是:

LL:不予理睬。(忽视对方)

L:表情较严肃地:喂,有什么事,请说吧(仅处理事情,提问题与建议)

H:立即应一声。(反馈出最明显的感觉:希望听到回答)

HH:非常热情地回应一声:哎,有什么好事找我呀?(反馈出对方潜在的希望你对他这次交流意愿表示强烈兴趣)

 

例三:交谈中,对方看了好几次手表。四种相应的反馈方式是:

LL:你毫无觉察继续说话,对方已心不在焉。(忽视对方)

L:不好意思,可能还要占用你一点时间。(仅表抱歉)

H:你还有别的事,是吗?(意识到对方希望你结束交谈的感受)

HH:立即回馈:“不也意思,打扰你这么长时间。你好像还有别的安排,那么我改天再来向您请教吧”。(多次看表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尽快结束这次谈话)

 

仔细品味一定,以上几个案例四种不同的反馈方式,会给对方进一步的沟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同理心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至少可以给你带来以下好处:

1、深度尊重别人,满足对方心理需求。

2、化解人际矛盾,融洽人际关系。

3、消除逆反情绪,解除沟通障碍。

4、增加专业风范,展示人格魅力。

5、使对方非常乐意接受自己,有利快速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6、无需用任何金钱投资,具千金难买之效。

 

下列几个案例,你是否乐意试着做一次分析,分别找到从“LL”到“HH”的不同应答方案并再次品味一下“同理心”的魅力?

          有人讲完一个笑话。

          下属向你汇报工作进展。

          顾客打来一个怒气冲冲的投诉电话。

          一个向你表现良好的员工突然抱怨多了起来。

          进门时,发现太太对你爱理不理。

          ……

 

(三)何把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任何沟通技巧的应用,都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真诚的技巧我们称之为权术。

 

沟通的定义:

为民达成共识,双方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双方交流的一种过程。

所以,构成“沟通”的三大元素为:

一、  双方。表达方和受话方。

二、  双向。包括说与听的角色互相转换,即听者将自己摆放到说者的立场当中,及说者站到听者的立场。

三、  以达成共识为目的。

关于教授人们如何掌握沟通的书籍随处可见。只要走进一家稍大一点的书店,你几乎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书籍十几本。它们中抛物线一条内容,我认为都值得参考借鉴,可是,你是否觉得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反而使人无法所适从?我对此深有同感,因此,我一直试图能找到一种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方式,来函盖它们。

 

我认为有一句话几乎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还可以将它看成是衡量一切沟通技巧的最高标准:

说者,说到听者想听;

听者,听到说者想说。

作为说话方,如果你说到对方都有听不下去,表明你的表达已有问题,因此恐难达成你期望的共识目的;作为听话方,如果因为你听的表现不好,而使对方没有兴趣再跟你说下去,表明你的倾听已有问题,因此当你转换成表达者角色时,恐怕对方好将难以接受你,与你我达成共识。

 

如何做到“说到听者想听”?

1  弄清听者想听什么,说对方感兴趣的东西。如:

·认同、赞美、鼓励、欣赏、关心对方的话;

·对方正需要的信息资料;

·对方期望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非问题本身等。

2  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如:

·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从友善的方式开始;

·保持热情、风趣、幽默;

·以提出问题代替批评或命令;

·保留对方的颜面,有相反意见时,尽量不要当顶撞;

·三明治法(下面将谈到该法)等等。

3  在适当的时机与场合中。如:

·当对方有需求的时刻,才推销你的想法;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场合不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作相应变化;

·表扬时,请尽量公开;批评时,请尽量私下。

 

如何做到“听到说者想说”?

1、认真地倾听对方谈话。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

3、对对方谈话内容表示强烈的兴趣。当你学会对别人感兴趣时,你会很容易吸引别人对你感兴趣。

4、专注,不可一心二用,不可手头兼做其他事。

5、适时鼓励对方继续表达。如适时加入一些类似于“好、行、对、是的、不错、太棒了、没问题、噢、是吗……”简单而肯定的话语。

6、保持积极倾听的肢体语言。

如:不时稍点头;

不时目光与对方保持接触交流;

有兴趣的眼神;

保持面部的表情微笑、专注、深思等。

 

·特别推荐·三明治法

就像“核心内容”夹在中简层的三明治,当向别人提出建议尤其是批评性建议时,为了让对方能接受,表达者最好在表达自己的核心意见之前,先对对方的相关方面表示认同。意见表达完毕,别忘了给予他希望与鼓励,以使他保持信心与愉悦的心情,不至于有被打击的挫折感。

 

直接式批评,也许并没有错,但也并没对,因为为了达到对方真正接受的目的,你完全有比直截了当批评更好的方式,比如:三明治法。

 

请尽量用表扬或鼓励结束你的批评。就像吃药,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但为了让病人更容易吃下去,药的外面常常先裹上一层糖衣。

 

——认同、欣赏、关爱、幽默感。

——建议、批评。

——鼓励、希望、信任、支持。

 

例一:批评某君上班迟到。

常见方式:你怎么最近老是迟到,什么意思呀?看来我不罚你还不行了。我警告你,以后别再让我逮着。

三明治法:你一向表现都不错的,最近怎么啦,老是迟到?(听他解释)按规定给你的这一点惩罚,对我来说也是不得已。拜托以后别让我太难做了,好不好?(微笑、鼓励、信任的眼神;拍拍对方的肩膀)多帮帮忙。如果有什么困难,请尽管向我提出来,我一定尽力帮你。

 

例二:向下属推销新的工作任务。

常见方式:各位,虽然上一阶段大家做得不错,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有自满情绪。下一阶段任务将会更重,大家千万不要松懈。

三明治法:上一阶段的战役,大家打得太精彩了,我们-这个团队真令人自豪。按理,我本应该让大家好好休整一下,可是市场战机稍纵即逝,下一阶段,我想更是一场硬仗。依现在的形势看来,正是考验我们的持续作战能力的阶段,我愿全力支持大家,将与大家一起继续并肩战斗。大家有没有信心?

 

·特别建议·在你的生活与工作中请多去试试用“三明治”的方式现人交流,然后再试着好好享受一下它的魅力。

 

(四)如何使别人赞同你的主张?

 

  ·核心要诀·

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想想你的主张对他有什么好处,值得借鉴的方法:

1、尊重对方的意见,千万别说“你错了”,否定对方的主张,最容易招致对方否定你的主张,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秉持“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行为准则的人仍为大多数,而能修炼出“出四准则”者仍然不太多。

2、以“我们”代替“我”、“你”。“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消除“我”和“你”之间的心量距离,体现强大的亲和力。

3  让对方多说话。

其一,对方说得越多,你将越容易了解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越了解对方的需求,你将越容易向他推销你的主张。

其二,每一个的内心其实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所说的需求,沟通高手的准则是:尽量将这种需求优先满足给对方,而非自己。

4  设法让对方说出你的意见、想法,或者让对方觉得是他想出来的方法、点子。其实此时已相当于对方赞同了你的主张,并且表明你已达到了“销售无形”扔艺术境界。

5  避免在细微的地方争辩。

求大同,存小异;不要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不要让枝节问题的争辩,使自己失去前进的方向

6  不预设立场,避免给对方贴标签。你的成见会成为彼此交流的鸿沟。

7  如果自己有错误,干脆尽快承认。敢干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信心、诚实与勇气的表现,它将更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

8  采取“7YES步骤”法。设法使对方说“是、是”。

 

·特别推荐·7YES步骤

将你最终要解决的大问题,化作若干个对方很容易选择“7YES”答案的小题。当每一个人问题的答案是“YES”时,合起来,对方对你最终所期望的答案常常自然而然地变成了“YES”——赞同你的主张。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连续“7”次左右的“yes”答案之后,等到“第8个”问题时,人们可能顺理成章习惯性的选择“yes”答案。

 

这里你的“主张”可以是你要向对方推销产品,也可以是你希望说服对方接受的观点。“影响力训练”有一个非常值得向你推荐的金牌课程。假设该机构业务顾问(如:张生)运用“7YES步骤”向您(如:王总)推荐它,并邀请您参加他们的现场说明会,看看自己是否更易于赞同他们的“主张”——接受邀请?

 

下面就以此为例,演绎一下“7YES步骤”的应用。

张生:您好,王总。您也在看我们公司推出的这本新书?

王总:是(yes)。

张生:太好啦,这本书的“39个经典方法”中,有没有哪一两点也正是您平时经常这么用的?

王总:是(yes)

张生:如果您的每位员工都能学到书中的这些经典的处事方法,并且每个人都在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其中的哪怕一两点的话,那该是多么大的“蝴蝶效应”,您说是吗?

王总:是(yes)。

张生:看书确实有作用,但与课程训练相比,那威力就差远啦。对于一个处于激烈竞争大潮中的企业而言,训练更能体现它所需要的广度、深度、强度与速度。

王总:是(yes)。

张生:我们是一家主市场大潮国锻炼了六年之久的专业训练机构。关天我们的训练课程的成功案例,前面我已提到了一点,如:三星公司“十倍速成长”,美国强生公司的“价值600万”的评价,以及还有其他包括60佘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600多家著名企业的无数受训练成功事例等。作为公司的带头人,您一定想了解这些企业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王总:是(yes)。

张生:辅助这些企业带来这样的这个金牌课程叫《领袖风采》。关于《领袖风采》课程的效果和力量,您绝对不用担心。即便是与价格于我们数倍的国际上最优秀的课程相比较,它都毫不逊色,最近三年来,数次该课程的课后学员满意率都几乎接近100%,最近三年有平均值都超过97%,这可以称得上是国内训练界的一个小小的奇迹。

我想这也许就是那些在这些方面眼光极为挑剔、选择十分谨慎的60佘家世界500z强跨国企业这几年来持续采用它的原因所在。

王总:是(yes)。

张生:《领袖的风采》的目标是:从个人来讲,节省510年的摸索时间;从企业来讲,我们完全追求国际标准——投入1美元,三年内产出23美元。一个经课程系统打造过的团队,他们会迸发出使你难以置信的无限潜能。

每人用两千来元的投资。两天的时间去换回用三、五年,上十年的时间所取得的经验或数倍的经营业绩。这样的机会,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板或任何一个有前瞻性的人都不会轻而拒绝。所以我非常自信,也非常诚恳地向您推荐这个课程。与其独白苦苦摸索,为什么不立即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王总:(yes)。

张生:这样的学习是一件早开始、早受益的事。×月×日我们就有一次公开课程,王总您是不是亲自来考察一趟?实在不行的话,先派几位骨干来感受一下也可以。

王总:好(yes)。

 

(五)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就在大约20年前,不善言词、沉默少言甚至言语木讷,还被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忠诚、老实、可靠”,被当作是一个人的优点来看待。甚至丈母娘挑选女婿时,都会在同等条件下偏向于他们。

 

现在,我们当然也不全盘否定这一价值标准。但是,就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看来,善于表达自己,的确已日益成为了一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优点了。

 

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东西好,不愁没人要,所以“酒香不怕苍子深”。可是今天已完完全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快要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了,因此“酒香也得勤吆喝”。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随时随地你都得准备好把自己推销出去。我们最好多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学会表达自己。

 

良好的表达能力一般取决于两大核心要素:

第一,头脑里面有“东西”——“腹有读书自华”。

即勤于学习、勤于积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比如,作为一个推销员,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及更多的相关信息,绝对可以让你在必要时刻能信手拈来。

可是仅仅脑袋里有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还要有好的口才。

 

第二,勤于练习——“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可能已经发现,有许多人具备极丰富的知识,但当他发言时,下面的人常常听得云雾里不知所云;当他上台演讲时,没多久台下就已“呼噜声”一片。不是他内容不精彩,而是他还不知如何用精彩的方式表达精彩的内容而已。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当然是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及专门知识。

其次,佘下方法,就全部都关于如何练习了:

1  表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加工,条理化地整理出来。

2  如果你对内容还不是很熟练,表达之前,最好是先把它写下来。只写提纲或提示性的关键词,而不要写下全文;照全文念的坏习惯永远都提升不了你的口才。

3  多多应用“举手法则”

当有机会发言时无论你是否准备好,请先“举手”再说。不要理会自己的发言有多么糟糕,不用理糟糕的发言可能令你有多么尴尬。记住,你是在执行一项自我训练。

行为科学认为21天养成习惯,我们得先习惯“开口”。此时的“面子”问题可能是自己最大的障碍。

我有一位以前的同事,她儿子在小学龄前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于是,她要求儿子上课时只要老师问问题就举手。小孩不懂那么多,只会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有一次居然出了一个笑话。看到他举手,老师点到他,他居然反问道:老师,你的问题是什么?原来,他刚才正在开小差,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举手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同事的本意就是想借“举手”在不知不觉中“迫使”儿子上课专心听讲。她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小孩的成绩因为上课专心听讲,没有多久就开始直线上升。不过,令她没想到的是,此举还令她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小孩的表达能力因为习惯回答问题、主动表达而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后来到了中学,他在演讲比赛中还曾多次得奖。

“举手法则”的精神内核是“开口”与“练习”

4  开会时,尽可能坐在前排。因为这样你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发言。

5  学会讲故事是另一个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之一。

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故事、笑话、新闻,一有合适的时机就讲给身边的人听。初期,只要能把故事说完,讲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对方笑不笑,喜不喜欢听,那不碍事。不过后期你要提高要求了,把“讲”故事改变为“演”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然后把它“演”出来,这样做会使你讲故事的效果越来越棒。

6  如果你还想做得更出色,你可以要接受稍专业一点的训练。比如,著名的三最训练法:找一篇你非常喜欢的范文,用“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方法,反复练习21天或21次以上。此时,你要练习的旧让自己习惯:

A提高音调,找到有爆发力感染力的演讲的感觉;

B提高音速,比平时说话快30%的语速最适合演讲;

C让你的咬字准确、清晰,听起来让人悦耳。

7  现者,模仿是学习最快的方式之一。

找几位你比较欣赏的专业演讲家、专业讲师的录音带、录像带,反复模仿。你要模仿他们的声音,他的语调、语气、语速,模仿他的肢体语言、神经语言等等,直到完全拷贝。

此时不要有太多的杂念,不要去考虑自己的风格什么的。因为,你还在学习阶段,还谈不上什么风格。你最需要的是兼收并蓄,先做一个好学生吧,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的。

我在学习演讲扔初期,即照此法进行自我训练,效果令人拍案称奇。老师的一套录音带,我真的不折不扣地按照要求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包括睡觉时也继续听,因为潜意识同样可以学习),重复听了几十遍。

8  再往上发展,就是专业的演讲家和专业培训师的要求了。

你可能不会从事这些工作,但掌握这项技能,对你的一生,无论      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对一沟通绝对不如“一对多”沟通来得更有威力。

不过此时,我要给你建议是,你需要接受更专业、更严格的讲师训练;或者至少是借助类似于“影响力训练”“4S+C”培训模式中的系统化的专业讲师训练工具不定期递进式地提升自己。

 

什么是4S+C培训模式?为中国企业普及必修课程

4S+C”培训模式是一种通过授权单位快速培训自己“4S+C5大特征的专门培训师队伍,并让这些自己的培训师借助于简单化(Simple

“影响力训练”机构提供的一整套高度标准化的自助标准化(Standard

培训工具和服务系统,在本企业内部全员范围内以系统化(System

标准化模式不断重复地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的自助化(Self-support

全新培训服务模式。复制式(Copy)

 

﹡简单地说它是一种自助式企业培训模式。

﹡“4S+C”培训模式,“影响力训练”正为您推出共11堂的必修课。(每套专业课标准时间为3.5小时)“4S+C”为您提供电大资源“4S+C3大好处

﹡一套专业课程﹡培训面可大大扩大

﹡一套企业培训自助包﹡培训费可大大减少

﹡一套专项讲师训练﹡培训队伍

﹡一套操作系统

﹡一套服务系统

 

(六)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

 

现实中你常常希望某个人改变对你的看法,或者是,你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

看法,是指对某一客观事实的主观认定。

看法,不太容易改变,因为这是他认定的事实。要想改变看法,除非改变事实。但既然是事实,当然也不会改变。

然而,任何事实都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没有所谓绝对的“事实”。因为每个人观察它的角度不同以及用以加工事实的标准为一样。所谓的“事实”就是:改变你对某人不良的看法。

 

答案是,于他而言,创造新的、并且足以让你感觉到的事实;于已而言,试着改变自己的意焦,即你所注意的焦点,以让自己注意到你的长处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新的事实。

生活中,身边出现一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纯属正常。但是,如果有太多的自己不喜欢的人,那将另当别论。姑且不论你这样相当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另一角度一看,你自己也一定有不少的问题。

按照“我是一切根源”理论,至少你的注意焦点出了问题,或者至少证明你还没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容纳这些人。其实,对他而言,你也许正是他们共同不喜欢的对象。

 

优点和缺点常常是并存的,差异是你的意焦不同。比如,某人有一个优点“很会说话”对应的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一个缺点“话太多”;某人有一个缺点“固执”,对应的换一个标准看可能就是一个优点“执着”。

 

意焦,会带来“晕轮效应”。喜欢一个人时,他的优点所产生的“晕轮”会掩盖他的缺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喜欢一个人时,他的缺点所产生的“晕轮”也会掩盖他的优点。

 

现在就准备开始,按照下列步骤来做一个持续21天以上的“意焦练习”游戏。

第一步,拿出一张白纸;

第二步,如图写下对方的名字并画出一个“T型分析”表;

×××

缺点优点

1            1

2            2

3            3

4            4

5            5

 

…………

第三步,在左边“缺点”栏中,写下全部你不喜欢他的理由或他身上全部缺点;

第四步,从今天开始,你开始“强迫”自己每一天或每一次见到他时,必须从他身上找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优点,并记录在左边“优点”栏中,这个过程要求持续21天或21次以上,直到习惯。

        特别提示●

写下来,是游戏效力的关键步骤之一。不要试图偷懒,仅凭脑袋记忆。如果公凭记忆行事,将太容易使你半途而废了。

第五步,如果你有其他不喜欢而必须与他打交道的人,请继续重复第一至四步,直到他们全部都被“消灭”为止。

我知道用“消灭”这个字眼会令人不解,请注意它在这里真正的含意。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因为经常到他过去敌人的阵营中去做客而常遭到党内不少议员的批评。他们抱怨林肯不应该去与“敌人”交朋友,应该继续消灭他们。林肯道:“各位议员,当我将我们的敌人变为朋友的时候,我也在消灭敌人吗?”

如果我们将自己不喜欢的人,变成喜欢的人,我们也在“消灭”我们所不喜欢的人吗?

一旦我们有了不喜欢的人,下意识中我们常会选择“消灭”他们(让他们离开你),或者让自己在他面前“消失”(离开他,逃避他)。要知道,如果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改变,无论是他“消失”或者是你“消失”,你一定还会遇到更多令你不喜欢的新的“他”。

现在,如果再遇到   我们所不喜欢的人,我们已完全不必担忧,因我们已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改变自己的意焦。

 

(七)如何善用赞美的艺术?

 

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代表自己被人认同、被人接纳、被人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

 

然而赞美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被赞美者来讲,别人一个好的赞美会使自己愉悦、自信、产生希望;别人的一次错误的赞美,会使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迷失方向。如小孩“拿”了同学的一支笔没被发现,父母予以默许甚至因此而夸他机灵,也许这次“赞美”就是使这孩子长大沦为罪犯的“动力源泉”。错误的赞美有时就像毒品,吸食它会令人飘飘欲仙,但它却会损害我们的身体现神经。难怪古人有一种极端的看法: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对于赞美者来讲,一个好的赞美,会讯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并反过来使对方更加喜欢你,愿意与你我相处;一个不好的赞美,全适得其反,使人产生尴尬、怀疑乃至反感。

关于赞美有许多争议,尤其是对于有“储蓄”传统的中化民族来讲。但问题的核心并非是要不要赞美,而是如何掌握有效的赞美原则与技巧。

 

为什么赞美对方?

讨论“如何”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为何”因为“为何”比“如何”更重要。

如果赞美人的目的是为了交换某种回报,那么此时的技巧可划归为一种“权术”;如果赞美真的出自于真诚,即“无为”而赞美,那么此时的技巧可以上升为一种艺术。

 

为了减少关于“赞美”不必要的争议,区别各种负面的赞美概念,这里需要对赞美重新作一个定义:赞美,就是将下列对方身上确实存在东西强调给对方听。

1)优点与长处。当然你没有必要将他身上的缺点与短处也放大给他听。

2)他欣赏他的地方。尽管人时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些。

3)他希望你欣赏的地方。尽管有时它是你没有注意到,或认为并不重要的。

 

处理原则:作对方为重要的,而不仅仅是你认为他应该需要的。比如,她穿了一套新衣服,也许你并不觉得怎么样,但如果你能说一句:“哟,今天穿新衣服了嘛。”对她而言就是一句赞美,因为它至少相当于你在欣赏她的变化。当然赞美并非一定是语言,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动作,也可以传递出同样的赞美对方的含意。

 

鉴于以上定义,我们因此可将赞美理解为中性词,而并非褒义词或贬义词,因为在叙述事实。后面我所提到的所有赞美,均基于这一基本前提。

赞美人有下列五项重要法则:

法则一,真实。虚构会令人尴尬、怀疑。

法则二,真诚。真诚是赞美的灵魂,假惺惺会令人逆反。比如,你赞美某人,但你背后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能免费加加班。一旦被误破,结果会怎么样?

法则三,举例有具有例证。举例证明是赞美人的核心技巧。只要保证这一条法则,其他几条将迎刃而解。

法则四,恰到好处。不可夸张等虚构。这里的恰到好处,包括你的用词、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等。如果不是在文学作品中,而是在现实中赞美人时,请尽量避免用形容词。因为形容词代表已将事实概括、加工、升华、夸张。

这与传统的建议恰恰相反。如果非得使用形容词的话,那也请你务必遵循第三条法则:具体例证。记得在形容词后面加上“比如说……”。

法则五,角度独到。这一条代表你观察的艺术。

 

你也许还能记得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有人曾经给过自己的一次独到的赞美。深刻的印象,使你至今依然能回忆起那种美秒的感觉,以及给自己这种美秒感觉的那个赞美。

 

在我的课程中,有一位学员分享过一个绝秒的赞美案例。她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很认真地问她:“你的双眼皮真漂亮,在哪儿做的?”她大吃一惊,但很兴奋地说:“哪里,谁说的双眼皮的做工的,我是天生的”。无意中,这位同事给了她一个独到而绝妙的赞美:你真是天生丽质。

 

强调赞美,并不等于否定批评。赞美能使人进步,批评也同样可以。不过它们的差别在于:赞美,可以立即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而且给人鼓励,使人乐意接受;而批评主要是告诉对方“不应该怎么做”,但常常不;回答“该怎么做”。所以批评过后常常可能使对方迷茫并且使对方陷于挫折情绪中,而且可能还会因为被否定,下意识中他还会自我辩护并拒绝接受改变。

 

从古今,能修炼到“笑纳批评”尤其是立即能“笑纳”者能有几人?如果你真的希望对方朝你希望的方向改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当然是认同、接纳、鼓励与赞美。

 

如果一定要用到“批评”手段,那也必须谨记批评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路”而非“修理人”,并且请严格遵循以下“批评法则”:

1 真实。基于事实。

2 真诚。批评的目的一定真心诚意为对方好,并且更要关键的是你还应该让对方感受得到你的真诚。

深圳百丽集团是中国鞋业销售遥遥领先的第一品牌,集团员工有8000人。集团总经理先生在几乎所有的员工心中拥有极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该公司去年在全范围内有近1000位主管和优秀员工接受过我们的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令许许多多直接接触到盛总的主管们津津乐道的的事实:他们称被盛总“骂”是一种享受。员工们有时居然会相互开玩笑说:“听说你很久没有被盛总骂了,看来,你真的快要有大麻烦啦!”

批评人批评到“骂”的程度,“骂人”骂到让人反过来喜欢你的程度,这是不是了不起的艺术?在无数次接触先生的过程中,我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其中的“真谛”:在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真谛。

在无数次交谈中,他谈到为什么会选择与我们公司作大规模合作的原因时称,是因为我们的课程几乎在任何时候都在倡导积极向上地面对任何问题,他坦言自己不喜欢许多培训中,讲师告诉他的主管们那些所谓管人的“权术”。他认为“权术”绝没有想的那么管用,“真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3 具体例证。原则是当时、当地、当事,就事论事。

4 恰到好处。掌握分寸,尽量以对方的“焦虑曲线”限度为参考。

5 角度独到。比如,以赞美另一个人,而暗示你对他某方面的不满;以给出建议的方式,提示他应做出改变;以幽默的方式指出他的某些不足等到。品味一下听到这两句话,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你怎么把事情弄成这个样子?”

“如果在这个方面当时你能这样处理,那就太棒了。”

 

赞美具有无穷的魅力,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它似乎有太多的好处:

1  使人觉得自己被认同、欣赏被鼓励、被接纳,因而产生快乐与自信;

2  使人明确知道什么是对的,因此行动方更明确,更容易接近成功;

3  可以激励他朝优点方向更快地前进;

4  使人有动力将事情做的更好;

5  是上面镜子,使人知道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

6  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7  通过赞美别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8  使自己更容获得更多朋友;

9  消除隔阂提高工作效率;

10 激励一个人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树立榜样鼓励其他人的作用。

11 创造积极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

 

鉴于此,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请多多实施“欣赏管理”:

1  赞美对象是你身边的或你需要相处的任何人。

如:爱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属、同事、搭档、客房、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

2  试着为他写下一张拥有21条以上优点的清单。如果有机会,请全部先念给他听。如果他目前尚处于不被你喜欢的阶段,请先作“意焦控制”练习。

3  使用“影响力黄金表”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有意识地对他们表达三次或三次以上你的“赞美”。这三次你可以是针对同一个人,也可以是对不同的人。如果你能邀请你的同事,或相关的人一起练习,效果将最佳。

4  在开检讨性例会时,会前让与会者对每一个人着重谈谈这一段时间以来,发现他们同事身上的三点(当然也可以更多)令自己欣赏的地方,而非对方不足的地方。若要素指出不足时,可改为“下列几点,如果你能改正过来,我将更加欣赏你”的表述方式。若要提出批评时,请执行“批评法则”。

5  如果效果不理想,不要轻言放弃。改变是一个过程,请参照“赞美法则”与“批评法则”继续练习,直到你完全习惯并熟练掌握每个步骤为止。

6  好了,现在你就等着许许多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吧。

 

(八)如何让一个人朝着你期望的方向改变?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希腊王子皮格马利翁请人为他用象牙雕了一座美女塑像。因为雕塑中的这个美女实在是太漂亮了,以至于王子爱上了“她”。王子几乎把他当作真人,每天他都对雕像含情脉脉,并且诉说情话。有一天,他心爱的“人”真的“活”了过来。他终于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称为和“皮格马效应”:你期望的东西会变成现实。

“皮格马利翁效应”曾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以实验的形式得以验证,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并告诉他们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外一个实验员,告诉他为是普通的一群老鼠。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穿行迷宫训练。

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们会经常碰壁,必须要有一定记忆、一定的智力,较聪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由于实验员受到教授的暗示,于是他们就分别用“聪明的”和“不聪明的”感觉与方法对待老鼠,因而造就了一群果然聪明手果然不聪明的老鼠。

随后,罗森、塔尔教授又把同样的实验应用于学校经过一番“测试与分析”,他告诉老师以及在座的学生们,班级里哪一部分学生特别聪明。

 

当然,他所谓的“测试与分析”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挑选完全是随机的。受到心理学权威的暗示,接下来老师豪不犹豫地对待“聪明人”方式对待那部分“聪明的”学生。那群被教授暗示为“特别聪明”的学生也开始认为自己应该“聪明的”,而且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的确很聪明。8个月后,考试的结果表明,那群被教授圈定为“聪明的”学生的成绩果然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名明显优于自己的过去。

 

诸多暗示与期待的结果,造成了“罗森、塔尔效应”所预想的事实。

如果你真的想某个人变成你所期望的人,请你试着在他身上实践“罗森、塔尔实验”:

1 告诉他对你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的“自我期望”。

2 让他明白“期望”实现的所有好处,以及达不成时所有的不良后果。

3 让他坚信这个期望一定能变成现实。

4 和他一道制订达成这一期望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计划。

5 使他能时时“观想”(即通过想象而“看”到)这一结果实现时全部的“真实感受”。

想办法让观想尽量变成清晰图像或真实的感受刺激。比如,经常在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播放”自己的未来时刻,其中包括一切能看到、听到、触到、感受到的细节;将梦想制成图片或实物模型变成“梦想版”,摆放在自己的床头边或办公桌上等这些每天都可轻易重复看到的地方;带他去实地考察、参观“未来”;帮他找到现实中的榜样,因为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将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6 关注、认同、鼓励、称赞、欣赏、奖励他朝这个方向的每一努力,其中包括每次战胜与失败的时刻。

7 和他一起享受因这每一份努力而使阶段性小目标达成的快乐,其中包括一起面对挫折与失败的痛苦。

8 为他提供必要的训练与支持,直到他完全能自我训练与自我发展为止。

9 让他坚信“有梦就会实现”,坚信“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九)如何让人更乐意改正不足?

 

如果有人的表现存在某些不足,或者犯下了一些不是很严重错误时,严厉地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一般达不一到主他快速改正的目的,而且弄不好可能让对方产生逆反情绪,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处理这类问题,有许多可供应的技巧,如同理心、赞美法则、批评法则、影响力黄金表等。当然,还有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更好法则——“快乐基金”游戏法。

这一方法在我公司已应用了几年,效果极佳。据我们许多学员及公司客户的应用反馈调查表明,效果全都十分不错。

 

游戏规则:

1)、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快乐基金”。之所以称为基金,是因为它确实是钱。

2)、基金的来源是“罚款”。即针对任何一位参与游戏的成员,因为他违反了规则,出现了某些过失、不良习惯等任何自我约定的或组织约定的行为,而对他人所作的现金处罚。如说了“不可能”三个字、迟到、办公桌整理不达标等。

3)、一次罚款的金额建议为1块钱。

你也可以规定得多一些,但我还是建议你选择“1块钱”的罚金。因为金额太大,会违背本游戏的宗旨,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坚持不了多久。惩罚不是本游戏真正的目的。

4)、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每一次小小的处罚,提示当事者:你又违反了一次规定。游戏认为,每一次小小的提示会有利于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习惯。每一次进步一点点,也有利于当事人形成稳定的良好习惯。

5)、基金就存在放在一公开摆放的储钱罐里,让储钱罐视觉化,是本游戏的又一要诀。

6)、基金的用途可设为大家小娱乐的活动经费。提示,千万不可交给财务当作公司利润收入。

7)、游戏的参与者。此游戏可以你自己一个人“玩”,既训练了自己,又存了钱,何乐而不为?当然,更有意思是团队中大家一起来参加。共识会形成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的小进步会形成“蝴蝶效应”。

 

快乐基金游戏的好处非常明显:

1  特别简单,易让人接受,易推行;

2  特别轻松,人性化,有幽默感;

3  特别适合难以靠强制方式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辅助一个企业或一个其他组织进行其组织意图和贯彻与真正落实。

 

(十)何获得别人的信任?

 

信任是一扇由内而外打开的大门,它无法由别人从外面打开。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信任自己,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首先要值得别人信任。

 

牢记值得别人信任的“十二字真诀”:真实  坦诚  忠诚  廉正  责任  诚心

1  真实。任何虚假、虚伪、欺骗乃至包装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都可能成为别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根源。

2  坦诚。不要有、也不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有值得怀疑的目的与言行。即使你已让对方产生误解,只要你开诚布公、心胸坦诚荡与对方沟通依然能重新获取信任。

3  忠诚。忠诚为信任之本,任何背叛都可能会让人毫不犹豫将他打入另册。

4  廉正。你的清廉、正直、原则的品格会很容易使人感到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5  责任。“信任”的字面解释可理解为“相信”与“责任”,意思是当你相信别人时,其中对对方

而言就隐藏着他要为此承担别人相信你的责任。反过来希望别人信任你,就意味着你必须承担别人相信你的责任。言必行、行必果,讲究信誉,履行承诺,意愿、敢于、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一定会赢得别人信任。

6  诚心。诚心、诚意、诚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实,如果一定要将“十二字真诀”归纳为一个字,那一定是一个“诚”宽了。

 

如果我们不能被人信任,仔细检讨一下,一定是因为某个时候,我们曾经有过或至少无意中有过违背“十二字真诀”中任何一条的行为:

不够真实;不够坦诚;不够忠诚;不够廉正;不够负责;不够诚心;

 

·特别提示·

不要去责怪别人不信任自己。记住,我是一切的根源。

不要去要求别人信任自己。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值得别人信任。

不要去违背这些最原始的为人准则。谨慎自己的举止言行,不要轻易让自己无意中做出让人怀疑自己有违背这些准则的行为与动机。

不休心存侥幸。古人云:抬头三尺有神灵;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孟子日:君子慎独,即使是独处,身为君子者,也会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不要因为迫于某种压力才去履行它们,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我们是因为想拥有更成功的人生,才这样要求自己的。要知道,综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皆坚信:做人的深度决定成事的高度。

不要认为自己一次错误的行为,只需要轻松一句“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改进”就可经换回别人的原谅与新的信任。要知道,那样我们可能要付出3次、6次、21次乃至一生的正面努力才可换回,有时甚至一生都无法挽回。

不要认为做到这一切很累。一旦我们违背它们,为了挽回后果而去付出努力,你会更累。

不要认为做到这一切很难。其实,“难”是借口,“难”是因为你认为它们不够重要。难道你真的认为它们不够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